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听说电影《囧妈》在豆瓣上一水恶评?我倒不这么认为

听说电影《囧妈》在豆瓣上一水恶评?我倒不这么认为

电影《囧妈》讲述了缠身于家庭危机和商业纠纷的老板徐伊万,阴差阳错地与妈妈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的故事。

在前往莫斯科的路途中囧事不断,徐伊万狼狈不堪,妈妈卢小花却乐观积极。

在两代人思维的摩擦与碰撞中,两人从情绪对立转为互相理解,最终徐伊万实现了真情的回归,与自己的妈妈、妻子和解,与家庭关系和解,与自己和解,妈妈卢小花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抛开春节喜气洋洋的观影气氛、抛开白嫖拿人手软的感情分、抛开口碑恶评暴涨的风波、抛开一切与电影本身无关的声音,我认为《囧妈》是包括《人在囧途》和徐峥导演的囧系列三部曲里最优秀的一部。

于情于理我打8分。


一、人设

从电影主题上看,延续了《港囧》男性中年危机的设定,探讨中国式家庭关系、婚姻关系。

从人设上来看,虽然,依然是囧系列标配"狼狈不堪的男主+积极乐观的旅伴",但,在电影《囧妈》里旅伴的身份转换成了女性、长辈。

女性角色在电影中不再是功能性符号化的存在。电影除了聚焦一番男主的内心变化,也刻画了家庭关系中女性的精神世界:妈妈的追梦心愿,妻子的个体追求。她们不再单纯是围绕着儿子的"妈妈",围绕着丈夫的"妻子",她们有"自己的名字"。

女性角色的形象设置更加真实、立体,这相较前两部而言都是巨大的进步。

在电影《泰囧》、《港囧》中妻子的形象设计和前后行为变化都非常单薄、立不住脚,坚决要离婚的安安为了孩子重新接纳丈夫,蔡波为了爱坚决放弃个人追求、牺牲自我。

为了孩子、为了丈夫,在安安和蔡波那里,你看不到"为了自己",看到的更多的是"自我牺牲"。同样是不多的笔墨,这一次,在妻子张璐那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选择和结局。

说完妻子,我们再说说妈妈卢小花。妈妈的误解和"添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电影里母子二人情绪对立、冲突频发的起因平实动人、忍俊不禁,这不像《泰囧》、《港囧》中宝宝和拉拉的无脑浮夸,为了设置冲突刻意卖蠢。

我相信,徐峥在影片中面对妈妈的抓狂、面对妈妈的撒娇的表演,能让我们看到自己和父母相处的影子。

这种观众、演员、导演之间不言而喻、心领神会的默契,让幽默更接地气、让笑点不分高低。


2、台词

这部电影的台词真真实实打动我了,这些对话在我的生活里真实发生过。


当自己的文化水平、知识储备、社会经验超越父母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的轻视父母,觉得父母这不懂那不懂,也从未真正关心过父母做为个体的精神追求。

这无奈又搞笑的对话,我和母亲也无数次上演过。

"你今天想吃什么?"

"我想吃可乐鸡翅。"

"你看你胖的,吃什么吃。"

"......那你为什么要问我。"

我的妈妈对我最常说一句话是:"在正确的年龄段做正确的事,该上学上学,该工作工作,该结婚结婚,该生子生子。社会中,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你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这句话没有不对,可是,如果你没能在对应的年龄做相应的事,这意味着你,是不正常的。

我不愿意做体面清闲但毫无激情的工作,我不愿意年龄大了就去相亲,我不愿意虚与委蛇无效社交,我不愿意按部就班地成为妻子、妈妈,我不愿意弟弟出去闯,我回家安稳度日、照顾父母。我的一切不愿意似乎都是叛逆、不孝,我的一切选择都影响着父母的"社会评价":"你孩子年龄这么大了还没结婚啊?"、"你孩子的工作不好,不稳定"......

面对母亲的不解,我曾经矫情的说过:"妈妈,你很爱我,但是你不喜欢我,因为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没有成长为你理想中的模样。"

我们也争吵过、恶语相向过,因为是血浓于水的亲人,我们永远知道语言的刀子扎向哪里最痛。"为了你好"、"不想你经历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难处",的确,是真的为你好,只是为你好的结果往往与初心渐行渐远。

我们也在不断地妥协着、和解着,放弃彼此说服、彼此改造。


3、主题

徐峥导演在《港囧》中就逐渐转型,在纯喜剧之外留更多篇幅探讨家庭关系、婚姻关系,只是不太成功。相比之下,《囧妈》无疑是更成功的,我想成功的点在于平实动人,详实有料。去掉酷炫的打斗镜头博眼球、去掉堆砌BGM撑内容拉情怀,这样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就够了。


4、最后

想对所有看完我影评的朋友说,电影《大河恋》的中经典台词或许同样是对亲情的最佳注脚:

在我们生命中,有那样一些人,无论我们与他们有多亲近,无论我们对他们有多关切,我们仍旧无能为力。可是后来,我开始明白,无论我们对他们有多么地不了解,我们至少还可以爱他们。

抱抱你的妈妈吧。

妈妈们的高光时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3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