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120万成本,全球收割1.03亿票房,《电锯惊魂》为何如此经典?

120万成本,全球收割1.03亿票房,《电锯惊魂》为何如此经典?

在20岁出头的年纪时,不少人都在为学习拼搏,毕竟社会竞争激烈,读书期间还是得以学业为重。

不过,在世纪初的时候,当时有一位也是20多岁的华裔少年却“不务正业”,在读书期间醉心于各种恐怖、惊悚电影的制作与研究。

努力专研恐怖片~

他在2001年的时候编写了一部恐怖电影的剧本,打算在澳洲寻找有意愿的电影厂商,失败后前往洛杉矶,之后跟小伙伴在2003年拍摄了一部与电影风格相似的短片,最后终于吸引到制片人对影片进行投资,这部电影也得以面世。

这名华裔少年,就是日后凭借恐怖片在好莱坞打响名堂的导演温子仁。

温子仁

而那部电影,则是新世纪中最为经典的恐怖片之一---《电锯惊魂》。

《电锯惊魂》


以小博大

《电锯惊魂》上映于2004年,在全球夺得了1.03亿美元的票房,而口碑方面亦相当不错,可以说在商业上获得了大成功。

评分是豆瓣前250

有童鞋就奇怪了,你说评分就算了,毕竟这电影豆瓣8.7是很高,而且口碑影响续集,但票房才1.03亿,这也叫成功?

事实上,1.03亿美元的票房不管是对于这部电影本身还是对于投资方来说,的确可以算是大成功。

BOSS竖锯

首先,当时是2004年,全球的电影市场不能与现在相比。

其次,《电锯惊魂》是一部恐怖电影,恐怖片与科幻、动作等热门类型片不同,本身受众面就偏窄,而且因为美国的分级制度还被归类为R级(即所谓的限制观影,17岁以下必须父母或监护人陪同才能看)

更不用说各个国家的审核标准不同,进口片数量还有限,好莱坞的恐怖电影在其他地区不一定能引进。

不一定能引进.....

当然,最重要的是,《电锯惊魂》的制作成本仅仅是120万美元

虽然恐怖电影一般制作成本都不会有多高,但120万这个数字基本只能在70年代才能找到的,即使是1988年的《月光光心慌慌4》,其成本都有500万美元。

成本120万美元

成本120万,票房1.03亿,票房是成本的86倍,从盈利角度来看已经可称得上是大成功了。

当然,《电锯惊魂》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离不开它本身的优秀。

悬疑

由于电影的制作成本太少,因此温子仁在创作故事时,就已经将剧本设定成走悬疑风格的路线

悬疑

走悬疑风的话,有两个很大的优势。

第一,传统的好莱坞恐怖片绝大部分都是血浆片,所谓血浆片就是依靠杀人狂/陷阱/意外对主角团造成的一刹那击杀的视觉效果来刺激观众的神经。

这种模式基本等于“快餐”,能吓到人的也就那么一点时间,甚至可以说值得观看的部分也是那么一点,所以这类电影基本垃圾时间会很长。

有意思的就一瞬间

悬疑风格的恐怖片营造出来的惊悚效果是持续性的,甚至可以持续整一部电影都不奇怪,毕竟各种线索都是关键点,而这些关键点往往少不了令观众心生恐惧的设计,尽管缺少了血浆片那种视觉刺激,但整体方面却优胜太多。

这个捕兽夹戴上就不是一瞬间的事情了

看血浆恐怖片,观众基本只会在主角团死亡那瞬间感到一丝害怕,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快进。

看悬疑恐怖片,从一开始观众就会觉得内心不安,但却又不舍得放过任何一个镜头,毕竟倘若漏掉了哪个线索,等会看起来就会很懵逼。

不能漏掉任何线索!

第二,悬疑元素本身的“适应性”非常广泛,不管剧本的设定是大环境还是小场地,人多还是人少,基本全部通吃。

对于成本只有120万美元的《电锯惊魂》来说,悬疑元素的加入恰恰可以弥补其因为预算太少而导致的缺陷,毕竟场景再小,人数再少,也一样可以玩悬疑。

主场景就是一个公厕.....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不解,悬疑元素既然这么有优势,为什么欧美的恐怖片却大多数还是血浆片呢?

