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卢亚贵:游走在清廷和英国之间,香港无间道第一人

卢亚贵:游走在清廷和英国之间,香港无间道第一人

“无间道”一说到这三个字,你首先想起的就是刘德华、梁朝伟。想起《无间道》这个系列电影呢,我们就要从电影说起了。

香港的主流电影有不同的类型,有写实电影、恐怖片、有喜剧,什么都有。我觉得其中主流中的主流是两类电影,一类就叫作“无厘头电影”,以周星驰为首;另一类就是《无间道》式的卧底电影,例如《无间道I》、《无间道II》、《无间道III》、“Laughing哥”(TVB电视剧《潜行狙击》人物)……一大堆。所以“无厘头”加“无间道”,其实就是“双无电影”。

今天我主要是说无间道电影,无间道既然是卧底,就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啦,比如警察可能是黑社会,黑社会又可能是警察,总之身份暧昧不明、暧昧不分。

其实“双无电影”这两类主流电影,我觉得和香港社会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可以一一去讲。找机会我们可以说无厘头电影,今天先说说无间道。

一、香港无间道第一人

我们说到电影,其实是想引出一个人物,这位老兄姓卢,叫卢亚贵。

今天如果你去上环,会见到一条很窄的街,叫做“贵华里”,一条很小的巷子,我们叫“里”,“乡里”的“里”,“富贵”的“贵”。贵华里就是这位卢亚贵先生留下的文化遗产。

这个人物很神秘的。他神神秘秘地出现,又神神秘秘地消失,人间蒸发。

其实,我们对他的资料了解得不多,是断断续续在英国人的书信、日记、档案上见到他的名字、看到几句他的生平,不过将这些琐琐碎碎的资料整合起来之后却很有意思,你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暧昧、非常“无间道”式的故事。可以说,卢亚贵先生就是香港的“首席无间道”——香港开埠以来的第一位“无间道”。

如果我们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作为(现代)香港的起点,那么一百多年来的香港,到1997年以前,社会特色就是很“混沌”。黑白不分,很暧昧,不喜欢有一种确定的身份。无论是我们常说的“身份认同”啊、“地位认同”啊、“价值观认同”啊,其实都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而这位卢亚贵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香港“无间道”的文化源头。那他怎么个“无间道”法呢?我说就是“同时存在的身份”。他是什么身份呢,一方面,他是清廷的六品官,不是很大的官,但总之是个官啦,有官饷、有俸禄可以拿;

但是另一方面呢,他又是英国人的向导、指导,或者我们叫他“走狗”、“汉奸”,总之是帮英国人来侵略清廷、侵略当时的中国。是占领香港、管制香港的。这种两重身份(的事情)还不是无间道吗?当然就是无间道了。

二、回到香港开埠之初

这位卢亚贵本身据资料显示,他是个疍民。疍民是什么呢?不是卖鸡蛋的哦,所谓“疍家”,就是“艇家”,是在船上、海上讨生活的人,有时捕鱼为业、有时载货、有时载人,甚至有时候成群结队地走私,甚至还会去做海盗、抢东西。总之是什么都会做,没办法啦,在那样一个年代,只要能吃上饭、能生活,他们什么事都会做的。

香港从开埠以来就有很多广东人,这些广东人主要来自广州、东莞、顺德、惠州、宝安、潮州、四邑,四邑就包括了开平、恩平、新会、台山这些地方啦。这个卢亚贵老兄呢,就是其中一个。他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在海上,无论是捕鱼、载人、载货、什么都做,甚至还做黑社会大哥。在他名下曾经有几个堂口,不止一个哦,厉不厉害。

所以当英国人来到香港的时候,要用香港做据点,尤其是走私鸦片,或者做正经贸易都好,当然需要一支“盲公竹”,来做他们的指导、向导。这个卢亚贵,当时就帮英国佬找水源和食物、补给,船坏了要找人维修,维修当然就要材料、要人力了。

