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豆瓣9.4,一部全凭对话支撑剧情的电影,为什么如此精彩?

豆瓣9.4,一部全凭对话支撑剧情的电影,为什么如此精彩?

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需要精彩的剧情,或是震撼眼球的场景,又或是宏大优美的镜头。而今天推荐一部电影却反其道而行之,它的故事情节全靠对话推动,全片几乎只有一个场景,它的色彩也并不丰富,因为它是一部黑白电影。

《十二怒汉》

《十二怒汉》故事发生在一间会议室内,完全依靠十二个陪审员的对话撑起了整部电影。

讲述的是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少年因为涉嫌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告上法庭,一位女士和一位老人的证词对他非常不利,所有证据都指向这个少年。由十二个人组成的陪审团将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少年是否有罪,他们必须在会议室里达成统一意见,而就在这会议室中,陪审员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冲突与较量。

该片豆瓣评分高达9.4分,近35万人看过,75%的人给予满星好评。这是一部1957年的黑白电影,单调的影像并没有让电影黯然失色,反而让它更加有魅力。

之前提到过,全片完全依靠十二个人各自的对话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一桩谋杀案,里面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多,而作为主要人物的十二个陪审员,如何让观众记住他们又是一个重点,而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也恰恰是这里。

首先电影有三大难点。

  1. 如何让观众记住这十二位陪审员,并且介绍这十二个的职业、性格、看法。
  2. 怎么表述清楚谋杀案的过程。
  3. 如何实现一人说服是十一个人的惊天逆转。

1.如何让观众记住这十二位陪审员

一般的电影把片中的几个人物交代清楚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本片有十二人物,而且必须让观众记住这十几个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怎么加深观众对这几个人的印象是重中之重。

导演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让观众更好的记住这十二个人,就是——

位置

对!就是每个人所在位置。

没有用姓名。短短一个多钟头的电影不可能让你一下子记住十二个名字。

影片结尾8号和9号讲了自己的名字。但我敢肯定,看过朋友没有一个记得他们叫什么。

没有用外貌。外貌可以划分为服装和脸两个部分。

从服装的角度上来讲,十二个人是刚刚从法庭来到会议室,每个人几乎都西装革履,服饰的差别可以说是是微乎其微。

从脸这个角度讲就更难了。十二个人,十二张脸,除非长得巨帅无比,或者丑陋不堪,否则根本无法加深观众对人物的印象。

没有用颜色。花花绿绿的颜色其实是最好分类的,而影片是一部黑白电影,自然不再考虑范围之内。

于是乎位置就成了加深印象的最好方式。影片中讨论开始时,就有一个主导会议的1号,他基本不参与讨论,也不常发言。但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1号的职责就是确保会议顺利且流畅的进行。

1号让十二个人依次按照自己的编号就坐,他们大多数时间就是待在自己的座位上,或者是离自己座位不远的地方进行发言。

1号还多次强调按照作为顺序依次发言。

这些看似是1号不经意的举动,实则是为加深观众们的印象而做的。

看过影片的人不一定能记住谁是谁,但要是问你这些人都坐在什么位置,你可能一下子就会想起来。

这就是影片利用固定位置不断强化观众印象,而介绍这十二个主人公时也是相当讲究的。

不能一上就把十二个人就介绍个遍,这样不仅记不住,还会变成一团乱麻。

于是影片采用分层介绍的方法。

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在3号和4号的对话中透露出他们的职业。

3号是一家传呼公司的老板

4号是一位股票经纪人

一番对话后,又表明了12号在一家广告推销公司工作。

第二次投票后12号问11号是做什么工作的,从而引出11号是一个钟表匠。

在中场休息期间,7号与8号在厕所的对话也让观众知道他们的职业。

8号是一个建筑师。

7号侧面透露出自己是一个卖橘皮果酱的业务员。

随后6号与8号对话中说自己是一个上班族,后面的对话中侧面介绍了他是一个油漆工人。

第五次投票后1号跟8号说自己是一名球队教练。

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职业介绍,有些跟本人的性格与思维有着密切联系,比如4号是一位股票经纪人,股票经纪人需要心思缜密和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而4号在对话中则体现了这一个特点,他分析问题提出问题都很冷静,说话也是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逻辑性非常强。

而有些职业跟本人的性格并无太多关联,无论你是钟表匠还是推销员好像丝毫不影响剧情。

但这并不是完全没有用的,这些看似无用的因素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异性,从而增加观众对某个人的总体印象。

