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杀人回忆》:既高级又精彩的民族寓言,三十年后终于成真

《杀人回忆》:既高级又精彩的民族寓言,三十年后终于成真

韩国导演奉俊昊被大家熟知想必是通过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其执导的影片《寄生虫》最终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艺术指导五项大奖,奉俊昊也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殊荣。

其实,奉俊昊导演的才华从他早期执导的电影作品中就可见一斑。比如,奉俊昊执导的第二部电影《杀人回忆》,一个根据韩国三大疑案之一改编的惊悚悬疑片,虽然没有获得国际上的大奖,但看完后却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奉俊昊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其执导的影片通常含有大量的信息可供解读,因此观众对影片的评价也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喜欢的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作品,不喜欢的观众会认为他人在过度解读。

影片《杀人回忆》就是这样一部可以找出N个角度解读的佳作。十七年过去了,再看《杀人回忆》这部影片,仍然被奉俊昊的才华所折服。

片名:杀人回忆

“破烂车”有何作用?男孩为何把装有蚂蚱的瓶子藏在身后?

影片《杀人回忆》讲述了,韩国的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系列的连环杀人案,小镇上的朴警官和从汉城来的徐警官共同办案的故事。

影片开头,一个小男孩躲在麦地里抓蚂蚱,朴警官的车抛锚了,他不得不坐拖拉机去案发现场。一群小孩子追在朴警官后面喊“破烂车,破烂车”,这时拖拉机路过抓蚂蚱的小男孩,男孩把装蚂蚱的瓶子藏在了身后。

首先,小孩喊出的“破烂车”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个重要的伏笔,这一细节为徐警官对案件态度的转变,剧情走向高潮做铺垫。

车子抛锚的情节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影片开头,朴警官和曹警官驱车赶往案发现场,车子抛锚了,朴警官只能坐着拖拉机去现场。

第二次,犯罪科查找到了证据,是两滴精子,但韩国当时并不具备通过精子检测DNA的技术,要拿到美国去检测。画面切换到局长,曹警官,徐警官推车的场景,车又抛锚了。

第三次,在监视嫌疑人朴兴圭时,徐警官打了个盹。朴兴圭上了公交车,徐警官准备开车继续跟踪嫌疑人,这时车子又抛锚了。就在朴兴圭消失的两个小时内,凶案再次发生。

车子抛锚,局长、徐警官和曹警官推车

其次,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小男孩抓蚂蚱本来无可厚非,但当有人经过时,他为什么要把装有蚂蚱的瓶子藏到身后呢?在我看来,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男孩看似不合理的行为。

第一,小男孩觉得抓蚱蜢是错的,但是又喜欢,所以害怕别人发现,暗示人性中的罪恶,每个人曾经可能都做过一些错事。

第二,男孩抓蚂蚱的行为,不禁引发出一个人对待事物上所持执念的思考。喜欢就要拥有吗?喜欢就可以囚禁他人,决定他人的生死吗?男孩抓蚂蚱,凶手杀妇女,有什么两样?

男孩把装有蚂蚱的瓶子藏在身后

嫌疑人荒诞近乎可笑的认罪行为,是对警方的莫大讽刺

第一位嫌疑人,是白家烤肉店老板的儿子,叫白光昊,是个智障人士。

案发现场的脚印明明已经被破坏,但是朴警官却拿着光昊的运动鞋,去案发地点按了个脚印,还拍了下来作为证据。

在询问室里,光昊遭到了曹警官的暴力执法,朴警官还诱导光昊,让他承认自己是凶手。就算这样,光昊也没有承认是自己杀的人。

光昊这个角色看起来很荒诞可笑,他童年被坏人扔进了火里,导致身体大面积烧伤,从此精神状态也不太好了,但是他是好孩子,没有做过坏事。

朴警官和曹警官带着光昊来到野外,朴警官再次诱导光昊说杀人经过,他以为是光昊做的,但是,很明显光昊只是在陈述自己看到的事实。

第一位嫌疑人,白光昊

第二位嫌疑人,是工地上的一名工人,叫乔秉淳,为人善良,他有一个身患重病的妻子,还有两个孩子,经济压力非常大。

乔秉淳被抓是因为他夜里偷偷跑去案发现场,拿出不知从哪里来的白色胸罩和内裤放在地上,对着这些东西手淫,更变态的是,他自己还穿了一条红色的情趣内裤。囧事被发现后逃跑,然后被三个警官给抓了回去。

在审讯室里,乔秉淳也免不了挨打的环节,曹警官用绳子把他倒掉起来,承受不住的乔秉淳被屈打成招,他对案情的细节一概不知,为了不被打,他自己编了点杀人的情节。看起来荒诞搞笑,跟光昊在野外否认自己杀人时的情景如同一辙。

