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豆瓣9.1分,《沉静如海》:从三个角度解读这部经典小众电影

豆瓣9.1分,《沉静如海》:从三个角度解读这部经典小众电影

对于这部小众高分电影,很多人都从男女主角之间求而不得的爱情角度来解读,这未免过于局限。要想真正看懂导演的良苦用心,需要从多角度来进行解读。@闲谈就是生产力


《沉静如海》于2004年9月18日在法国上映,该片改编自法国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国际性的大奖,但是在豆瓣评分高达9.1分。

影片讲述了法国宁静的乡村,一个法国老人和他的孙女共同生活。法国沦陷后,他们的一部分房屋被德军强行征用,用来作为一位德军军官的住所,从此他们的平静生活被打破。

祖孙二人一开始对这位侵略者满怀敌意,通过不和他沟通,保持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和不满。后来渐渐通过这位德国军官的礼貌行为和自言自语式独白了解到这位军官原本是一个作曲家,只是因为迫于家族压力,不得不成为军官。

随着时间的延长,老人的孙女从对德国军官的敌意逐渐转变成不能言说的爱意。两人之间虽然一直保持沉默和距离,但是内心的爱意早已波涛汹涌。可直到最后,两人都没有有过正儿八经的言语沟通。

《沉静如海》表面讲述的是一个因为战争导致两个相爱的人无法在一起的故事。但我认为影片通过描写德国军官内心的挣扎和反思、祖孙二人对德国军官由强硬到软化的态度变化以及女主人公从冷漠到深爱的内心转变的描绘,向观众表达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爱才是撕破战争乌云的利器。

为了更深刻理解该片的魅力,我将从影片的“镜头语言、贯穿影片的巴赫乐曲的隐喻、主题表达“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隐藏在影片中的人性里的善和爱。


01、镜头语言的呈现:影片画面整体平静和谐,战争并非都是鲜血淋漓,也可以是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在我们的印象中,许许多多的战争电影都要通过两军之间血腥的厮杀,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满地的场景让大家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而当侵略者占领城市之后必定到处烧杀抢掠。

而本片与大部分此类型电影都不同,本片所展现的战争的残酷性是隐藏在优美如画的风景和仍旧优雅绅士的走在街头的法国人身后的,需要仔细品味。

①影片画面整体都是平静、美好,但大家其实活在惊恐之下

街上行人的窃窃私语和匆忙躲避的眼神还是折射了德国人统治下的法国人民失去自由、每日活在惊恐之中的生活状态。

影片的一开始女主角在一户人家家里安静的教一个小男孩弹奏乐曲。小男孩心不在焉的弹奏让女主角有些生气,女主角质问小男孩:“你喜欢谈钢琴吗?”,小男孩一谈双手无辜的看着女主角说:“这也不是我可以选择的。”之后,听到妈妈叫吃饭的声音,小男孩欢乐的蹦跑过去吃饭了。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闯进这家人家的两位德国军官也是非常有礼貌的向女主角打招呼行礼,并温文尔雅的询问是否有空余的房间,要求征用一间。统治者统治城市不一定非得是血腥暴力的,也可以是“看似有礼貌”和对你非常尊敬的询问。但从一些小的细节中,你还是能体会出战争中被统治的老百姓们生活的不容易。

看似秩序井然,文明统治,但是这背后是以武力为支撑的强权。德军的要求,法国就必须服从,不能讨价还价。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街上排队等候领取食物的法国百姓在队伍里窃窃私语,交流着哪里的同伴被德军抓去执行了枪决等等。

聘请女主角担任钢琴教师的那位夫人家,因为她的老公是犹太人,德国人进来之后不允许犹太人在政府工作,她的丈夫这样失去了工作。这其实也是战争,对普通百姓来说战争不一定是战场的你死我活,更可能是失去自由,经济拮据,失去生活保障等很现实的困境。


