首页 > 娱乐 > 电影 > 《闪闪的红星》,可惜!45年来,再无导演翻拍

《闪闪的红星》,可惜!45年来,再无导演翻拍

在诸多80后、90后小时候看过的那些红色经典电影里,张嘎子和潘冬子是最受喜爱的战斗小英雄。

张嘎子人小鬼大心眼多;潘冬子懂事听话又聪明,两人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颗嫉恶如仇、勇敢无畏的热血红心。


《闪闪的红星》在1974年10月1日国庆节上映,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改编自李心田作著同名中篇小说,导演是李昂和李俊。

故事从1930年讲起,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9年,在这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成长贯穿始终。


故事发生在江西柳溪村,赤卫队长潘行义一家就住在这里。


潘队长带着赤卫队行军打仗,他年幼的儿子潘冬子和母亲留在家里务农。


地主恶霸胡汉三的势力控制着柳溪镇,但在红军的打击下已濒临末路。


一天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的家门前,被正准备逃命的胡汉三认出来,拦住他要逼问其父亲潘行义的下落。

潘冬子咬紧牙关不肯出卖父亲,胡汉三就把他绑起来吊着打。这是潘冬子与胡汉三的首次冲突,两个从此便结下了梁子。



潘行义带着赤卫队打进了柳溪,抓住了胡汉三,解救了潘冬子,又建立了红色政权。



接着赤卫队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把胡汉三抓起来审问。


潘冬子戴上了红领巾,成了一名儿童团员,每天提着红缨枪在街上巡逻。



一天夜里潘冬子在巡逻的时候看到胡汉三逃跑出来了,他二话不说就上前跟胡汉三PK,但因为力气小,最后还是让胡汉三跑掉了。


打斗中潘冬子狠狠咬了胡三汉一口,在他手上留下一个疤,这是潘冬子与恶霸胡汉三的第二次交手。


然而因形势需要,到了1934年秋,潘行义带着赤卫队加入了红军主力,他们也随部队转移到中央根据地。


临行前潘行义给潘冬子留下一颗红星,要他时刻记着自己的使命。



这时候胡汉三不但又回来了,还成了县禁卫团的团总,柳溪镇也再次陷入了他的控制之中。


胡汉三最恨之入骨的是潘行义,找不到他也要找到他的家人。潘冬子和母亲被迫连夜离开柳溪,到深山老林去躲了起来。


在红军干部吴修竹的引荐下,潘冬子的母亲入了党,他们号召群众,经常搞聚会,宣传斗争的思想。




有一次胡汉三察觉了,带着部队来抓人。



为了掩护群众撤退,潘冬子的母亲留到最后,用手榴弹与敌人周旋,最后被胡汉三命令手下放火烧死在屋里。






母亲的死让潘冬子牢记仇恨,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他积极加入到对敌的斗争中去,在战斗时吴修竹不让他上战场,他就在后方破坏吊桥以切断敌方禁卫团的后路,配合赤卫队将敌人一网打尽。




赤卫队退到了山上,胡汉三就实行封山,想把赤卫队困死在山上。吴修竹带领赤卫队员们自力更生,在山上自给自足,并未受到封山的影响。



然而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缺盐,群众们想尽各种办法想往山上带盐,都被胡汉三截获。


潘冬子想出了妙计,把盐都倒在水里化开,再将盐水倒进自己身上穿的棉衣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到了山上,同行的宋爷爷把棉花泡在水里,等盐都融在水里了,再把水煮开,水都蒸发了,盐就留在了锅底。这样赤卫队就得到了盐,解决了缺盐的问题。





