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周冬雨配得上

周冬雨配得上



前段时间,周冬雨凭借在《少年的你》中的表演获得香港电影导演协会奖最佳女主角奖。



这个奖是香港金像奖的前哨奖,拿了这个奖,周冬雨的金像奖影后也八成稳了。


如果能拿到金像奖影后,加上她之前的金马影后,至少在荣誉上,周冬雨应该是无争议的内地90后女演员第一人了。


其实,《少年的你》上映的时候,就有人说,周冬雨在现在的内地90后小花里,“第一人”的地位已经无法被撼动了。



对于这个说法,肯定有人会质疑。


但我觉得,周冬雨确实配得上“内地90后第一女演员”这个头衔。起点高、发展稳、会挑戏,这是周冬雨给我留下的印象。


这几年的周冬雨,频繁出现在大银幕上和观众见面,作品不少,更是凭借诸多不错的角色博得了大家太多好感。讨喜,是周冬雨在大银幕上的核心竞争力。在我看来,讨喜的根源是独特。


周冬雨从来都不是什么绝世美女,她没有傲人的身材,也没有足够惊艳世人的五官,个子小,五官也小,站在那些曾经统治过华语影坛的“大花”身边,她总是显得小小的、弱弱的,似乎有些太过稚嫩。



别说“大花”,就是只拿国内一众90后小花来比,周冬雨在外形上也绝对算不上出挑。


但她身上独特的气质,别人学不来。灵气、呆气、痞气、秀气……这些气质共存在一个女演员的身上,还如此浑然天成,国内90后小花里也就只有她了。


我真正意识到周冬雨的演技已经远超同期,就是五年前的那部《七月与安生》。



说实话,看到安妮宝贝的名字,我对这部电影本身是相当拒绝的,但当我真正看完影片之后,它就进入了我当年的华语十佳列表之中,这样一部本可能烂俗且无趣的类型片能达到如此高的完成度,并且在情感上足够动人,有导演曾国祥的功劳,也离不开两个女主角周冬雨和马思纯的表演。


如果说马思纯的表演好在克制,周冬雨的表演就好在松弛。



她饰演的七月,有很多场戏情绪波动都比较大,演不好,就容易用力过猛。周冬雨用力了,但没有过猛,不管是在火车上和安生告别的那场戏,还是影片最后她在医院的那场戏,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人物在影片中存在时间上的跨度,虽然很多人调侃周冬雨演长大后的七月像是小孩穿大人衣服,但外形上的固有缺陷,一定程度上被周冬雨用表演弥补了,她对于人物状态的刻画,让人足够信服。


于是,周冬雨和马思纯一起拿到了当年金马奖的影后。


成为影后之后的周冬雨,在表演上更加纯熟了。比如,在《后来的我们》里,周冬雨的表演比起《七月与安生》更松弛了。她懂得收着去演,更用心地去找一些细节来完善自己的表演,从而更好地带动起观众的情绪。



比如影片中她饰演的方小晓在路边店吃面,看到前男友林见清出现在了电视里,百感交集的她赶紧凑近去看。


处理这场戏,周冬雨凑近看的时候探了下身子,脖子有点前倾,再看脸上,眼睛里流了泪,嘴角却洋溢着笑容。小小的细节,人物内心的活动就全出来了。


这样的小细节,在周冬雨的表演中并不少见。小细节处理得好,说明什么呢?说明肯下功夫。


到了去年的《少年的你》,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具备一定“掌控力”的周冬雨了。


在《少年的你》中,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其实是个不好演的角色,和周冬雨近年来较多诠释的“鬼马少女”类角色相比,这个角色要复杂得多,她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也面对着比大多数同龄人都要多得多的难题。



她的表演,好就好在演出了那种“需要被保护”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之下所暗藏的张力,又似乎随时会喷薄而出,但自始至终,周冬雨都将这种张力控制得很好。


我特别喜欢影片中陈念和小北在看守所的那场“探视”戏,几个面部表情,周冬雨和易烊千玺就把人物关系和情感全都演清楚了。



凭借《少年的你》拿大奖,周冬雨是实至名归。


眼看着巨星断档,从几年前,就有人开始把周冬雨和章子怡、周迅这些“大花”放在一起讨论了。


这说的当然是未来的周冬雨。想要达到章子怡和周迅的高度,周冬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也确实和这二位有相似之处。在周冬雨身上,有章子怡的运气,也有周迅的灵气。周冬雨和章子怡一样,都是“谋女郎”。总是得佩服张艺谋导演眼光的毒辣,他看走眼的演员,可真还不多。拍《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发现了章子怡。到了《山楂树之恋》,他又挖掘出了周冬雨。



从来没演过戏的周冬雨,将单纯干净的静秋演活了。青涩,却不失灵动,她表演中可爱的笨拙感,又正好贴合了影片的气质。


张艺谋后来这样说:“她不仅长得干净、清纯,甚至表情、性格,都像山泉一样,清澈、透明,几乎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原版静秋。”


就这样,周冬雨突然间就红了。一个18岁的小姑娘,从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到全民皆知的大明星,一切发生得突如其来。


但那时大多数人都不觉得她在未来会取得多高的成就。原因很简单:人们觉得她就是静秋,更觉得她只能演静秋。


甚至有很多人在网上评论她的长相,说她“又丑又瘦又矮”。我从不觉得周冬雨“丑”,但我也得承认那时的她,除了清纯之外也找不到别的标签。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周冬雨也确实没有能拿出太多亮眼的表现。《倾城之泪》里的她苦情而不自然,演《宫锁沉香》,她更是贡献了灾难性的表演。



豆瓣《宫锁沉香》的条目上至今有这样一条热评:“就因为是周冬雨主演,所以坚决1星!她哪会演戏呀!长得还这么难看!!”


