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徐佳莹再夺第一,打破华晨宇周深二人转,但歌王为什么不重要了?

徐佳莹再夺第一,打破华晨宇周深二人转,但歌王为什么不重要了?

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线上,《歌手》大众听审团似乎总是无法避免被吐槽的命运。



这一次引发质疑的,是唱出民族风的吉克隽逸以倒数第一的成绩被淘汰,实际上作为奇袭歌手,无论吉克隽逸能否坚持到最后,都需要参加突围赛,可是这场结果依然令许多网民替她不平。

就连新一届毒舌丁太升也评价:“吉克隽逸虽然现在的嗓音条件和整体气质已不如当年,但《不要怕》这首作品演绎得依然算是不错”。

本场只公布了第一和第七。华晨宇带来年度金曲《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周深一身古装唱《相思》——


但徐佳莹依然凭借一首蔡依林的《大艺术家》拿下了本场第一,这个结果尽管没前者那么多争议,但还是被质疑。



随着《歌手》进入收官阶段,本场赛果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集合了毛不易(待定)、好声音姐妹吉克隽逸袁娅维、黄霄云、刘柏辛等众多好手的歌手突围赛将异常拥挤。

二是本季歌王已经不再是华晨宇周深的二人转,目前声势最盛的,是最近几轮从未掉出前二的徐佳莹。

当然在八年后的今天,相比选出一个“歌王”,即使对于华晨宇周深们的粉丝来说,展现“当打之年”歌手的多元风格与实力也比歌王更重要。



从不再被追逐的歌王到质疑不断的《歌手》排名,本届《歌手》似乎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故事,其背后实则是华语乐坛游戏规则的翻天覆地。

或许一切背后,是一部华语乐坛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从毛不易到吉克隽逸,为什么被淘汰的总是你心目中的第一名?

故事或许还是要回到 “黄霄雲奇袭毛不易成功”的时刻。

那是一场标准重创作型歌手与大嗓门型歌手的正面交锋。 结果被淘汰的是毛不易。但这正是《歌手》的逻辑。

从2014年的黄品冠、2015年的李荣浩、2017年的光良到2018年的李晓东,没有一位走心的重创作型歌手能走得更远,因为大众评审总是凭着现场最直接的刺激做出投票,决定歌手们的去留。后来歌手们也总是把舞台有多炫就搞多炫。

但这也是吉克隽逸被淘汰的特别之处:吉克隽逸本身,正是标准的大嗓门、舞台式歌手。



实际上她奇袭成功袁娅维的第一场,正是凭借极具质感和磁性的中低音区蓄势,然后在歌曲的最后,加入了另一首《Looking For Trouble》,飙出了 8 年来唱出的最高音。最终在袁娅维成绩不俗的情况下,依然奇袭成功,保持了对袁娅维的一对一全胜战绩。

为什么本场她却输了?

一个背景是《歌手》最后一轮常规赛赛制升级,一期只有一位奇袭歌手,但若他们奇袭成功,首发阵容里就有一位歌手要被淘汰,就像周深跟吉克隽逸分析的那样,赛制已经变成一场针对在线歌手的残酷游戏。

而这期的奇袭歌手,一个是旅行团乐队,一个是《中国新说唱》的冠军艾热,最后旅行团乐队率先发动奇袭,单挑声入人心男团,最终在只有三位团员登台演出阵容不整的情况下,依然以309:184的差距赢了本场翻车的声入人心男团,奇袭成功。