这些卢亚贵熟门熟路,又很熟悉(香港和广东省的沿海)地形,所以就帮英国人做事,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汉奸走狗”。

正因为他是汉奸走狗,所以清廷就向他招安了。他们就找了卢亚贵来谈判了一轮,给他做了个六品官,这样卢亚贵就是清廷的官员了。但是以他的性格,他的心怎么会安定呢?很有意思,我一直认为这些疍家渔民在海上生活,真是有那种“海洋性格”,会更外向、更开放、更勇敢,也会很难定下来。

所以,卢亚贵就耍了个什么小聪明呢:他一方面拿着清廷的俸禄、拿着清廷的好处,另一方面就跟清廷说,喂大哥,我会英文的嘛,我是人才嘛,你与其留我在陆地上做个清闲的官,坦白说,没用的,不如放我回香港,我帮你们做内应、做卧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无间道。我表面上好像帮英国人做事,其实是打听军情和情报,然后上报大清,这样我们就有优势打赢这些鬼佬了。

清廷真的相信了卢亚贵,就让他回到香港去搜集英国的情报。但是这个卢亚贵很狡猾的,他一回香港,就继续帮英国人做事,两边工资都拿。我估计他当时也会把英国人的情报给大清的,但是到底是什么情报、有多有用呢,就不知道了。

三、双面间谍

这个古惑仔,狡猾的卢亚贵,他很懂,就像赌钱买大小,总要下注。结果他是买大就开大,这个大是什么,就是英国人。他拿着清廷的钱,帮英国人做很多事,而且越做越多、越做越多,终于就“买大开大”了——《南京条约》签订之后,香港就被割让给英国了。英国人占领了香港,卢亚贵就在香港落地生根发大财,另外还继续统领着几个帮会。

香港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帮会、黑社会。比如1847年——英国人很喜欢做统计的,他们一占领香港就立刻做人口调查,在1847年已经做了一次统计,就调查香港有多少人、都做什么工种。

报告说当时香港大概有2万左右华人,香港刚被占领的时候大概有5千左右华人。接着几年以后到了1847年,就有2万人了。而这2万人之中,根据报告说,有3/4的人有堂口背景。2万人里面有3/4是堂口兄弟,就是有1万5千人了,你能想象吗,2万人里有1万5千人都是堂口的兄弟姐妹,堂口也有女人的。当时有些帮会的龙头不是龙头大哥,是龙头大姐,大姐大。

当时的所谓帮会其实很小的,但我们回顾历史,很多堂口都很小,十几人,最多几十人,自己打个名号出来,插支旗就叫作帮会了。而很多所谓帮会都是和他们的来源地,潮州也好宝安也好,哪里都好,自己人,自己友,讲自己话的乡邻走在一起,变成一个帮会,互相帮忙、互相照顾,这就有一点福利机构、慈善组织的性质。

另一方面,就是一些行业帮会,例如做木工、做铁、做船、补鞋的,无论你做什么工种都有堂口,互相介绍工作,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工种不被其他人来抢饭吃。

所以,如果说当时1847年有3/4的香港人都是黑社会分子,这也不会太奇怪。所以卢亚贵当然就更厉害,他不只控制着一个黑社会,而是控制着好几个黑社会,另外还帮着英国人做事,就这样发达了。

四、英国人也有自己的情报需要

为什么英国人要让他混得这么好、这么说了算呢,有几个理由:第一,始终有点义气的。你们(英国人)侵略了人家的地方,抢了这些渡口,你(卢亚贵)帮过我,你帮我攻城略地, 我占领了香港,当然要回报你点好处。

另外,其中也有英国人自己的考虑。因为卢亚贵是几个堂口的大哥,手上拥有兵马,未必是数十万兵马,但也是兵马,那当然要控制他。其实就和清廷招安卢亚贵的路数一样,清廷可以招安你,英国人也可以招安你,清廷给你好处,我也给你好处,所以英国人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定繁荣。

