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奢华 > 敛聚太阳的光辉:古代哥伦比亚的金饰艺术

敛聚太阳的光辉:古代哥伦比亚的金饰艺术

南美洲“黄金之国”的传说曾经拨动欧洲人贪欲的神经,也一度使古代哥伦比亚人陷入几近消亡的绝境,以至于灿烂绝伦的古代哥伦比亚黄金艺术也随之淹没在尘埃之中。但若有机会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会发现,也正是黄金,以其坚韧永恒的质地、太阳般耀眼的光辉越过古代哥伦比亚人消亡的肉身和时间的洪流,保存至今,一如他们所曾经期待的那样,使短暂化作了永恒。

敛聚太阳的光辉:古代哥伦比亚的金饰艺术

撰文、供图丨哥伦比亚黄金博物馆

△鸟-人形胸饰,公元9〜16世纪,波帕扬文化,哥伦比亚考卡山谷省,失蜡法工艺,“塔巴噶”合金。鸟-人大大分叉的头饰和与头饰造型近似的大尾巴,再现了萨满变形成鸟儿的过程,以及他所拥有的权威。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中间流传着关于南美洲“El Dorado”的传说。“El Dorado”的字面意思是“与黄金有关的”,传说中“El Dorado”被描绘为“黄金之国”,它很可能位于哥伦比亚中部高地的瓜塔维塔湖(Guatavita)附近,那里曾举行过一种神秘的仪式:新的部落继承人全身涂上金粉在湖中畅游,待金粉渐渐褪去后,臣民们纷纷献上黄金、翡翠堆在他的脚旁,随后继承人将所有贡物丢进瓜塔维塔湖中作为对神的奉献。这个神秘的传说唤起了欧洲人的美洲迷梦,激起欧洲探险者的强烈兴趣。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终于踏上了南美洲的土地,虽然他们始终没有找到这个神秘的黄金之国,却惊喜地发现南美洲印第安人果然黄金披身。欧洲人贪婪的欲望,迅速导致了南美洲印第安人的瓦解和消亡,南美洲的黄金被收集、称量并穿越大西洋抵达欧洲,动摇了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奠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基础,其时当政的查理五世,既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西班牙国王和西属美洲的皇帝。直到今天,“El Dorado”仍被欧洲人视为富足、机遇之地的象征。

△古代哥伦比亚地区不同地域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类型,图为其中的卡利玛人生活场景复原。

然而,黄金在南美洲古印第安人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却随着印第安人的消失而被淹没在尘埃之中,以至于我们今天习惯了将黄金视为珍贵的货币,像当年的欧洲人一样对它投以贪婪的目光,却几乎不知它在古代南美洲印第安人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意涵——在那里,黄金被视为太阳光辉的保存者,是永恒权力和神性的来源,常被制成宗教和生活用具,以其蕴含的丰富象征意义,帮助古代印第安人建立社会结构并塑造特定的精神形态。

△古代哥伦比亚冶金和制金工艺地理分布图。不同地域具有迥异的金饰风格。

火与金的锤炼:古代哥伦比亚的冶金工艺

在美洲,冶金术发明于3500年前的秘鲁地区,在那里发现了公元前1500年经捶打过的原金和原铜碎片。之后,冶金术由此传播到哥伦比亚南部的海岸——直到西班牙入侵者到来之前,金属工艺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就在安第斯山脉及其沿岸地区持续繁荣,由此生产出成千上万由不同种类的金属制成的风格迥异的艺术品;复杂的制金工艺也得到了发展,使用失蜡法雕刻黄金、铸造金铜合金等技术已逐渐发明并使用。

此时,国家尚未形成,但强有力而持久的政治和宗教领袖通过有效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和木薯)、捕猎和渔猎养育着他自己的大家族,使村落繁荣。因为食物有所富余,一些人得以从专事温饱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活动,诸如采矿和金属工艺。当然,此时的金属工艺主要是为统治者而服务的,统治者使用它们来加强自己的声望,并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独特权威的象征;同时,这些神圣和具有象征性的物品,揭示了与世界和人类起源有关的哲学,即解释世界如何进化并赋予社会和自然以适当的秩序;除此之外,普通人也会穿戴大量简单的饰物,金属还用来制作工具和祭品。

