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你真的看懂《千与千寻》了吗?

你真的看懂《千与千寻》了吗?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呀,听小菌哔哔叨,生活乐逍遥!



前言


去年年中,有着“21世纪最佳动画”之称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重制上映了。

这部影片从面世之初,便引起了一众影迷的讨论。

《千与千寻》不只主要剧情非常的深奥又具有启发性,电影的本身还暗含了很多有趣的隐喻。


在我们拜读的两本作品,导演宫崎骏的《折返点1997-2008》,以及制作人铃木敏夫的《顺风而起》里面,他们两人分享了非常多这部电影背后制作的秘辛。

内容之精彩,让我们忍不住又回去将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再结合我们对于电影新的理解之后,归纳出《千与千寻》里的三大隐喻,分别是:

职场、亲子教育、油屋的真相



职场

第一个隐喻,相信很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就已经有点感触了,那就是职场。

《千与千寻》的主要剧情线环绕在不小心闯入了神魔世界的十岁少女千寻身上。

为了找到让父母变回人的方法,被要求在汤婆婆开的温泉旅馆“油屋”中工作,也展开了她在职场的生活。

让我们先来看看千寻的“求职过程”吧。


千寻在灵界遇到的第一个人是白龙,他告诉千寻想要活下去,就得要在油屋里找工作。

后来我们发现白龙和千寻是旧时,因此我们可以把白龙想象成已经出了社会的家人或亲友,在一家知名的公司里上班,希望能提携千寻进入公司。


于是,他指点千寻,到蒸气室里找到锅炉爷爷,而锅炉爷爷则像是某个部门的小主管。

经过了初步的审核之后,将千寻向上呈给老板,也就是汤婆婆来决定。

在去见老板的路上,千寻先经历过了老鸟同事小玲的震撼教育,不只态度不友善还说话酸言酸语,但还是带着千寻稍微逛了一下工作环境,让她大致对工作内容有些概念。


在经过了老板汤婆婆的严厉面试之后,千寻靠着白龙教他的招式死缠烂打,加上只是个底层的小职位,终于获得了认可得到了工作。

而千寻签下了“劳动合同”时,名字就被收走了,其实也象征着现实世界里人们你把自己卖给了公司,从此失去了自由。

《千与千寻》里的职场百态十分生动,宫崎骏自己就说有不少的桥段是他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

例如,同事小玲这个角色,一开始给人的印象很差,一副十分势利的嘴脸。


可是后来当千寻这个菜鸟证明了自己之后又变得很有人情味,这其实非常的写实。

因为小玲是老鸟,非常懂得“公司的生态”,一定见过太多新人阵亡,因此不想浪费感情去认识新人。

直到千寻证明了自己可以生存下去,她才认同她,甚至还把千寻当成妹妹一样照顾。

但是如果千寻没有通过考验、被认定“根本不行”的话,小玲就肯定不会伸出援手了。

因为这样的“人情”,在职场里反而会变成包袱。


回想我们自己在职场的时候,刚进公司时多多少少都会经历一段“观察期”。

不只老板会观察自己的能力,同事们不也是等到摸清楚底细之后,才会决定是否要有进一步的交情吗?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有点现实,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所有人掏心掏肺的话,长此以往是会有很大的压力的。

而且也很容易弄得公私不分,顾着套交情而影响到工作也很有可能。


这就好比在蒸气室的时候,千寻因为出于好奇,帮一个“煤煤虫”搬了它拿不动的碳,其他的煤煤虫看到了,竟然一个个都假装搬不动,纷纷等着千寻来帮他们完成工作。


另外,电影里的关键人物“汤婆婆”和“钱婆婆”是双胞胎姐妹,可是根据宫崎骏的叙述,她们的人设其实是“同一个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时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与行为。

宫崎骏说:我们在工作场所就像是汤婆婆,成天大呼小叫地指使员工认真工作,但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善良的老百姓,这种分裂地状态,正是我们地无奈和悲哀啊!



亲子教育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以一个友人十岁的女儿作为蓝本出发想出来的故事。

他也多次表示,他就是想拍一部给全世界的小孩看的电影,一部让所有阶级的孩子们看了都能认同的电影。

而片中让年仅十岁的千寻必须靠着“工作”才能“生存”,也是因为他曾经看过NHK报道,秘鲁少年劳动现状的节目之后,有感而发加入的桥段。

如今,孩子们能生活在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相较于以前,真的是太幸福了。

不只是不需要工作,更不需要烦恼物质,各种娱乐更是眼花缭乱随手可得。

宫崎骏十分忧心,孩子们会因为过度的感官刺激而失去了“想象力”,变成了对什么事都理所当然,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就像电影一开始躺在车后座一脸无聊的千寻一样。

他在《折返点:1997-2008》中说到:

我想,孩子们如果身处在电视、电影、漫画、动画等各式各样东西充斥的环境,而这些东西又拼命向他们招手,“看这里,快看这里”,那他们恐怕无法成为下个时代的影响创作者。

因为他们会认为“啊,那个我在电视上看过”“啊,那个我在电影里看过”,甚至就连看到景观或任何其他东西时,都会想着“这些我都在电玩里玩过了”。

他们以为什么事情都尝试过了,而架构出这些现实情况的文明本身,迟早必须付出代价。


而他将他的忧虑,透过了无脸男这个角色来表达。

原本单纯朴素的无脸男,在进入了五光十色的“油屋”之后,就像是打翻了潘多拉的盒子,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放过,美食美酒更是狼吞虎咽。

