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湖北省黄冈市“小汤山”的三天两夜

湖北省黄冈市“小汤山”的三天两夜

1月28日晚11时,湖北省黄冈市“一对一”(一个医护对接一个病人)转运的首例发热患者,抵达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病房,黄冈版“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队接手,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截至30日上午8点,陆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137人。

又是一夜奋战

“今天下夜班,值班26个小时,说实话,真得有些疲惫了。”3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连线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贾新华时,已是凌晨4点。

29日晚,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扩大会议召开,会上宣布,经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批准,贾新华担任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

贾新华感觉,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因为29日晚上10点医院临时通知转运病人,考虑值班人员可能存在不熟练的情况,贾新华在组织医疗队工作组组长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后,赶去病房帮忙。

又是一个不眠夜,经过奋战,山东援鄂医疗队的两个病区病房已经接近饱和。

据介绍,原本计划5月投入使用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需要,被紧急临时改建为发热患者集中收治点。从“工地”到灯火通明的病区,26日实现通电,27日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进驻,28日深夜开始收治病人。这样短时间内筹建完毕,山东援鄂医疗队的每个人几乎都在超负荷运转。

迎战首例重病号

29日1点15分,记者联系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危重症患者救治护理组组长、山东省立医院ICU专业护理专业护士长丁敏时,她正在进行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收治的准备工作。

“再过十来分钟,第一例重症患者就到了。”当时,丁敏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有队员劝她休息片刻,但丁敏始终没有停下来,“这种关键时刻,我怎么能不冲在第一线?”

从28日晚上9点开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李颖霞就不敢再喝水了,因为担心值班期间想要上洗手间。

“病人来了!”29日1点25分,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迎来首例危重症患者。

这是一位危重症感染的患者,呼吸急促,转运到院时血氧饱和度不足50%。

立即给予高流量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病人血氧饱和度慢慢升高,情况逐渐稳定。

此时,一边协调病人转运,一边关注病人抢救情况的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危重症患者救治医师组组长、山东省立医院内科ICU副主任任宏生,终于稍稍松了口气。

收治患者137人

30日下午3点,记者联系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鲁时,他下夜班刚刚睡醒。

抵达黄冈的第三天凌晨,他第一次开始进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连值两个夜班。

“接诊第一晚,就来了6个危重病人。”有着丰富重症医学经验的张鲁,在充分了解接诊患者的情况后,先前的紧张和担心减轻了许多。“病人的主要症状是憋喘,肺的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大部分合并基础疾病,但相比平时处理的重症病人,病情没有那么复杂。”当然,张鲁没有一丝一毫地松懈,因为这个新型病毒,他从来没有遇到过,“敌人是陌生的。”

经过“实战”,张鲁发现,比起病情,这些重症患者的心理负担会更重。他们大部分清醒,但对疾病比较恐慌,临床治疗同时,医护人员与他们的大部分交流都是在安抚和宽慰。

据了解,从28日晚开始收治首批患者,截至30日上午8点,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陆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137人,其中重症患者9人。

为确保病人万无一失,接诊前三天,医疗队优先安排政治思想觉悟、业务水平高的党员、医疗组长,队员中的科主任、护士长值班,带头攻坚克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身着防护服的不易

“今天的班是从凌晨2点到早上8点,比昨天连值10小时班来轻松了些。”张鲁告诉记者,感觉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身着防护服工作的不适应。

进入隔离病房前,医护人员必须“层层武装”。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都是必要的防护装备。原本练习时穿脱一次就会出一身汗的张鲁发现,在冬天没有集中供暖、只能靠“小太阳”取暖的湖北,穿着防护服并不“温暖”。

“防护服里面不能穿太多衣服,调试设备、接诊病人的时候忙上忙下还好一点,一停下来常常冻得发抖。”张鲁说,取暖基本靠“走”,偶尔可以到“小太阳”前面去取取暖,但停留时间不会超过两三分钟。身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护目镜上会有很大的水汽,影响视线,有时候还会流到眼睛里。防护服里的水汽出不来,会在里面凝结,人会感觉更冷。

而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防护服,张鲁首夜的10小时没有进食,没有喝水。“在生活区是可以吃喝、上厕所的,但是需要更换防护服。为了不多消耗物品,我们基本不会。”张鲁说。

据了解,为了减少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的时间,医疗队调整了值班安排,张鲁所在的重症组,从原来的每天3组、每组8小时,调整到目前每天安排4组、每组6小时。

战斗到底的决心

即便这样,下班后交班、脱去防护装备,回到酒店洗澡、清洗衣物,吃早饭同时与家人通话,到张鲁能真正休息时,已经到了中午12点。

工作强度大,身体的疲惫放在一边,医护人员的防护,仍然是一个问题。

“现在物资消耗很大,确诊病例增加,又在开放新的病区。”张鲁说,医护人员在工作时注意力都在患者身上,如果防护措施不充分,就会增加感染风险。

由于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规划时是普通医院,不是专业的传染病医院,分区和设备还不完善。安保、保洁、后勤保障,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还要分担这些工作。面对这些,张鲁想的却是,“当地医护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多拼一分,对于疫情的控制就多一分保障。”

“他们有的颤颤巍巍,仍然坚定地抱着氧气瓶向前走。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生存的迫切渴望,我必须为他们战斗到底。”贾新华说,“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我们不会错过胜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陈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0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