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巩俐的郎平,黄磊的徐志摩…如此的神仙选角今后可能不再有

巩俐的郎平,黄磊的徐志摩…如此的神仙选角今后可能不再有

昨天网上出现一个成龙探班《中国女排》剧组的花絮,里面还疑似出现了郎平指导的身影。

不对,仔细看,原来是巩俐饰演的郎平教练?

从外型表情到姿态,网友表示巩俐简直“郎平本平”,这可还不是拍摄状态,只是自然状态下的巩俐啊!

如果说造型妆发是团队的功劳,那么这“仿佛本尊降临”的高还原度又是怎样做到的?

巩皇演啥还原度不高?

在《中国女排》开机拍摄之前,巩俐就经常出现在女排的训练场和赛场上了,贴身跟踪了女排队伍十几天。

郎平在指导女排队员训练的时候,巩俐也大素颜穿着运动服,在旁边认真记笔记。

她还随队到了中国VS捷克的奥运女排资格赛现场,官方盖章:“目光一直没有离开郎指导。”

排球教练,又是巩俐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演员职业。

她为这个角色准备了许多训练计划 : “因为会有一些技术上的难点,我不太懂排球,一旦拿到剧本后,排球就不能离手了,要和排球过日子。”

和角色一起“过日子”,体验角色的生活、给自己的身体训练出新的肌肉记忆。这种有意识的训练,是巩俐拍每一部戏的基本功课。

在9月份刚参加完威尼斯电影节的影片《兰心大剧院》里,巩俐就饰演了一名女特工。为了剧本里的一个安装手枪的镜头,巩俐训练到手皮都磨破了。

但是这个镜头在电影里只用上了一点点。

大家都觉得好可惜,巩俐自己却觉得那个镜头要不要无所谓。

她相信观众能够从前面的剧情和后面的枪战看出来——她就是一个很熟练的女特工。

这些,不会因为没有了某个镜头而白费的。

为了《兰心大剧院》里的女特工角色,巩俐还跟着催眠老师上课、锻炼手臂肌肉、练习语言,把这个角色所需要的所有“硬件”,一件一件地安装到自己身上。

等到把这些“硬件”安装好,人物的立体性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除了技巧性的东西,巩俐说,人物的行为逻辑她也必须捋顺。

《迈阿密风云》里有一段巩俐的感情戏,讲到男女主在亲热之后,突然恢复到生意伙伴的模式,开始谈生意了。

这种上一刻还在你侬我侬,下一刻就开始谈生意的突兀转折,巩俐说自己是不太能接受的。

于是她特地去找了很多30、40岁有成就的商业女性,去了解她们的想法,将别人的观点消化进自己的角色里,最后才有了屏幕上自然流畅的演出。

演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职业,导演不是学校老师,他们不一定会很具体地告诉你怎样做表情动作,才能更好地呈现角色,更多时候只能靠演员自己的体验和悟性。

体验角色,大概就是巩俐演啥像啥的必杀技。

1991年元旦前后,巩俐某部港片刚杀青,张艺谋就让她速去陇县准备《秋菊打官司》的拍摄,于是她换上一身旧军衣军裤,背着大棉衣就赶到陕北农村了。

到陇县之后,巩俐就一直以“农村孕妇秋菊”的身份留在村里,扮演巩俐丈夫的演员刘佩琦也和她“夫妻”相称。一段时间下来,乡亲们全以为这是外地来的两口子。

热情的乡亲们还常常嘱咐刘佩琦照顾好怀孕的妻子,别让她拿重东西、出门包头巾、走路小心……

不仅乡亲们不把她当大明星,巩俐自己也不把自己当明星,不拍摄的时候,顺手就给全剧组的人洗衣服,似乎已经完全代入了秋菊勤劳、朴实的人物设定里了。

这样的巩皇,演啥还原度不高呢?