幸存者向徐警官描述了罪犯的特征,是一双柔软精致的手。徐警官回到审讯室查看了乔秉淳的手,发现凶手并不是他。更荒诞的是,徐警官问乔秉淳,你是凶手吗?乔秉淳说,是的长官,我想我是。

嫌疑人荒诞近乎可笑的认罪行为,是对警方的莫大讽刺。暴力执法,伪造证据,想早日破案的强烈欲望,推动着以朴警官为代表的警方走进错误的轨道。

第二位嫌疑人,乔秉淳

无处不在的隐喻与伏笔,暗示凶手并非只有一人

当朴警官弯腰查看水沟里的尸体时,抓蚂蚱的小男孩也跟着低头看,这个行为本没有特别之处,令人意外的是,男孩不仅模仿朴警官的行为,还一直学朴警官说话。

其实,这个情节也暗藏深意,暗示凶手可能并不是只有一人,事件存在模仿作案的嫌疑。

在真实事件中,自1986年至1991年间,一共有10名女性相继被强奸后杀害,百度百科上记载:

除第8起案件外,没有任何一个案件的罪犯被捕,因此,到底是罪犯的一个人行为还是多数人的行为,还是每个案件只是个别事件并无关联,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

从作案手法上来看,也体现了案件并不是同一凶手所为。

第一起,韩素锦,32岁,浑身赤裸的尸体被扔在水沟里,被绑住的身体上爬满了虫子。

第二起,李香淑,被先奸后杀并抛尸在麦田边上。行凶之后,凶手还把被害人的内裤罩在了她的头上。

第三起,董和苏,27岁,脖子上缠着被害人的长筒袜,脸上盖着被害人的内裤。

第四起,家庭主妇,凶手把一块石头放进被害人的袜子里,然后又塞进她的嘴里。

第五起,安米宣,28岁,在被害人的下体里,发现了9块桃子。

第六起,中学生,凶手用被害人的圆珠笔和勺子插进了她的下体。

这些案件的相同点,都发生在雨夜,都用被害者的物品捆住了她们,先强暴后勒死。第二起和第三起的被害人在遇害当天都穿了红衣服。

不同点是,第四五六起案件,被害人都没有穿红衣服。只有第五起和第六起的被害人下体被塞了东西。这些证据都指向了一个事实——凶手并非只有一人,存在模仿作案的嫌疑。

男孩模仿朴警官的行为和语言

性别的对立,象征着女性地位的崛起

每一次推动案情发展的,都是由女性提供的线索。

第一个嫌疑人,是由朴警官的女朋友,护士郭苏英提供的线索。在给朴警官掏耳朵的时候,苏英提起白家烤肉店的智障儿子白光昊,他常常整天跟着被害人李香淑。在李香淑被害的当晚,有人看见光昊跟着香淑。

第二个线索,是在女警官唐圭玉雨夜“引蛇出洞”时,恰巧碰见两个中学女生,就叫她们进来避雨,然后无意间听到了关于厕所的事。

第三个线索,徐警官去学校厕所一探究竟,一个女老师指出了后山上的神秘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在整个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她为警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凶手是一个手长得柔软精致的人。

第四个线索,女警官圭玉根据广播的规律,发现每次凶手杀人都是在雨夜,并且当天晚上电台都会播放同一首歌曲。根据点歌明信片上的地址,警方找到了嫌疑人朴兴圭。

影片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细节,比如,小镇上已经发生了多起妇女被奸杀的案件,但朴警官的女友郭苏英还坚持在晚上出诊。

韩国曾是亚洲父权观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普遍,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女性在韩国的地位一度非常卑微。影片《杀人回忆》着重渲染了女性对于社会的重要作用,象征着女性地位的崛起。

朴警官女友郭苏英夜间出诊

三位警察,三种不同的做事态度,是三种立场的代表

1、朴警官:工作认真负责,喜欢靠直觉办案

朴警官的形象代表了多数小镇警察的形象,他工作认真负责,为人正直善良,文化不高,甚至有点迷信,他做事缺少章法,喜欢靠直觉办案。

朴警官多次靠直觉的例子:

  • 朴警官是个很认真负责的警察,吃饭的时候还在看嫌疑人的照片和资料。他自称双眼可以读懂人,局长让他看看对面哪个是犯人,哪个是被害人的哥哥。
  • 朴警官把白光昊带去审讯室,让光昊看着他的眼睛,质问他,你真的是无辜的吗?
  • 从汉城来的徐警官想向一个女的问路,女的以为他是坏人,不慎跌倒了,朴警官上去就给徐警官一顿胖揍。朴警官的行为看似正义,实则体现出了他的鲁莽,揭示了他靠直觉办案的弊端。
  • 嫌疑人乔秉淳跑进工厂,工人们都穿着一样的制服在工作,很难分辨出嫌疑人。在混乱中,朴警官看见了嫌疑人的红内裤,但他却让嫌疑人看着他的眼睛,他要通过眼神来确定嫌疑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是他想向从城市来的徐警官炫耀自己的抓捕技巧。
  • 愤怒的徐警官去抓嫌疑人朴兴圭,拿起枪要杀了他,朴警官拦住了徐警官,并让朴兴圭看着他的眼睛,结果朴警官看不出他的内心。

