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追捕》里的男演员高仓健,多少人的心中偶像,却选择孤老一生

《追捕》里的男演员高仓健,多少人的心中偶像,却选择孤老一生

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中国引进了三部日本影片《望乡》、《狐狸的故事》和《追捕》。其中《追捕》是由佐藤纯弥执导,高仓健、中野良子等主演的一部日本电影, 该片改编自小说《涉过愤怒的河》,故事并非虚构,该片是改革开放之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

影片讲述了为人正直的检察官杜丘在被人陷害后,一边躲避警察的追捕,一边坚持追查自己被诬告的真相。途中,杜丘于山中冒险救下牧场主的女儿真由美,两人产生爱情。在真由美及其父亲的帮助下,历尽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为了寻找真相,杜丘装病住进一家精神医院,开始调查求证,揭露阴谋。

该片于1976年在日本上映,1978年在我国放映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精神世界比较贫乏的年代,带给中国观众不小的快乐和惊喜,演员高仓健更是一度成为大多数女性的梦中情人。


在《追捕》中扮演杜丘的高仓健,可以说也影响了一代国人,当时的女青年就呼吁,找男朋友要找高仓健那种有男子汉气概的人。当张艺谋拍《千里走单骑》时,特意邀请高仓健来做主角,就与《追捕》这部电影对他的影响密不可分。在当时流行中山装的年代,杜丘那件米黄色的风衣,几乎引发了国内的男装革命,一家制衣厂半个月就售出米黄色的风衣几万件,高仓健在当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追捕》虽然并非高仓健最好的作品,但却令人记住了他那刚强坚毅的形象,由于导演对节奏的掌控,使电影变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即便在今日回想起这部电影,总是会想起那沧桑却又动人的“啦呀,啦”的旋律。


高仓健何以成就他不可复制的人生传奇,其实高仓健演的不是电影,而是他自己的人生。高仓健1931年2月16日出生于福冈县北九州市,兄妹共四人,一兄二妹,排行第二,原名叫小田敏正,后来改名刚一。高仓健是他的艺名。

高仓健从事电影艺术生涯达几十年,他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高产,而是以其高大强悍的男子汉形象,凝重的表情,特殊的神韵,高超的演技,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江利智惠美,高仓健的妻子,是一名日本歌手及演员

高仓健演的男人多半沉默寡言,但是对外界又有无限的温情,这种奇特的表演风格,一般人都拿捏不准而且很难做到,这跟他一生的挚爱有关,25岁那一年,高仓健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19岁的江利智惠美。1959年2月高仓健28岁生日这一天他们结婚了,22岁的新娘子江利智惠美是当时日本最走红的女歌手之一。

可是好景不长,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对明星夫妇同样没有能摆脱这个咒语。两个相爱的人,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和日常生活的琐事,那时高仓健一个月拍一部电影,夫妻之间聚少离多,再加上沟通不好,他们的甜蜜生活很快出现了裂痕。


1970年1月,他们在濑田的住房因电线短路被大火焚毁,高仓健夫妇开始正式分居,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在共度十二年的风风雨雨后,高仓健和江利智惠美的婚姻在1971年终于走到了终点。江利智惠美单方面宣布离婚,此后离婚的江利智惠美一直抑郁寡欢。

在1982年2月13日上午,人们在东京的公寓内发现了江利智惠美僵硬的尸体,经验证是因为酗酒引起大量呕吐,呕吐物堵塞喉咙窒息而死,死的时候她才45岁。3天后,葬礼在她的娘家举行,巧合的是,这一天既是高仓健的生日,也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葬礼那一天,有人看见高仓健远远的站在路边,双手合十。

如此一来,他成了众矢之的,众多媒体批评他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江丽智惠美不幸的人生和悲惨的死亡,都是高仓健的冷漠所致。面对种种指责,高仓健从未予以回应,他用余生只做了一件事,为悼念亡妻,她决定终身不娶。每年2月13号,高仓健都会在姜力智慧美的墓前,献花焚香。他在离亡妻墓地100多米的地方买了一块地,在那建了一栋房,一有时间就到的墓前陪伴着他的亡妻,在他孤独的心里,一直留有亏欠和爱恋。


高仓健68岁时拍摄电影《铁道员》,演一个为了工作,忽略了妻女兢兢业业工作的铁道员。高仓健拿到剧本以后,丝毫没有犹豫,就接下了角色,并将它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戏。影片拍摄时,当剧中白发苍苍的铁道员,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高仓健忽然对导演恳求道,请在这里响起一首歌吧,那首歌就是江利智惠美的成名曲《田纳西的华尔兹》,最后这首歌悠扬的旋律,贯穿了整部电影。

