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最好的时光》,值得细品的侯氏电影美学代表之作

《最好的时光》,值得细品的侯氏电影美学代表之作

疫情期间闲来无事,观看了侯孝贤导演的《最好的时光》。

这部虽然是侯孝贤15年前的作品,但至今看来仍具有鲜明的侯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说,这部影片几乎涵盖了侯孝贤影片诸多特色元素:对成长的探索,对青春的关注,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批判,等等。

影片采用三段式的结构,分别以“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为主题,讲述了三个发生的不同年代、不同城市的不同故事,而呈现出的是相同的爱情主题,从而折射整个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三个时代背景下的点滴影像,描绘了三种具有时代烙印的爱情状态。恋爱梦的含蓄与内敛,自由梦悲戚与伤感,青春梦张扬与豪放,通过导演巧妙的诠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该片获得“年度杰出电影”,导演侯孝贤获得“杰出电影工作者”的称号,舒淇则摘得“最佳女主角”桂冠。

在我看来,影片展现出来的电影美学,值得观众反复回味。

1.叙事方式

电影的叙事方式是以电影作为研究文本,探讨故事是如何讲述的,注重对电影中叙事者与接受者、故事与情节、时间与空间、视点与结构等问题的剖析。

三个故事,三种风格,共同诠释了那些被我们辜负了的大好时光。

第一幕:“恋爱梦”,用相对传统的叙事方式诠释了一段青涩懵懂的情感。

1966年的高雄,阿震和秀美虽然一直未曾谋面,却仿佛早已被缘分安排在一起,未留意的擦肩、没署名的书信,为两人后来的相见做足了铺垫。在台球厅的最终相遇,两颗纯真的心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吸引,然而却因阿震次日去服兵役而不得不匆忙道别。

书信往来,加深了两人对彼此感情的认知。阿震休假回乡寻找秀美,却发现佳人已不见踪迹。为了再见到那个仅有一面之缘的女孩,他四处寻觅、不觉疲累,画面中一个个路牌飞逝而过,路竹、台南、嘉义……

终于,锲而不舍的阿震找到心中的女孩,再次相遇后两人并未因狂喜而相拥在一起,而是代以发自内心的笑容。路边吃夜宵,两个人并肩坐在摊位前,此时彼此的距离已经拉近。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同一把伞下,两人静静地等待班车的到来,双手默默牵到一起,在无言的默契当中,两颗纯真而又悸动的心紧紧相连,在一曲怀旧的英文歌曲映衬下第一个故事缓缓收尾。

影片的人物对白选用闽南语,彰显出乡土间的朴实,画面、对白、配乐都带有浓郁的年代感,仿佛把观众一下拉回那个时空当中。

影片在表现时间变化方面十分委婉。比如,通过每天台球厅的开门、关门,以及不断重复整理球台的动作,搭配光线的变化和人物服饰的不同,来表现时光的流逝。秀美告别阿震,锁上门,再回来打开门,时间已经是三个月后,简单的动作重复,制造出周而复始的平凡生活中那种时间感。

在这一章,影片对爱的诠释是那么含蓄、羞涩、欲言又止。纯真似水的爱情,恬淡、清纯、不掺杂质,一封书信,一个眼神,一场细雨,一把雨伞,许久之后才默默牵在一起的手,好似一首美妙的诗。

第二幕:“自由梦”,用“默片”的叙事方式诠释了一段爱而不得的情感。

1911年的大稻埕,心怀家国的壮志青年总是光顾青楼看望心仪的女子,悠扬的琵琶和醉人的吟唱让他流连忘返,而他也总在不觉间向她诉说自己的雄心壮志。

青年为了家国命运四处奔走,虽然与青楼的女子两情相悦,然而由于他早有家室,多次撰文公开反对纳妾,因此始终对她若即若离。

女子两次暗示无果,终于鼓起勇气直白相问“可曾想过我的终身?”,而青年却依旧报以无言和沉默。三个月后,武昌起义,她收到了青年的最后一封信,他为了国家可以葬送性命,却依旧没有承诺给她未来。

看着青楼新来的十岁女孩,这让女子仿佛看到从前的自己,一切都已恢复平静,只剩下深深的无奈,她只得将哀怨的歌声唱给其他客人听。

导演以“默片”的手法讲述故事,这给观众提供了新的刺激,主人公的“沉默”让观众不自觉地感受到那个饱受压迫、丧失自由的时代。

由于剧中人物的“无声”,观众关注的重点就放在环境、布景以及主人公的表情、动作上来。

人物的对话都用字幕来表达,瘦金体的对白搭配人物出现,加上景观、音乐、信件等沟通介质的辅助,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认知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既增加了影片的文学性,也增强了感知的多元化,使影片显得别有一番意蕴。

