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以《千与千寻》为例,解读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以《千与千寻》为例,解读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千与千寻》是动画大师宫崎骏执导并编剧的经典作品,该片于2001年在日本上映,时隔18年后,影片经典重现,2019年6月,影片在中国一经上映,便斩获近4亿的票房。


《千与千寻》是首个全球唯一获的奥斯卡和金熊奖的动画电影,还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亚洲最佳电影等。

影片主要讲述了少女千寻与父母误入灵界,父母因贪吃食物变成猪,千寻为了拯救父母,经历了一系列身心的磨难,最终在白龙等人的帮助下,带父母重返人间的故事。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不只是局限于小孩“拯救”父母的故事情节,单单看故事本身,无法将这部影片的价值与独特魅力全然解读。因此我将从叙述方法、镜头语言、主题寓意三个角度深层次解读这部影片。

01叙述方法:因果线性式叙述结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从千寻的角度渲染观众情绪,引发情绪共鸣

第一,围绕千寻的自救经历展开叙述,主线简洁连贯


开端,由父母变成猪抛出悬念,激发观影欲望。

宫崎骏导演通过千寻的视角引入影片剧情,父母在搬家的路上误入灵界小镇,并擅自吃了供奉神灵的食物。随着夜幕降临,千寻找到父母,却震惊的发现他们变成了猪。陌生灵异的环境,受到惊吓的千寻,独自一人寻找归路,通过这一情节设定,让观影者的心不禁为千寻的安全担忧。


千寻父母嗜吃成猪,暗示了他们误入的地方与人类所在不是一个时空,也因此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对故事发展充满期待。


发展,千寻为了拯救父母,在小白的引导下谋求工作,独自面对成长危机。

千寻通过锅炉爷爷、小玲的帮忙下,她坚持向魔女要工作,为了生存,她不顾汤屋人的刁难,伺候冲天恶臭的“腐烂神”(河神),而获得大家的认可。


高潮,白龙被钱婆婆追杀和汤婆婆控制,伤亡惨重,千寻全力搭救白龙

白龙奉汤婆婆之命,偷取钱婆婆玉玺,反被咒语所伤,昏迷不醒、没有用处的白龙,成了汤婆婆的弃子,千寻为了报恩,喂他吃下清理欲望的苦丸,并代替白龙找钱婆婆弥补错误。


结局:千寻帮白龙找回到真名,并破解了汤婆婆的契约,终于救父母回到人间

千寻的善良和执着,打动了钱伯婆婆,婆婆给她指点迷津:“过去的事不会忘记,只是暂时记不起来了”,要相信自己,最后,千寻与白龙返程时,回忆起两人初相识的渊源,帮白龙找到自己的名字。


经历磨难的千寻,最后用智慧破解了魔女的咒语,完成与父母回到人间的心愿。


这种因果线性式叙述结构以单一线性时间顺序展开,便于观众理解,从开端到结局,情节环环相扣,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和感情共鸣。

第二,利用剧中人物的变化冲突推动故事发展,将影片带入叙事的高潮

丽萨.克龙在《你能写出好故事》一书中提到故事的奥秘:故事是关于变化的,而变化只会源于不可避免的冲突。

制造悬念,悬念是冲突的女仆。

影片开头就交代了千寻的双亲贪吃成猪,并在观众心中种下了冲突的种子,10岁的千寻怎么应对灵界危机?观众会因此怀疑她还能做什么,跟着她继续看下去。


制造对抗的力量

《你能写出好故事》一书说,每个故事不止一个对抗组,不同对抗组擅长制造悬念的原因,在于两个相反的渴望、事实和真相之间的对抗。他们糅合在一起,随着故事进展一决高下。

比如,

  • 千寻的恐惧VS她的真正目标:

千寻面对灵异的陌生世界,她是恐惧而无助的,因为拯救双亲和自救的目标,推动着主角跳出“舒适区”,为目标而以身涉险。


  • 千寻的对手VS对手的表象:

白龙因偷盗印玺,被钱婆婆追杀,千寻为替白龙赎罪,独自踏上一个凶险的旅程-找传言中可怕的钱婆婆,此处故事情节达到高潮,千寻要拜访的“对手”-钱婆婆,与汤婆婆是孪生姐妹,性情和价值观却不同,她被千寻的善良和勇气打动,还送给千寻护身符,至此打开悬念,解开对抗,故事也将完结。


宫崎骏导演利用人物的变化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让观众被故事的转折而吸引,悬念和一系列对抗的力量,最终让故事达到高潮,升华人物形象和观众情感。

