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无双》:真假之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无双》:真假之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2018年由庄文强执导,周润发、郭富城主演的影片《无双》,一上映便广受好评,荣获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豆瓣8.1评分,位居同档期影片评分排名第一。

电影讲述的是身陷囹圄的李问被引渡回港,他原本隶属于一个的跨国假钞制贩组织。该组织曾犯下过多宗恶性案件,而首脑“画家”不仅始终逍遥法外,连真面目都没人知道。为了逼迫李问吐露“画家”真实身份,警方不惜用足以判死刑的假罪证使其就范。

就在此时,富有的遗孀阮文申请保释李问,而警方提出的条件依然是“画家”的真面目。于是李问开始讲述他和造假集团大佬吴复生从曾经的合作无间到最终反目成仇的故事,以及他和知名画家阮文的爱情。但是到影片最后,所有的情节都产生了反转。

电影通过多时空交错的叙事技巧,在虚虚实实之间将剧情不断推演和反转,让观众欲罢不能,展现了很强的观影效果。

本文将讲述导演如何通过其叙事结构和反转叙事技巧成功讲述这部商业警匪片,并探讨其背后所展现的哲学思考。

01、以多时空交错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将故事的真假不断叠加,保证了虚假叙事的完整性

为了将虚假故事真实化演绎到极致,影片打乱了叙事顺序,将过去和未现在多时空进行交汇,再将回忆和幻想组建在一起,造成一种非常独特的叙述格式,最终获得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也使得故事的线索更为丰富,人物内心活动的展现更加细致到位。

第一,将时间线的交错及汇合,使故事变得完整,在系统成内部呈现了故事的真实性。

这部电影在讲述当中采用了正叙、倒叙和插叙并行的叙事手法。

一开始何警官在警察局审问李问,到李问被保释并且最终与秀清同归于尽,是一个正叙的叙事过程。而在李问讲述画家的过程中,插入了他与画家之间的各种纠葛,以及他和阮文之间的爱情,插叙和倒叙不断交替呈现。但光这样讲述,故事的“真实性”营造得还不够。

影片开头吴志辉身穿警服出现在电梯,到最后何警官看到他并对他发布逮捕令,又是一个顺序的叙事过程。一开始出现的警官吴志辉就是李问口中讲述的画家吴复生,并且李问在讲述的时候告知警察,我一旦告知画家的身份,你们就都会死。

在这样营造的氛围中,观众先入为主地认为画家就是警官吴志辉,使李问的谎言得到了现实的作证。

但这样叙述力度还不够,何警官的个人经历在故事的讲述过程当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李问不断讲述他与画家之间情节的时候,又从何警官的角度插入了倒叙。何警官与李警官之间的感情线的加入,再次还原了几年前的油墨车抢劫现场,与李问口中的抢劫案在时间线上交汇,故事的真实性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故事在非线性的叙事过程当中,从李问和何警官两个角度进行切入,通过时间线的不断交错结合,使故事在系统内部保持了真实性,完美地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当中,忽略了李问叙事时的种种逻辑漏洞。

第二,除了时间线的打乱之外,在叙事空间上创造了真实和想象的两个世界,同时加入幻觉,在穿插间产生无缝衔接。

让虚假故事包装得更显真实,同时处处展现前后矛盾的逻辑漏洞,为后面的剧情的反转做好铺垫,影片将真实与想象以及幻觉三者结合,成功地让观众陷入影片的障眼法中。

真实的世界之外,占据了影片大部分空间的是李问口中的想象世界。画家吴复生不过是他虚拟构建的另一个自我。为了让他自身的叙述展示得更为真实,因此在现实空间中不断构建起回忆的空间,同时通过何警官的爱情回忆,一方面对李问的虚假叙事进行佐证,另一方面也就不言自明地将故事的虚假性揭露出来。

在何警官审讯李问的时候,李问展现出对画家的极端恐惧,配合吴志辉的镜头,产生了一段警察局被炸毁的虚拟故事。吴志辉与吴复生头像的重合,使观众对虚假故事深信不疑,同时通过李问的幻觉使他口中的世界真真假假让人分不清楚,成功地误导了观众的思维倾向。