影片通过动作、道具来向观众传导意图。通过女子一如往昔的梳头、打水、送茶,隐喻生活恢复了从前的平静。管家爬上椅子在天花板点灯,搭配“翌日”、“六天后”等字幕,表达了时间在不经意的日常琐碎中缓缓流逝。

女子看着镜子里的小女孩,影像从模糊慢慢变清晰,最后盯着镜中的自己,仿佛虚虚实实她已很难分辨,有种错觉彷佛自己就是镜子里的小女孩,但一切又都像是一场虚幻的梦境而已。

在这一章,影片对爱的诠释是那么苦涩与伤感,精美考究的场景,古朴怀旧的画面,婉转悠扬的乐曲,搭配女子低浅伤怀的吟唱,把这份爱而不得的忧伤体现得淋漓尽致,环境的静谧之美与人物的无限落寞十分贴切,彷佛是一副细腻的画作。

第三幕:“青春梦”,用碎片化的叙事手法诠释了一段醉生梦死的情感。

2005年的台北,故事以一对青年男女驾驶摩托车在公路上飞驰开始,随后二人来到男孩的家里疯狂地享受彼此带来的快感与欢愉。

靖和震都有自己的爱人,却为了寻求肉体的刺激隐瞒各自的伴侣私下约会,并深深的眷恋彼此。

靖是个叛逆的女孩,苍白的脸色、个性的着装、散乱的长发、前卫的妆容、开放的举止、醒目的刺青,处处透出靖的个性与颓废。

震酷爱摄影,在网上得知靖是早产儿,心脏有洞,右眼渐盲,每天要服用癫痫药,带着女友来看靖的演出,独特的魅力让他情不自禁地围着她拍照,这样的偏爱令靖无比开心,女友为此愤然离去。

同时,靖还是双性恋,学生Micky是与她同居的同性伴侣,有时候会到夜店上班,对靖爱到发狂。得知靖另结新欢,Micky通过电脑对靖留下遗言:“你知道我爱你比你爱我多。你会后悔的,我会死的。”随后,故事以靖和震在摩托车上的骑行结束,成为一段说不清的感情纠葛。

整个第三幕几乎是由几个断断续续的碎片串接起来的情节,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主线,酒吧、摇滚、同性恋、一夜情,处处充斥着叛逆、张狂、纵欲,仿佛是对充满金钱和欲望的社会的一种批判,折射出当代青年一代颓废的生活状态和扭曲的价值取向。

没有追求、没有信仰、没有忠诚,有的只是肆意挥霍的青春,为了追求忘我的激情和欲望的满足而尽情燃烧的生命。

故事以飞驰的状态开始和结尾,飞速的车子仿佛隐喻着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彰显现代社会的特征。

在这一章,影片对爱的诠释是那么前卫、那么狂野、那么张扬,仿佛一套先锋派的摄影作品集。

纵观三个故事,导演通过三段迥然不同的爱情故事折射了时代的变迁,不同的故事在结构、摄影、配乐等上也有很多相似的手法,仿佛通过从甜蜜到苦涩、从相遇到离别、从虚幻到现实的描写,将影片串接成一个整体,凸显大环境的变迁之下每个小个体的不同命运,让观众通过一部影片看尽一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回顾那些被我们辜负了的大好时光。

2.影像风格

在《最好的时光》中,导演延续了侯氏电影的独特风格,标志性的长镜头、慢节奏,使人们处处能看到侯孝贤的影子。

(1)特色的序幕

在每个故事开始之前,导演都以一个序幕作为开端,用画面渐隐的虚幻手法为即将讲述的故事确定主基调,巧妙地将故事进行过度衔接,给观众充分的思考与想象空间。

影片开始,漆黑的银幕上通过简单的淡入淡出方式出现片名“最好的时光”,第一幕“恋爱梦”开启。随着拨动心弦的悠扬旋律,缓慢而悠长的镜头徐徐映入观众眼帘,仿佛预示故事即将向大家娓娓道来,奠定了整个篇章似水流年一般的总基调。

到了第二幕,随着音乐声渐起,银幕上陷入长达十几秒的黑屏,而后字幕以淡入的方式出现:1911年,大稻埕。导演仍旧用缓慢的镜头交代故事背景,古色古香的陈设、古朴别致的灯饰、布局整齐的窗格,搭配着影影绰绰依稀可见的绿树、白墙、青瓦组成的景深,瞬间将时空拉回几十年,渲染出历史的纵深感。随后,青楼女子抱琴低声吟唱,歌声婉转动人,青年在一旁暗自倾听,仿佛已陶醉其中。之后是一组房间内饰的空镜头,书籍、笔墨无不透露出宁静、淡雅的韵味,处处散发着古朴的美感,接着银幕重叠隐现“自由梦”三个字。

