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攀登者:登顶世界之巅的,除了国家的荣光,还有他们生命的高度

攀登者:登顶世界之巅的,除了国家的荣光,还有他们生命的高度

应该说,《攀登者》这部电影算不上一部优秀的电影,但绝对算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整部电影都打着导演李仁港鲜明的个人风格,优点很明显,动作、特效一流,给观影者带来一场壮观的视觉盛宴。但同时,缺陷也很明显,一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揉进去的元素也太多,友情,爱情,爱国情怀等,结果什么都说得似是而非,含糊不清。

再者就是电影的主题深度不够,也不够突出,没有形成自己的灵魂。

若说这是部爱国主义主旋律电影呢,又感觉没有把握好个体与国家的关系。

当然,同样可以看出的是,导演对这部电影还是很用心的。基于主旋律电影的定位,他似乎不想按照以往主旋律电影的表达手法来拍,他想拍得兼具思想性一点,更具深度一点。

攀登者主演:吴京、张译、拉旺罗布

就电影的思想性来讲,我觉得这部电影除了宣扬爱国情怀,至少还想表达两个主题思想。

第一,思考攀登珠峰的深层意义,进而升华到了‘生命的高度’这个层面。

第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国家荣誉与个体生命的相互依存关系。

所以,当我坐在电影院观影的时候,我发现片中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看到1960年的那次攀登,死了那么多人,最后只有三个人成功登顶,还有一个为了登顶落下了终身的残疾时,我就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抛却当时的政治需要,他们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那么多年,全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葬身珠峰的如此之多,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电影似乎也在探讨这个问题,电影一开始,就用蓑羽鹤飞越珠峰的镜头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从开始到结束,数次提及英国登山爱好者乔治马洛里的那句名言:山就在那里!

显然,这已经完全超越了为国挣光的层面,已经上升到一种人生的哲思。

电影中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登珠峰,我相信,在现实中有这种疑问的人有更多。

对于这个问题,乔治.马洛里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方五洲回答:几亿人民只想着吃饭这点问题,我们这个民族又有什么希望呢?

我曾看过一个徒手攀岩的纪录片,片中记者同样问了攀岩者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攀岩?

攀岩者说:只有在攀岩的时候,我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

我想,攀岩者的回答对于冒险活动的意义,讲得已经很明了很透彻了,是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感受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点。

有的人终其一生努力去赚取巨量的金钱,因为他认为金钱才能体现他的人生价值。

有的人喜欢读书,因为只有在读书的时候,他才能感觉到活着的乐趣。

有的人喜欢去旅行,只有在路上,他才能感受到他的生命力。

马洛里、方五洲等登山爱好者呢,只有攀上世界之巅,把珠峰踩在脚下时,他们才能找到战胜自己,自我实现的快感。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类的需求像金字塔一样,做了一个从低到高的排列,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吃饭穿衣是最低等的生理需求,所以就像方五洲说的,只想着吃饭这点事的人,是没有办法理解人的最高等级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也就理解不了他们为什么去登山。

当然,在1960年,中国人大部分都还在努力去填饱肚子,这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体如此,攀登珠峰也只是为了政治需要,为了国家利益。

但对方五洲(吴京饰)来讲,他首先是一个登山队员,所以才有机会响应国家的征召,去为了国家的利益及荣誉而攀登。

那次登山,他虽然带着两个队友一起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上山的时候,他因为要挽救队友的生命,不得不舍弃了摄像机。

作为国家登山队的一员,他绝对清楚失去摄像机意味着什么,可以说,摄像机代表的就是国家荣誉,可是在国家荣誉与队友的生命之间,他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作为一个主旋律电影,这多少有点尴尬;可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光辉,尊重生命。

可在当时的国内环境下,这直接导致了登山队的解散,荣誉没有了,登山队三人一下子成了骗子,被各种质疑。

结果呢,方五洲被下放去烧锅炉,杰布回到家乡当了放羊倌,曲松林拖着残疾的脚,去到空荡荡的训练基地看大门。

所以,若说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这里的情节设计可真够大胆的,感觉有点质疑国家的公义,我看到这里,忍不住笑了,香港导演,真性情也。

如果说方五洲第一次登珠峰是为了祖国的荣誉,那么第二次登山就是为了征服自己心中的魔障,搬掉压在自己心头的那座大山,变成了他与山的一次PK,要么把珠峰踩在脚下,要么葬身于珠峰,这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吴京饰演方五洲

况且,他把对徐缨(章子怡饰)的爱与再次登顶成功,为国家夺回荣誉捆绑在了一起,不登顶成功,就不向徐缨求爱。(不得不说,关于这个爱情戏码的加塞,逻辑处理得有点牵强,不能让人信服)。

方五洲烧了十三年的锅炉,可谓含辱偷生,忍辱负重,他后悔吗?

从他后来与曲松林的对话可见,他对自己那一瞬间的选择,从来不后悔,如果再经历同样的事情,我相信他还会做同样的选择。

而且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再登珠峰的梦想,所以坚持锻练身体,等了13年,再次收到登山集训通知时,吃着面,泣不成声。

方五洲就是这样的人,他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渴望把珠峰踩在脚下,也渴望为国挣光,但在他心中最重的,仍然是队友的生命,他是一个懂得尊重生命的人。

张译饰曲松林

曲松林(张译饰)呢,他比方五洲背负得更多,因为他是摄影师,保护摄像机是他的本职工作,而方五洲也是为了救他才放弃摄像机的,这就导致他比方五洲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活得也更尴尬,更憋屈,他恨方五洲,所以才与之反目。同时,他更恨自己,恨自己没有保护好像机,恨自己害得全队都没了荣誉,而且,他成了残废,再也没有雪耻的机会了,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所以当有了第二次登顶珠峰的机会时,他比谁都渴望一雪前耻,于是他疯狂地训练同为摄影师的李国梁,他变得急功近利,罔顾气象局的警告,让队伍冒险攀登。

最后,当李国梁(井柏然饰)因为冒进牺牲了之后,他才幡然醒悟,抱着方五洲大哭,说自己错了,全错了。

这个举动就说明了他忽然理解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懂得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懂得了生命可贵,不做无谓牺牲的道理。

这就是说,电影通过这个情节想表达这么一个观点:

国家的荣誉很重要,个体的生命也很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平衡,作为一个国家,珍惜个体的生命,拒绝无畏的牺牲,就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我觉得,这一点很赞!

胡歌饰杨光

电影中,胡歌饰演的杨光像他的名字一样阳光,还有点搞笑,他崇尚马洛里的登山哲学,也梦想登顶珠峰,除了国家的荣誉,他更多的是想让天国的爸爸看到,他能做到。

但悲情的是,他的家族有马凡综合症的遗传,即使没有因冻伤而截肢,也不太可能以正常方式登顶珠峰。

电影最后还设置了一个彩蛋,说的是几十年后,胡歌老了,但借助科技的帮助,拖着一条腿登上了珠峰,完成了人生夙愿。只是搞笑的是,几十年后,正能量满满的胡歌一下子变成了大鼻子成龙,让我觉得有点啼笑皆非,看到成龙出现,我的大脑里崩出的一个词就是“乱入”,总觉得他的风格与这个电影太格格不入了。

不管如何,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除了享受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没准还能给你带来一点点思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4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