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奢华 > 宝石中的“不公平待遇”——“大王私房课”第32讲

宝石中的“不公平待遇”——“大王私房课”第32讲

“大王私房课”是基于作者作为一个矿物爱好者12年的经验,以及作为珠宝从业人员5年的经验,从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出发,为自己的社群成员做的系列珠宝知识培训内容,因作者非科班出身,并且为了知识普及不过于艰深晦涩易于理解,所以表达尽量通俗易懂,如有不准确之处,恳请原谅,并欢迎指正 !

第一个不公平的待遇就是有关宝石的热处理,俗称加热或者是有烧无烧。那大家都知道,名贵宝石里头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也就是宝石级的刚玉,经常可以看到商家销售的时候提到有烧无烧的字样。有烧就是经过了热处理,目的是改善宝石的颜色和净度,除非极其干净的石头,干净到几十倍放大镜下肉眼无暇,否则的话,经过热处理的石头一定是有办法可以鉴定出来的。

那么无论是红宝石还是蓝宝石,在鉴定证书上出现有烧的字样,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同样的观感下,比如说同样的颜色,切工,包括火彩,如果这颗石头是无烧,那它的价值比有烧的贵很多。虽然有一些加热过的石头,由于颜值很高,也可以卖的很贵,但是同等状况下它一定比无效的要便宜不少。


但是换一些宝石品类,加热就是见怪不怪了。比如之前讲莫桑比克的宝石的时候提到的帕拉伊巴碧玺,又比如同属东非宝石产区的坦桑尼亚的坦桑石。这两种石头可以讲,目前市面上大家能见到的99%以上都是经过热处理的,也就是烧过的。对于它们来讲,如果天然无烧的,就有那么好的颜色,那是非常昂贵也是非常稀有的。所以通过热处理改善原石的颜色和净度,使它呈现出商业上能够接受的颜色,这是从买方到卖方都能够接受的情况。


如果说第一大不公平,还是由于原料的特性造成的,那么第二大不公平,我们要从工艺上来讲一下。

翡翠作为中国人耳熟能详,最为普及的宝玉石品种,历史悠久。虽然到现在为止,翡翠在普通人或者是普通消费者的眼中,仍然是一个知识体系繁杂,水比较深的品种,但是基本上有一个常识,就是镶嵌翡翠的时候不能在底部,垫衬深色的纸张或者是其他材料。比方说如果在颜色比较浅的翡翠镶嵌时候封底,底下衬了一张绿色的纸片儿,那这种状况一旦被发现,所有人都会认为卖家属于欺诈,因为这样的行为,提升了翡翠的观感。


但是我个人很奇怪的是,这一两年开始流行起来的彩钻,非常多的彩钻成品都用了提色的工艺,但是从买家到卖家似乎都心照不宣,乐此不疲。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证书上写light pink的石头,镶嵌出来以后像fancy vivid pink。至于蓝钻绿钻黄钻都是一样的,逃不出这个状况。彩钻的提色工艺其实也没有什么新奇的,无非也是镶嵌的时候封底,在里面的金属上涂抹一些深色的指甲油之类的物质,有时候也会用k金的颜色来做文章。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和翡翠的造假式的提色工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现在很多人趋之若鹜能够接受,我想来想去不知道原因,只能解释为虚荣心。


第三个不公平也和工艺相关。很多人对于欧泊不够了解,因为它的知名度还不够高。那么有时候逛珠宝展的时候,还会看到另外一种宝石,大家就会被混淆。

这是我上一次在香港珠宝展上拍到的斑彩石的原石。多人看到斑彩石的成品首饰的时候,会把它误认为是澳洲欧泊。但是,其实这两种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物质。斑彩石本质上是菊石的化石。它的成分是碳酸钙,也就是文石。它的硬度在4-5之间,它呈现类似变彩效应实际上是因为光线的干涉效应。而欧泊的成分是水合二氧化硅,硬度能够达到6~7,欧泊独有的变彩效应,本质上是光线的衍射效应。

同时欧泊作为贵宝石之一,讲究天然。市面上也经常能够见得到,或者去澳洲旅游的时候,经常能够遇得到欧泊的二层石或者是三层石。欧泊的二层石和三层石是把品质很差的澳洲白欧泊用机器切成非常薄的薄片以后,改善了种质的清澈程度,凸显了亮度和变彩,同时加了黑色或深色的衬底以后,做出来的拼合石,如果面上没有覆盖,就是二层石如果面上再覆盖一层类似有机玻璃的物质,就是三层石。

对于欧泊来讲,这是原料利用的一个办法,二层石和三层石也已经不能被叫做天然宝石了,只能叫做饰品。是对于班彩石来讲,这是它必须的工艺。对斑彩石的成分,如果它开采出来以后,暴露在阳光,还有空气中,要不了多久最多几年的时间,它就会因为风化而导致失色乃至碎裂。所以斑彩石开采出来以后,都要在它的面上做覆膜处理。简单一点的覆膜是滴胶,但是硬度不够容易刮擦有划痕。复杂一点的成本高一些的方式是覆盖水晶或者是合成尖晶石的表面。但是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这都是斑彩石必须的工艺。

这就是我观察到的,基于宝石不同的品类,包括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优化方式,而造成的“不公平待遇”。当然了,这只是要开个玩笑。也是希望大家对宝石的爱好能够更深入一些,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能够更多一些,少吃药,少上当,少跳坑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9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