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海蒂和爷爷》:你要相信,善良能让你更加幸福

《海蒂和爷爷》:你要相信,善良能让你更加幸福

文丨卿心君悦

如果要从电影史上选择一部观看后能让人清晰感受到温暖的影片,那么想来影片《海蒂和爷爷》很可能是一些人心中的最佳答案。

影片《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小说《海蒂》,小说《海蒂》问世一百多年来,多次搬上银幕,比较经典的改编包括1937年秀兰·邓波儿主演的《海蒂》,1974年的动画连续剧《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93年迪士尼的《海蒂》以及这篇文章将要讲述的阿兰·葛斯彭纳导演的《海蒂和爷爷》(2015年在德国上映,2019年在中国上映)。

《海蒂和爷爷》剧照

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正在于透过荧幕所传达出来的温度——温暖,无论是海蒂的善良,还是海蒂时常流露出的幸福笑容,那么海蒂的善良与幸福又源于什么,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也就是这篇文章将要探讨的内容。

善良是一种品质,还是一种选择

在影片《海蒂和爷爷》中最能带给人温暖感触的莫过于从小父母双亡的海蒂特有的善良,也正是这种善良,让海蒂的微笑伴有特殊的感染力。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大多都能从影片中清晰地感受到海蒂的善良,考虑可能有一些人尚未观看过这部影片,在此不妨我们对剧情进行一次回忆,再一次重温海蒂的善良:

对姨母,父母去世后,海蒂被姨母照顾五年,随后姨母为了工作,将她送往独自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她的爷爷于力,最终在于力用斧头的恐吓下,姨母自语“请上帝宽恕我”后,将她偷偷的留在了于力那里,但对此海蒂没有任何的怨恨,后来姨母为钱又将海蒂骗至法兰克福给富商小姐克拉拉做玩伴,她同样没有怨恨。

对爷爷,姨母将海蒂扔给爷爷后,爷爷对海蒂起初是无视与厌恶的,第一天海蒂躲在羊圈里度过了下着大雨的夜晚,第二天爷爷又将海蒂带去见牧师,与牧师达成三天后将海蒂送走的约定(若无农户收养,便送到孤儿院),对此海蒂也同样没有怨恨,直到最终爷爷接受了海蒂,海蒂喜爱上了爷爷。

对羊倌彼得,海蒂在与爷爷的生活中,彼得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年纪相仿的二人在第一次一同上山放羊的途中就成为了好友,期间,始终吃不饱的彼得偷吃了爷爷给海蒂携带的奶酪与香肠,对此,海蒂没有生气,反而在接下来与彼得达成“你不打山羊分你一半吃的”的约定。后来一次去彼得家,知道彼得的奶奶牙口不好不能吃硬面包,一直放在心上,在克拉拉家居住的那段时间,第一次吃到松软的面包时,就想起了他的奶奶(为此,藏了很多小面包)。

《海蒂和爷爷》剧照

对克拉拉,当海蒂被姨母骗到法兰克福做克拉拉的玩伴时,海蒂一直想念着爷爷,但感受到克拉拉对她的依恋后,为了不让克拉拉伤心,还是选择了留下来,甚至因此过度“思乡”而导致梦游。

通过对以上的剧情回忆,完全可以证实海蒂的善良,但得出这个答案,却并非这篇文章的目的,毕竟观看过这部影片的大多数人都能察觉到这一点,那么对这种善良深入挖掘又能得到什么呢?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善良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就像雨果说的:“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但是这个“太阳” 又是如何诞生的呢,难道只是与生俱来,属于一些人特有的品质吗?

但我想,不应该只是这样。善良,不应该仅归属于品质,更应该是一种正向的选择。

回到影片《海蒂和爷爷》,从小父母双亡的海蒂的善良并没有他人的传授与引导,当她面对姨母的抛弃与欺骗,爷爷的愤怒,彼得的撒谎等等状况时,如果要为她做出的善良行为找出源头,似乎只能归属于海蒂特有的善良品质。

