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时尚 > 从背古驰、香奈儿到帆布包:作为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从背古驰、香奈儿到帆布包:作为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文|杨小米&karo 编辑|小博

来源:遇见小mi(ID:yujianxiaomi2015)

在日常聊天中,我发现同事Karo,对各种化妆品、名牌包包特别懂,这种懂肯定是实战经验的积累,不是靠着随便看看一些时尚文章。

后来,Karo告诉我,她的经验来自于以前的生活,我心想一个95年的妹子,以前是什么时候呢?

Karo是广州人,父母做外贸,做得很大,虽然她不想承认自己是一个富二代,事实上,名副其实。但她自从大学毕业,再也没有拿过父母一分钱。

她说:“我花了很多年,只是为了逃离家庭。从一个背古驰和香奈儿、不愁吃穿的女孩,变成只背得起几百块小CK、每天为房租忧愁、为狗子医药费忧愁的人。”

那么,karo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她写文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01 我反抗的不是物质,而是控制

在外人看来,我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有宠爱我的父母、奶奶,从小到大,父母会给我足够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日也会送他们认为质量好的东西(奢侈品)。

在别人眼中,我是那种什么都不缺的小孩。

我的家人什么都好,除了那密不透风的控制和让人窒息的爱。

我的爸妈是控制欲特别强的人,生活上,他们事无巨细地管控。

我换一个头像,他们会觉得,我的头像不够“正经”,一度勒令我改掉(搞到我现在有两个微信号,一个使用爸妈喜欢的头像,一个是自己头像)

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他们的意愿和审美去布置,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

我喜欢画画,我妈觉得画画会影响成绩,便擅自cut掉我的画画课。

我喜欢写文字,但我爸觉得,以后读医好,所以当初高中分文理科时,即便我化学成绩很差,也要让我读理科。

就连处一个朋友,我妈也会问清楚对方的品行,但凡她觉得不行的,就明里暗里游说我远离,免得跟着学坏。

……

因为他们的控制欲,我和他们吵过无数次,但每次到最后,都会因爸妈那句“我们图什么?还不是为你好?”而失败告终。

我爸妈口中所谓的爱,就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形成了一把无形的枷锁,让我窒息。

我一度想逃离家庭,逃离他们的控制,直到高中毕业,我终于有了机会。

那一天,我违背父母的期待,放弃了一所二本学校,报考了上海一所专科大学。

最后,我如愿以偿,收到了上海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打电话给我爸妈,告知他们即将去外地读大学的消息,没想到这一次被怼得很惨:

“长大了,翅膀硬了,会飞了!什么事情也不跟我们商量了!”,“为什么志愿不填医科专业,为什么最后一刻还自作主张换专业?不许去上海的大学,换广州的,实在不行我就托你表叔帮忙。”

面对电话里的通篇批判,我满心只有一个想法:逃离,躲得越远越好,再也不要走爸妈铺好的路,过他们眼中的美好生活。

事实上,我也这么做了,因为我清楚地意识到,被控制的人生,哪怕看上去再完美,也是千疮百孔,华丽之下,虱虫满地。

最终我逃离了,我爸妈也拗不过这早已成定局的结果,妥协了。

2014年9月,我拖着一个行李箱、拎着一张录取通知书,一个人来到了魔都求学。

在大学的第一年里,我依旧拿着父母给的钱生活,只是,除了生活费,不再额外伸手要钱买化妆品,买包包,我实在需要的时候,就从生活费里省钱来买。

到了大二下学期,我开始兼职帮本地美食号撰稿,并负责他们的新媒体运营工作。我靠兼职有了稳定收入后,就不再拿家里一分钱了。

当我再也不花家里人钱时,爸妈打电话更严厉了,他们翻来覆去总是那两句话:“个女细个果阵几听话,依家大个女,有翼识飞啦,一D都唔听话,讲多几句,就连钱都唔要,甘硬颈都唔知似边个,唔要钱米唔要咯,好架势咩,我体你叻到去边。”(意思是说小时候很听话,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一点也不听话,说多两句钱也不要,这么固执也不知随了谁,不要钱就不要咯,看你能厉害到哪里去。)

他们坚持给我打钱,我都固执地转回去。

离开他们,虽然我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但非常开心。

黄执中在《奇葩说》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孩子完美的人生,是拥有选择权。”

我很开心,今日的自己,有了选择的余地。

2 逃离父母的我,为自己的选择买了单

大学毕业后,爸妈希望我回自家公司上班,如果不愿意,可以找一个叔叔阿姨的公司上班。

我知道这很有诱惑力,开着他们买的车,住着大房子,每天也没有那么辛苦。

我真希望过这样的生活,经济自由,对我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可比起这些,我更想要真正的自由,不再受束缚。

如果我还花父母的钱,那么我真没有什么底气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我太害怕了,太害怕那密不透风的爱,让我绝望。