事实上,直觉并不能帮他破案,很多时候还会阻碍他正确看待案情。比如,朴警官在案发现场没有发现有利的证据,他坚持说凶手没有阴毛,要去查没有阴毛的人。局长不同意,他就自费去公共浴室查找没有阴毛的人。

在排除了光昊的嫌疑后,朴警官给光昊买了一双冒牌运动鞋,光昊很喜欢,说明朴警官本人并不坏。

光昊的死对朴警官的打击很大,加上曹警官的腿感染了破伤风,需要截肢,他更颓废了,与影片前半段意气风发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这个连环杀人案不仅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警察的影响同样深刻。

朴警官诱导光昊说出杀人经过

2、曹警官:暴力执法的代表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曹警官踹人的行为和他的鞋套:

  • 在审讯光昊时,曹警官进屋就把光昊踹倒在地,后来还带了鞋套踹人。
  • 街上发生武装冲突,曹警官揪住一个女的爆踹。
  • 在审讯乔秉淳时,曹警官又穿上了他的鞋套,通过暴力让嫌疑人屈打成招。
  • 在审讯朴兴圭时,局长一再强调不让拷打嫌疑人,但是曹警官不听,猛踹了朴兴圭几脚。事后局长揍了曹警官一顿,被揍的曹警官一蹶不振,跑去白家烤肉店喝酒。
  • 曹警官因为感染了破伤风而截肢,画面转到警署办公室,镜头晃过了曹警官的警靴和鞋套。

其实,曹警官为人并不坏,他只是习惯了用暴力对抗世界。比如,当光昊解除了嫌疑,几个警官去白家烤肉店吃饭,曹警官对光昊说,我打你是因为我关心你,所以下次在街上看到我,千万不要跑。

曹警官的形象代表了韩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军政强权,影片导演奉俊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动不动就出现的演习警报,家家户户的灯火管制,凶手正是钻了韩国政府的空子,才一再逞凶。曹警官被截肢意味着军政强权的毁灭,民主共和终将取代军人的统治。

曹警官因感染破伤风被截肢

3、徐:高学历,办案讲究证据

新局长来案发现场勘查,问了几个死者的共同点,朴警官和曹警官说不出来,这时徐警官说了一些疑点,案件都发生在雨天,死者都穿着红色衣服,他甚至联想到了最近发生的一起女性失踪案。失踪女性,董和苏,27岁,失踪时穿着红衣服。

徐警官爱说一句话:“档案从不骗人。”他是从档案中查找到这些蛛丝马迹的,体现了徐警官行事的专业。

在排除了三个主要嫌疑人后,奸杀案件还在发生。没有目击者,没有一点证据,朴警官和徐警官已经被折磨的有气无力。

朴警官说,我们需要目击证人。这时,徐警官说,我们不需要目击证人,只要有口供就行了。此时的徐警官特别像刚开始的朴警官,为了尽快破案,不惜做伪证。

在和徐警官相识的女中学生被残忍杀害后,徐警官的内心崩溃了,他把朴兴圭抓起来暴揍,拿枪指着他扬言要杀了他。这时,朴警官带来了美国的DNA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样本不匹配,不能断定嫌疑人是凶手,徐警官看到这个消息再次崩溃。

在影片中,徐警官的形象和朴警官完全相反,前者相信证据,后者相信直觉。但是,越到后面,两个人的心理变化越大。

光昊的死,让朴警官开始反思,自己一直坚持奉行的原则是否正确?女中学生被残忍杀害,给徐警官的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他开始自我怀疑,讲证据真的有用吗?还不如一枪打死朴兴圭来的痛快,他要是早杀了朴兴圭,或许女学生就不会死。

朴徐二人的遭遇和情感变化,从侧面影射了韩国当时两派势力的斗争。他们都坚信自己可以让国家变得更和谐繁荣,而在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又都变得很迷茫,不再坚持初衷,最后对现实妥协。

结局,朴警官与观众对视

写在最后

影片《杀人回忆》中,多次出现了火车的场景,火车经过代表了时代的变迁,是摆脱历史枷锁的对抗。有些真相终究会被时间的车轮碾过,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就像朴警官最后在影片中与观众的对视,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4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