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花木兰扑街是好事

花木兰扑街是好事

迪斯尼真人版花木兰宣传的时间段,我记得是从2016年开始,那时候关于女主究竟花落谁家的讨论,是颇有热度的。


本人作为薇迷私心是喜欢赵薇版的《花木兰》,在09年上映破亿的一部电影,在如今被封为烂片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我喜欢那部的原因,是在于赵薇真的演绎精彩,情感到位,在苍茫的战场里,对战争的控诉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埋,在那个爆米花电影充斥的年代里似乎格格不入。



不知不觉,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整体对电影的审美标准是不断提升的。不涉及到个别小众对电影爱好的独特品味,以及那些对电影有极大兴趣的圈内人之外,大众在对电影的要求实际上是越来越高的。


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把小时代的电影情节拿出来讨论,但讨论的不是这部电影是不是烂片,而是那部电影情节早就预示的一些人情世故,以及在服装造型的用心越来越被肯定。很庆幸的是,我们在对电影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多元,这意味着,电影市场里越来越多的风格会涌现。


就像过度扁平化的脸谱角色,在花木兰电影里被频频诟病一样,越来越多的人看电影不再是简单表达自己能不能看下去,或者能不能睡着,而是真的慢慢培养出来属于中国人特质的审美层次。中国是个审美极其多元的国家,放在国际上,中国一个省份内部的文化都可以媲美一个其他国家多元的文化,这或许像给国外电影在中国本土化越来越严峻的一课。当电影消费越来越普及和大众化,最首当其冲的年轻群体的消费品味逐年提升,国外电影靠什么打动我们?



说实话,花木兰扑街,与演员并没有太大关系。刘亦菲、巩俐、李连杰这些在我们国家备受尊重和知名的演员,卡司阵容在中国相当受认可,也是给它票房兜底的一部分保证。反过来,这部电影如果在票房上还算可以的时候,一定要去感谢选角的正确。


但电影的内容硬伤是演员无法拯救的,在单薄的人物线、假大空的口号、情感线的混乱、成长剧情的空洞,像是在2020年看到了还不成熟的电影工业时代里造就的作品,像是一个大学生写出了幼儿园的作业,可能概念在空中飘着,但真正拍出来的样子,在亿万中国人面前,像极了一个蠢蠢的四不像。最搞笑的情节是,一个拥有超能力的鸟人(巩俐饰演),结局居然是一箭被射死?(不好意思被笑死)



其实不太认为花木兰会全面扑街,毕竟国外品味和中国人品味不是好与坏的区别,而是次元的区别,不同语境下成长的审美,我们是无法统一的。从某种意义来说,花木兰也遵从了全球能理解的东西,比如所谓的真实,这是一种绝对的政治正确,是被西方绝对认同的价值观。


可是在中国人看来,认识真实的自我,这一场觉醒并未完全做到,甚至在中国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真实也未必是一件太好的事情。美国是没有历史包袱的,而中国是有着几千年传统的国家。在这层意义下,一个不是中国语境下拍摄的故事,得不到中国人的认可其实相当正常,只是迪斯尼如果真的想要口碑票房双丰收的话,就不要用好莱坞切入,而是用华莱坞(笑)。



这几年国产电影佳品越来越多,戴着镣铐跳舞的国产电影,一次次在让我们热血沸腾。尽管今年疫情停止了电影的进程,但是创作永不停息。去年上映的《地久天长》将中国人的内敛情感与流畅叙事完美结合,让人数次落泪,而《少年的你》将校园暴力题材发挥的淋漓尽致,我越来越觉得,中国电影不再模仿好莱坞大片,不再去迷信好莱坞那一套造影流水线,真正把电影还给角色,还给演员,还给观众,而不是用资本的力量去绑架观众,绑架影院,我想,华语电影的前途是乐观而光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横冲直撞奔着所谓的国际化。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永远是带着一股苍凉的意味,这不是简单的成长,那意味说来轻,但也很重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