02镜头语言:空镜头、大量的全景构图、远景和特写镜头的运用,烘托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丰富的画面镜头,烘托影片气氛,呈现人物情绪

空镜头是指纯景观的画面,没有人物,空镜头有隐喻、象征等功能,在影片中产生借景生情、烘托气氛、引发联想等艺术效果。

开头千寻与父母进入隧道后,有大量神祠、草地、蓝天的画面,描写灵界外引人入胜的唯美画面。进入灵界后,千寻独自在周围建筑走动,这里运用空镜头、全景构图等,镜头追随千寻的视角,一系列的镜头依次衔接,描绘了夜幕降临后灵界神秘、恐怖的氛围和千寻的恐惧的心情。


千寻经白龙指点,在找锅炉爷爷的路上,陡峭的楼梯、远处的灯塔、飞驰而过的火车,这一场景运用了远景,显示了千寻的渺小和对环境的诡异,暗示了环境对人的力量的冲击。


影片有大量特写镜头,比如千寻来到魔女汤婆婆的房间,汤婆婆拒绝给千寻工作,对汤婆婆形象的特写,是满脸的褶子、满手的宝石戒指、红色的手指甲,表现了汤婆婆的丑陋、贪婪与霸道的一面。

千寻和汤婆婆的对峙镜头,汤婆婆占四分之三的画面,千寻只占很小的构图,彰显了千寻的渺小、无助与恐惧的心情。

第二,利用色彩美学的视觉呈现,定位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心理活动

影片中曼妙的色彩艺术也是该片的一大魅力,通过色彩的呈现,给予观众不同的感官体验,不同场景的色彩,不仅体现导演的情绪表达,而且从心理层面,引导观众的情绪走向。


比如汤屋外的景色,都是碧绿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给人以清新、明媚、又宁静致远的感觉。象征着导演对大自然和谐、美好的寄托。


汤屋内的景观,以暗红色为主,灰黑色和土黄色为辅,画面偏冷色调,画面元素繁多,让人目不暇接,比如汤婆婆奢华的卧室,繁杂的着装配饰的描绘,象征着汤屋内贪婪无度的众生相。


通过冷暖色调的画面对比,烘托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征,给观众不同的感官体验,带给观众强烈的情绪共鸣。

第三,钢琴、风琴、管弦乐的配合,既烘托渲染电影背景的气氛,又描述了主人公的心理体验和情感状态


影片开头,一束躺在车后座的粉色花束填满屏幕,稚嫩的女声传过来,背景音乐《always with you》响起,给人以慵懒舒适的感觉,画面下移,随后主人公千寻出现在画面中心,钢琴声出现,结合车窗外陌生的画面,增添一些神秘的气氛。


千寻一家进入城门隧道时,风琴、钢琴为主的旋律响起,给人以神秘、飘渺、谨慎的感觉,衬托主角好奇、紧张又胆小的心情。


画面中管弦乐的出现,有揭示秘密的意味,比如白龙看到千寻一霎那响起的跳动的音乐,在黑暗来临前进入高潮,揭示了这个华丽的世界,诡异和危险的一面。

音乐迭起,直到千寻跑到父母跟前,看到变成猪的父母,音乐节奏强烈、急促,渲染了千寻此时的内心情感变化。

电影与音乐的结合昭示着回归与怀旧这一情感。久石让的音乐与宫崎骏的电影情节完美吻合,音乐渲染了电影,电影蕴含了音乐,宫崎骏的电影,对观众来说,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是一种绝佳享受。

03主题寓意:以救赎、成长为主题,传达个体和社会关系的情感认知

第一,以人类和自然的互相救赎,表达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互相成就的寓意


  • 白龙本是是河川的琥珀主,因为现代人建造大厦,而填平湖泊,导致白龙无家可归,白龙被迫把灵魂出卖给汤婆婆,代价是忘掉了自己的名字,白龙帮千寻回到人间,千寻帮白龙找回他的名字,而白龙的真身是河川,暗含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救赎,共生发展的环保理念。


  • 大雨夜,不速之客“河神”进入汤屋,在千寻与众人的努力下,清理出河神体内废弃物-那是人类制造的现代垃圾,河神失去本来的面貌,此处暗含了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但最终还是需要人类(千寻等)的齐心合力,才能还自然以本真。

第二,以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成长,表达独立成长的重要性


《千与千寻》可以说是众生百相的浮世绘,很多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大概也是这部作品的经典之处。


  • 有的人看到了无脸男,活得毫无存在感,即使融入集体,也常常孑然一身,内心渴望朋友和关爱,哪怕有人给他一点温暖,他也会对人掏心掏肝,所以千寻只是为他留了一扇躲雨的门,他便给他拿出很多药浴牌子,给她他人艳羡的金子。