不善表达爱意的高仓健从未遗忘对妻子深深的爱,他的心中一直留有她的位置,每次有人问他他都说,“我们曾有不和,但那是短暂的瞬间,世上不会有人比她更宝贵”。她就是高仓健生命中唯一的妻子,这份遗憾成就了高仓健的生命底蕴。


妻子的死给高仓健太多的心灵震荡,在此后的生活当中,他比以前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更加感恩每一次相遇,在拍摄《千里走单骑》的时候,高仓健的戏已经结束了,但是别人的戏还没有结束,张艺谋说:“老高,你的戏已经结束了,你现在可以回去休息了”。

拍了半天张艺谋一扭身看见高仓健还在山脚下站着,当时高仓健人已70多岁,愣是在山脚下站了三个多小时,等剧组的人收工往回走,他远远的站在那里向大家鞠了一躬,这才离开,张艺谋问翻译,不是早就让他回去了吗?翻译说他看到大家都在工作,他也不能离开,但又不能打搅大家,所以就在不起眼的地方,默默的陪着。


优秀配音演员组成的配音团队功不可没

为杜丘配音的毕克,声音浑厚,阳刚气足。为真由美配音的丁建华,音色甜美,极富感染力。其他像杨成纯配音的矢村警长、尚华配音的长冈了介、邱岳峰配音的堂塔都使剧中人物更加丰满而富于特色。尤其是善于为反派配音的老一辈名家邱岳峰,他为堂塔的配音,把人物的阴险狡诈,狠毒凶残刻画的入木三分。

那段“你看多么蓝的天啊,走过去,你会融化到蓝天里,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非常经典。

毕克生于1931年,中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电影译制导演,1952年,他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电影译制配音工作。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毕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配音特色:吐字清晰、语音纯正、感情真实。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毕克一共给四十七个国家的三百多部影片做了配音。


在《远山的呼唤》中毕克的配音不仅体现出男主人公沉默坚毅、外冷内热的个性,而且以一种具有生活沧桑感的音质,增强了高仓健这个银幕"深情男子汉"形象。

真正让毕克在全国闻名的当然是《追捕》,在这部电影中,毕克将高仓健那种钢铁一样品质,不向厄运低头的性格演绎的非常到位。毕克将高仓健冷峻、刚毅的风格充分体现出来,毕克的声音与高仓健的形象完美融合,成为我国译制片史上的典范。

毕克和高仓健年龄相仿,外貌和性格也有相似之处。高仓健就认为他的最佳中文配音是毕克。从此毕克承包了高仓健之后的电影配音。


高仓健自己最满意的一部电影是《铁道员》,他坚持这部电影依然由毕克来配音,为此日本方面特别向毕克发出了邀请,毕克非常想完成这部电影,他在病痛之中自己对着剧本试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气息和节奏已经无法控制,本着对演员对观众对艺术作品负责的态度他婉拒了高仓健的邀请。

是高仓健的电影成就了毕克,还是毕克的声音成就了高仓健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或许两方面因素都有吧,他们两人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不论身高,还是对自己的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所以两人配合起来天衣无缝,取得成就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毕克的家庭生活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幸的,这让他的性格趋于内向,也让毕克和高仓健以及他们演绎的角色在另一个层面上达成一致。


2001年毕克因肺气肿逝世, 享年70岁。有人说毕克即苦难又辉煌,即喧嚣又孤寂。

在毕克去世的时候,高仓健立即发来了情真意切的唁电,他说:“突闻噩耗,一时竟无言以对。未能再度相见,不胜遗憾。衷心祈祷冥福。”同时,他还按日本的习俗,寄来了香奠。这是一盒包装得很精致的香炷,让毕克的家属代他点燃在逝者的遗像前。

对于生活,高仓健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出名以后,高仓健一直抗拒着自己本分以外的奢华,不与政界、商界人来往,不豪游,不攀富,日本影视界说他是五不巨星,不唱歌、不跳舞、不应酬、不出席记者招待会、不接受采访。


高仓健常年把《男人的生活》这本书带在身边,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从这种感悟中高仓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美学,即用沉默表达广阔的内心,用极少的语言或者是肢体语言就能塑造一个角色,对此有很多和高仓健合作过的导演说,高仓健是可以用背影演戏的人 。可见一个演员,他的内心有多丰盈,塑造的人物才会有多说服力。一个演员的生命格局,就是他塑造的角色的格局 ,高仓健是在电影中延续他自已的人生。

有人说高仓健不像我们一般人这样平凡的活着,他是像富士山一样孤高的活着,高仓健一生拍了205部电影,无论是从艺、做事、还是做人,都有独到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并将这份理想和追求贯穿到了人生旅途的每一个脚印当中,尤其对电影的热爱,他始终没有动摇。

2014年11月10日,由于病情恶化,高仓健离开了人世,他把自己的坚毅、深情,把对人生的体悟,注入到了他饰演的每一个角色之中,化作了一缕和煦的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