原因很简单,悬疑式的恐怖片,对剧本要求很高

对于血浆片来说,故事再简单,剧情再雷人也无关,反正能来看血浆片的观众基本就是想找感官刺激,所以在剧本方面可以放轻松。

血浆片经常出现的圣母

但倘若一部恐怖电影要走悬疑风格,那就需要导演、编剧将每一个情节、细节都跟想要的悬疑元素相结合,当中如何将之协调完美?是一个世纪难题。

不过,作为早在2001年就已经撰写完毕的剧本来说,温子仁有的是时间去编去写去改进,以《电锯惊魂》剧本而论,其中的悬疑元素也是相当出彩。

悬疑元素很出彩


假象

大多数具有悬疑元素的电影,基本都很喜欢在结局时来个反转,实际上,反转剧情、颠覆认知也是悬疑片里常用的元素。

《电锯惊魂》自然也不例外,但最特别的是,它不仅仅是结局反转,它几乎是整一部电影都在反转。

各种反转

比如一开始受困在密室的两位男主角,看起来似乎人畜无害,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知道BOSS竖锯之前所折磨致死的人有不少都是坏人,因此自然而然会想这两位男主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谁知到最后两人虽然不是好人但也称不上是啥坏人,幕后黑手那句“活着的人都不知感激”的名言只是他自己变态心理强行搬弄出来的歪理。

坏人?只是有缺点的人

又比如电影很早就出现的黑人警察,一直在努力侦查案件,搭档被BOSS杀死后更是不顾一切一心扑在调查方面,观众本来都认为他就算不是救走两位男主的功臣,也应该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谁知道到最后他也是被BOSS玩弄的一只棋子。

黑人警察戏份不少,然而....

此外,玩反转最忌的就是“为反转而反转”,通俗点说就是有些导演为了刻意制造反转剧情而不顾故事逻辑,这种反转往往会带着很大的硬伤,从而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质量。

而《电锯惊魂》的这些反转,虽然与故事的发展关系不大,但却呈现出一种环环相扣的效果。

二次反转

典型的就是最后结局反转的震撼,基础其实是建立在黑人警察的反转之上的,先是看起来将会解决BOSS的黑人警察没发挥作用就被另一枚棋子杀死,接着连这个戏份这么多的黑人警察都杀了,让观众以为他是幕后黑手,最后却发现这枚棋子也不是主谋,真凶还是另有其人,而这个人还是观众们早就认识的。

游戏结束了.......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数次反转相辅相成,使得影片的剧情抓摸不透,从而带给了观众更强的观影感受,可以看出导演温子仁的功力,尽管剧本仍有些许瑕疵,但作为他的第一次编剧,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心理

大多数传统恐怖电影,给观众的造成压力的镜头都是通过视觉效果去呈现的,比如长相恐怖的杀人狂、畸形人,突然出现的鬼魂等等。

《电锯惊魂》的幕后黑手竖锯是一个重病缠身的普通人,就他那个样子,走所谓的视觉恐吓是行不通的,因此,电影主要是通过心理来给观众灌输恐惧感。

看着就压抑

而心理恐惧的营造,除了之前所述的悬疑以外,还有一个相辅相成的关键要点,就是密室,或者说是竖锯的游戏。

首先,竖锯的游戏都有所谓的时限,只要时间一到,那猎物就必死,换句话说,没有时间让主角们慢慢耗,希望每一秒都在流逝,而时间的前进无形中给予了观众很大的心理压力。

滴答...滴答...

其次,竖锯的游戏大多都是将猎物慢慢折磨致死,而且也很有创意,比如钻铁丝网,捕兽夹撕裂嘴巴等等---当然,这些在电影里并没有完整呈现出来,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发生。

但有时候就是如此,还没发生但好像要发生的,远比已经发生了的更令人恐惧。

不要啊!

除此之外,竖锯还会故意给猎物们的信息而导致他们产生的冲突,也是让观众压力陡增的一点,毕竟幕后黑手给的信息,许下的承诺,可信?不可信?会否失去了唯一的机会?时间不多了,该如何抉择?

信?还是不信?没时间了啊!

竖锯的游戏,不但是给影片中主角们的考验,事实上也是给现实观众的一个挑战。


《电锯惊魂》之后,这部影片逐渐发展成一个系列,但遗憾的是后面的续作再也没有出现能超越首部曲的佳作。

而温子仁的野心显然不局限于一个系列,在成名之后也拍摄了众多不同类型的恐怖片,其中也不乏投资票房比例更夸张的作品。

不过,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部《电锯惊魂》应该还是他作品列表中最能让人烙在心里的一部影片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5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