“不疯魔不成活”,角色还原的最高境界

要是把“还原度”分级设置,我想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初级的,就是形神气质似,甚至直接撞脸人物原型……有这样的先天条件,就算一声不吭立在那,已经赢了三分。

电影《中国机长》里,欧豪饰演那位挡风玻璃脱落后,半截身体被吸出窗外的副驾驶徐瑞辰,从身高到长相,两人几乎是复制黏贴的存在。

饰演英雄机长的张涵予,虽然没有从外型上还原人物,但却从精气神上复刻了机长的威严。

据说他穿着机长的衣服在剧组出现,乘务组都会下意识地站起来。

其实张涵予也有过“撞脸”原型的体验,在《建党伟业》里,他饰演过宋教仁。

拍摄宋教仁遇刺,在沙发弥留的一场戏,无论是表情、动作还是仪态,张涵予都将历史上最经典的“遇刺”照片复制出来。

这种先天优势,也为一些演员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梁家辉就是刚入行就被大导演李翰祥相中,在《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里饰演咸丰帝,因为他的外型气质和咸丰画像简直太像了。

当时梁家辉的演技还没现在那么纯熟,演“咸丰病重咳嗽”的一场戏,完全是听从导演的摆布。李翰祥让他“坐歪点”,他就坐歪点,李翰祥提醒他“咳两声”他就咳两声。

神还原加上演员天赋,梁家辉出道就拿下了金像奖影帝。

外型气质的相似是先天条件,属于“初级还原”,而中级还原,是可以用“整容级演技”搭救外型上的不足的。

《我不是药神》里,曾经被人盖章“谐星”的王传君就转型饰演了一位悲情的癌症病人。

为了更接近病人的状态,王传君每天跳绳8000个减重,让自己瘦得双颊内陷,脸容枯槁,一点也看不出《爱情公寓》里关谷神奇的影子。

导演文牧野说,拍摄角色临终一幕时,王传君还特意住进病房,两夜不睡觉,就为了让自己出现“脱相”的效果,呈现吕受益弥留之际,奄奄一息的状态。

更高级的还原模式,不仅是得天独厚的外型气质、炉火纯青的演技,还能通过沉浸式体验,里里外外揣摩角色的言行举止。

回看过去的影视剧,许多经典的角色,都有过“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早在87版《红楼梦》时,剧组就为海选脱颖而出的新人在北京圆明园举行了“红楼学习班”。

学习班除了练身段、背台词,还会安排琴棋书画的课程,让女孩们真切感受“大观园才女”的基本修养。

当“沉浸式体验”到达最高境界,人物甚至会和角色产生感应和共鸣。

张国荣为了演好《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提前3个月到北京做资料搜集,仔细看梅宅布置,买下梅兰芳相关书籍认真研究,钻研京剧表演的程式术语。

京剧老师张曼玲对他评价很高,她说:“国荣不走,定是京剧圈的人了。”

除了外型和本领,张国荣觉得他和程蝶衣更像的,是他们在舞台表演时那种“着了魔一样”的感觉。

正是这样的艺术共鸣,让张国荣和“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如同前世今生。戏里的他仿佛不是在演别人,而是一种自我的表达。

后来黄磊在演徐志摩时,也有过相似的“疯魔”体验。

在《人间四月天》里,黄磊一袭长衫,斯文儒雅,无论是外型还是诗人的气质,都将徐志摩精准复刻。

因为读了大量志摩的诗,黄磊说,在演徐志摩的时候,心里一直有一种和他“隔空对话”的感觉。

周迅的林徽因还原度也很高

对于他来说,徐志摩像是一位素未谋面,但却心灵相通的朋友、兄长,每次途经浙江,他都会特意去徐志摩的墓前看看,打扫一下,他甚至分享过一个奇遇。

那时,他在英国剑桥拍完《人间四月天》最后一场戏,晚上躺在草坪上喝酒,喝着喝着,他看到一条船沿着康河向他飘来,停在了他面前,他于是大喊一声“志摩来了”,向船跑过去。

黄磊说,那一瞬间他崩溃了,疯狂掉眼泪,他偏执地相信,志摩来看他来了。

来源:凤凰娱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4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