△爪形珠子装饰的项链,公元前2世纪〜公元10世纪,希奴文化,哥伦比亚加勒比平原地区,合金与石头。

古代哥伦比亚所使用的金属包括金、铜,以及铝和银。作为产品交换的结果,很多非采矿地区因通晓制金技术也可以获得金属。金矿在哥伦比亚的山区最为富足,铝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的乔科省、考卡省和纳里尼奥省等冲积平原;铜可以从安第斯山脉地层中发现的孔雀石、蓝铜矿和黄铁矿中提炼出来,生铜则在安蒂奥基亚的佩里哈山脉地区和哥伦比亚的南部找到;虽然在纳里尼奥地区可能有银矿,但却没有发现任何特殊的采银活动。

古代采矿者所用的工具是石斧、石锤和经过火烤硬化处理后的木棒,以此铲除沙砾层和来自河中的石头,并挖出金矿的矿脉。浅溪中的金沙则是用木质的或陶质的器皿以圆周式的运动方式进行淘洗,金和铝的颗粒因为较重,经过清洗后会留在容器的底部。由于知晓地球的秘密并知道如何从中分离出金属,采矿者在当时是受到高度尊敬的专业人员。

△在古代哥伦比亚,黄金不仅用于制作装饰品和宗教用具,也用于制作日常用具。一对线轴和拔毛用的带有装饰纹样的镊子,公元1〜7世纪,卡利玛文化,哥伦比亚,金。

一般来讲,天然状态下的金属是可以被直接使用的。然而,有的金属更常以颗粒和氧化物的状态存在,需要通过火在平炉中的萃取来降低氧化成分,这就是所谓的金属冶炼过程。冶炼炉通常建在山的顶部,那里空气的流动能保持火的旺盛。一些小型的、可移动的泥质平炉也常被使用,人们在炉子的底部安装竹筒作为风管,通过竹筒送风使煤炭燃烧,以保持炉内的温度;有些风管则是面对着人们而建的,作为将矿石转化为金属的重要标志。金属在泥质坩埚中通过煤炭和溶剂而融化,去除杂质,留下铸块以备用;有些金属也会在坩埚中混合,从而获得合金,比如“塔巴嘎”(tumbaga),就是一种由古代哥伦比亚人专门发明的将金和铜混合冶炼出的合金。

△今天的哥伦比亚印第安人仍然喜欢用金子装饰自己。

巧夺天工的独特发明:古代哥伦比亚的制金工艺

制金工艺是一门为金块赋予特定形态的艺术。古代哥伦比亚的金匠们随物赋形,借助对于金的物理和化学属性的了解,发明出各种独特的制金工艺,制造出令人惊叹的黄金艺术品。金匠们将技术和超自然的知识结合起来,具有匠人和宗教政治领袖的双重地位。

捶打工艺

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制金工艺以制作经捶打的金器而闻名。这种传统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哥伦比亚地区,特别是其南部和西部。金匠将金铸块放在石板或者铁砧上捶打出金片,金属被捶打之后质地较脆且易折,因此,捶打过程中,金匠需将金属不断用火加热直到发红,再放入冷水中使之冷却——这个过程被称为锻造,需重复多次,直到金属被捶打成金匠所需的厚度和形状。之后,再使用石质抛光器和石板使捶打的金属片变得平滑,并获得统一的表面;最后,用石质的和经过捶打加固的“塔巴嘎”凿子塑造物体的形状,使之成型。金的高度延展性意味着可以捶打出质地轻薄而造型多样的金属片,以此制作不同形状、尺寸的物品;经捶打的由铜金合金构成的“塔巴嘎”装饰品,往往有薄薄的壁和高度光滑的表面。

