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少年派》:中国式家庭教育图鉴背后,是现实主义的创新性胜利

《少年派》:中国式家庭教育图鉴背后,是现实主义的创新性胜利

作者 / 乔苗儿

“喜相逢,两生怨,惜别离”话本里的三场戏,家有高考生的中国家庭天天在上演,《少年派》忠实地记录下这三幕。该剧在湖南卫视播出期间,收视率几乎全程霸占各大榜单首位和每日微博热搜前排,成为今夏首个当之无愧的爆款作品。

​是“熊孩子”不服管,还是过不好自己生活的家长过于霸道?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家长”到底都长啥样?什么样的青春才值得歌颂,什么样的家庭才令人艳羡……《少年派》浓缩了中国家庭因“高考”这一人生重要关卡引发的系列变化。

如今《少年派》收官,林妙妙结束了不务正业的瞎折腾,终于有了高三学生应有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样子,与钱三一、江天昊、邓小琪为高考而战,林大为和王胜男满怀希望地迎接生命和家庭的新阶段,“大可爱”蒋昱文不负众望向裴音求了婚,四个孩子与四个家庭最终的命运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加之此前由剧集衍生的教育、代际关系、家庭、婚姻等社会议题,《少年派》的讨论度势如井喷,居高不下。

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记者看来,评价一部剧集的好坏,不能以自身好恶、个人经历、立场相同或相左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应当具有一定的全局观,去判断其内容是否有新意,创作技法是否有提升,内蕴是否有深度。因此,站在媒体立场,记者认为,《少年派》已经完成了现实题材话题剧的使命:剧中成功构建起一个平等开放的话语场,给予不同人群各表立场的机会,随着一幅中式家庭教育图鉴逐渐展开,引导观众反观并反思自身的目的已经达到;此外,通过青春校园与家庭伦理的题材碰撞,《少年派》直击代际双向成长的新趋势,同时圈粉两代观众群体,引领题材的创新,打通题材融合的任督二脉,实现1+1>2的戏剧效果。

以青春视角审视家庭伦理

长久以来,青春校园难以留住传统电视观众,家庭伦理无法吸引年轻网络用户,是题材的客观圈层壁垒。《少年派》之所以能够将两种题材无缝对接,完美融合,引发全民性的关注和讨论,关键在于视角的创新:通过引入青春少年们的独特视角,《少年派》对家庭生活细节的观察和诠释变得新颖而极富启发性。

​作为故事的中心,林妙妙、钱三一、江天昊、邓小琪四个高三少年性格各异,但也有共同点:他们是拥有独立人格、自主思维的人,是家长眼中“不省油的灯”。用他们的视角去审视家长面对的现实困境,让剧中反映的许多当代家庭问题都呈现出全新侧面,极大提高了剧情的精彩性。

​剧中用相当写实的生活细节丰富了这一视角:林大为的职业不被女儿理解,实际上代表着两代人对于工作岗位是否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交锋,与现实生活中父母要求子女“好好学习成为科学家”“不好好读书只能扫大街”的言论有着相通之处;裴音面临婚姻危机,为了孩子委曲求全,钱三一都看在眼里,且由衷地希望母亲能够收获自己的幸福,实际上折射的是父母子女之间对于“爱”和“奉献”的不同理解,作为孩子,更希望父母能够试着“先爱自己,再爱孩子”;在王胜男看来刷牙几分钟、每天上几次厕所都应该量化规定,林妙妙却正在为住校可以偷懒不刷牙而暗自窃喜,实际关注的却是子女日趋独立的个人想法与父母强大的掌控欲之间的矛盾……

观众无疑会被这样的细节击中,由此才会产生无比强烈的共鸣。为人子女的看到四个孩子像照镜子,发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的感慨;为人父母者看到几对家长,长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除此之外,《少年派》中将高考作为一件大事摆上台面。作为一个人生命中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力量 “改变命运”的考试,高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对手,也是一次共同奋斗的契机。在这样的人生大事面前,父母和子女难得统一战线。以高考话题为引领,《少年派》的格局则再上一个台阶,在种种有趣的家庭生活细节之上,展现出奋斗、拼搏、永不放弃的正能量。

以代际视野赋能青春校园

青春校园题材要想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校园生活完整呈现少年一代的真实形象和内心世界。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记者在翻阅观众的评论时发现,素以挑剔、难以取悦著称的年轻观众均对《少年派》中描述的高中生活持肯定态度,认为该剧较好地还原了记忆当中的高中生活。

高中三年,孩子成长迅速,同时面对着现实中的关键转折:文理分班,家长陪读,同学伙伴之间相处,日趋繁重的学业和个人兴趣爱好之间的取舍,校园生活也是小社会,年轻人不仅需要死读书,更加需要以独立的姿态面对学习生活当中的种种抉择和问题。

​由此产生的与父母的观念冲突,展现出少年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可能性: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林妙妙、钱三一、江天昊和邓小琪们,不再是学习机器,而是有主见的人,即便他们对待事物的看法与父母有冲突,却也学会了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反哺父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也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未知。比如林妙妙不但开始理解父亲的的职业,更能够反过来开导父亲,帮助他走出谷底,积极面对生活。父母们也在尝试接受与少年人们之间平等对话,江天昊的“天昊小厨”创业项目得到家长团的认可;高考在即,分心直播甚至不想高考的行为在家长看来简直不可理喻,林大为却能坐下来平心静气和女儿分析其中利弊得失,家庭氛围明显向民主变化。

​《少年派》中高考是个引子,由此引出的双向代际视角才是出新的关键,令观众产生共情和代入感的同时,思考是否到了重新构建家庭关系的时候,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不再像上下级,不再是命令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

多层次的现实主义

《少年派》贵在真实,也因真实而受到认可。大而化之,是现实主义创作被观众接纳的关键一步。该剧在播出过程中同样先后被多家官方媒体点赞,肯定其在展现家庭教育观念转变、描绘代际沟通变、反映社会现实变迁等方面展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具体而言,这体现在《少年派》呈现的三个层次的真实当中。

​第一个层次是生活细节真实,以生活实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如王胜男逼迫林妙妙穿秋裤;高三就是“删其微信,卸其QQ,封其微博,断其无线网”;林妙妙和邓小琪之间经历摩擦矛盾又和好如初;5000块钱一天的补课费,高中生直播、创业,都是当下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这些细节在无形当中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血肉,引发观众共鸣的同时产生令人信服的效果。

第二个层次是紧跟时代发展,不仅捕捉到静态细节,更能敏锐感知现实生活的动态变化。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主张平等、双向的代际沟通。“成长”的过程不止属于孩子,同样也是为人父母者始终需要经历的。这种社会生活中的观念变化被创作者捕捉,经由剧情进行放大,实现对观众的引领,是《少年派》中现实主义的先进性的体现。

第三个层次是从感性共鸣引申到理性思考。 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记者始终认为,影视作品在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剧情设定后,任务已经结束,影视作品无法直接作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但只要能够通过描绘人物在剧中面对的问题,令观众共情的同时激起现实思考,已经足够。

《少年派》收官,现实主义之路还将继续向前,而多题材融合的创作技法和内涵呈现,仍在为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空间和精神内涵的深度广度持续发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5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