第三幕,仍旧是十几秒的黑屏,画面出现之前先声夺人的是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声音,随后影像以淡入的手法出现。阴霾的天空、繁华的都市、飞奔的车子,处处散发着现代的气息,然后字幕缓缓出现“2005年台北”。随后就是两位主人公奔入狭窄的小屋,迫不及待地享受彼此的温存,仿佛一开始就预示这将是一个阴暗的故事,速度与激情则是这个故事的显著特征。

(2)标志性的镜头运用

作为华语电影的领军人物,侯孝贤十分擅长用镜头来表达影片的内容,特别是对长镜头、深焦距、大远景偏爱到近乎执拗。正如刚才介绍的特色序幕基本都是靠长镜头来表达,在影片开场就使用长镜头,能完整地传达时空、背景和生活氛围,从而为影片奠定合适的总基调。

“恋爱梦”里,开场不久就极富诗意,镜头先是定格在屋顶的灯,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上而下移动,在秀美的脸庞短暂停留,随后是震专注地握杆、撞球,镜头追着案子上的台球缓缓移动,然后再左右平移,出现另一侧瞄准台球的球杆,近景深的镜头造成模糊的背景,焦点从顶灯、到球杆、再到桌上的台球,加上旁边秀美深情款款的凝望,充分表达了绵绵的情意和饱满的情感。

在台球厅,影片绝大部分机位都是从里屋向大门方向拍摄,室内发生的一切都能一目了然,长达四、五分钟的镜头描写,都只是远远地注视发生的一切,给人一种旁观者的感觉。

渡船上,长达十几分钟的长镜头,搭配着潺潺流水和渡船轰鸣的声音,把六十年代生活的慢节奏与人的纯真质朴展现得恰到好处。

震探亲发现秀美离开后,再次乘坐渡船,远镜头展现震孤独坐立船头的画面,把内心的哀愁与落寞诠释得淋漓尽致。

末尾,雨天里一把伞、两个人静候最后一班车,镜头出现两人牵手的近景,最后一个镜头在两人的远景中结束,初恋的质朴与纯真跃然银幕。

“自由梦”里,影片有两场女子送青年离去的场景,分别送到卧室和楼梯处,狭长的楼梯,搭配女子在楼上目送青年下楼梯的俯视镜头,显得那样黯然神伤,隐喻着女子内心的依依不舍与无限挂怀。

青楼内,镜头十分缓慢地左右横移,还时不时定格在某一点,从长廊、门帘、盆栽到毛笔,无论布景、构图、景深都十分考究,显得那么古朴、淡雅、静谧。反复聚焦的绿色盆景,则表达了女子的高洁之气。

平实的镜头下,安静地展示日常生活的点滴,加上原本主人公的动作就很少,共同构成了近乎静态的画面,暗藏着两人压抑的情感,他们各有各的思量,青年想的是如何救国救民,女子关注的则是自己的幸福与归属。

“青春梦”里,镜头运用相对丰富,公路上、暗室内、酒吧里,无论是紧紧的拥抱、激情的拥吻还是忘情的拍照,时而摇动的镜头营造了一种躁动不安、心绪跳脱的现代感,彰显人物放荡不羁、追求自我的性格。

夜店里,镜头从上俯视拍摄,先是定格在楼下Micky与众人喝酒的画面,而后镜头缓缓移动,虚化店里的人物、背景,之后慢慢抬高镜头拍摄二楼,忽明忽暗的灯光下是靖在默默抽烟、注视楼下的场景,镜头仿佛就是一个远观者,为后面引出两人的关系做足了铺垫。

最后一个镜头仍旧回到公路上,与第一个镜头遥相呼应,导演采取跟拍的形式,展现飞驰的摩托车和飞速而过的车流,最后摩托车渐行渐远,湮没在众多奔驰向前的车流之中,随后影片落幕。

(3)契合主题的光影运用

影片通过光和影的熟练运用,营造出与主题高度契合的鲜明色调。

“恋爱梦”室内的场景以暗黄为主色调,光线柔和,画面质朴,仿佛是一组发黄的老照片,凸显满满回忆的韵味。室外的画面则以清爽的蓝绿为主色调,渗透着一层烟雨朦胧的质感,营造出水一般纯洁、干净的恋爱,那样的清新脱俗、沁人心脾。

