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为什么人未救出就灌浆加固?官方回应:事发后20分钟内再次塌陷,人和车都看不见了

为什么人未救出就灌浆加固?官方回应:事发后20分钟内再次塌陷,人和车都看不见了

大洋网讯 9:28广州大道北发生塌陷,消防9:45到场准备绳索救援,现场再次坍塌,9:47已看不到人和车,水随后漫上来,地下各类管线和高架桥安全都受到威胁。2日下午,广州市就地铁十一号线沙河站坍塌事件举行新闻通气会,解释采取浇灌混凝土加固现场的救援方式,是为了防止引发次生灾害,目前仍在全力救援3名被困人员。

初次塌陷后20分钟不到再次塌陷,车和人都已不复见

广州地铁集团建设总部总经理孙成伟通报,1日上午9:28,广州大道北与禺东西路交界处地面出现塌陷,途经该区域的1辆清污车和1部电动单车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事件发生后,地铁迅速组织消防队员和蓝天救援队进入现场,开展施救。

9:45,沙河消防中队指导员陈俊青到达现场。“在现场发现,水泥板底下的流沙一直往下流,我们准备绳索救援时,现场再次发生坍塌,地陷区域再次扩大,上午9:47已经看不到落入其中的车辆和人员。其后我们一直寻找救援方案,调集无人机进行侦查。”

随后到场的是蓝天救援队。广州蓝天救援队技术总监林翼说:“我们接报后得悉地陷,根据过往经验准备的是绳索类救援装备,可是赶到现场发现已经看不到被困车辆,而且水已经漫上来了。其后,我们尝试高架桥斜拉索进入的方式,但现场坍塌速度很快,已危及到高架桥桥墩,这个方法也不安全,只能想其他办法进入现场。”他补充道,到场时相关部门已中断了水电煤气,为救援提供了条件。

多次坍塌危及救援人员和高架桥安全,决定先加固再救援

孙成伟说,由于现场多次发生再次塌陷,使车辆完全被埋,且塌陷范围不断扩大,导致施救行动多次受阻,且危及救援人员安全。根据专家组意见,现场紧急研究,马上用混凝土加固塌陷区边坡防止再次塌方,待形成安全的救援平台后全面开展救援。同时,按照救援方案,在塌陷区域安装钢护筒,形成救援通道,向下探挖搜寻被困人员。

至2日凌晨5时,塌陷区边坡加固基本稳定,钢护筒安装完成,并在钢护筒周边安装作业平台,开始下一步搜救工作。目前,现场搜救工作仍在进行。

钢护筒救援相当于一个往下生长的竹筒,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安全的救援环境,可以一节接着一节往下挖,搜索被困人员。

“塌陷事件发生时起,政府各部门、地铁集团和相关单位想方设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全力开展救援,不惜一切代价搜寻被困人员。目前,救援和周边安全稳定工作还在紧张进行。”

孙成伟说:“目前,清污车的两位被困人员的身份已经确定,但电瓶车人员的身份还有待确认。”

专家:不及时加固,危及高架桥恐引发更大灾害

被困人员未救出便开始浇灌混凝土加固的救援方式,受到广泛议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广东省勘察设计师杨光华认为:“救援一方面要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塌方不断扩大,地下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管道、立交桥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引发更大的危机,这个措施是可以的。”

“两三分钟之内车已经从看见到看不见,水已经上来了,救援人员无法靠近,而且塌方逼近高架桥墩,危及地下各类管线,为了不引发次生灾害,对塌陷边坡进行加固。这是专家对现场综合分析后作出的决定,这个处理是合理的。”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林本海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0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