声入人心男团这场表演的《Radioactive》多翻车?就是翻到铁粉也没话说的程度。



经典原版不仅被改编成了中文版,还加入了美声唱腔,最后却彻底唱丢了原曲的神韵,不是声入人心男团没实力,但本场要说垫底,怎么也该是声入人心男团更合理。

结果不是,那另一个危险对象应该是萧敬腾。

这季《歌手》老萧的状态实在是不好,第一期,萧敬腾唱完《皮囊》之后,就有人开帖,疑问句,“萧敬腾是不是油了”。一打开截图,劈叉,踢腿,转圈,扎马步。哎呦,确实油。



而且越唱到后来,越像是唱进一个困局,怎么唱,都唱不出来,本场的摇滚演绎,又是——勉勉强强交作业。



每场都是水准以内的将将就就,唱多了就感到在划水,让老萧被淘汰,再来一个王者归来,也是不错的剧本。

结果都不是,被淘汰的是本场表现惊艳的吉克隽逸。

本来她要唱的不是这首彝族的歌曲《不要怕》,可据说在比赛前几个小时,她家乡凉山突发森林大火,她才决定换成这首歌。



她是四川大凉山的姑娘,《好声音》也唱过这首,反响热烈,算是她的翻唱代表作。这次她换上家乡服饰,清清静静地唱,不刻意飙高音,不炫技,回到自己最舒服好听的音区,新编曲的版本,多了一点点庄严感,但依然贴切,整首歌唱得充满本真,,深情又空灵,是真的让人感动,满满都是对家乡美好的祝福,是她本季最好的演出。

很多观众以为她本场要拿第一,前三是保底,结果洪涛拖了个半天,念出个第七。



这个赛果,不可能不被质疑,于是网上又是汹涌的“500听审团果然是聋的传人”。

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500听审团并非固定的人选,比如本期就有征战湖北抗疫一线归来的医护人员,近两年,评审团也开始“年轻化”,今年首次没有招募“50岁以上”的评审。 “

但无论听审团怎么换,网民还是不满意。

听审团真是聋的传人吗?真正的问题是:音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在豆瓣同名小组,不少帖子都在议论“周深到底行不行”“黄霄云是今年的强捧吗”、 “华晨宇风格单一到底好不好听”等争议话题,大众的喜好差异所带来的摩擦显得空前激烈。背后其实是:将风格和受众都差异巨大的歌手放在一起比赛,别说结果,标准本身都已受到了质疑。

打开《歌手》官博下吉克隽逸的评论,满满的——“这歌第七名?”。但另一方,被骂的听审团也觉得很委屈,现场每人三票,不是觉得吉克隽逸不好,而是最打动他们的,确实不是吉克隽逸。



更神奇的是,要说输给大歌,本场拿第一的徐佳莹不是唱大歌,周深唱的中国风,可吉克隽逸还是被淘汰,那她是输给什么?

唯一能肯定的是,互联网正在改写一代人的音乐审美,音乐圈的变化速度极快,而且方向越来越难以捉摸,三个月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其说《歌手》的评审标准被质疑,不如说整个华语乐坛真的已经没有标准了。

徐佳莹再夺第一,华晨宇周深二人转被打破,但歌王却不重要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依领先的首发歌手们,除了周深,都是曾经上过《歌手》舞台的“老将”。还是当年的舞台,还是当年的玩家,可是游戏规则已经截然不同了。

一个最有趣的变化是:本季好像没人争歌王了。

虽然现在基本能肯定,本季歌王已经逃不出他们三个:华晨宇、周深、越战越勇的徐佳莹。赶巧,全都是现场超级稳,总决赛不太可能出车祸的歌手。

但他们比到现在,似乎又是对《歌手》 “强vocal”法则的打脸,不是说三位唱不好高音,正相反,三位高音都强悍,但高音,真的是三位杀入歌王决战圈的法宝吗?



好像又不是。

虽说《歌手》舞台必然存在的类型便是“铁肺”,但若是比较一下三位歌王预备役的本季表现,似乎真正的重点是:如何给观众呈现更有新鲜感的舞台。

就说徐佳莹。

本季前几场一直在后半区徘徊,2次第6;2次第5;1次第4。

分分钟担心她被淘汰,问题是,她唱的又一点都不差。

一首《不难》。一开口,唱出的是恬静、真诚,温柔中包含坚定,仿佛唱出温暖一道光,跨越荧屏照在听者身上,是她最擅长的情歌,也是充满情感的舞台,结果第六。

可是一旦她做出一些新鲜的尝试,来一首摇滚风《我还年轻,我还年轻》,biu一下拿了当期第一名。这一下,茅塞顿开,接下来几场,正常就不是徐佳莹,从选歌到演绎,越唱越放开。

