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东北人从不吃野味,东北人吃过最“野”的菜,就是老太太挖的野菜

东北人从不吃野味,东北人吃过最“野”的菜,就是老太太挖的野菜

俗话说“病从口入”,这话一点也不假。

据悉,此次疫情爆发的根源,就源自于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

虽然名字叫海鲜市场,但其中却存在大量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的摊位,而这些摊位上的野生动物,身上则潜藏着新型冠状病毒。

在最初,人们就是通过食用这类野生动物,从而导致被病毒感染。

一时间,网友们纷纷开始抵制野味,抵制猎杀和食用野生动物,“东北野味”也被挤上了热搜。

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跟大家说:

我们东北人真的不吃野味,我们膈应都膈应不过来,我们东北人吃过最“野”的菜,就是老太太挖的野菜。

比如:婆婆丁、荠菜、蕨菜,我们一般都是蘸酱吃。

再说了,猪肉炖粉条它不香吗?论营养价值,小鸡炖蘑菇它不补吗?大锅乱炖拌着酸菜,它不下饭吗?

东北人为什么不吃“野味”?

黄鼠狼、狐狸、蛇之类的野生动物,在东北的民俗文化当中,被称作“大仙”、“保家仙”,是不能吃不能得罪的。

东北虎和熊瞎子我只在动物园见过。

傻狍子虽然没有攻击性,但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只有少数山区才有,吃不得,也没人吃。

当然我也必需承认,在以前确实有人会捕鸟,捕野鸡、野兔之类的小动物。

笔者小时候在农村就掏过鸟蛋,掏过房顶瓦片下的麻雀。

但那时候确实是因为生活条件不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已经没人这样干了。

网上有人称,东北的盗猎现象严重。

我觉得这只能算是极个别现象,因为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很严格,所以野生动物也叫“牢底坐穿兽”,一般人不会去惹是生非。

也有些人问:你们东北人不杀野生动物,那么你们的貂皮是从哪来的?

其实,我们这的貂皮都是人工养殖场生产的,而且现在很少有人穿貂皮大衣。

如果你穿着貂皮大衣上街,人们一定会投来异样的眼光,你会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二百五。

最主要的是,现在环境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污染和破坏,数量大幅减少,很多小时候经常能碰到的野生动物,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了。

不排除极个别现象,但我们东北人真的不吃野味,也没有吃野生动物的这种文化和习惯。

我觉得这一方面确实跟文化有很大关系。

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人说:不能得罪黄大仙,不然会遭报复。

在东北农村,很多人家里都供着“大仙”。

并不是说封建迷信,老祖宗很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警戒我们,让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另一方面,我觉得学校的教育还是非常有用的,如今年轻人普遍受教育水平高,所以也没有人去捕杀野生动物。

改变意识刻不容缓

在中国南方的某些地区,确实仍存在食用野生动物的情况,通过此次事件,我们大家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在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也要不断地进行宣传。

野生动物不同于家禽与家畜,家禽与家畜已经经过了人类数千年的驯化,完全与外界的生态环境所隔离,所以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上来说,是最可靠的。

野生动物不仅携带着大量人类所未知的病毒,也没有任何特殊的营养价值可言。

此外,如果滥杀野生动物,也会破换大自然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环境。

蛇和黄鼠狼会捕食老鼠,蝙蝠和麻雀会吃昆虫,如果过度捕杀这类小动物,很可能造成鼠灾或虫灾的情况。

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

蝙蝠的免疫系统比较特殊,它可以让蝙蝠不受病毒的感染,同时又能够与病毒“和睦相处”,所以蝙蝠也被称为最大的病毒库。

但蝙蝠一般不会直接将病毒传给人类,而是通过果子狸、竹鼠等中间宿主来完成。

所以我们不要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

钟南山院士在十年前就预言“非典”有可能卷土重来。

钟南山院士也曾多次苦口婆心地解释:

假如我们坚决采取措施,我估计非典不会回来;如果不加强管理,那肯定还会回来;大概有60%至80%,甚至更接近80%的人类新的传染病是来自于动物。

但人类是健忘的,总有一些人试图打开被禁忌的潘多拉魔盒。

此次疫情无疑又给我们上了严肃的一课。

最后,再次呼吁大家不要猎杀或食用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0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