这之后的《同桌的你》,片子比较差,周冬雨的表演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那时的她,就是个演技和长相都不算出众的小花,就连人气,也不算太高。


“谋女郎”给她带来的光环,似乎很快就会黯然失色。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对于周冬雨是一个转折点。



在她需要一个打破观众刻板印象的角色时,宁浩就给了她“非主流女孩”周丽娟这个“很不周冬雨”的角色。


所谓的“很不周冬雨”,其实是“很不静秋”。谁都没想到,周冬雨把自己“打开”了之后,反而找到了提高演技的密钥。


用一个词来形容最恰当:福至心灵。运气到了,机会来了,她也开窍了。


当陈可辛和曾国祥找到她来演《七月与安生》时,她已经打磨好了自己的演技,就等着一鸣惊人了。



看看同为“谋女郎”的倪妮近年来接片的质量,我们就能看到周冬雨的幸运和眼光。


需要把握住的关键机会,她都把握住了。稍微多演一两部烂片,她可能和影后桂冠就渐行渐远了。


比运气更重要的,是她身上的灵气,那是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灵气。多年前看《苏州河》、《大明宫词》、《如果·爱》这些电影电视剧的时候,我在周迅身上见到过。


未经雕琢就浑然天成的演员,周公子是一个,周冬雨算是半个。


这种灵气,周迅保持了几十年,哪怕岁月催人老,在四十岁时演十六七岁的九儿也依然得心应手。周冬雨的灵气则是在张艺谋的调教下被挖了出来,自己不小心又给弄丢了,幸好,这两年她又找了回来。


三年间三部戏,基本就确定了周冬雨在国产爱情片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七月与安生》、《喜欢你》、《后来的我们》,周冬雨怎么演怎么讨喜,看她谈恋爱,就是甜而不腻,她笑,观众也想笑,她哭,观众就想哭。



能把幸福感传递给观众的演员,还真不太多。


总有人说周冬雨就是演什么都是自己,是她的大问题。我倒觉得在合适的时机演合适的角色,就算有相似之处也无可厚非。


就拿三部爱情片来说,安生、顾胜男、方小晓这三个角色,看着像,却也有诸多不同。演安生,重在一个“变”字,从十几岁演到三十多岁,把握好人物的状态,相当不易。



如果真以为周冬雨靠装疯卖傻就能拿金马,那就太小看金马了。


安生这个角色,她演得好就好在细腻的成长感,而不是那些情感过分涌出的戏码。顾胜男这个角色,胜在“恰到好处”。


她的表演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收,能卖萌让观众甜到心里,也能辛酸到让观众流下眼泪。



周冬雨的一颦一笑,都舒服得恰到好处。和金城武搭戏,能产生奇妙的CP感,就真的是个人天赋了。


适应力,也是演员的重要能力。到了《后来的我们》,她的松弛、淡定、节奏感,就已经显得游刃有余了。



这就更不必说《少年的你》了,你如果说演陈念周冬雨也是在演自己,那是张口就来了。



周冬雨自己,也确实在努力尝试塑造更多不同的角色。张猛导演的《阳台上》虽然并不成功,但周冬雨在其中饰演的智力有缺陷的少女,还是挺有挑战性的。



当然,小小的个子,不那么明艳的五官,确实局限了她塑造很多别样角色的可能性。


在“小妞电影”里演少女,不管是鬼马少女还是清冷少女,她都没问题,但你让她演女杀手、俏寡妇、大老板这些角色,就是难为她了。另外,她毕竟还算年轻,在表演上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修炼出更深厚的功力。


张艺谋说周冬雨演戏是“任意流”,这是夸赞她的天赋,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周冬雨的表演,有太多随机性。


很多人说,演电影的周冬雨和演电视剧的周冬雨似乎不是一个人,演电视剧,她很少得到好评。



这原因很简单,演电影,她有时间琢磨角色,导演也会耐心调教她的表演,而电影语言的特点,也正好可以放大她在细节处理上的优势。而演电视剧时,周冬雨的优势没了,遇到几个不怎么样的剧本,当然容易挨骂。


当然,不管怎么说,周冬雨这样的演员在华语影坛都显得挺珍贵。


年轻,意味着未知性;独特,意味着可能性。她不会是下一个章子怡或是下一个周迅,但她可以是唯一的周冬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