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再过几天,所有中国人都将奔赴一个名叫“除夕”的夜晚

再过几天,所有中国人都将奔赴一个名叫“除夕”的夜晚

1月14日,春节临近,重庆火车西站迎来春运客流小高峰,众多旅客踏上返乡路。图为旅客走出车站。(图片来源:中新社)

【欧洲时报网】在巴黎全心全意、踏踏实实地过了一回圣诞,从沉迷于圣诞橱窗、买圣诞树、装扮圣诞树、装饰餐桌、买圣诞礼物、准备圣诞餐食...所有的圣诞仪式感几乎都一一践行。

为的是告别2019年的同时,真心实意地细心感受这个西方文化中的“新年团聚”,把扎根于骨子里的、对中华传统“年夜饭”的热情与耐心,用之于充满童话色彩的“圣诞平安夜”。

尽管每一个圣诞仪式都没落下、一板一眼地按照圣诞日历行程过着,相比于传统农历新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得还挺多,少一些浓烈、少一些耐心、少一些对家的期盼。

家:乡愁与家的味道

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一样,在春节的时候,如同候鸟迁徙一般,即使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一个叫做家的地方。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从摩托大军到顺风车出行……偌大的中国,都在同一条路上,这条路,叫做“回家”,春运正是承载了我们中国人对家的期盼。

于中国人而言,过年这天最重要的一个仪式感就是年夜饭。

年夜饭之所以对中国人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场味蕾盛宴,更在于一个家庭对情感的寄托。

它是细致的、繁琐的,也是幸福的、喜悦的,它可以让一个母亲从清晨就开始忙碌,也能让一家人在新年零点期待一份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

因为有了年夜饭这份“仪式感”,我们才真正读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归心似箭和千万小家的幸福团圆。

年夜饭里美酒的味道、美食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乡愁的味道,模糊了饮食与生活的界限,让儿时的记忆瞬间闪回,让每一个归家的游子得到慰藉。

无论外面的世界精彩或无奈,无论经历的一切顺利或迷茫,只要想起那桌年夜饭,只要忆起那专属于家的味道,美好和宁静又会回归初心。

对家人的情感化成对美食烹饪的耐心

春节是中国人心里的一个结,而食物就是我们表达情感的通道。相比于圣诞的当天临时忙碌与及时晚宴,春节的时间跨度长得多。

年前的一个多月,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从农历腊月开始,整整一个半月,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专心致志的投入到一种忙碌而甜蜜的状态。

叫了一年外卖的我们,终于可以在新年之际,以繁复而隆重的美食盛宴,唤醒早已呆滞的味觉记忆。

此刻的家人都将变成美食匠人,不仅操纵着沉甸甸的食材,更是承载了对家人那份沉甸甸的爱。

所有的烹炸煎煮,最终在嘴边化开的,终究绕不过“乡愁”二字。而美食最能勾连起中国人的感情,不远千里回到久违的故乡,只为这一口解除乡愁的美食。

当一幕幕归家团聚、爆竹迎春的画面,随着美食的呈现缓缓而来,这些饮食背后包含的情感故事更让人动容。

它告解出一份对家难掩的乡愁,也呈现出中国人对过年特有的情怀。

家人用时间与耐心烹制出的那样用心的家常菜美味,街头小馆是满足不了的。只有家的味道,配合上新年独有的气氛,才能把味蕾发挥到极致。

他们用四季所得,精心炮制年味;敬天地,礼神明,寄托对家人的情结,抒发对岁时的感怀。时代在变,新春的习俗也在悄然改变。

但那些曾经塑造了我们生活方式和礼俗秩序的食物,依然生机勃勃。

中国人都将奔赴的那个夜晚叫“除夕”

对于常年在外奔走的中国人来说,新年的意义也许更大一些。那是团圆的日子,是游子归巢的日子。

奔波几千公里的疲惫,在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的温馨中一扫而空。

但也还是重色、重香、重味。因为清水寡淡,不足以表达我们忙碌而甜蜜的状态。

在新年,中国人会把一年中的收获,转化为复杂的烹饪过程 。一道道印有独特家族印记的美食 ,低调的表达着富足的幸福 。

所以,每个中国人新年都想要回家团聚。至少 ,是以美食的名义。

与其说,所有乡愁都是因为馋;倒不如说,所有的馋,都是因为乡愁。

吃,在中国人和中国文化里的份量,并不是这个吸纳食物的动作所能代表的。

凡是走过世界很多地方的人,凡是走过中国很多地方的人,大多都会不约而同地得出同一个这样的结论:再没有比中国人更会吃的,再没有比中国的食物更好吃的。

中国人过新年,吃食,才是真正的神灵,即使是在那些并不遥远的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一顿必须全家团圆围桌而吃的年夜饭,是被许多孩子从一入冬的每个晚上都要想像一番的。

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每个吃完那一顿年夜饭的孩子,都会从里到外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噌噌噌地成长着,让自己更有能力去做那些自己想做的那些事,去做自己想做的那种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9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