△安第斯山脉的制金工艺以制作经捶打的金器而闻名(上图);失蜡法是古代哥伦比亚金匠采用的主要造型方法(中图);不同质地的制金工具(下图)。

烧结工艺

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太平洋海岸纳里诺-托里塔地区,是美洲唯一使用铂(白金)的地区。由于铂的熔点高达1775度,而在古代的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最高冶炼温度一般不超过1500度,因此古代哥伦比亚的铂冶炼一直以来令现代冶金家大为困惑。合理的解释是,不能够铸造铂金属的工匠发明出非凡的烧结工艺:将铂粉与金粉混合加热,金融化,并将铂包裹在里面;这样得出的铸块可以用锤子捶打。金与铂烧结起来的合金,同时具有两种色彩,十分独特。

失蜡法

古代哥伦比亚金匠技艺的一项显著特征是采用失蜡法来给金属造型。一些金属饰品上留下的手指印曾让欧洲人以为土著居民是用手直接为金造型的。其实,这是使用失蜡法造型时留在蜡模型上的印记。失蜡法,用蜂蜡雕刻成模子,覆以黏土,加热焙烧使黏土硬化同时融出蜡,然后在形成的空间中倒入金属液,浇铸出金属造型。蜡是从无刺的家养蜜蜂或是“小天使蜜蜂”的蜂巢中获取的,这种蜜蜂在哥伦比亚至今仍能找到不同的品种,它们的巢穴一般建在海拔3400米的热带雨林中。通过这种方法,金匠可以创造出种类极为丰富的物品:无论是写实风格的,还是抽象风格的,又或是极富艺术性的金属组合造型和质地厚重的装饰品。

△在古代哥伦比亚,浅溪中的金沙用木质的或陶质的器皿以圆周式的运动方式进行淘洗,金和铝的颗粒因为较重,经过淘洗后会留在容器的底部。

创造特殊的纹样、亮度和色彩

色彩、亮度、纹样和气味在古代哥伦比亚社会中是被高度赞赏的特质,在技术领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了表现这些特质,金匠们发展出了不同的冶金技术和工艺,比如选用具有不同色彩的合金,或者是发明出能使金属表面呈现出新的质地和对比度的复杂制作工艺。当一件“塔巴嘎”加热时,黄铜作为合金的一部分,会在物体表面氧化出黑色的斑点,与“旧大陆”所采取的贴金或鎏金技术不同,古代哥伦比亚金匠会使用带有酸性的植物如羊酸模草去除这些斑点,直到器物表面完全呈现出由金子组成的薄层,接着再抛光以获得完全的镀金效果;纳里尼奥文化中的圆盘,它的对比性色彩的获得是通过部分擦除物体的镀金表面层,让合金微红的色彩表现出来;通过使用盐或其他酸性物质的腐蚀作用,可使物体的表面变得多孔并呈现出无光泽的色彩感,而用松脂包裹的其他部分,仍然光亮如新;能折射光的装饰物被金匠用石头小心地擦拭和抛光,但有的文化中则认为不经抛光的物件可含蓄光线,如东科迪勒拉山脉的金匠就从不用打磨过的物件作为祭品。

△带面具的胸饰,公元10〜16世纪,卡里玛文化,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地区,失蜡法,合金。

世界的隐喻:古代哥伦比亚金器的象征性

冶金术虽然是一项技术,但与人的世界观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关联甚密。古代哥伦比亚时代的居民青睐金,并选择了特定的制金工艺和生产方式,这不只是技术进步的要求,更是对特定的文化和社会需求的回应。

古代哥伦比亚社会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世界观。他们绝大多数人认为,宇宙由不同的重叠结构构成,这些结构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色彩、气味、动物、植物和灵魂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彼此,具有同源的关系,一起组成一个宏大的宇宙。

△着装的人像胸饰,公元1〜7世纪,托里玛文化,哥伦比亚,金。这种兽形和人形兼具的托里玛风格的装饰品,整体造型抽象,但脸部相对写实。一般有两种类型,这件称为“带翼的身体”:方形的脸庞、大而夸张的耳朵、头上有L字形装饰(可能是代表羽毛)、大大的分叉的尾巴、八字形的身体躯干、流苏状的手臂(描绘羽毛或者是带羽毛的服饰)。这种造型可能是以蝙蝠、鸟或者蛇这些和萨满有关的动物为原型。

