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有问就答,什么是科幻电影?

有问就答,什么是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是一种按照好莱坞的规范发展且直到很晚才足够成熟的电影类型。

黑帮片、歌舞片和西部片等类型片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很成功地成为受欢迎的商业类别,而科幻电影直到50年代才迎来第一个鼎盛期,尽管事实上乔治•梅里爱拍摄的由科幻小说改编的短片《月球旅行记》(1902)是最早在电影界引起轰动的科幻作品之一。

《月球旅行记》

虽然D.W格里菲斯在《The Flying Torpedo》(1916)等电影中尝试过类型的创作理念,然而事实是,在默片时代,好莱坞几乎不会完全按照类型片的规范制作电影

随着科技引领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类型电影的未来似乎已经万事俱备而只欠东风,而当代的类型片对大众来说早就具有了足够的吸引力。

《The Flying Torpedo》

直到弗里茨•朗拍摄了《大都会》(1926),科幻片才像是电影制作的一个崭新课题,这是一部讲述人类在科技社会失去自由的未来主义电影。

不幸的是,《大都会》中精心制作的模型和特效几乎让UFA(一家德国制片公司)破产,同时这部电影在票房上也是一次华丽与智慧的失败。

《大都会》(1926)

在英国,由H.G.威尔斯编剧、威廉•卡梅伦•孟席斯导演的电影《笃定发生》(1936)深受好评,这部电影不仅描绘了一个可能实现的未来,而且它还是50年代及其之后的科幻电影的先驱。而此时的好莱坞,科幻片作为恐怖片的“私生子”才刚刚诞生。

《笃定发生》(1936)

上世纪30年代,恐怖片的受欢迎程度达到顶峰,这时开始流行疯狂科学家电影,一种从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分离出来的特殊样式。《科学怪人》(1931)是这种电影的源头之作。

《科学怪人》(1931)

结果是混合了恐怖和科幻元素的电影出现了,比如《隐身射线》(1936),其中有一段台词写到

“有些事情是人类不打算了解的”

科学知识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吸收这些知识的社会能力的增长速度,因此在电影中出现了反思科技(不信任科学家)的主题,这类电影有:

  • 《Dr:X》(1932),处理了制造合成肉的问题。
  • 《亡魂岛》(1932),讲述了一个疯狂的科学家通过活体解剖技术让人兽杂交的故事。
  • 《隐形人》(1933),影片中出现了一名企图统治世界的科学家。

如果恐怖片表现了我们个人的原始的恐惧,那么与其它类型片不同,科幻片总的来说表现了对于社会的恐惧和焦虑。科幻片中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学的元素是对我们人类的希望、恐惧和价值的本能呈现。

在上世纪30年代,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科幻电影最接近的事物可以在与巴克•罗杰斯和飞侠哥顿类似的系列电影中找到,但这些都是以连载漫画中的角色为基础,并且是为儿童制作的过分简单的电影。

二战期间,科幻电影几乎不再出现,但是战争中的武器——主要是V2火箭和原子弹——最终解放了那些对此感到恐惧的类型片观众的想象力和兴趣,而这些类型片突然看起来都有了明确的现实意

《登录月球》

1950年,制片人乔治•帕尔在制作《登录月球》的时候挖到了商业的矿脉,这部不被看好的低预算电影根据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小说《伽利略号火箭飞船》改编,对于那些固定在座位上的观众来说,它的故事很吸引人,特效也足够可信。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特效奖,科幻电影从此变得更受欢迎。

乔治•帕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又制作了几部科幻片,包括《当世界毁灭时》(1951)和《世界大战》(1953),随着霍华德•霍克斯的《怪人》(1951)、罗伯特•怀斯的《地球停转之日》(1951)和杰克•阿诺德的《宇宙访客》(1953)加入帕尔式电影的行列时,科幻电影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天外魔花》(1956)

第一波科幻片浪潮大多启用的是不知名的演员,制作费用也比较低。但是在1956年,米高梅打算让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演员,沃尔特•皮金,在严肃且智能的《禁忌星球》中担任主角。这部电影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它表现了一种全新的邪恶生物:诞生于本我的怪物。与此同时,唐•希格尔执导了经典作品《天外魔花》(1956),这部电影表现了右翼美国社会遭受了政治打击,在电影中敌人是来自外太空的豆荚。科幻片再也不是只给小孩子看的了。

简单来说,像《天外魔花》这类电影体现了人类对于星星的好奇心理。但是在50年代,关于“在外太空存在生命吗?”问题的答案是令人担心的“yes”,这不仅在唐•希格尔的电影中有所体现,在其它电影比如《巨石怪》(1957),《我的老公是异形》(1958)中也有所体现。



就在科幻片在50年代取代了恐怖片的时候,儿童和青年排着队去看B级片,这些电影利用了他们对于被毁灭的恐惧心理。在核武器的威胁中生活的第一代人在50年代度过了一段更好的时光,他们观看那种处理科学在全球、而不是像30年代的电影那样在单独个体身上引发的科技恐慌的问题的科幻片。在一部又一部的电影中,比如《原子怪兽》(1953)、《大战螃蟹魔王》(1957)中,原子弹爆炸和科学实验复活的或是创造的那些巨大的、致命的生物威胁着要毁灭人类。(在科幻电影中,怪物也可能是因为科学落后于人类的目标而被创造出来,恐龙电影和其它类似的电影也属于怪物电影)

《原子怪兽》(1953)

随着1960年总统竞选期间所谓的导弹实力差距以及随后的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科幻电影更加直观地反映了人们对于核灾难的恐惧,这类电影有《地球上最后一个女人》(1960)、《极度恐慌》(1962)和《地球失火之日》(1962)等。

《地球上最后一个女人》(1960)

当核灭绝引起的恐惧得到缓解时,进入60年代中后期的科幻电影开始探索更广泛的题材,比如《神奇旅程》(1966),讲述一次在人类身体内进行的旅行;《人猿星球》(1968),一则关于人类行为的道德寓言。

《2001太空漫游》(1968)

凭借特效和知性诉求的结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1968)彻底改变了科幻片的地位,从到此时为止一直处在类型片的边缘位置变成了中流砥柱。


来源:《THE ENCYCLOPEDIA OF HOLLYWOOD》

作者:Scott Siegel,Barbara Siegel

翻译:眠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4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