另外一个考虑,当时来到香港的很多英国人,你别看他人模人样,其实是大贪官、衰人坏人来的,什么坏事都做。那做坏事,你到了这里始终人生地不熟,又和华人语言不通,中间就需要一些“白手套”,需要跟一些本地人合作。卢亚贵这么熟门熟路,帮过英国人做汉奸走狗,那不如合作、一起谋营生。

五、发财立品后的卢亚贵

卢亚贵发财立品了,做了土皇帝,当然也要出来威风一下、做点善事,给周围人捐钱什么的。其中一个捐钱的项目,到现在都有的,就是上环的文武庙。卢亚贵和一个背景跟他很相似的人,叫作谭阿才的一起出钱建了座庙,就是文武庙。

这间庙在上环的荷里活道上,荷里活道就是英国人占领香港之后修建的第一条主要道路。

说到荷里活道呢,你千万别以为香港的荷里活道跟美国拍电影那个“好莱坞”——广东话叫“荷里活”,hollywood——有关系,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为什么叫荷里活道呢?

有一个很盛行的说法,就是英国人1841年占领香港岛的时候,就在山头升起了英国旗,然后大呼三声“天佑我王”。他们发现这一带很多冬青树,英文叫holly wood,所以就叫这条路荷里活道了,你看很多香港历史有关的书,都是这么说的。

但是近年有历史学家考据,很仔细地看过一些资料、档案之后,就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其实这之中有一个小小的心计。

就是第二任港督戴维斯(Davis)于1844年上台,上台69天之后,就开始为十几条刚刚建成的街道命名,其中一条叫“砵甸乍街”,专门用来纪念第一任港督。

那么荷里活道呢,其实就是这个戴维斯自己在英国家乡的名字,是在英国的告罗士打郡(Gloucester)布里斯托尔区(Bristol)的荷里活小镇,他作为港督,不好意思厚着脸皮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街道、叫“戴维斯路”,所以他就偷偷地,把这条路命名为“荷里活道”。

不过没什么人知道原因,可能人们见到有很多冬青树就以为这是名字的由来,但到底有多少(冬青树)就不知道了,因为植物学家考据过,说香港这岭南地带的天气并不适合冬青树生存,所以应该不会有冬青树,即使有也绝对不会多。

六、文武庙永远香火鼎盛

而文武庙一百多年来,都是华人社区的重要中心,它有三座殿,一座主殿,里面有文昌帝和关二哥,一文一武嘛,所以叫文武庙。

旁边有个列圣宫,里面什么神都有的,包公啦,天后娘娘啦,观音啦,释迦牟尼啦,要什么有什么。在旁边还有一个小点的公所,就真的是社区文娱中心了,人们在里面聊天、演戏、唱歌,甚至在里面谈判。

当时19世纪香港的华人呢,遇到什么纠纷、谈不妥的,或者有什么疑惑的话,就一定会去文武庙,除了烧香、拜神、求签,还有发毒誓、斩鸡头、烧黄纸,然后再请些叔公长辈来评评理,谁对谁错。到了今时今日,2019年的文武庙依然香火鼎盛。

所以如果今天你去上环,记得去文武庙摸一摸。如果你去文武庙看,很有意思,门口有很多牌匾啊,告示啊,很久以前的,但你见不到卢亚贵和谭阿才的名字。

我觉得不是饮水思源吗,人家当时发起筹款,为你建了座庙,你提都不提他。怎么不提他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卢亚贵和谭阿才走私贩毒,什么都做,所以不方便提。

七、神秘消失的卢亚贵

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后来没多久,这位亚贵哥,卢亚贵呢,享福不太长,就突然间人间蒸发了,所以我们说他神神秘秘出现、神神秘秘消失。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只知道他消失前两年就宣布破产了,没钱了。是不是真的没钱了,不知道,反正他一早把钱留给儿子和家里人,然后自己消失了。

