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摘金奇缘》:文化意义被高估,“以钱制钱”是浅薄的价值输出

《摘金奇缘》:文化意义被高估,“以钱制钱”是浅薄的价值输出


文/李李公子


要说大中华体系内第一次在好莱坞的大规模集体“炫富”,当属这部讲述亚洲富豪的电影《摘金奇缘》。

电影的故事内容非常简单,大意是讲美国出生的华裔教授朱瑞秋意外发现男友尼克竟然是亚洲顶尖级别的“钻石王老五”,于是,朱瑞秋跟尼克一起抵抗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阻扰和压力,共同坚守爱情的故事。

关于《摘金奇缘》的评价当中,最大的看点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来自于其“亚裔翻身仗”的文化意义,因为在影片中,亚洲人变得有钱了,白人终于沦为了背景板。可是,在我看来,这样一种文化意义未免有些经不起推敲,结合文化背景并仔细翻看原著,会发现,电影的文化意义完全被高估,电影本身的质量却被低估了,“以钱制钱”的价值观并没有那么值得赞颂。

盛大的豪门晚宴


01 看懂电影,首先要看懂好莱坞的亚裔文化地位

亚裔在好莱坞一直有不公平待遇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所熟悉的当中,前有陈冲、邬君梅等前辈,后有李冰冰、章子怡等实力派,即便是她们,冲击好莱坞基本上都没有过多的水花。这跟她们的实力无关,而是好莱坞本身有着浓厚的对少数族裔的排斥氛围,很多明星都说过,亚裔演员费劲力量争取到的都是一些基本没有台词的非常边缘化的人物。

章子怡也曾谈到过华裔在好莱坞的地位

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就不难看出为什么观众们对《摘金奇缘》的文化价值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因为在这部电影之前,能用亚裔担任主演甚至全亚裔阵容的电影几乎屈指可数,可《摘金奇缘》不但做到了,还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在北美市场上映后,一直雄居票房排行榜榜首,获得美国主流媒体电影评论压倒性的好评。

但细究之下,情况真的如此么?

且不说好莱坞近年来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原因从而加大了对少数族裔电影的扶植力度,单就《摘金奇缘》本身而言,也并不足以成为一种文化标签。表面上看,《摘金奇缘》给了人们焕然一新的感觉,亚裔们终于能扬眉吐气了,但电影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以钱制钱”,这样一种内核是片面而不可长久的,隐藏在这种文化输出背后的仍然是“自卑”。

影片在多伦多市中心的巨幅海报


02 “亚裔翻身仗”不应该变成大女主逆袭IP剧

电影一开篇,就是在大雨滂沱的晚上,杨女士等几个衣着低调的中年女性,带着孩子们来到欧洲一家昂贵的五星级酒店。照例,几位华人拖泥带水,搞得酒店光可鉴人的地板上布满泥渍;同时她们还大呼小叫,让安静的酒店立刻变得嘈杂起来。酒店的大堂经理也是照例给出了嫌弃的白眼,即使她们早就已经预定成功,经理还是用傲慢地态度告诉她们,这里没有她们的房间,请另寻他处。

情况在杨女士打了一通电话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酒店董事长匆匆赶来,对着杨女士一行人以礼相待,然后告诉大堂经理,这间酒店从现在开始他不再是董事长,酒店改姓“杨”。

这样的场景有没有让你觉得热血沸腾?有没有让你觉得很爽?看吧,让你狗眼看人低,让你不给我们房间,直接用钱把你的酒店买下来!活生生一出“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马上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大女主逆袭IP剧的套路。

气场强大的杨女士

可是,在这种“以钱制钱”的大反杀的背后,让我们在“看得爽”的一瞬间,还是带着一股尴尬和悲哀。原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对抗和博弈,直到今天,即使在像电影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来对抗这种不平等,我们依靠的也只是金钱。

财富固然是小到衡量一个人,大到衡量一个阶层、一个族群重要的标尺,但是从来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标尺。西方世界因为在财富上的优势对包括亚裔在内的少数族群给予傲慢和偏见,我们“有样学样”地反杀回去,难道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这样一种傲慢与偏见的合理性吗?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些贫穷的亚洲人遭遇到的歧视就是理所应当的?——活该他们没有钱?

相比较更倾向于华人语系的《李小龙》、《叶问》等一批同样向西方做价值输出的电影,至少这些影片还保留着华人的传统文化特色和宽厚的武术精神,《摘金奇缘》则更像一部底层逆袭剧,爽是爽了,背后的悲凉还是油然而生。

杨女士与儿子尼克


03 真正的强大必然源于自成体系的文化

《摘金奇缘》以南洋新加坡为主要坐标,讲的是以南洋为代表的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富豪们的故事,但除此之外,他们都还有一个隐蔽的身份象征,那就是他们的国际圈层。

在这样一批豪门贵族当中,虽然他们仍然有着亚洲传统的房屋装修和一些特色着装,但几乎所有人都是有着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长期生活背景,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社交已经完全西方化,新加坡对他们来说,甚至还不如巴黎、伦敦来得亲切和熟悉。

西方政治文化体系的核心在欧美,他们经过多年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政治文化系统,这样一套系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范围。《摘金奇缘》里的富豪们,虽然叫“亚洲有钱人”,但实际上,他们在潜意识里都在向西方文化紧密靠拢,他们在让自己达到西方文化体系制定的标准,靠着“地道的伦敦口音”、“美式的思维方式”来获得一种身份的认同感,“西方文化”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符号。

“西方文化”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符号

动不动就包机去某个岛屿度假,阳光、沙滩、美酒美女、纸醉金迷的盛大海边聚会,巴黎高定服装精品店里的一掷千金,欧洲国家长期的读书、生活经历……影片在不遗余力地给我们展示亚洲富豪们的“疯狂生活”之余,也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悲哀的文化逆差——努力地向西方宣告,看,我们跟那些贫穷的亚洲人不一样,我们是完全有着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审美的那一小部分人,不要把我们等同于你们印象中的亚洲人。

以他人的价值体系来评判自己,这才是最深刻的“文化自卑”。

很多文化评论者总是会怀念我国历史上的唐朝,因为唐朝的安定繁盛,也因为唐朝的疆域广袤,更重要的是,唐朝是有着自己独有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因此我们乐于也敢于接纳各种各样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观,而从来不必“对标”于他人的文化来现实自己的强大。

诚然,文化输出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且也必然建立在牢固的金钱基础之上,但是我们或许应该更坚定地多一些文化自信,也就不必仅仅为我们能随意买下一个欧洲的豪华酒店而大声叫好了。

岛屿派对


04 结语

《摘金奇缘》单纯从影片本身而言,其实并非乏善可陈。它虽然故事老套,但胜在能把握市场脉搏——“灰姑娘”的故事内核只要包装得好,哪个时候都不会过时;而且影片叙事节奏张弛有度, 主题清晰,又有杨紫琼等一众实力派出演,仍然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商业轻喜剧。

但是,若我们过于拔高这样一部影片的立意,赋予了它太多的文化价值,那么仔细分析下,就会发现这些外加的文化意义并不那么站得住脚。电影是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这一次,我们姑且将《摘金奇缘》当做一部合格的商业片去欣赏,但以此为起点,衷心希望看到更多有丰富内容,具有更自信的文化传播价值的亚裔主题影片在好莱坞绽放光芒。


丨作者:李李公子,自由撰稿人。八卦情感,阅读人生,与你分享生活中的每一分爱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4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