“自由梦”采用昏黄暗淡的色调营造出一种古典、优雅的意境,室内的场景大部分采用顶光,或用折射的光线打在主人公的脸上,显得画面若明若暗,用暗色调的光线和画面烘托出压抑、哀愁的感觉,彰显着人物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青春梦”色调清冷,用光十分节制,幽暗狭长的走廊,漆黑一片的照片墙,靖用手持灯管照射出的微弱光线来浏览墙上的照片,映射出她那苍白的脸,仿佛看不到血色。酒吧、暗室和夜晚的街道,这一幕大部分镜头都处于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颓废。

3.声音诠释

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1927 年由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只加入了几句对白和四首歌曲。现如今,声音早已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指出:“声音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换句话说,它将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剧作元素。”

电影的声音包括配乐、音效、对白等,能够彰显出不同场景下的主题需求。

在这部影片里,对白十分精简,不仅第二幕直接用字幕代替对白,即使另外两幕的对话也简洁明了,导演把更多的篇幅都放在布景、配乐和心理描写上,对话则省之又省。

影片的音乐不仅起到了营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还成为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尤其在第一幕“恋爱梦”里最为突出。

秀美无意间发现阿震给春子的信,背景是震的声音朗读信的内容,信的结尾ps:“有一首《恋歌》,歌词是这样的”,紧接着悠扬的歌声响起:思恋你,思恋你呀……把震这样一个青涩的男孩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心仪女孩的含蓄表达体现得恰到好处。

阿震回来看望秀美,却发现人已离去,坐着渡船寻找秀美,背景音乐《Smoke gets in your eyes》响起,彰显出阿震内心的失落与焦急。

《Rain And Tears》先后两次出现,第一次是秀美收到震写来的信,信中提到一首歌曲,而后歌声响起,那时二人还只是朦胧的好感。第二次,雨中、伞下,阿震和秀美的手不知不觉牵在一起,歌声再次响起,此时二人在内心已认定彼此,歌声是对甜美氛围的烘托,也是对二人感情的祝福。

影片里怀旧的英文歌和闽语歌,都是那个时代的标识。六十年代的台湾,欧美文化逐渐渗透,插曲《Smoke Gets in Your Eyes》和《Rain and Tears》正是在那段时间风靡台湾。《Rain and Tears》往往被误认为是披头士的歌曲,其实是希腊乐队爱神之子所演唱,旋律改编自《卡农》,因此当音乐响起显得那样熟悉而动人。

这些温婉的怀旧情歌,搭配着略微发黄的怀旧色调,使影片显得那样舒缓、怡然,与画面的内敛巧妙搭配,彷佛一下子把观众带回当年的氛围当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影片的各种音效,如骑车的声音、渡轮的声音、流水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也根据场景的变化烘托出需要展现的各种空间。

到了“自由梦”里,低沉的钢琴曲、凄美的南琴音,搭配着女子婉转的吟唱,成为这一幕贯穿始终的主旋律,旋律哀怨而又悲伤,将女子内心的渴望、无奈、伤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青楼里,女子用闽南古语弹唱琵琶曲,旋律时而低浅、时而激昂,尽显有口难言、志而不得的心事。

影片里的乐曲原本就显得无比苍凉,加上默片的表现形式,更体现出这份爱情的苦涩与哀伤。

而到了“青春梦”里,音乐的形式就比较单一,展现最多的是夜店里嘈杂动感的乐曲,连靖在台上唱的歌曲都那样低沉、颓废。

与之不同的是,靖用电脑创作的钢琴曲却是舒缓、柔和的。靖看了看熟睡的女友,回到电脑旁边播放音乐,默默地坐下吸烟、深思。随后画面转为靖等待震送来照片,二人骑摩托车去震家里约会。一段路上的引擎和车流声音之后,钢琴曲再次响起,这边是二人来到小屋疯狂地相拥寻欢,那边Micky醒后发现靖不见踪影,用电脑向靖发信息留遗言,乐曲缓慢地推进剧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 总结

导演侯孝贤曾说:“最好的时光是哪一段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之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三个故事,三种意境。

或许对秀美和阿震来说,秀美慕然回首赫然发现阿震跋山涉水专门来找她,而阿震如愿找到心仪的女孩,两只手终于牵到一起,那一刻就是最好的时光。对青楼女子和革命青年而言,二人静坐屋内相互诉说,那一刻就是最美的时光。而对靖和震而言,靖紧紧搂住震的腰,震驾驶摩托在公路上飞奔那一刻,就是他们最好的时光。

从表现手法看,我更认可第一幕是最好的时光。宁静的乡间,孤寂的车站,淅沥的小雨,共撑的小伞,搭配悠扬的旋律,苍凉的歌喉,一切是那么如诗如画。最美的时光是什么?或许是猜想后的惴惴不安,是离别后的魂牵梦绕,是相逢后的小鹿乱撞,如水一般清纯的情感是那样的清澈见底。

千人千面,各有不同。最好的时光,或许就在每个人心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