不过,靠自己真的好难,毕业沪漂的这两年,我没了父母金钱的支持后,被现实的生活给打败了。魔都见证了我太多的贫穷、眼泪、心酸与无助。

穷的时候是真的很穷,刚毕业那段时间,因为房租的押一付三,我把所有兼职挣来的钱给了房东,生活费所剩无几。

每天啃着支撑温饱的青菜米饭,自己买米煮饭,吃榨菜,捏着干瘪瘪的钱包,挤着高峰期的地铁去上班。

对生活无力,为下个月的房租忧愁,某一时刻,我真想妥协,信息已经编辑完,就差按发送了。最终纠结挣扎,还是选择了放弃。

然后,我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都说时间是最公平的,你付出过多少努力,就会得到多少收获,这句话倒也不假。通过努力,我的生活在慢慢变好,老板也欣赏我的能力,让我晋升了不错的职位,拿到了可观的工资。

那一年,靠着工资和兼职摄影赚回来的钱,即便是不背爸妈给钱买的古驰、香奈儿,我也背的起CK、MCN的包包,买得起海蓝之谜了。

2018年4月,我用自己的钱换了一部中高级的单反,80D,18—200的镜头,5月还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条狗yuki。

但没想到,从2018年5月开始,我的狗yuki开始生病,在《月薪1万,花6万给狗看病,值吗?》一文中,我曾和大家分享过这段经历。

yuki看病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为了yuki的医药费,我连点外卖都不敢点二十五块钱以上的,也不再囤口红了,挑水果也挑最便宜的买,没有钱出去看电影,也没有钱买衣服。

这期间,爸妈不止一次打电话催我回去,我每次都拒绝,闹得很不愉快。

其实我知道,只要我开口,爸妈是肯定会给我打钱的。可我说服不了自己。

我曾看过《奇葩大会》一期节目,有一个家产200亿、坐拥一艘航母的富二代戚帅吐槽自己的父亲控制欲强,从小到大,他所做的一切都必须要按着父亲的要求来。

他身为独子,唯一能做的只能去尽孝道,接受父亲安排,但这样的他很不快乐,感觉丧失了自由。

最后他还很有气势地说,希望为自己而活,不是别人提起自己说是xx之子、一生听话之类的。

高晓松一针见血指出:“一个男人一定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不能要自由的时候,把西方那套拿出来,要钱的时候,把东方那一套拿出来。”

“选一条路,一以贯之,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和方便,今天掏出了这个世界观,明天又掏出了那个世界观。


我非常认同这一点,我身边的很多人笑我傻,说我自己找苦吃。可我不想成为自己讨厌的人,一边嚷嚷着要逃离管束,要独立;另一方面又心安理得拿着父母的钱挥霍,做着一些反抗的事,这样真的很没有底气。

我希望内心活得更自洽一些,不双标。我是成年人,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3 爱一个人,就是让TA拥有人生的选择权

离开家几年,在和父母无数次争吵后,某个时刻,我们似乎都做出了妥协,开始关心对方的生活。

小时候,我对世界的看法,非黑即白,只想着逃离。

这2年,我在外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他们有今天的成就,背后肯定付出了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点。

他们看到我一个人在外,能够养活自己,能力也提高很多,偶尔聊天时,我能给他们带去一些新思维。

看见,让我们多了一丝理解。

当年我想逃离,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说句实在话,有条件的话,我认为可以接受父母的帮助,但一定要清楚地明白,我们有自己的人生,人生之路,很多都靠自己。

要是我一味依赖父母,将来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没有依靠的我,将如何去独立生活?将如何面对困难?

万一有一天,他们需要我,应该怎么办?

我更加明白,爱一个人,就是让他拥有选择权,有能力自己做选择。

我想提醒一点,无论对于父母的安排,还是别人眼中好走的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一味地去接受,也不要歇斯底里地对抗。

自己要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次再想想,自己想要的是否真的有能力去做到,做不到的时候,是否父母给的路会更好些。

毕竟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其代价。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拒绝空气,首先要拥有空气;要拒绝世界,首先就要拥有世界。”

你必须足够优秀,才有资格和世界谈条件。

当你证明自己有能力立足,让日子开花结果时,我想大多数父母会尊重你的选择的。

小米姐对我说:“如果你家公司有很好的基础,也是你感兴趣的,时机成熟时,也可以回家。你只需要在外面学习一家公司如何运营、如何管理,回去之后,能守住,还能更上一层楼就可以了。”

她还和我开玩笑:“没事,以后这些也都是你的,先学会能掌控这些钱的能力。如果傻白甜,还有钱,那是一种危险。”

以前我很排斥回家,现在不会再这么想了。95年的我,父母还年轻,那我就在外面好好学习,无论将来留在上海,还是回自己家公司,我都更有底气。

因为我经历过职场的风风雨雨,也更加明白路要怎么走才是正确的。

PS: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过程,karo从想着逃离、对抗,证明自己的能力,再到理性分析面对的情况,内心起起伏伏,走得并不容易。

可成长后,又是多么快乐,有什么比自身有能力选择更重要呢?

karo说,她也想写写身边的朋友们,不同的选择,差距很大,成功的父母,有时候会有一个错觉,以为可以保护孩子一生,其实不然。

她身边有很多年轻人,因为家里生意出问题而颓废掉。

永远不要拒绝成长,也不要以爱之名,让孩子和爱人不再成长。

karo的到来,对我也是挑战,她和其他小伙伴风格完全不一样,在公司管理上,我也要成长,公司人的多样性,也更能激发创造力,让我们走得更远。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27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