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真正让《侏罗纪公园》成为经典的,除了恐龙,还有人类

真正让《侏罗纪公园》成为经典的,除了恐龙,还有人类

《侏罗纪公园》(1993)

对于很多人来说,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是不可磨灭的电影记忆,它让我们仿佛梦想成真一般,看到了恐龙的复活,并通过电影探索了一个恐龙的世界。

但时间证明,仅仅包含着恐龙元素并不足以让一部电影成为经典,如今我们再重新审视它时,才发现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才是让其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

《侏罗纪公园》(1993)

《侏罗纪公园》不仅充满了刺激的动作场景和惊人的视觉特效,还有许多有趣的角色,在他们的相处间让观众们产生了反思,也使影片探索了一个重要的当代主题。

所以本文我们就来看一看创作者们是如何将这个恐龙故事和那些角色们相结合在一起,以赋予《侏罗纪公园》内涵,使其成为不朽的经典。

《侏罗纪公园》(1993)

发掘主题

早在80年代早期,作家迈克尔·克莱顿就在构思一部利用技术复活恐龙的剧本,他在写作期间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研究耗资巨大的项目,谁会为它买单呢?

迈克尔·克莱顿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人们对于娱乐的渴望,因此恐龙主题乐园这个概念成为剧本的预设基础,并以此确定了故事的“DNA”,即主题。

《侏罗纪公园》(1993)

“人们先假定理论,再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就是主题。”著名编剧家约翰·约克曾讨论过主题的重要性,“主题是对观点的动态探索,它是需要被探索的前提,是一个疑问句。”

所以《侏罗纪公园》的核心主题就是一种疑问:当具备技术条件时,我们是否要将危险的灭绝生物进行复活呢?

简而言之,复活就真的意味着进步吗?

《侏罗纪公园》(1993)

面对这个问题,迈克尔·克莱顿认为答案肯定会非常的复杂,所以他和编剧大卫·凯普以这个主题为蓝图,创造出了《侏罗纪公园》中两个观点相互相对立的角色,格兰特博士和约翰·哈蒙德

约翰·哈蒙德(左)塞特勒博士(中)格兰特博士(右)

对立的主角

当观众们第一次看到格兰特博士时,他就在两个方面显示出“反对进步”的特性。

一方面,他讨厌电脑,并且完全不信任科技。另一方面,他不喜欢小孩,也不想要小孩儿,而孩子通常在电影中象征着未来。

格兰特博士与科技的“矛盾”

格兰特讨厌小孩

在整个电影的第一幕中,我们看到格兰特博士与孩子以及技术之间的摩擦,矛盾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格兰特博士很明显的代表着主题中反对进步的一面。

但很快,一个持有相反观点的人闯入了他的世界当中。

侏罗纪公园的创始者约翰·哈蒙德

约翰·哈蒙德对技术进步的狂热,让他根本不去考虑基因工程中造出的恐龙具有危险性。

当一个工人被迅猛龙杀死的时候,约翰·哈蒙德却只担心着会推迟公园的开放。此外,约翰·哈蒙德口头禅“不惜一切代价”(Spared no expense)也体现了他的思维方式,即不惜一切的代价去前进

“Spared no expense”

《侏罗纪公园》的第一幕中,展现出格兰特博士和约翰·哈蒙德这两个主要角色对进步这一主题的对立观点,但仅仅让角色象征对立观点显然是不足够的,要挖掘一个主题,必须要找到拷问角色信念的方法。

拷问主角与配角的塑造

在影片的第二幕中,我们发现格兰特博士和约翰·哈蒙德分开了,两人之间隔了一整座岛和一圈电栅栏,这一分离让他们遭遇了精心设计的不同情景,从而去反思自己的信念。

当全岛停电时,格兰特博士被迫在没有科技的帮助下面对一切。同时,他发现自己需要保护约翰·哈蒙德的孙子和孙女。

在整个第二幕中,格兰特博士的故事线围绕着两者着孩子和技术。最后他甚至承认了自己过去一直拒绝的“进步”,意识到或许是时候开始改变了。

格兰特博士要直面科技困境

格兰特博士要拯救孩子

与此同时,约翰·哈蒙德发现他决心复活的恐龙正在摧毁他创造的一切。更糟糕的是,恐龙威胁到了自己最珍爱的亲人。

见证了灾难的发生,约翰·哈蒙德被迫认识到自己对“不惜一切代价”的喜爱,其前提在于可以掌控一切。

但质疑和拷问格兰特博士和哈蒙德信念的不只有情景,还有其他人物。

约翰·哈蒙德意识到了危机

在电影中,还塑造了一位混沌理论学者,伊恩·马尔科姆博士。创作者们通过利用他与塞特勒博士的调情,来考验格兰特博士这个角色。

通过马尔科姆博士与格兰特博士的对话,我们了解到前者拥有了一些后者所没有的特质。例如马尔科姆博士有三个孩子,格兰特博士却没有,但作为女友的塞特勒一直希望能拥有小孩。

这暗示了如果格兰特博士不想办法改变自己,他甚至可能会失去所爱。

两人的交谈让格兰特博士的内心遭到“挑战”

对于约翰·哈蒙德来说,马尔科姆博士则直言其对“进步”的迷恋,以及会导致的相应问题。

而在马尔科姆博士受伤后,作为另一个精心设计的配角塞特勒博士,也开始质疑哈蒙德的信念。在两人的对峙后,我们发现哈蒙德又说了一遍自己的口头禅,这也凸显了他“不惜一切代价”的观念如何在灾难面前分崩离析。

塞特勒博士去质问约翰·哈蒙德

除了马尔科姆博士和塞特勒博士之外,像律师唐纳德、猎手罗伯特、程序员丹尼斯这样的配角,都用自己的精彩片段为故事增添了趣味。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配角的存在进一步质疑并挑战着格兰特博士和约翰·哈蒙德的信念,从而去凸显故事的主题。

程序员丹尼斯

而因为两位主角的信念在电影中不断被质疑,最终促使他们学会了“进化”。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我们看到哈蒙德孙女的电脑技术成为了所有角色获救的原因,这是格兰特博士必须承认的现实。当经历了这些磨难之后,他们都意识到,有时进步的代价实在是太过于昂贵。

最终格兰特博士和约翰·哈蒙德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信念,说明了有时主题中的核心问题并不一定需要一个简单直接的答案,就像迈克尔·克莱顿所说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身处的社会里,技术意味着美好,但当每个人拥有电脑时,我们能发现有利也有弊。”

“侏罗纪公园之父”迈克尔·克莱顿

《侏罗纪公园》是一个绝佳的范例,它展示了如何利用主题引导故事的设计原则和发展,在赞美科技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警示着人们不负责任追求进步的危险。

更进一步讲,我们能发现导演斯皮尔伯格和编剧们在影片中植入了许多90年代初的进步话题,例如女权主义、间谍活动等。这种对主题的投入使《侏罗纪公园》不仅仅是一部怪兽电影,也为观众们带来了更持久热爱的观影体验,并且永远不会消失。

《侏罗纪公园》中女权思想的流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