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那个来自河北农村的70岁老人,北京玉渊潭公园干了10年,月赚2000

那个来自河北农村的70岁老人,北京玉渊潭公园干了10年,月赚2000

上周末去玉渊潭公园,看到一位老人,正扛着捞鱼的网在湖边捞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

其实,水面大部分已经结冰了,并没有太多的杂物可捞。便和他攀谈起来。



1

老人姓李,在60岁时来玉渊潭公园。在这里干了10个年头。

他说,冬天是公园最清闲的时候,游人少,湖里的垃圾便也会少一些。

只有一些翻着鱼肚白的死鱼,或者是沿湖的树木落下来的枯枝烂叶,

或者有些不太自觉的游人扔到水面上的塑料瓶子、香烟过滤嘴。



早上七点上班,中午可以回到离公园不远的住处吃饭,休息一个多小时,再回到公园,

绕着湖边转一大圈,基本上又到了下班的时间。

“三个人住一个宿舍,十几平方的小平房,挤是挤了些,可也不花钱啊。而且冬天也有暖气,暖和着呢。”

其实,除了冬天闲暇一下,春夏秋三季,他的活儿并不轻松。

春天,是玉渊潭樱花盛开的季节,游人如织,湖面的垃圾也常常让他不得闲。

夏天和秋天,游人在湖面上划船,也会有很多的垃圾需要清理。

而且夏天的时候,水草茂密,也是他要开着小电动船去打捞的。



“春夏秋,需要十来个人维护这湖面,冬天,两三个人就够了。”

“冬天的活儿最好干,天黑下来,就该回去了。”

他嘿嘿地笑着,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是满足。

“管吃管住,晚上回去还可以喝上一口。”

“每个月2000多块钱,净赚!在俺们老家,忙活一年,都剩不下这个钱。”

“北京这么大,有这么一个落脚的地儿,就蛮好。”



他边说着,边捞起湖面上的几片枯叶。

“人啊,睁眼闭眼,不就是吃喝拉撒睡这几样儿。有饭吃,有活干,有地儿睡,就挺好。”

人生之旅,不过一箪食,一瓢饮,懂得知足常乐,哪怕居陋室,食简餐,着素衣,依然可以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

老李头有个老婆子,也70岁了,前几年被他带到北京,和她一起干活儿。

可老太太干了没几个月,死活要回去。

“我那老太太,倔,看谁都看不惯,和谁都干不到一块去。”

“还有哇,她不会说普通话,说家乡话儿别人听不懂,别人的话她也听不懂,不习惯,回去了。”



“谁一开始能习惯?还不是要一点一点去学?”

“你不去学,不去适应,就不赶趟儿了。”

所以,来北京这些年,他不只学会了说普通话,还学会了上淘宝,用微信。

忙完一天的活儿,就着花生米喝几口小酒儿,再给老伴儿打打电话,是他每天最惬意的时间。

他提到,虽然日子看上去还不错,还是会面对生活的诸多不如意。

比如,自己的孙子,二十几岁了,人在老家,天天晃悠,每个正经事儿做。



比如,在颐和园公园开船的儿子,一年只有七八个月的工做,其他的时间,也是闲着的。

“就我这工作,还是儿子给我找的,不认识管事儿的人,也不知道人家当时招人啊?”

“不管干啥工作,上头有人儿,才好说话。就像我现在,也要处好和同事的关系,干活儿才不累啊。”

从事任何工作,离不开的都是和人打交道,更离不开周边的大环境,只有维护好关系,适应周边的形势,才能让自己游刃有余。

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



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尝了人生百味,充实了人生内涵,丰富了生命色彩。



后记

老李头来自河北唐山。唐山大地震那年,他正和几位同乡在河南搞副业。也正因为此,他躲过了一劫:“好多认识的人,说没就没了。活这么多年,都是赚的。”



就像余华《活着》中的一句经典语录: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们生而为人,或卑微或渺小,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寻求生命的意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6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