宇宙由上界、中界和下界三个世界组成,人们据此按照事物的不同特质,诸如形状、习性等,将动植物和其他存在划分不同的种类。人类、美洲虎和鹿居住在中界,鸟儿象征上界,而蝙蝠、凯门鳄、蛇和其他居住在户外的生物则是下界的代表,神、祖先和其他超自然的存在居于上界或下界。上界和下界具有完全对立和互补的性质,诸如光明与黑暗、男性和女性、干燥和湿润;居间的人世,则同时具有这两种对立的性质。

△鼻饰,公元5〜7世纪,希奴文化,哥伦比亚,失蜡法,金。

△网形耳饰,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希奴文化,哥伦比亚,失蜡法,金。一千年以来南美洲人都非常喜欢佩戴耳饰,为此制作了大量不同样式、尺寸和材质的耳饰。这对扇形耳环,由金丝组成蕾丝般的效果,给人细腻优雅的感觉,即使在古代也是受到高度喜爱的类型。

各种物质容器,包括陶土和金属制成的如烤盘、篮子、小长凳和波波罗(poporo,一种装石灰粉的容器),还有一些技术性的手工品如织布机和纺锤,在当今的土著世界里只是一些物质性的隐喻;但在过去,它们可能是以一种“简明”的形式体现了部分的或全部的宇宙结构和功能。这些隐喻物,能帮助人们接近并记忆关于宇宙的概念,并按照由此产生的观念、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行事。它们作为宇宙记忆的物质支持、作为“有记忆的手工物”,在传递一个群体的文化遗产并保证其连续性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宇宙的象征物”不仅仅是“有记忆功能的手工品”,它们也常常是有能力改变世界的神圣工具。对于古代哥伦比亚社会来说,很多金属手工品都是宇宙最为重要的象征。金、铜、银和铝这些金属,因其独特的光泽、色彩、气味和延展性,是人们最喜欢用来制作世界观象征物的材料,这些物品通常被认为具有特殊的力量。

△仪式用面具,公元前5〜前1世纪,卡利玛文化,哥伦比亚卡利玛山谷地区,金。符合真人尺寸的捶打面具是哥伦比亚金饰中尺寸最大的,这个时期的卡利玛面具通常表面平滑,风格粗犷。

权力的象征

在古代哥伦比亚人的观念中,首领、祭司和萨满有责任护卫、转换和更新世界观的表征。他们被视为神的后裔,并被认为与一些具有强力的存在如美洲虎有着神秘的关联;他们的脸被禁止观看,他们的双脚禁止与土地接触;他们拥有不同的妻妾、仆人和大量由木栅栏围起来的房屋;他们总是居于高处,穿戴特定的服饰、吃特定的食物;当他们死去之后,会被制成木乃伊葬入巨大的坟冢或他们自己的围栏里,从此受人膜拜。他们以特殊的敏感和技艺,从孩童时代起就学习有关神话、神圣的植物、天象和仪式实践的内容;并以言辞、姿势和物体作为工具,从事改造世界的象征性工作,保证了社会的福祉和自然的再生。

△在古代哥伦比亚的部落首领和其他贵族周围,总是环绕着极为丰富的象征符号。金子因其耀眼的色彩和光泽、稳固的性质,被认为与太阳有关,表达了掌权者永恒权力和神性的来源。

部落首领与他的手下采取不同的姿势和体态,表达权势者与超自然之间的关联。因此,在部落首领和其他贵族周围,总是环绕着极为丰富的象征符号:它们可能是文身、物件和各种观念,像翡翠、金刚鹦鹉的羽毛、海贝、琥珀和其他国外的舶来品,从遥远的未知和神秘之处通过长时间的运输而来,赋予部落首领以特权。

金子因其色彩、耀眼的光泽和稳固的性质,被认为与太阳有关,金饰被认为表达了掌权者永恒权力和神性的来源。与此相关的技术,以及金匠将金属神奇地转变成艺术品的工作,都因此获得了文化的意义。当首领用金饰装点自己,他们借此分享了太阳的生殖力和创造力,将来自上界神的神力具象化为中界的世俗权力。在一些文化中,首领和长者还会在特殊庙宇里举行的一场漫长的训练仪式之末穿刺他们的鼻子和耳朵,为了之后能戴上金属制成的耳环和鼻环。