到这场,带来蔡依林的唱跳歌曲《大艺术家》。唱出了灵魂、另类摇滚、拉丁。整首歌,被玩儿成徐佳莹 模样,咬字的轻重缓急,小节奏小细节的处理,轻轻松松的带点痞气带点小女子的乖张,最后轻松夺冠。



这就是最佳例子:对于在线歌手来说,相比四平八稳地唱,不如全力“玩出花样”。

周深也是如此。上一场的“二次元”神曲《达拉崩吧》,哎呦那个惊艳,一个人饰演多角,仿佛一场华丽无比的音乐大电影。



到了本场,一首《西游记》后传毛阿敏的《相思》。开头结尾的评弹,将中间的相思包裹起来,玩了一次歌中歌的结构,中间戏腔念白的评弹唱词背景,和周深的演唱交相辉映,再加上独属于周深的吟唱,好不好听,当然好听,只有一个问题:

对于《歌手》舞台喜新厌旧的观众来说,这场演绎,还是太周深。

同样开始遭遇审美疲劳的,当然还有华晨宇。



这场的《好想爱这个世界啊》,抗抑郁的题材,发行4个月屡创纪录,销售额突破6300万,购买人数超过680万人,是全网单曲销量TOP1,节目播出后,这支单曲又多卖了几万张,换成过去,怎么样也轻松第一。

但这场赢的是徐佳莹。

说到底,这一季华晨宇的选歌都极其自我、不着急让群众喜闻乐见,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些外壳未必包装精美但内在充满力量的作品,几乎没唱过一场 “小众”口水歌。

《神树》、《降临》、《新世界》,这三首作品的复杂性与成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网上多数热门歌,华晨宇的演唱,也是越趋成熟,成绩却起起伏伏,而他最珍贵的,也在于此。



许多歌手知道传记的争议,后来那些争议的槽点消失了,变得正确了,再找不到破绽了,但是你同时又会发现,他们变得失去了曾经的音乐生命力。

但华晨宇,永远都是曾经的华晨宇,他放大了所有的优点,以及所有的槽点,那恰是他生命力的一部分。

可以说,对他而言,歌王与否,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歌王是有游戏规则的,音乐没有。

就像几次被他唱哭的米希亚。论成绩,远不如曾经夺冠的结石姐,因为结石姐唱的,正是网友调侃的《中国人必听英文歌100首》,而米希亚不是来比赛,更像是来传递日本音乐的。



一位歌手只有在唱符合自己灵魂与审美的作品时候才有真正的生命力,而当米希亚在富士山脚下摆出了1万只蜡烛,为疫情祈福,然后几乎用原音演唱,她向我们展示的不只是嗓音、音乐素养,而是背后整个日本音乐文化。

实力毫不逊色于结石姐的她,是注定难以夺冠的,尽管她完全可以用《中国人必听日文歌100首》赢的漂亮,但现在这样的歌唱,更有意义。

就像比到现在的华晨宇,还是为了歌王吗?当宋丹丹送上安慰,歌王对这位30岁的少年,或许早就不重要了。



这届《歌手》故事背后,藏着华语乐坛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那么《歌手》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肯定不是结果。

就说毛不易,虽然在第二期结束后就离开了《歌手》的舞台,但是他的热度和数据完全没有降低,反倒登上热搜第一,并引发全民惋惜。

是因为毛不易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音乐的生命力,比起成绩,那才更令人念念不忘。



但某种意义上说,毛不易留下的赛果,包括如今徐佳莹华晨宇周深的赛果,又不仅折射出《歌手》的分裂,而是整个华语乐坛的断裂。

毛不易的淘汰,仅仅是不符合《歌手》舞台的游戏规则?

