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拯救大兵瑞恩》:只有看到真实的人性,方知世界本无英雄

《拯救大兵瑞恩》:只有看到真实的人性,方知世界本无英雄

1998年7月24日,《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国的首映,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颠覆了所有人对于战争片的认知:原来战争片可以拍得如此真实!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奉若宝典。他们津津乐道于影片对战争近乎于纪录片式的再现,尤其是开篇那26分钟血肉横飞的登陆战。一时间,各种赞誉铺天盖地。铁杆影迷、二战老兵、资深影评家……几乎所有人对这部影片的称赞,都离不开“真实”二字。

但凡事皆有两面。

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以此为诟病。我记得,当年有个国内有名的影评家就曾直言不讳:

片中的战争场面不过是个噱头而已,无非是靠血腥来博眼球罢了。言外之意,除了真实再现战争的残酷之外,这部电影了无新意。

两种观点,争论不休。

但却无人否认,《拯救大兵瑞恩》是有史以来最真实的战争片!前无古人!

这句话,在我听来,就好像是说某个女人长了一张有史以来最漂亮的脸。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奇怪的联想,是因为我想起了一句听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网络金句:

一个女人的美貌决定了你是否愿意去了解她的内心,而她的内心又决定了你是否会对她的美貌一票否决。

在我眼中,《拯救大兵瑞恩》无疑有绝色美貌。当我被这种美貌所吸引,并深入了解了她的内心后,我彻底沦陷了。此时,对我来说,她的美貌已经不重要了。

当剥去《拯救大兵瑞恩》最广受赞誉的“最真实的战争片”的美丽容貌后,这部电影的内心是什么?

还是“真实”!

在这部电影中,只有真实的人性,没有英雄。

八个救一个的故事

影片情节很简单。

一个士兵的三个亲兄弟都在战争中阵亡了,为了避免他的母亲失去所有的孩子,陆军参谋长派了一个八人营救小组,深入敌后去救他。

这是一个八个人救一个人的故事。


没有英雄,只有人性

一提到战争,必提到英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以往,英雄,要么是神机妙算的首领,要么是冲锋陷阵的士兵。总之,似乎没有了英雄,就不配说是胜利。在传统思维中,英雄是完美的,举手投足中都散发着光辉,英雄不是人,是神。

但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没有一个角色堪称是传统意义的英雄,他们都是真实的普通人。


沉默的母亲

影片的泪点很多,但最触及我内心的,是那个得知儿子们战死沙场的母亲瘫坐在门廊的情景。

这是一段只有2分半钟的情节,这位正在忙于家务的母亲,意外地看到了前来报丧的牧师和军官。

从始至终,这位母亲没说一句话,甚至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正脸表情呈现给观众。唯一,也是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就是她那颤抖的背影。看着走上前来的牧师和军官,这位母亲颤抖着瘫坐在门廊上……

没有悲愤,没有倾诉,甚至看不到悲伤的眼泪…… 一个颤抖的背影,就把失去孩子的母亲那一刻的心情展现无遗。在那个时刻,这个母亲所呈现的,不是戏剧中常见的那种用大量眼泪和哭诉去渲染的悲痛,反而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所带来的震惊和无力。

此情此景,牧师和军官同样无言以对,没有安慰,没有劝解,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拉住母亲的手。

虽然,并无表演定律来规范如何才算是痛失爱子的悲伤。但无疑,这段情节的编排全无情绪的刻意宣泄,反而是充满了真实而人性的平静。

也正因为如此,这段没有哭泣的情节,却把眼泪都留给了观众。

借名人名言给自己壮胆的国防部长

影片中,当几位下属就是否该派人营救士兵瑞恩的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时,时任陆军参谋长的乔治·马歇尔,却在这时,给众人宣读了一页林肯曾经写给阵亡士兵的母亲的信

“……我感到我的言辞薄弱无力,根本无法安抚你的悲伤,也无法弥补你的损失,但我必须要在此向你致谢,他们是为了拯救国家而死……”

在这段情节中,你全然感受不到身为陆军最高统帅的马歇尔力排众议的英明伟大,你能看到的只是一个被林肯在信中质朴语言所感动的老人。在他眼中,瑞恩是一个士兵,但也是一个生命,是可能会抚慰母亲丧子之痛的一个人。


也许,这段情节只是编剧和导演的杜撰,也许历史的真相充满了冠冕堂皇和豪言壮语,但对于这部影片而言,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因为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我所看到的,不是作秀的命令,而是人性的考量,最终促成了解救瑞恩的行动。


满腹怨言的营救小组

在这样一个看起来如此崇高和充满人性关怀的任务面前,导演似乎从来就没想过把这八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塑造成深明大义的“英雄”,反而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刻开始,电影里的这八个营救小组的成员就没停止过抱怨。

虽然,这八个人是身经百战的将士,没人比他们更了解战争的残酷。虽然,在影片中一个接一个的战斗场景中,他们表现得如其他士兵一样英勇。

但当面对拯救瑞恩的任务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公。因为他们也希望离开地狱般的战场,早日与家人团聚。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自己生命的珍视,转化为对任务的怨言,因为他们认为,任务的目的一点都不崇高,只是为了让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士兵提早回家。

这八个人看起来是如此的真实,真实到他们的身上显露着各种各样的“瑕疵”。

列兵卡帕佐死前唯一惦念的是留给父亲的遗书不该被血浸湿……军医欧文死前不停地喊着妈妈……列兵来宾因为战友的死而一时兴起试图离队……麦克中士为了维护上尉而对战友举起了枪……

他们看起来一点都不“完美”,但他们看起来却是如此的真实。

这部影片塑造了八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普通将士。正是他们丝毫不加以掩饰的真实人性,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为了任务所付出的真实代价。影片也正是因此,才完成了“挽救生命”这个主题的探讨。

换句话说,没有真实的人性,谈何生命的价值?

脆弱的士兵

人,面对生死,都会恐惧。完全无所畏惧的,只能是机器。

任何刻意掩饰了战争中士兵脆弱一面的影片,都反而凸显了创作者的脆弱,他们打心底里害怕故事看起来不够伟大,才会竭力去塑造一些如钢铁般意志的人物。

堪称钢铁般意志的完美电影人物,确实有一位,《终结者系列》中的T800。

其实,在战争片里,士兵所显露出的真实的恐惧,并不丑陋,反而会给创作者更多的机会去展示那些真实的人物战胜恐惧后的勇气。

这样的情景在《拯救大兵瑞恩》中不一而足:士兵们在战斗打响前的颤抖,冲锋前的抱怨,面对枪林弹雨的畏缩不前,受伤后的失声痛哭……

所以,当人们在赞誉该片奉献出了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斗场面时,别忘了,“逼真”不只是呼啸的子弹、飞溅的鲜血和残肢断臂,更重要的是战斗中那一个个真情外露的人物。


能打动观众的,从来不是英雄,而是真实的人性

电影的根基是故事,故事的根基是人物,人物的根基是真实的人性。

如果说《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杰出的电影作品,那么它的杰出,绝对不是由爆炸和血腥所决定的。

事实上,该片的面世,确实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片的拍摄方式,越来越多如纪录片式的战斗场面充斥在银幕上,但这些看起来越来越“真实”的影片,又有哪部能真如《拯救大兵瑞恩》般动人心魄?

《拯救大兵瑞恩》的杰出,正是导演没有在影片中刻意去塑造任何一个英雄,他竭力展现的,只是战争中最真实的人性。

因为,能真正打动观众的角色,从来都不是某个如符号般的英雄。

能感动人的情感,都来自于真实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