△头盔,公元前5〜7世纪,琼巴亚文化,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捶打和浮雕工艺,合金。头盔表面光亮,饰有几何纹样,是地位和权势的最重要象征物之一。

△头部装饰,公元1〜7世纪,卡利玛文化,哥伦比亚,金。这件头饰是穿戴者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它通常装饰在一些头巾式和编织式的帽子之上,由于造型奇特、风格夸张,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层肌肤”:身体装饰和变形

在萨满的思维系统中,所有世间的存在可以划分成两种形式,并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方式加强自身。第一种是可见的形式,区分不同的存在;第二种是一种共同的、不可见的形式,使事物获得统一性并整合不同的事物。因此,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和人,都可以表达为一种掩盖在不同身体或“形态”下的单一的、精神性的存在。

按照人类学家爱德华多·维韦罗斯·卡斯楚的说法,“身体表现为某种外在形态,但某种外在形态并非就是身体本身。我们将富有意义的符号刻写在自己的肌肤之上,戴上动物的面具,这些标记被认为只要施用于恰当的语境之下,便具有改变穿戴者身份的能力。戴上面具的行为不只是将人的本质遮蔽起来,而是希望‘激活’身体内的不同力量。当萨满巫师将自己装扮成动物的模样,在宇宙间穿越的时候,是将这层外表作为一种工具——某种同族的通灵工具或超时空外套。比如,当一个人穿上神圣的外套,他的目的是希望能像鱼一样在水中畅游、呼吸,而不是简单地将自己掩盖在一个奇怪的外表之下。以这样的方式,动物的外表暂时抹去了人的‘本质’,动物的特性和能力赋予给了穿戴它的人。”

△蝙蝠-人形胸饰,公元9 〜16世纪,塔依洛那文化,马格达莱纳地区,哥伦比亚,失蜡法雕刻,“塔巴噶”合金。这件金饰作为首领或祭司的象征,它那耀眼的外观甚至能激发观者的恐惧。

由此,装饰、身体彩绘、服装和其他物件所组成的盛装一起组成了“第二层肌肤”,这层肌肤能够改变穿戴它的人的世界观。身体外观具有可变的特性,可与存在本身剥离。为了获得“他者的视野”,古代哥伦比亚人可以将自己的“外观”改变:变成美洲虎、龙虾、鹿、灵魂、祖先。无疑,改变自己的肌肤,佩戴不同的面具,与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具有相同的意义。

这种观念中,蕴藏着转化的思想。一些理论家甚至认为,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新的东西创造出来,所有事物和存在的起源只是另一些过去事物的转化;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的存在可以从空无中诞生,每种行为或存在都只是对他者的回应,每一样事物都处在一种持续的关于隐喻和变化的状态中。变化即永恒。

△祭祀场面的雕像,公元6〜16世纪,穆伊斯卡文化,哥伦比亚昆迪纳马卡省,失蜡法,“塔巴噶”合金。筏子中分别位列首领和祭司。全件无任何焊接点,系采用失蜡法一次性浇筑而成,显示了工匠极其高超的制金水平,是穆伊斯卡金饰中无与伦比的一件伟大作品。

这种变化的例子,最显著的表现在鸟-人和美洲虎-人的物质文化中。在考古发现中,特别是在所发现的古代哥伦比亚人的金属器当中,这两种变形都是最为重要且最为常见的。

鸟儿的变形在穆伊斯卡人的金属制品当中尤为显著,除了有大量的鸟形金属制品,在鼻环、王冠和其他饰品上都发现了大量的鸟儿造型,其目的应该都是为了使穿戴者变成鸟儿。由于被装饰者通常为精英阶层,装饰纹样的复杂程度高、尺寸大,这种转化与政治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通过将自己变成诸如秃鹫、老鹰、犀鸟和鹦鹉等,人们不仅获得了炫目的鸟嘴和鸟翅,还获得超级力量:更高的飞翔能力、更锐利的眼目和更高超的捕猎技巧。根据古代印第安神话,大量的黑色鸟儿、古代萨满在鸿蒙初辟之时用鸟嘴将光明衔到了地球之上,并成为生灵的祖先。有的祭司和萨满会被视为天才的鸟人,具有能在宇宙间翱翔的神奇力量;他们随身携带与鸟儿有关的物件,这些物件使巫师们能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有些文化中,人们会教鹦鹉说话,以便让鹦鹉来替代人牲,因他们认为,“语言”这种能力能使鸟儿变成人类。