李问作为案件的陈述者,在其创造的虚拟世界之外,观众随着观影的不断深入,在李问的误导下创造了自己推理想象后的心理空间,最终创造了一个新的故事世界。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画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随着观众的有限的认知和不断深入思考中,不断拨开重重迷雾,最终与影片的反转相结合,揭示了最终的真相

02、多处反转的独特叙事技巧,通过剧情真假之间的转换,将影片推向高潮

影片一开始是以李问的讲述作系叙事主线观,观众随着李问故事里的不断架构而不断摸索前进。但最后的20分钟里,影片出现了大反转,揭晓了谜题的答案。观众在巨大的落差间不得不叹服导演手法的高超,也使影片推向高潮。

第一处反转:身份反转,画家其实就是李问。

根据李问的讲述,我们一直以为画家是吴复生。但是在李问的讲述中,观众的心中还有不少的疑问,为何画家始终和李问形影不离,李问对于画家似乎太过特别。画家被枪打得半死依旧能满血复活,在加拿大公路劫案中画家突然要残杀运货警员等等。种种蛛丝马迹,其实就预设了伏笔,画家到底是谁呼之欲出。

电影通过在最后关头的反转,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刺激。在前面李问的讲述中,李问一直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形象,善良温和而且懦弱,对杀人犯罪等一直处于逃避的心态。而画家不同,他自信狡诈又能杀伐果断,与李问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实,李问捏造画家形象的同时,其实也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是他心智的一个反射,也是他的第二人格。因此在他的故事中,即便有很多漏洞,但依然说服了女警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画家就是他自己的本身。他将自己与他的第二种人格完美地进行结合,通过对自己的“美化”,反映了他内心两种声音的冲突。

在这种冲突下,李问的黑暗人格最终杀死了他的天使人格。他放弃了成为一名英雄而成了犯罪分子。但是无论李问怎么定义自己,他的命运已经注定。从他放弃了自己良善的那天开始,命运的齿轮早已注定。

第二处反转:恋人反转,来保释的不是阮文而是秀清。

警察局里李问在讲述的过程中,一直坐着的是有着一张阮文脸的女性。因此观众一直认为这就是阮文本人。所以当李问讲述与阮文之间的情感纠葛,内心的起起伏伏的时,因为阮文的出现使故事似乎增加了许多可信度。

但是何警察同样问了阮文,既然他们杀死了你的丈夫,你为什么还要来保释他?阮文回答关于感情的问题,女警察由于之前的情感经历,选择了相信。

但剧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在酒店里“阮文”露出了她的真面目。身上大面积的伤痕,与之前被李问大火中救出的秀清相吻合。影片又将镜头进行回放,观众们发现原来她这是被整容的秀清。至此观众才明白,原来酒店里的绑架案是秀清设计的,她将阮文绑架的目的是为了让李问做出抉择。

在这一处的反转中,不仅使之前酒店里的情节、“阮文”的保释得到合理解释,也让人体会到秀清的隐忍和爱而不得的绝望。影片没有过多阐述关于秀清的部分,但观众却能由此体会到秀清的默默付出。不仅在逻辑上使情节合理化,更能使观众在共情中加入更多的同情,情绪感受更为强烈。

第三处反转:感情反转,男主爱了一生的女子,其实从未爱过他。

李问的口述中,讲述了大量的关于他与阮文之间的爱恨纠葛。甚至在别人买阮文画作的时候,阮文因为对方没有买李问的画作而心生不满。每当李问想要自暴自弃的时候,阮文就会拼命去鼓励他。

本以为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恋,但事实上最终何警察向真正的阮文问起李问时,阮文说,他是和自己没说过几句话的隔壁邻居。事情的真相原来是两人之间没有爱情,所有的爱情纠葛都不过是李问臆想出来的。李问对女邻居的偷窥以及内心的不断脑补虚构出了爱情,一切都不过是李问内心的一个终极幻想。