那么他为什么人间蒸发呢?理由可以是天灾也可以是人祸。

天灾是什么呢,主要是火灾,1851年上环曾经发生过很大的火灾,一下烧掉了几百间屋,而大部分这些屋的业主都是阿贵哥。一夜之间这些财产烧个精光,没有租收,又要凑钱重建,那你现金流肯定就不顺利了,肯定就有很大的财务损失、周转不灵了。

除了天灾之外呢,还有人祸。因为卢亚贵成为当时的香港首富,出来混总要花钱打点场面,请周围人吃饭啊,揽投资啊,花费啊,而且江湖出身又讲义气,经常帮朋友,尤其是帮朋友做担保人。朋友(找他)借钱做生意他就借,朋友去找别人借钱,他就做担保,结果就被朋友害惨了。

他动不动就拍胸口说,“我来!我来担保,没关系,我来负责!”结果朋友跑路了,他真的要被迫负责了。一而再再而三,据记载就有两三次,被朋友害了,借钱不还或者还不起,他就要负责了,损失惨重。

另一个人祸的理由是什么呢?香港换了一个新的港督,就是第五任港督罗便臣——香港也有一条罗便臣道,就是纪念他的。这个罗便臣的新官上上任三把火,一朝天子一朝臣,重新整理了人脉、政治、政策。卢亚贵没了靠山,样样都不顺利,到最后就人间蒸发了。

没人知道他他去了哪里,是生是死也不知道。我有个直觉——当然不是卢亚贵托梦告诉我的——我觉得他说不定是被人谋杀了。因为,大哥你行走江湖这么多年,总有些仇家嘛,而且后来你做生意又周转不灵。

通常是这样的,你有仇家没关系,很多事情、很多麻烦你花钱可以摆平,但是当你没钱、不顺利的时候,就摆不平的啦。所以说不定他早就被仇家杀了,扔进维多利亚港了,所以根本没人找到他。

总结

总之,这个卢亚贵就从一个汉奸走狗变成清廷的官,然后又回来,甚至同时做汉奸走狗。所以你说够不够暧昧?他就是香港的首席无间道。香港从开埠以来已经出现这样的人物,这么暧昧的身份,这种“暧昧精神”继续延续下来这么多年,“无间道”电影又怎么会不受欢迎呢?一上映之后就票房冠军,后来还被好莱坞买了改编权、拍成西洋片。

卢亚贵呢,一直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死(走)了之后那些堂口也烟消云散了。但烟消云散的这些只是他的堂口,香港还有很多其它堂口。

之前我说到,3/4的香港华人都是黑社会,很有意思,香港黑社会的历史其实很长远的,而且对民间秩序影响也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人其实只用了很少的西洋人来管制香港,也并没有长远的打算,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能治理多久,个个都只想来赚钱,也就更没有什么政策和福利。

而民间不断涌进来的华人要维持秩序,甚至要互相关照、互相照顾、互相保障,民间老百姓生活要自保,又面对一堆贪官。香港以前其实没有什么法制的,所谓法治精神其实是很晚,大概二十世纪中后期才有的。贪官又多,有没有法制保护,民间的老百姓就只好自保了,所以堂口的出现和延续就是某种程度上维护了民间秩序。

很有意思的,堂口、黑社会有句话是“我们无恶不作”,但是“我们也众善奉行”,做很多善事、互相帮忙。黑社会的精神其中有个词就是“帮忙”:今天我帮你,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需要你帮我。所以黑社会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壮大起来。

英国人侵占香港的时候,清廷将香港交给英国,同时还给了他们一样东西,就是出卖香港黑社会的名单。因为当时听说英国人要来侵占香港,就有几十个堂口说“我们要起义”,其实只是借着起义的名义去劫掠当时的维多利亚城。

清廷就收集了资料情报,将这几十个说要去劫掠维多利亚港口的堂口的名字、龙头阿哥阿姐的名字交给了英国人,让英国人先下手为强,去抓住他们。

所以黑社会其实应该是痛恨清廷的,因为清廷出卖了黑社会,还割让了几个岛给英国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4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