△猫头鹰尖顶饰,公元5〜10世纪,希奴文化,哥伦比亚,金。尖顶饰在古代哥伦比亚金饰中比较少见,它常用于上层人物所带的无边缘帽子的顶部,以三维的鸟类造型居多。

自从美洲人有记忆以来,美洲虎由于其强大的力量、敏捷的技巧和锐利的眼目,以及与金子、太阳、火类似的金色皮毛,被认为是与宗教和权力相联系的一个主要象征。物质证据和文献都表明,考卡省中部地区的上层人物都有一个与猫科动物有关的名字,他们穿着由此种动物的皮毛做成的衣服,在身上绘制模仿这些动物身上斑点的图案,装上尾巴,让自己的指甲长得老长。这些动物的头骨会被放在庙宇中,以其凌厉的形象成为庙宇的守护者。西班牙的编年史家也告诉我们,部落首领和祭司如何通过穿戴金属装饰变成“大猫”,并在宗教仪式上与其他“美洲虎”通灵。美洲虎-萨满通过猫科动物之眼,看待周遭的世界,他们视其他美洲虎为人类,而将人类视为猎物——这是一个对于人来说充满危险和恐惧的时刻。当高贵的人变成美洲虎,他也由此变得如老虎一般,富有力量感、灵敏性和攻击性,视野敏锐、本性狡猾。通过这些特性,首领保护并治理自己的人民,对敌人施加报复,治愈患者或预知未来;当他们逝去后,巫师被认为也会转变为老虎。

△人像胸饰,公元3〜10世纪,琼巴亚文化,哥伦比亚科克莱省,金。

对于永恒的献祭和牺牲

古代哥伦比亚人的宇宙观中将很多自然现象都归结为超自然的原因,如灾祸由愤怒之神引起,疾病由敌人的巫师带来,动物生产时则有看不见的主人干涉。为了控制这些危险而且充满矛盾的力量,人们遵照祖先制定的规则行事,并献上祭品和牺牲:包括黄金、翡翠、古柯、鸟儿和人,所有这些都是取悦神灵的食物。

很多土著印第安社会还相信无论对于人、动物还是植物来说,死亡都是通往再生的必经过程。在他者再生之前,一些事物的死亡是必须的。献祭、捕猎、战争和食人仪式因此被视为是同时具有破坏性和创造性的掠夺行为,通过这些社会机制,“灵魂”可以回归他们的主人并保证种族的延续。

这种观念也体现在金饰当中。“tunjo”是一种由哥伦比亚的穆伊斯卡人制作的小型金属人物雕塑,一般用于祭祀,可能是为了取悦神灵或是为了感谢神灵的赐予,也可能是作为宇宙阴阳概念的一部分来保持世界的平衡。如一个地方特别干旱,穆伊斯卡人会认为是因为世界阳性的部分过于彰显,就需要将一些代表阴性的元素如黄铜、经血或青蛙,供奉在阳性的场所,如山峰之上;相反,如果洪水泛滥,那就应当将一些阳性的元素,如金子、精液和鸟儿供奉在阴性的场所,如洞穴、溪流和湖泊之中。至今,这种通过调和一些对立和互补的因素来维持世界正常运转的观念,仍存在于哥伦比亚土著居民的宗教当中。

