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他是刘少奇原型角色首个扮演者,续集其角色由周恩来特型演员出演

他是刘少奇原型角色首个扮演者,续集其角色由周恩来特型演员出演



1974年,新版《南征北战》开拍,片中扮演我军师长的王尚信引人注目,很自然地要被观众拿来与旧版的同一角色的扮演者陈戈相比较。


当然,两部电影毕竟相隔了22年,拍摄的理念不同,老版的师长显得更朴素、严谨一些,王尚信扮演的师长,不能说毫无可取之处,他在影片里,语调迟缓,气度雍容,气定神闲,代表着那个时代对军人气质的理解。

《南征北战》中的王尚信


在新版《南征北战》里,王尚信传递的是一种乐观的基调,不见了老版《南征北战》里面对战争时的那种谨小慎微的心态。

笑容可掬成了王尚信在电影里扮演的师长的最常见的表情。

而实际上,为应对战争残酷可能产生的低沉气氛,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都用乐观精神来冲淡现实情境下战争带来的沉重压力。


我们不妨看一看魏巍所著的长篇小说《东方》,在进入战争段落的描写的时候,作者表现人物的表情,不管是和平状态,还是激战情境,都是用“笑着说”来加以修辞。可以说,“笑着说”是小说里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表情动词。

王尚信在新版《南征北战》里的表情动作,可以说与《东方》中的人物表情是高度一致的。

《南征北战》中的王尚信


拍摄新版《南征北战》的时候,王尚信43岁,处于中年状态下的演员,鼻阔嘴方,印堂饱满,圆润丰颐,如果再发展下去,他可以扮演如来佛这一角色,正如后来《西游记》中如来佛的扮演者,竟然是《地道战》里扮演民兵队长的演员。

很难相信,在新版《南征北战》拍摄公映的12年之前,王尚信曾经扮演过以刘少奇为原型的角色。

这就是王尚信在1962年拍摄的电影《燎原》中扮演的雷焕觉。


《燎原》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占据着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代表着中国电影美学的一个典型性的叙事作品。

它不同于好莱坞电影,也不同于苏联电影,这部电影里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些经典元素,带有浓厚的中国造的味道。

《燎原》中的王尚信


影片的主人公雷焕觉在早期剧本中的名字,叫柳少立,这个名字,可以看出是融入了刘少奇与李立三两个人的名字。显然,雷焕觉的原型是非常明显的。

在当年出版的《燎原》连环画中,人物的形象,基本是按照刘少奇的形象绘制的。


在影片里,王尚信扮演的雷焕觉面容瘦俏,嘴型微凸,与刘少奇的形象,颇有神似之处。

《燎原》中的王尚信


在《燎原》中,王尚信把人物的那种雍容气质,表现得十分精准到位,他赋予了人物以一种泰然而宁静的笑容,可以坦然地面对任何袭来的问题,从容地用他的那种率直的笑容予以化解,这构成了整个影片中王尚信塑造出的人物自信、从容、淡定的基本质素。

《燎原》中的王尚信


拍这部电影时,王尚信31岁,正是一个男演员最为成熟的时期。当时王尚信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演员,被称为“青艺”名小生“四王”,另外三王分别是王冰、王憧、王培。

《南征北战》中的王尚信


有意思的是,在1974年版《南征北战》中,王尚信扮演我军师长,而“四王”中的王培,则扮演敌军张军长。同属一个剧院的台柱子,在一部战争片中,分属敌对两方,扮演电影中露面的最高首脑,隔空对垒,既是一种巧合,也埋伏着渊源吧。

《南征北战》中的王培


1982年,《燎原》的续集《大泽龙蛇》仍然由上影拍摄,总导演依然是《燎原》的导演张骏祥。

此时王尚信已经51岁,显然已经不适合扮演剧中雷焕觉一角。这样,《大泽龙蛇》中的这一角色,便由刚刚在《南昌起义》中出演周恩来的孔祥玉扮演。



《大泽龙蛇》中的孔祥玉


孔祥玉原来是话剧演员,曾经在舞台上扮演过周恩来,后来上影拍摄《南昌起义》的时候,孔祥玉因为形象比较接近人物原型,而成为青年周恩来的扮演者。

《南昌起义》中的孔祥玉


后来孔祥玉一直是周恩来的扮演者之一,但他并不是其中最好的一个。与刘劲扮演的周恩来相比,孔祥玉有一点生涩、僵硬,表演痕迹一直是他身上难以脱去的一个瑕疵,缺乏刘劲那一种全部投入人物的热情。孔祥玉扮演周恩来的影视剧有《中国命运的决战》《日出东方》等。


《大泽龙蛇》中的孔祥玉


《大泽龙蛇》作为《燎原》的续集,却令人失望。整个电影意图表现安源矿工在罢工胜利后的命运走向,整个电影的时间段,实际上,是从“南昌起义”前后到走向井冈山这一段历史区间。

这样,《大泽龙蛇》电影的内容,便与上影厂拍摄的《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高度吻合,可以说,《大泽龙蛇》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南昌起义》矿工版。