那么 刘柏辛被淘汰呢?知名乐评人耳帝则评价这是《歌手》舞台上有史以来曲风与气质最“新”,最接近国潮流化的歌曲。又是不符合《歌手》的标准?

但如果放大来看,今日华语乐坛的胜负标准是什么?谁能说的出来。

某种意义上,《歌手》的转折点,不是源自彻底推倒重来的本季,也不是上一季,而是洪涛的落泪时刻。

无论多少次他念结果时想要打爆他,我都毫不怀疑洪涛对《歌手》的真挚,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展、上升、鼎盛与衰落的过程,《歌手》在众多综艺中能坚挺至此已属难得,但在他的泪水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是,《歌手》的枯竭。



这种枯竭,当然包括观众对这种模式与形态的审美疲劳,同类节目的冲击等等,但说到底,当一款音乐综艺推出了百余名歌手,演唱了800多首华语歌曲。这长长的歌手名单里,既有韩红、韩磊、孙楠、汪峰为代表的内地乐坛天王天后,也有齐秦、林忆莲、李玟、张信哲、李克勤等出生于港台的华语天王天后,还有林志炫、彭佳慧、陈洁仪、杜丽莎等翻红歌手,以及有邓紫棋、谭维维、张靓颖、胡彦斌、徐佳莹、华晨宇、张韶涵等乐坛新生力量。

唱到最后剩什么?只能是枯竭。

熬到去年,即使有刘欢齐豫,收视率还是创历史新低,每期都不足1%,《歌手当打之年》面前的议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必须突围。



怎么突围?

唯一的办法,是把在偶像养成、流媒体平台的“造星运动”中,诞生的粉丝众多的圈层偶像,和嘻哈、民谣、摇滚等各个圈层的当打之年的歌手,全部放到一个舞台。

成功之处,是本季收视全面回暖,几乎是上一季的两倍,后遗症,则是观众愈发“众口难调”,更加缺乏评判标准,几乎每一场赛果,都有争议。

但这只是《歌手》的问题?还是华语乐坛,早已断裂到失去标准。



何为断裂?一个简单事实是:80后、90后撞歌单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唱来唱去,一个周杰伦就是一部完整的90后成长史。甚至哪怕你不是他的粉丝,但你一定听过、唱过这些歌几十遍、几百遍。所以他几年不出专辑,还是天王。

不过时东西才算经典,80后、90后怀念的便是这样一个经典的时代。

而00后爱的已经是另外许多不同的音乐世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每代人的偶像各自不同,华语乐坛这座围城里。不再有大众,只剩圈层。

而《歌手》多年来的变化和起伏,不过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倒影。

当一个已经不需要“歌王”的时代到来,多年下来《歌手》留下的歌王悬念,令粉丝们难以转换思维,大家都相信自己的偶像就是最好的那个。



于是这档靠 “歌王”核心悬念走红的竞演综艺,恐怕注定要陷入因观众审美变化所引发的各种争议与断裂中。

那为什么《歌手》依然有意义?

都靠同行衬托。

当其他选秀综艺,已经凭借“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出圈,说到底,就是拒绝客观标准,抛弃专业态度,以花边和炒作制造爆款,完成对实力者的逆淘汰。



至少在《歌手》的舞台上,标准,依然在被反复讨论,500听审团,依然在一次次被群嘲,而不是像某些舞台一样,大家已经对实力者在流量大战中落败,熟视无睹。

或许在未来,互联网将重新定义新的标准,或许,只是让标准更加混乱。

而《歌手》仿佛华语乐坛流行音乐的瞭望塔,瞭望着所有的争议、质疑、断裂背后,一部华语乐坛的迭代史。



这届《歌手》排名总被质疑背后,藏着华语乐坛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但,破灭后,才有重生。

所以,当徐佳莹再夺第一,打破本季华晨宇周深二人转,歌王是谁,已经不重要了。这场比拼中重建的标准和秩序,才更重要。

而华语乐坛还能浴火重生吗?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