②侵略者本质是掠夺和控制,而非流血和屠杀

在整部影片里,都没有出现因为缺乏食物而饿死的法国百姓或者破衣烂衫的乞丐。整部电影的所有法国人的穿着都十分得体,优雅,和战前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但魔鬼就藏在细节里。电影中有一个细节把德军占领下,法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艰难的生存处境展露无遗。在女主角所在镇上的德军指挥部门口,每天都会按时给市民发放食物。排了长长队伍的法国人能拿到的也不过是硬到咬不动的过期面包,而旁边的德国士兵则从一辆辆装载物资的卡车上卸下整条猪腿肉和整箱的糖、烟、酒等物资。

排队的法国人望向德国士兵手中物资时那渴望的眼神出卖了他们,法国人生活的拮据表露无遗,也将侵略的本质是掠夺这一点暴露了出来。

在我看来,法国人因为自己的国家被占领,重要和紧俏的生活物资例如肉类、盐、糖等都被德军收缴,普通的法国百姓只能另辟蹊径,自己想办法活下去。而他们虽然如此拮据但仍旧会穿着体面,这背后也反应了法国普通百姓心底对于德军同志的抵触和抗争。


02、贯穿电影的钢琴、巴赫是男女主人公情绪的表达和宣泄,具有深刻内涵,值得细品

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被称为“古典音乐的三巨头”。本片以巴赫的《平均律》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从男女主角相遇到两人的分离都有《平均律》的身影,可以说钢琴和巴赫是联系男女主角从陌生敌意到最后互相爱慕的催化剂。

① 男女主角在巴赫的乐曲声中相见,又在乐曲声中分别

男主角第一次踏进女主角家时 ,女主角正在弹奏巴赫的《平均律》C大调前奏曲no.846 prelude。简单重复,但女主角以娴熟的手法弹出了行云流水的感觉。明亮的灯光映照在女主角的脸上,营造出一种明朗松快的氛围。但当男主角踏进女主角家门的那一刻,琴声 戛然而止。

女主角停止弹奏,合上琴盖转身走开了。愤怒有时候不需要言语表达,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圣诞夜,男主角得到命令即将前往苏联作战。知道自己的命运很可能是死亡的男主角,不由自主的坐下来再次谈起了他第一次见到女主角时,女主角谈的那首巴赫的《平均律》C大调前奏。男主角同样在女主角停下的地方也停止了弹奏。面对盛装坐在沙发上的女主角,男主角缓步走过去,背对着女主角,却只是将手轻轻的搭在沙发的靠背上,轻轻的说了句:“圣诞快乐”。

在我看来,同样的一首钢琴曲,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弹奏出来,那些流转跳动的音符里传递的是不一样的情愫。女主角第一次弹的时候是恨,而到男主角即将离开时弹出来的却是离别的悲伤。已经知晓女主角爱上自己的军官,用手搭沙发靠背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克制和对女主角理性但深沉的爱。


② 节奏复杂的曲调挽救了男主的生命

影片中,有一晚,女主角亲眼看见了男主角的汽车被当地的抵抗人事安放了炸弹。焦虑、纠结犹豫和不安让她整晚都呆靠在窗前。在我看来,此时她的内心一定是纠结的。一方面,男主角是德军军官,如果炸死了他,那就是消灭敌人。

而恰恰自己又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军官,任由自己的爱人在自己眼前被炸死,灰飞烟灭,这种痛苦又无法承受。

一晚上的焦虑和纠结在听见男主角的皮靴从楼梯上踏下的那一刻全部都被击碎了。女主角终于忍不住再次弹奏起了巴赫《平均律》prelude no.847前奏曲。和之前的no.846相比,这部分的曲调节奏更快,难度更高,声部与声部之间变化繁复,不是多年弹奏,无法完成。在入住女主角家后,军官再也没有听过女主角弹奏的钢琴曲,好奇的男主角忍不住驻足倾听优美的旋律。

女主角在弹奏的同时不断的紧盯男主角,试图用眼神告诉军官,有危险。但军官似乎没有感受到,还好,正当他打算离开前,等待他的其他同伴等不及发动了汽车,炸弹被引爆。听到爆炸声的男主角转过身吃惊的看着女主角,眼神里是吃惊、感激。