△顶部饰有人脸的石灰粉容器(波波罗),公元6〜11世纪,琼巴亚文化,铂金,哥伦比亚。

穆伊斯卡筏金属制品则描绘了古代哥伦比亚最为神秘的祭祀仪式。这件珍贵的制品于1969年在安第斯山的一个洞穴中被发现,是哥伦比亚“黄金国”传说最为著名的遗产之一。制品当中,筏子中央是一位首领,挂着矩形鼻饰,头戴绷带、耳环,坐在一张加勒比海泰诺地区风格的椅子上;在他前面有三位祭司:两个头戴美洲虎面具,一个手持波波罗瓶。筏子上一共雕刻了11个人,每一个人的尺寸不一,分别代表了各自的社会地位。这件作品描绘的祭祀场景复杂、人物繁多,却是通过失蜡法一次性制模、再用金属液一次性浇筑而成,显示了穆伊斯卡人高超绝伦的制金工艺,是迄今为止所知穆伊斯卡金饰中无与伦比的一件伟大作品。

死亡既被认为是转化成另一种事物或重生的方式,古代哥伦比亚人认为一些人的灵魂将转世为祖先、鹿、树木或石头,转化的过程发生在墓穴、洞里或者坟堆里。一些首领的木乃伊在仪式和战争中被展示,那里被认为是可以提供保护木乃伊的力量,以及激发战士勇气的地方。被黄金覆盖或有时被制成木乃伊的死亡首领,放置在小型墓穴、庙宇、洞穴和其他特殊的地方。这些可见的地点,可将目前的民族与他们过去的祖先联系起来。黄金葬礼面具和装饰由神圣的永不改变的金属制成,以象征性的权力使首领获得了永恒,使逝者持续地与生者保持联系。

△石灰粉容器(波波罗),公元1〜7世纪,琼巴亚文化,哥伦比亚,金。波波罗是古代哥伦比亚人的独特创造,造型通常以裸体人形或细颈瓶与人形相结合为主。它是上层阶级在古柯叶吸食仪式中用来装由海贝壳磨成的石灰粉。

神秘的知识之树

树木在古代哥伦比亚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很多树木都有重要的宗教用途。一些神圣的植物诸如烟草、古柯、南美卡皮木和yopo等,可以帮助萨满巫师穿透现实进入精神领域,与宇宙通灵。食用这些植物,加上禁食、独特的声光效果和重复的肢体动作,促使巫师进入幻觉状态,聆听来自不可见世界的奥秘,感受宇宙权能,将不同的世界融合起来,在中界、上界和下界自由穿梭。

萨满巫师和祭司是使用和食用神秘植物的专家,知道使用何种植物达成的催眠效果可与何种神灵相遇。在成为候选祭司的学习阶段,智者和长者会教会他们此种知识。他们常年闭锁在庙宇和洞穴中,身处昏暗,饮食受到严格的控制,禁食盐或辣椒。

爪哇古柯树、哥伦比亚古柯种植在安第斯山脉地区。古柯通常用在预言仪式、治疗疾病和祭祀的场合。作为神的食物,神圣的植物需要通过人来献祭给神。为了增强致幻的效果,古柯干叶子会与石灰粉一起放进嘴里咀嚼。这种致幻剂十分珍贵,会被小心盛放在金制的容器中。

△女性人像(tunjo),公元10〜16世纪,穆伊斯卡文化,哥伦比亚,金。用于祭祀,以取悦神灵或感谢神灵赐予,也可能是作为维持宇宙阴阳平衡的象征物。

有一件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哥伦比亚最大金制品很可能就是用来存放古柯干叶子的。这件制品的造型是对葫芦树(totumo)果实形状的模仿,这种果实晒干后在美洲大陆经常用来制作容器和家居或仪式用具。容器的造型简洁而优雅,推测属于一位拥有较高声望和权威的领袖。

石灰粉则通常装在一种古代哥伦比亚人才有的特殊容器——波波罗(poporo)之中,波波罗以金或合金制成,造型通常以裸体人形或细颈瓶与人形相结合为主。石灰粉由海贝壳磨成,可通过金属制的叉子从波波罗中取出。哥伦比亚从1939年开始收集古代的金属制品并建立博物馆,最早的一件收藏品就是早期琼巴亚金饰风格的南瓜葫芦属果实造型的波波罗。今天,一些土著印第安居民仍和古代哥伦比亚人一样,使用葫芦果作为装石灰粉的容器,他们也将这种容器作为女性生育繁衍的象征。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4年04期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84754005@qq.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11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