虽然越吃越膨胀,但也越来越空虚。


而这个“膨胀丑陋的无脸男”正是象征着身体和心灵都吃进太多垃圾、肥胖又缺乏想象力的人。

“想象力”一直是推进宫崎骏前进的最大动力,他也一直希望看他电影的观众,能够因为片中各种天马行空的画面和剧情,从中得到“幻想的力量”。

如同他在书中继续说到的:

现在大家虽然疾呼着要“正视现实,直接面对”,但我觉得,对那些一旦面对现实往往就信心全失的人来说,首要任务应该是让他们拥有自己能够当主角的空间,而这就是幻想的力量。

宫崎骏深知这是个两难的矛盾问题,毕竟现在的世界和以往不一样了。

丰富且容易取得的娱乐和资讯,固然有宫崎骏所担忧的“泛滥以及麻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确实大大的提高了平均的知识量。

因此,我们觉得,关键之处应该在于训练孩子们有能力判断所接触到内容的“质”,让“量”成为发展他们想象力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也因此,他将《千与千寻》的故事设定成,由一个原本依赖父母、傲娇任性的十岁少女,突然之间进入了陌生的神魔世界,父母甚至还变成了猪。

在那里千寻只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各种内在与外在的挑战,才有可能活下来。

而《千与千寻》里形形色色的人物虽然龙蛇混杂,但也非常地写实。

他不希望打造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让片中主角“因为是主角”的关系所以可以安然无恙,而是一个有好人也有坏人,甚至好人坏人是同一个人的世界。

然后让主角自己学着判断,并且摸索出应对的方式,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宫崎骏希望透过他的电影,培养孩子们具备“清明无碍的眼光”。

让他们看得比现在的大人更远,到时候他们就不会跑去买什么名牌包包,只要提着一般购物袋去买东西就好了。


因此他安排了千寻在面对无脸男的诱惑时,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婉拒,而不是像油屋里其他人的大人那样,贪婪的妄想着不属于自己的财富。

宫崎骏最后说道:

我只希望他们能够明白,这个世界其实是深奥悠远又缤纷多彩的,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有着无数的可能性,而他们每个人又正好生活在其间。

我觉得,他们只要知道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够了,知道他们其实拥有这个世界就够了。

最后我要对他们说的是:没问题,你绝对做得来。

我真心想要传达这个讯息,所以才制作了这部电影。



“油屋”的真相


由汤婆婆所经营的“油屋”,是一座神魔鬼怪都喜欢造访的温泉旅馆。

从络绎不绝的客人看来,生意好的不得了。

根据宫崎骏本人叙述,油屋、乃至于整个“神隐世界”,就是日本的缩影。

例如,千寻所住的员工宿舍的原型,就是日本早期纺织工厂的女工宿舍,以及疗养院所里的病房。


汤婆婆的办公室参考了19世纪末建构于东京的知名西式建筑“鹿鸣馆”。

至于油屋本身,就是早在室町时代或江户时代就已经存在,用途跟今日类似的游乐场。

而根据记载,江户时代在澡堂里工作的女性统称为“汤女”,而汤婆婆则是澡堂的老板,地位和妈妈桑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宫崎骏说得保守,但他口中的“游乐场”,其实就是“声色场所”。

在某次访谈中,采访者提问“油屋”里并没有共浴的大浴场的原因是什么?


宫崎骏笑着回到到:“这个嘛,大概是因为想要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吧!”


而如果确认了油屋的原型,那么整个《千与千寻》背后所代表的惊人暗示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来说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可怜的少女,因为家中经济出了状况,就被贪婪的父母卖给了镇上最豪华的温泉饭店老板。

女孩被迫签下卖身契,还被取了一个艺名,从此就在饭店里工作还债。

虽然命运坎坷,但少女并没有责怪猪狗不如的父母,还盼望着能够存到足够的钱,日后能够离开这里和父母团聚。

在饭店里,少女陆续认识了很多人,有厨房的大厨,有待她如姐妹的前辈,也有同样卖身给饭店的少爷,这让她在饭店里的日子不至于太过难受。

因为少女是新人,最难搞又惹人讨厌的客人都落在了她的手上。

不过,她还是很努力工作,甚至还遇到了赏识她的恩客,私下送给她很宝贵的礼物。

渐渐的少女变成了店内的头牌,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纷纷上门。

其中当然有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是个穷鬼还要装成暴发户的人。

刚刚这个故事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呢?

这个并不是我们自行脑补或是道听途说哦。

“《千与千寻》是在暗示日本风俗业”的说法一直就有,就连宫崎骏本人也并不否认。

甚至在一次采访中谈到,风俗业是他认为最能够用来描写现今社会的,而日本原本就是由风俗业所构成的一个社会。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请出我们神通广大的网友们了。


例如,烤壁虎为什么受欢迎?千寻的制服,汤婆婆背后看板上的文字,以及整个澡堂的设计等等。都呼应了这个说法。

不过因为我们担心文章的过审问题,我们关于这个理论就点到为止。

今天的话题就谈论到这里了,你是不是对《千与千寻》有了新的理解了呢?

本来,我们在文章里是要写到五大隐喻的,但是碍于篇幅,光是三大隐喻就写了这么多。

关于《千与千寻》,大家有哪些自己的理解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由菌菌动漫社原创,欢迎关注讨论,下期再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8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