以上仅仅是如何让观众更好认识这十二个人,要是想让观众记住这些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立场,这就要和下面的表述谋杀案的过程一起说了。

2.怎么表述清楚谋杀案的过程

想光靠对白就让观众清楚了解到谋杀案的内容是不容易的。

其中不仅包括了过程、证人、证据、凶手动机、证人证词等一系列复杂而巨大的信息量。

还要使剧情有较大的起伏,使情节更加生动,不然的话全凭对话主导的电影很容易使观影的人产生疲惫感。

所以要把这么多信息表现出来,首先要有顺序。

顺序跟前面说到过的位置有关。十二个人依次发言,你说动机,我说证据,他说过程,这样依次发言,能让观众很快了解到案件的大致内容,随后再补充之前没提到过的内容。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顺序,十二位陪审员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那么情况会快就乱套,商量变成争论,争论再变成吵架。

这就是为什么影片中1号主持者也好,还是其他人也好,多次提到过要按照顺序发言。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能清楚记得谁坐在什么位置,说了什么话,发表了什么意见的原因,都是因为顺序。

另外就是如何让影片更加生动,不让观众产生疲惫感了。

说白就是怎么让你在看电影的时候不打哈欠,不想睡觉。

如果一直看十几个人一刻不停的“巴拉巴拉”,再好的剧情也会让人昏昏欲睡,这个时候就需要肢体语言的加入。

仔细回想一下你会发现,十二位陪审不是一直都坐在座位上讲话,他们很多时候都是一边走动一边阐述着案情。有时候还会起来站一会,有时候还会做到别人的位置上去。

而镜头往往会跟随这些走动的人,目的就是让你的眼睛不会只盯着一处从而产生疲惫感,也让人物更加生动,让你以为这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刻意演出来的戏。

这也是为什么全片有多处休息时间,有人上厕所,有人擦汗,有人关窗,有人脱外套。

这当然不全是给片中的人休息,也是给观影者休息,让观众有时间理清剧情,从而更好地交代下面的剧情。

全片最完美的肢体语言绝对是下面这个。

当十号陪审员在发表他那歧视和鄙夷的言论时,当众人看清楚十号并不是因为法律、正义、道德,从而判定少年有罪时,陪审员纷纷起身背对那个人,用身体反对十号意见。从而形成了全片最经典的一个镜头。

如何实现一人说服是一个人的惊天逆转

《十二怒汉》的主线就是8号无罪哥,说服其他十一个人,判定少年无罪的故事。

1 vs 11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不能说服太快,这样观众才不会觉得出戏,一下子说服所有人,这就有点偏神话了。

你也不能被说服的太快,每个人转换立场必须交代其原因,每个人性格,立场,行为习惯都是不同的,他们是如何被说服的也要交代清楚。

为了实现这个奇迹般的变化,影片中加入了许多反转。

该片的反转可以简单分为两种,通过反复论证和推敲得出结论的缓慢反转以及一下子把剧情推向高潮的快速反转。

例如,8号在通过仔细的实验得出,一个瘸腿老人不可能在15秒内起身打开房门看到男孩跑出去。

快速反转的例子也很多,像当陪审员正在谈论凶器是独一无二的时候,8号无罪哥起身从自己兜里掏出一把一模一样的刀来。

又比如,9号老头子发现女证人鼻梁侧面有印子的时候,尽管之后提出很多的问题,但是机灵的观众肯定很快就联想到,印子=戴眼镜=近视,女证人很难在月黑风高的夜晚不戴眼镜看到对面的人。

除了反转,影片还有一个安排能让观众更容易接受这个惊天逆转,那就是——投票

跟叙述谋杀案一样,你不能一下子把所有人都说服,也不能突然就被说服。

投票就成很好地转折点

影片大概有8次投票。

一开始只有8号无罪哥觉得少年不一定有罪。

第二次投票时9号老头也加入了8号的无罪阵营。

后来的几次投票中陆续有人改变立场。

胜利的天平是慢慢的向无罪这边倾倒的。

投票成了很好节点,在每次的反转和激烈辩证后,都会有一两个人转向无罪者正营。每个人轮流发言提出证据,当证据存在疑点他们就顺理成章的转向了无罪这边。这不仅可以更深入的表达各个陪审员的立场和态度,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一人逆转是十一个人的惊天反差。

《十二怒汉》其真正意义并不是让十二个人都认为那少年无罪,也不是讨论那少年结果是否有罪无罪,而是主要表现十二个人探讨有罪无罪的过程,法律和道德,真实和质疑,尊重和理解,理性和情感,这才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4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