在我看来,在这部电影里,导演仅用巴赫平均律中的两个部分就完成了男女主角从敌对到互相爱慕的复杂转变。

音乐不仅仅可以用来作欣赏之用,它也可以被用以准确的传达人的情绪,体现人的心理变化。可以说,巴赫和他的平均律是男女主角之间关系转变的催化剂和推动力。


03、 主题的呈现方式:整部电影男女主角之间只有沉默,通过两人之间的眼神变化,彰显内心不断激荡的爱意和纠结

我们见惯了电影中感人至深的表白和爱人之间荡气回肠的誓言。但《沉静如海》电影是以战争为背景,相爱的两人原本是敌人的关系。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男女主角之间出现感人至深的表白和交流难免让人感觉尴尬,而导演创造性的以眼神、行为这些更隐蔽、更含蓄的方式来表达,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① 男女主角间的沉默、无言让情感的表达更含蓄,更有力

电影中男女主角相遇的主要场所就是女主家的书房。而这个场景几乎是固定的:捧着书坐在沙发上围在火炉边烤火的祖孙俩和走进来总是打招呼,彬彬有礼的说着‘早安’、‘晚安’的军官。

影片的男女主角之间没有语言上的交流。男主主动的示好得到的都是无声的沉默和不理睬。有一晚,男主换下军服,主动下楼来烤火。他自顾自的环视着满是藏书的这个家庭,看着书柜上包括巴赫在内的许多音乐名家的曲谱自言自语的说:“我的父亲也在战争中战死了,我原本是一个作曲家,上战场是家族规定。我来住你家,是上级的命令,否则我是不会来打扰你们的。” 没有回答,自讨没趣的男主转了一圈就上楼了。

在我看来,沉默和无言正是这部电影的特点。语言能够表达的很有限,特别是在情绪和内心的刻画上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而《沉静如海》通过女主角坐姿的变化,以及祖父和女主角两人简单交谈,深刻的刻画了一开始作为普通百姓无能为力,但也要无声抗争的祖孙两人。

女主角爱意的显露也不是肤浅的“我爱你”。女主角在军官参加舞会离开的那晚,扑倒在军官的床上,嗅着他围巾上还未散去的味道。虽然无言,但这一行为能更加生动的展现女主已经不能自拔的爱上了男主角。


② 所爱的人即将离开,最后一刻,女主角终于说出了“再见”

在影片的最后一刻,男主最后一次走进女主家。他对着女主说道:“我有许多同伴都死在远东。那边零下30度,我们的士兵适应不了,我被抽调过去了。”说道这里,坐在沙发上的女主早已泪流满面,但是敌我之间的天然隔阂仍旧阻挡着她没有去理睬。军官说完,转身离开,这时女主终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冲出了家门,对着正要上车的男主说了一句:“再见”。

这是整部电影唯一一次两人的语言交流。

在我看来,一个简单的“再见”包含有许多的含义,是女主对男主安危的担忧,是希望爱人能够活着回来的期盼。正是因为之前的沉默不语,电影最后的这一句“再见”才显得格外有力量。

而男主最后听到后的微笑是欣慰。欣慰女主角终于理解、接纳了作为德军军官的自己,也欣慰自己不必带着遗憾奔赴死亡了。

总结一下:

这不仅仅是一部描写两个相爱但不能在一起相守的年轻人的情感故事,其中蕴含着导演从独特视角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如果我们仅从爱情的角度解读,难免有些局限。

因此,本文从三个角度,由浅入深的尝试展现该片的独特魅力。

电影结尾,女主的那句再见和男主的微笑不仅仅是两个爱人之间的告别。男主的微笑更多是因为女主这句再见让男主明白了自己终于得到了谅解和宽恕。或许战争就是这样,一小部分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发动了这头巨兽,但是留下的伤口却仍旧需要人性中最善良的那部分来抚平。谢谢关注@闲谈就是生产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