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黄汉亮|水桥~崇明岛上古老的亲水平台

黄汉亮|水桥~崇明岛上古老的亲水平台

家乡崇明岛,水系发达,河网交织,早先的居民住宅要么四周有宅沟,要么宅旁有泯沟、小河。为了用水方便,大多数人家在沟河边会就近建个水桥,居民集中的地方,也有几家人家合用一个水桥的。

水桥并非过河的桥,是人们在沟河坡上先筑三五个砖石块铺设的台阶,使它能到达水面,然后在沟河边上打四个木桩,按上横梁,铺上二三块长石板(条)或者木板,成为贴近水面的2平方米左右的长方型平台,这就是水桥。我们现在所见的水桥都是水泥桩,独块头预制水泥板做成的,风吹雨打不动摇,坚固而且耐用了。

原来,岛上的沟河水清澈见底,沟河边桃红柳绿、芦青葱葱,水里可见鱼翔虾嬉、青蛙潜游。

一清早,人们首先拿着提桶来水桥上提水,把水缸提满,用明矾净水,供一日烧菜煮饭饮用。那个时候,岛上还没有自来水,水井也不多,所以,人们只能饮用河水。饮用水解决后,就可以淘米、洗菜了。这一刻,家家户户炊烟起,路上行人提着竹篮上镇回。然后,家庭妇女们就端着脚盆,提着矮凳,坐在水桥上浇刷衣服了。她们边洗衣服,边和河对面的阿姨大嫂拉起了家常,时而发出“咯咯”的笑声。傍晚时分,男人们就用粪桶在水桥上挑水,为宅边自留地里的蔬菜浇水施肥,一步步台阶上来,嘴里还发出一声声响亮的劳动号子声。……水桥,是人们取水用水的操作台。

由于水桥上经常淘米洗菜,一些食物总会掉入河里,引来鱼虾。人们就会在水桥上坐着矮凳钓鱼,每次总有收获。“老实”的小龙虾盛发的夏秋季节,老人小孩都会占个水桥钓小龙虾。70多岁的老奶奶,拿着2米左右长的小竹竿,竹竿头上扭着细铅丝,铅丝上穿上蛐蟮,一钓一个着,2个小时光景,准能钓到半提桶。小朋友更加活络,左左右右安放了五六根钓虾竿,有的放在芦青脚浜里(芦苇根丛边),来来回回取龙虾,进帐更多。有时候,竹篮里放个饭团,放一块砖头块,篮襻上牵一根绳,把篮沉到水桥边的水里,呆上片刻,取出篮子,里面会有好多寸把长的小鱼,猫食也解决了。……水桥,是人们改善伙食的钓鱼台。

烈日炎炎的夏日里,大人们从田间劳作回来,总要在水桥边洗个澡,消除一天的暑热和劳累。男小囝们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衣服一脱,在水桥上跃入水中,游水、入没头顶(潜水)、踏水面,叽叽喳喳闹着玩。不会游水的,把在水桥边上打脚动,不亦乐乎。当然,有人还站在水桥上用盆抄(一种网兜)摘几个成熟的桃子吃吃。人都上岸走了,游水觅食了一整天的鹅呀鸭呀也会爬上水桥休息片刻,翅膀拍拍,“嘎嘎嘎”高歌一曲。站在水桥上,当然可以观赏潮来潮去,它虽然不能和数百里之外壮观的钱塘江大潮相提并论,但同样可知日月潮汛,思考天文地理。……水桥,是人与自然的休闲台。

“搖呀摇,摇到外婆桥……”家乡是水乡,想像中在沟河中一定有过载人载物的小船。去外婆家一定是带上农副产品,牵着母亲的手,在自家的水桥上渡船出发,在外婆家的水桥上收船靠岸,外婆高兴地将女儿和外孙接到家里。后来,停泊水桥边的小船没有了,天真的小朋友就采一叶芦叶,折成芦叶船,在水桥边放行,让它随着河水飘向远方,据说,它能准确无误地漂到外婆家的水桥边上,外婆看到飘来的芦叶船,就会知道外孙想她了,准会来看望外孙。水桥……是船舶停靠出发的栈桥台。

……

随着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来水的饮用得到普及,水桥的运用功能正在逐渐缩小。但它作为家乡千百年来人和水连接的重要载体,会被人们永远地记住。水桥,不愧是家乡人的一座亲水平台,是崇明岛的一道亮丽风景,它也一定会给青少年一代带来美好的遐想。心语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 END -

作者简介

黄汉亮上海市崇明人,早年就读于崇明大同中学,在职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毕业。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3302部队服役。长期在家乡农村工作,入伍前先后在生产队务农和生产大队工作,退伍后先后在生产大队、镇(乡、公社)政府机关任职至退休。2018年9月起开始乡土文化类散文创作,已有《蜿蜒十里蟠龙河》、《浅析崇明人孛栏风与崇刁》、《百年浜小》、《抚摸大同中学旧时光》等数十篇散文被“崇明档案”和“心语”公众号分别采用。

编者留言亲爱的读者,如果您也有崇明故事,欢迎您能给我投稿,传播和传扬乡土文化,让一个个动人的老镇故事得到传承和记录,让乡土故事沉淀在时代的发展中,让乡土文化魅力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间。来稿请发送电子邮件至:1466670@qq.com或者下面的微信。谢谢您!

赶快来分享关注

如作者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

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1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