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奢华 > 珠宝新篇章 从“路”说起

珠宝新篇章 从“路”说起

路,一半是“足”,意思是要脚踏实地,一半是“各”代表各有各的方向,有所往,有所返,有所聚,有所离,有所求,有所予,全在这路上。

当路还不是路

路最早什么时候出现?由谁开辟?早已无从考据,而最初路还不称之为路,当然意义也有所不同。

“路”演变成路,要从尧说起。

帝尧时,路名“康衢(qú)”指的畅通无阻的大道;西周时,路的命名也是按照等级来划分,“路”容乘车三轨,“道”容二轨,“涂”容一轨,“畛”走牛车,“径”为走马的田间小路。

时光飞逝,秦始皇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开创“秦治驰道”,清朝时期将路赋予了阶级意义的“官路”;民国时期,开始普遍修建现代公路,叫作“汽车路”,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土公路逐步改造成了柏油路。

从羊肠小道到康庄大道,从土路到柏油路,从无意识的踩过到专门修建,从十天半个月到一日即达,路早已不局限在陆地。水运、陆运、空运都成为了路的代名词,路就像是人体中的血管,连接各个器官,让一切在井然有序之下各司其职。

历史上最著名的路

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说到路,不得不提的便是那“条”四通八达,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北欧等的“丝绸之路”。

“我们通常把全球化看作是当代社会独有的现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也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其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对丝绸之路的高度评价,可见丝绸之路不仅带动了中国的发展,更辐射到全世界,始终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丝绸之路输出了丝绸、茶、瓷器、玉石等一系类的代表性商品,而珠宝作为交换的主要商品,丝绸之路也因此被称为“珠宝之路”。

大批的珠宝从不同地区被往来商人带到中国,随历史留存至今。不仅丰富了中国珠宝之库,更融入华夏文明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存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珠宝们。

珠宝之路

青金石之路

向西,从长安到西域,万里大漠,如火骄阳。金子般灿烂的黄色,充盈在天地间。一路的驼铃声,丝绸尽去,珠宝满身,古代文献中常见的“瑟瑟”就是其中一种。

古人对矿物的辨别往往意在其色而不在其质,同一名称在不同语境下所指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一般认为,古代所说的天青石、璧琉璃、绀琉璃瑟瑟,均指青金石。

唐末诗人温庭筠的《瑟瑟钗》:“翠染冰轻透露光,堕云孙寿有余香。”可见瑟瑟是当时妇女常用的一种头饰。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认为青金石的古汉语读音 “sjet-sjet”,故其音译名“瑟瑟”即指青金石。

然而,这只是青金石的开始,不仅做珠宝,青金石作为颜料,也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富盛名的是敦煌莫高窟里面的群青颜料,岁月洗礼后愈发光彩夺目,这也是敦煌莫高窟至今能够保有色彩的原因之一。由南往北迁移,它逐渐成为了欧洲名画中最亮眼的色彩,历久弥新。

祖母绿之路

向西北,从内陆蒙古草原到欧亚大陆的商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茫茫草原,策马奔驰,背着皮毛金银,传输着丝绸、茶叶等物品打开了中国通往欧洲的通道。

当时,哥伦比亚优质祖母绿流入到了欧洲、波斯和印度皇室,与此同时祖母绿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祖母绿的波斯语“zumurad”也随之传入,并且在元代首次纳入汉语。

明清两代,上层社会始终青睐祖母绿,谢肇淛《五杂俎》中言:“今世之所宝者,有猫儿睛、祖母绿……鸦鹘石、蜡子等类”。即便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对翡翠如此痴迷,也丝毫没有影响对祖母绿的热爱。人们对祖母绿尤其哥伦比亚祖母绿的喜爱延续至今……

猫眼石之路

向南的海上,船只已经准备好,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扬帆出海,乘风破浪满载丝绸瓷器,一路向南,至斯里兰卡。

归来依旧满船丰收,除了种子、香料之外当然不能少了珠宝,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猫眼、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其中的猫眼指的是猫眼石,传说在唐朝初年,猫眼就传入了中国,不远万里从印度洋上的“狮子国”(斯里兰卡)的使节带来了其国王进贡给唐玄宗的一件珍宝名为“狮负”(猫眼)。从那时起,“狮负”就以它的奇特、神秘和稀少在世界上享誉盛名。

猫眼石产自斯里兰卡,又称“猫儿眼”、“猫睛”、“猫精”、东方猫眼,是珠宝中稀有而名贵的品种,由于猫眼石表现出的光现象与猫的眼睛一样,灵活明亮,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因此而得名。

翡翠之路

南方陆上不落于人,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纪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称它为秘密丝路。一路从蜀地一路通往今天的腾冲、缅甸之地,连接东南亚,而这条路上出现的最富盛名的珠宝当属翡翠莫属。

如今,翡翠已经成为与和田玉并驾齐驱的玉文化主体之一,而翡翠的传入史也成了极具争议的话题。

有人说:据史籍记载,早在东汉永元9年(公元97年),云南永昌(今保山)徼外蛮及掸国(今缅甸东北盂拱、孟密一带)王雍“调谴重泽奉国珍宝”,翡翠就已经传入中国;也有人说:翡翠是明末清初从缅甸经由云南传入中国并盛行的。众说纷纭,只是后一种说法更为广泛认可。

关于翡翠的记载,《云南冀勘察记》较为详细,记载道: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云南腾冲人进入到翡翠的集散地勐拱经商,到了明朝末年,云南腾冲的玉石业已经呈现一定的规模。经由南方丝绸之路经云南一步一步随往来的商人走向北方,质地透亮,颜色清丽,仿佛“活水”的翡翠一瞬间就抓住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继而大为流行。

新的旅程永远在路上,珠宝的魅力也在于此。不断向前,走自己的路,在路途中不断修炼。

从不同的道路而来,汇聚一堂,这几乎就是我们现代人的日常,而这一切都得助于路,道路的畅通让一切皆有可能,珠宝也如此,各式各样的宝石从不同的道路,汇聚到同一个地方,这不是结束,而是承载着多元文化与记忆珠宝的另一个开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5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