而两片更为相似的原因,还在于,《大泽龙蛇》的编剧之一李洪辛,正是《南昌起义》的排名第一的编剧。

《大泽龙蛇》剧照


因此,《大泽龙蛇》与《南昌起义》都有相当大的篇幅,展现当时的一些与军事斗争无关的枝枝节节,如《南昌起义》里插入了一个豪门小姐投身时代潮流、在大都会追求个性自由的情节,《大泽龙蛇》里表现了一个在革命浪潮面前急流勇退的小知识分子,这个角色由斯琴高娃扮演。这些角色都是大浪淘沙的一部分,而它们在正剧中出现,正反映出它们的背后有着共同的编剧趣味。


《大泽龙蛇》剧照


在《燎原》中担任主角的雷焕觉在《大泽龙蛇》里退居到配角地位,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有意思的是,《大泽龙蛇》里还重现了《燎原》里的相似的镜头,在闪回的镜头里,出现了由孔祥玉扮演的雷焕觉在工人夜校进行革命教育的镜头,但是相比于王尚信的充满激情的表演,孔祥玉模仿的《燎原》中的片断,显然缺乏感染力,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大泽龙蛇》中的孔祥玉


而更糟糕的是,《大泽龙蛇》里的雷焕觉失去了《燎原》中的那种主导着情节发展的人物活力,整个电影都似乎是一声不吭,缺乏应有的反应,使得这一角色较前集严重逊色。

《燎原》中的王尚信


两片相比较,显示出王尚信在《燎原》里的表演确实是可圈可点的。

孔祥玉作为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同样能够扮演刘少奇为原型的角色,实际上反映了孔祥玉在样貌上,与他所扮演的角色真身在形象上都落差较大,这也是孔祥玉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反响不大的原因。

《大泽龙蛇》中的孔祥玉


王尚信进入中年之后,脸形日渐圆满丰润,已与早年的英俊小生形象迥然不同,但他的演艺之路却开辟了新的空间。

《飞来的仙鹤》剧照


1982年,他在长影拍摄《飞来的仙鹤》中扮演一名朴质的以捕鱼为生的底层人士,演员身上的那份慈良的面目在影片里得到了充分彰显。

《佩剑将军》剧照


同年,他在《佩剑将军》里扮演气宇轩昂的国民党起义将领贺坚,王尚信身上的英武气质,在这个电影里终于回归正轨,把人物表现得虎虎有生。

电视剧版《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1984年,他在电视剧版《高山下的花环》里扮演雷军长,但电视剧与由谢晋导演的电影版相比,影响力较小,人们现在记得的是电影版里由童超塑造的这一形象。

王尚信在《直奉大战》里扮演冯玉祥


1986年,王尚信在长影拍摄的长达三个小时的历史巨片《直奉大战》里扮演冯玉祥。在影片里,王尚信凸着双下巴,满脸肉态,与当年的《燎原》中的雷焕觉已经判若两人。

《直奉大战》中的王尚信


《直奉大战》投资巨大,但它的问题,是题材缺乏引人之处,观念陈旧,拔高人物,很难相信,在当时的电影环境下,还会拍摄这样一部远离现实的宏大的历史片,整个电影成本450万元,最终只收回200万元,电影是亏损无疑,也没有获得什么大奖,倒是同年拍摄的《孙中山》《血战台儿庄》至今仍然被人们提及。

《直奉大战》中的王尚信


年近六十的王尚信找到了他的新的形象塑造天地,对于历史片来说,他的样貌,可以预测很有大显身手的余地。然而,1988年,一场意外,却使他意外辞世,从此在影视界中逐渐被人们淡忘。

《直奉大战》剧照


1988年的时候,王尚信不过57岁,对男演员来说,这还算是他能够一展宏图的黄金时代,那么,王尚信究竟遭遇到了什么?

1988年9月10日的《文艺报》曾登载了一篇《关于演员王尚信之死》的报道,披露了他因为遭遇到医院的不负责任对待的悲剧性结局。

《瞭望》杂志当年刊发的相关报道


事发这一天,王尚信身感不适,便在妻子的陪同下,于早上5点半起床,前往医院寻医诊治,应该说他还是挺重视的。但到医院之后,挂号、化验,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及时治疗,一直到下午二点四十分钟左右,打了退烧药之后出现抽风,突然之间人就没了。

这是演员的悲剧,也是日后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医患矛盾的一个缩影。

在舞台上,王尚信塑造的形象大多是顶天立地、言出必行、挥拆方遒的英雄人物,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遭遇到了普通人最无奈的一击。

这也许是那个时代《人到中年》能够产生巨大反响的原因。

《燎原》中的王尚信


虽然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记得有这么一个叫王尚信的演员,但是关心中国电影史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他在《燎原》中的那儒雅俊逸、冷静如铁的形象,不会忘记他在新版《南征北战》里塑造出的我军将领谈笑之间挥戈扫敌的疏朗气质,不会忘记他在《佩剑将军》里展现的孔武有力外表下的一颗柔情隽永的情怀……

《燎原》中的王尚信


电影胶片不会忘记那些用他们的形象与塑造丰润了中国电影历史的每一个身影与容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