但因此,就可以将善良归属于一种品质吗,也并不能,固然善良的品质会对善良的行为有驱动力,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针对于每一件事情的选择,即便海蒂拥有善良的品质,面对姨母与爷爷施与的伤害时,仍旧可能心生恨意,然而海蒂没有,因为她做出了更加正确的选择,善良的选择——理解、宽容、原谅,理解姨母抛弃她的行为(为了生活与工作,自己确实是个累赘),宽容姨母欺骗她的行为(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让她离开爷爷的身边),原谅爷爷最初对她的厌恶(因为彼此之间没有感情,爷爷早已习惯了独自生活)……

《海蒂和爷爷》剧照

可能一些人对此会有质疑,认为究其根本,若不是海蒂善良的品质,怎会有善良的选择,但是不要忽略未必拥有善良品质的人,就一定会做出善良的选择,比如在“该不该扶摔倒老人”的话题中,很多人的犹豫正是源于心中拥有的善良品质, 但却未必每一个人在那时都会“不顾后果”的落实。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选择的是其特有的品质,但能真正将善良表现出来,将善良落实的仍旧是最终的选择。

要知道,存在于心中的善良,若不能落实,所谓的善良品质又有多大的价值,这就像纪德在《窄门》中说道的:“善良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而这种表现就需要做出善良的选择。在影片《何以为家》中,拉希尔对赞恩的收留,就是善良的选择,而赞恩对约纳斯(拉希尔的孩子)的照顾同样也是善良的选择,在影片中拉希尔与赞恩都具有善良的品质,然而没有后续的选择,所谓的善良,又有何意义?

那么,在这里得出善良更应该是一种选择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那就是每一个人无论曾经如何,在每一件事情的发生中,都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善良从不会晚,也不能单纯以曾经做过的事情,来判定一个人的善恶。

幸福是一种状态,还是一种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努力与付出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幸福,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我们将幸福视为了一种状态,一种需要达到某种程度与条件才能获取到的状态。

但获取幸福真的有这么复杂吗?

我们回到影片《海蒂和爷爷》,从中可以发现海蒂在绝大多数的情况都处于幸福的状态,但似乎海蒂并没有为了获取幸福而付出特殊的努力。

那么海蒂的幸福是如何获取到的?

个人认为海蒂的幸福主要源于两方面:

  • 能从当前的状态中得到满足;
  • 能从他人的喜悦中获取幸福。

先来说第一点,对于一个像海蒂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或许幸福的主要来源应该是有父母的疼爱、有陪伴的伙伴、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到足够的乐趣,然而这些幸福要素在阿尔卑斯山与爷爷生活的海蒂都不具备,海蒂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原本很难获取幸福,就连比海蒂状态相对好一些的彼得,处于同样的生活状态也是很无味的。

《海蒂和爷爷》剧照

然而海蒂却对这种生活很依恋,觉得很幸福,因为对于幼时父母双亡,又被姨母抛弃的海蒂来说,能够获取到安定的生活就可以得到满足,当然,这也取决于海蒂没有过度的沉溺于处境悲惨的痛苦中,还取决于海蒂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海蒂懂得如何从当前的状态中得到满足与幸福,这就像在影片中,海蒂曾对爷爷说过的那句生活感悟:

“你知道吗,彼得的奶奶看不见,而且连硬面包也咬不动,我们还过得挺好对吧?”

不要认为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实际上很多人在生活中是感受不到任何幸福的,这就在于一些人不懂得如何在当前的状态获取满足与幸福,大多数人的生活很难不遇坎坷,大多数人的生活也很难始终处于满足的状态,在生活的压力下,在生命的坎坷中,在日益高涨的欲望不断提高着获取满足的难度中,一些人逐渐的相信在生活的痛苦中挣扎才是常态,忽略了原本我们也可以像海蒂一样幸福的前行。

再来看第二点,在姨母的欺骗下,海蒂离开了爷爷来到法兰克福克拉拉的家中,克拉拉是一位富商之女,在母亲去世的痛苦打击下,双腿失去知觉无法正常行走,克拉拉的父亲一心忙于事业对女儿的陪伴较少,为了不让女儿在成长中过于寂寞,想给她找一个玩伴,也因此有了海蒂来到克拉拉家中生活的一幕。

海蒂离开阿尔卑斯山在克拉拉家中的生活,很多人认为是幸运且幸福的,海蒂的姨母认为在克拉拉这样的富贵人家中生活远比在阿尔卑斯山生活幸福的多,而克拉拉的女管家更是如此,当海蒂想要回家被她制止住时说道:

“你知道你有多幸运吗,连我都希望能在这栋房子里长大。”

然而,他人认为的幸福未必是海蒂想要的幸福,海蒂的幸福在阿尔卑斯山,与爷爷生活,与彼得放羊,当然最终海蒂还是为了克拉拉留了下来,因为克拉拉对她的依赖,可能通过海蒂偶尔发呆会认为她并不快乐,但在与克拉拉的生活中还是能感受到一定的幸福,这种幸福是海蒂感受到自己带给克拉拉喜悦的幸福。

《海蒂和爷爷》剧照

可能有一些人认为这种幸福并不算是幸福,唯有自己获取满足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但实际上并不对,幸福的来源有很多,愿望的达成是幸福,目标与欲望的满足也是幸福,而这种感受到他人喜悦而获取的情感满足同样也算是一种幸福,这就像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看着他们有所成就、看着他们愉悦,也能获取幸福一样。

你要善良,才会更加幸福

陈嘉映在《价值的理由》中说:“没有人能脱开命运去选择命运,我们只能在命运之内对峙于命运,只是好在我们还能选择更好的自我,终不会有差的结果。”

在影片中,海蒂最终回到阿尔卑斯山爷爷的身边,克拉拉也因为与海蒂的友谊,在一次看望海蒂的过程中,打开了心结,双腿痊愈。回顾影片中海蒂的经历,实际上远比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坎坷、悲惨的多,但是海蒂却生活的很幸福。

《海蒂和爷爷》剧照

对此如果要寻找一个原因,或许在很大程度上真的是取决于海蒂的善良,就像这段开头引用的那段话,我们每一个人很难脱离命运去选择生活,但是却可以选择做更好自己,对于海蒂来说,她的善良,让她在困境中总能看到幸福与美好,而这也就是这篇文章即将讨论的善良与幸福的关系。

在没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就始终相信,善良的人会更加幸福,但我也相信,如果直接说:“你要善良,才会更加幸福”,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将此当作鸡汤,一笑而过,直到观看完这部影片,突然想到了一个能让大家相信二者之间密切关系的论证方式——在探讨善良与幸福的关系中,增添另一个要素痛苦与伤害。

很多人认为幸福是一种满足的状态,但不可否认,降低或摆脱痛苦与伤害也是一种幸福,那么这与善良有什么关系,原因很简单:善良,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一个人避免痛苦与伤害发生,减轻、摆脱痛苦与伤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抛开肉体的伤害,往往需要有一个前置条件,自己对某种状态极为在意,极为敏感,在这种前提下,一旦外界打破这种状态,我们就会由心感受到这种伤害所伴随的痛苦,就像影片中的海蒂,姨母的抛弃,爷爷的厌恶,这都是可以带来痛苦与伤害的事情,但为何海蒂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不是海蒂不在意这些事情的发生,而是海蒂的善良在状态被打破时,先一步为自身披上了一层“防护服”——对伤害进行了正当的解释,宽容、理解与原谅,让伤害可能带来的痛苦降到最低。

通俗来讲,对于上面的理论可以这么去理解,人对于自己不在乎的事情,无论好坏都很难受到伤害,这也就像一句老话:“没心没肺的人很少痛苦”一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没心,生而为人,都会有自己最为在意的人和事,所以人很难逃脱痛苦的折磨,而痛苦来临时,幸福自会远离。

善良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就尤为重要了,善良的存在会让我们在最大程度上去接受那些可能会带给我们痛苦的人或事,由此从另一种形式上使我们处于与“没心没肺”同样的状态,降低伤害所应该带来的痛苦,当然前者是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后者是消极的状态来逃避。

《海蒂和爷爷》剧照

由此,将上述观点汇总到一起:因为善良的人可以看到更多的美好,可以消融发生在身上更多的不平,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伤害时,自己率先与内心达成和解,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伤害可能带来的痛苦,那么基于此,我们说:善良的人,会更加的幸福,也就不那么可笑了吧。

当然,并不是说善良是获取幸福的唯一方式,但你要相信,善良会让你更加的幸福。

卿心君悦,头条原创作者,TA说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