红军已经在计划拿下姚湾镇,镇里有个茂源米号,专为白匪筹办军粮,因为正在招小学徒,吴修竹就想把潘冬子和他的朋友椿伢子一起安插进去,以收集情报。


潘冬子化名郭振山;椿伢子化名刘来子,两人都成功混进米号,在沈老板手下干活。



茂源米号里囤积着大量粮食,却不肯卖给姚湾镇的百姓,想等到形势紧迫时好抬高米价,狠赚一笔。


这天禁卫团的孙副官来访,要沈老板准备两万斤军粮,以供一个营正规军和两个连保安团的粮食补给。原来白匪正准备实施搜山计划,以打击隐藏在山上的赤卫队。



沈老板不敢怠慢,连夜将粮食装上船,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运走。


潘冬子急忙写了报告,托椿伢子向赤卫队通报。


接着潘冬子又向来买米的群众报了信,群众们一哄而上,把已经装载上船的两万斤军粮一抢而空。





军粮丢失责任重大,沈老板一方面报了警,一方面大排筵宴,把县禁卫团的团总胡汉三请到家里当面赔罪。


胡汉三喝得醉醺醺的,看到端着盘子来上菜的潘冬子一下就认出他来。


但胡汉三因为醉了也不能确定,便对潘冬子进行盘问,潘冬子沉着机智地应对,竟被他躲过了。


电影到这里就是最燃的部分,椿伢子见潘冬子被胡汉三认出来了,要他赶紧离开。而潘冬子却想趁胡汉三酒醉之机,把他干掉以报杀母之仇,反而要椿伢子去通知红军大部队赶紧打进城里。


接着潘冬子等到胡汉三在楼上睡觉时,带着一壶火油,悄悄摸进了胡汉三的房间,把火油都倒在胡汉三的被窝里,再点燃被子。



胡汉三被火烧痛醒,滚到了地上。



这时候潘冬子双目圆睁,眼里射出了愤怒的火焰,举起手中的镰刀把胡汉三活活砍死了。



虽然镜头并没有刻意表现得很血腥,但潘冬子举起镰刀的形象,却像极了《水浒传》中一刀砍死张都监的武松。这种符号化的英雄形象穿透了每个人的内心,给像皮哥一样的80后的童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潘冬子与胡汉三的三次交锋,一开始被胡汉三吊着打;第二次肉搏又输了他;直到第三次才成功复仇,这一切源自潘冬子经受历练之后的成长,也是他仇恨的发泄。


最后潘冬子锁上了大门,把胡汉三的尸体留在房间里,和这个茂源米号一起烧掉了。


而吴修竹带着赤卫队打进了姚湾镇,解放了这个小镇。



到了1938年,在江南坚持打游击战的红军赤卫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潘行义接受上级委派来接吴修竹的赤卫队下山。


时隔多年,潘冬子终于和父亲重逢了,他戴上了父亲给他的那颗闪闪的红星,扛起了步枪,加入了红军,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踏上了抗战的征途。



创作于1974年的《闪闪的红星》,带着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印记,而电影中不少口号化的台词,也使得影片历来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潘冬子的形象和张嘎子相比过于刻板,身上缺少了属于那个年龄的小孩具备的天真和善良,显得过于成熟。皮哥倒认为英雄的形象就该有英雄的样子,有很多少年得志的历史人物,身上都具备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与果敢。


潘冬子的性格与张嘎子明显不同,他显得更听话,更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诲。

如果不是身处战争时代,他应该是个较内向且学习用功的好学生,正是这种隐忍性格的铺垫,爆发出来的愤怒与力量才更加可怕。

电影中的潘冬子形象是非常立体的,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失去母亲的痛苦,对恶霸胡汉三的深仇大恨,对于劳苦大众的深切怜悯。


正是这样的英雄人物,在我们的少年时代鼓舞着我们,给我们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且始终怀着一颗正义之心,对于世上存在的那些不平事,往往会因为看不惯而挺身而出,而这一切正是源自潘冬子在我们心里种下的火种。


时至今日,每当想起他眼中大义凛然的火焰,都会激动不已,这正是电影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

不过可惜的是,不同于张嘎子,潘东子这个经典人物,却自此再无翻拍,哎……如今的刚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也很少知道他的名字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6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