这一处的反转设置得十分巧妙,这与李问的性格正好形成了前后呼应。

李问与阮文之间的相处,反映了李问的性格中的懦弱。他是一个止步于邻居关系的胆小鬼,爱慕对方却从来不敢表白。于是李问在大脑中虚拟了一个绝对主角,将故事重新演绎了一遍,把自己描述为一个画家与另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相爱的故事。不敢勇敢表露心迹的自己,永远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

长达两小时的影片中,最后20分钟设置的三处反转,揭示了整件事的真相,前面的伏笔与后面的故事结局相互呼应。在段时间里暗示并发掘出了人物的心理以及他的动机,再一次回顾了电影的主题,使观众的观影快感得到了再一次的升华。

在反转和再反转中,每个镜头都达到了戏剧化的效果,从而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03、影片背后探讨个人对真的追求,然而其实我们都独一无二,揭示身份价值的焦虑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追求金钱,追求爱情。但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陷入身份与价值焦虑的问题当中。

第一,我们都渴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其实我们的终极追求是“真”。

影片的其中一个叙事线条,就是围绕着制作超级美金而展开。超级美金本身就是人们得不到真实时渴望得到近乎真实的象征。制造假钞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金钱,以假乱真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真。李问将自己的情侣秀清打造成阮文的模样,就是为了希望能得到真的阮文。秀清与李问自己所制造的假钞一样,都只是他寻求自我安慰的替代品。

电影以极端化的方式,以故事的口吻将他的幻想,在镜头下直观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是渴望着一些东西,希望自己可以梦想成真。李问内心深处的胆怯使他选择了替代品。但事实上,勇敢地去追求“真”,你才有真正得到的机会。

第二,无论真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影片名称《无双》的意思是指独一无二。片中多次展现了真真假假的环节,真钞与假钞,秀清与阮文,真实的故事和虚假的故事。但其背后其实想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个唯一。

李问给秀清整容来代替阮文,可是他内心知道他真正爱的永远是真正的阮文。所以他对秀清说,只要我们尽量爱的真一点不就行了。但是秀清并非是单纯的替代品,秀清也是独一无二的。至始至终陪伴着李问的,将李问从监狱里救出来的都是那个永远爱着李问的秀清。

真真假假并非完全重要,在于你是如何认为的。某些人与事物只要注入了感情,也会成为不可替代的唯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不仅仅所谓的真是唯一的,而那些替代也是独一无二的。真假也许是在一念之间,而无双则永远都是无双。

第三,真假画家的背后,是身份价值的焦虑。

影片多处讲到主角与观众的话题。李问臆想出来的画家说,在这个世界上100万人里只有一个人是主角,而我要你当主角。这是理论借助周润发所饰演的画家形象,吴富生所说的。电影中吴富生所代表的画家形象,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充满着朝气,与现实中的年轻人李问却形成鲜明的对比。

鑫叔对李问说,你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都是观众,主角没你的份。这就是李问的身份焦虑问题。李问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如何去寻找自己的价值追求,我到底应该成为谁,一直是困扰着李问的问题。

一方面李问崇拜着想象中的画家所流露出来的风流潇洒的气质,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认同虚构的画家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在残酷的现实中,李问一方面不服气同时又不服输,怀才不遇的自己为了怎样能够登上时代舞台,成为万众瞩目的主角,一直在身份价值中不断焦虑着。

因此,对我们广大的年轻人来说,如何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准确地定位和把握自己,便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结语

影片《无双》通过一语双关的片名,在真真假假之间展现了一个导演高超的叙事技巧。观众从一开始对故事情节中的疑问到后面反转之后的恍然大悟,在电影的步步推进当中,完成了观影的整个心理过程。

新颖的题材,鲜明的特色加上大牌云集,使《无双》成为一部成功的犯罪类型商业片。在影片跌宕起伏的情节当中,给人耳目一新的观影感受之余,也让观众开始思考关于人生的话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