  • 有的人看到了汤屋的员工,穿着单位统一的制服,做着干不完的辛苦活,拿着固定的微薄的薪资,每天眼睛一睁开,就忙着去上班,辛苦一天后眼睛一闭再一睁,又是毫无新意的一天。哪怕心理再多苦也得陪着笑脸,生怕丢了这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 有人看到了多面的小白,他也曾是心地良善的人,可为了生存把自己出卖给他人,其实他也不想做坏事,也有告别污浊的环境,可想归想,一觉醒来,还是在环境中的泥沼中沉沦。


  • 有人看到了垂暮的锅炉爷爷,他也曾梦想仗剑走天下,也有诗和远方,十四年的票根便是最好的明证,可最终拘束在了方寸之地,在岗位一呆就是几十年,不管是练就三头六臂的工作技能还是喝茶看报的无聊度日,总之一生就这么溜过去了。


  • 有的人活的像汤婆婆的巨婴宝宝,不愿接触外界,害怕细菌,活在温室里,成人的面孔,孩子心智,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身边人都要围着他转,要不然就发脾气抹眼泪。


  • 有的人像利欲熏心的汤婆婆,不管是臭气熏天的腐烂神,还是惹人讨厌的无脸男,只要给她钱,她都奉为上宾,笑脸相迎,转身对他人尖酸刻薄,对员工颐指气使,无视道义,不正三观,他们的子女也大多宠溺成巨婴宝宝或如他们一样三观不正的人。


这一个个人物似曾相识,有的甚至就是我们自己,与其说千寻来到了光怪陆离、藏污纳垢的汤屋,不如说她提前闯进残酷的成人世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断找寻自己的成长过程。


千寻是个普通的小女孩,她娇生惯养、胆怯爱哭、笨手笨脚,却能经受红尘中的磨难,是因为她身上有两盏灯:勇敢和善良。

关于勇敢

胆小不可耻,有几个人天生强大,有几个人不曾迷惘,但有的被困境击垮,有的哪怕颤颤巍巍也要披挂上马,千寻就是这样的人。汤屋外的高空旋梯、汤婆婆的狰狞面目,腐烂神的冲天恶臭,这些都没有吓退千寻。

鲁迅先生曾说:卑怯的人即使有万丈的愤火,除弱草以外,又能烧掉什么呢?怯懦者只会囿于原地,勇敢者天下皆可去得。

千寻一次次克服恐惧,当她踏上前途未卜的旅途,她的内心更为笃定,微笑的看着窗外风景,这是勇敢这盏灯带给他的成长。

正如黄铜在《人生总要慢慢熬》中所说:当生命的考验来袭,如果我们不转身逃避,而是坦然接受,那么我们将可以成为一个更坚强的人。当其他考验再度降临,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不再“大惊小怪”,而是以更成熟的方式,勇敢地向挫折下帖。

关于善良

相较于勇敢,更重要的是良善的本心,即使她自身陷入困顿,也会帮腐烂神洗去污垢,也会关心淋雨的无面男,会对伤重的白龙性命相护。


生活是残酷的,我们用什么态度生活,生活就会回报我们什么。

管仲说过:善人者,人亦善之。

千寻对身边人倾心相助,于是河神给她救命的丸子,无脸男陪她远走天涯,小白舍弃自己也要送千寻回家。


善良指引千寻找到了自我,守住了初心,善良是生命最初的底色,如果说勇气可以在挫折和压力中磨砺,善良只能是从一而终的坚守。


面对生活的重压,太多人丢掉了自己的良善自己的本心,丢掉不难,想找回何其容易,就像从小千到千寻,中间要经历几多磨难,才算真的寻回自己。


人生是一趟一去不返的旅程,记得自己的名字,守住自己的本心,才能知道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

而在这趟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会陪你一程,有的会中途下车,有的会消失在人海,虽然我们还来不及好好告别,可终究要独自面对。

幼鹰只能冒着被摔死的风险跃下山崖飞向蓝天,小龟只能冒着被吃掉的危险爬出沙滩游向大海。人也是如此,独自面对成长的艰辛,是一种必需的生活态度。这大概也是宫崎骏先生通过影片传达给我们的深意。


总结:

18年过去了,《千与千寻》依旧是日本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它是少有的能完美适应不同年龄层的影片,上到耄耋老人,下到蓬头稚子,孩童眼中看到的是成长,老人眼中看到的是反思。


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的价值和魅力,不仅是故事内容和丰富的视听体验,深刻的主题内涵也是影片的高级所在。通过聚焦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深层次的映射了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6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