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深度解读《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编剧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对白设计

深度解读《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编剧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对白设计

关于这部经典的解读很多,但大多只是基于故事情节抒发情感。今天我就从电影的叙事手法和对白设计来解读它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及谈谈电影主题对我的启发。@雨后之鱼


| 作者:林琳

《海边的曼彻斯特》曾获得金球奖、金像奖等诸多奖项,在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摘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桂冠,在豆瓣电影中得分8.6分。

这并非一个发生在欧洲的故事,“海边的曼彻斯特”是美国真实的地名。影片的基调,自始至终都像这个海边小镇一样,充斥着冰冷的海面,厚厚的积雪、散不去的雾,导演将一种令人压抑沉重的阴冷环境深深种植在观影者的观影体验中。

主角不是盖世英雄,不是逆天枭雄,也不是性感鲜肉,而是现实中卑微的你我他,他甚至得不到一个happy ending。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让观影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自然地接受了这个故事。

如果我们说一部电影拍得真好,通常是喜欢影片讲述的故事、片中的角色、精妙的对白,或者是被影片传递的情感所打动。如果一部电影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位,要归功于编剧,他们花费数月或数年的时间,默默无闻地辛苦创作,最终成就了一个好的剧本。

那么,作为普通的观影者,我们如何超越纯粹的主观好恶、点赞点踩,从电影剧本的角度出发,判断一部电影何以成为“佳片”呢?

《海边的曼彻斯特》连续四年获得最佳编剧奖,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金牌编剧如何在剧本中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对白设计,将一个并不讨好的悲情话题拍成吸引观众的高分电影。同时也将在第三部分谈一谈编剧如何通过建构电影主题,让一部电影意义深远,引发观影者的思考。

一、独特的叙事手法:像折纸一样架构故事,赋予电影具有可信度的世界观,让故事更真实,也加深了观众与角色的共情

一部佳片带给我们的爽快感,和一部烂片带给我们的不痛快,通常都取决于故事结构。这就十分考验编剧的叙事能力。

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编剧高明的叙事能力主要通过两点体现:

1、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让观众保持好奇,又不会毫无头绪

影评界有一个名词叫“第二幕疲软”,指的是编剧掌握不好节奏,一场又一场戏会生硬地叠加在一起,没有任何情节驱动力,观众无法理解角色究竟在做什么,失去了对角色的同情。

而《海边的曼彻斯特》则打破了传统电影结构线性叙事的节奏。

电影一开场是男主角钱德勒看似平静的忙碌,他帮别人铲雪、修灯、通下水道……在酒吧艳遇,被人投诉,不管面对什么,他都麻木不仁。他只是一个工人,专注的干着自己的工作,不与任何人多说一句话。这样反常的举止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随后,观众从闪回的回忆中逐渐了解钱德勒的过往,他因酒后疏忽引发大火,三个孩子葬身火海,妻子从此离开了他。人们从这个角色身上更能感受到一种如影随形的绝望,他因自己的错误得到了漫长直至余生的惩罚。

导演兼编剧肯尼思像折纸一样架构故事,随着折纸一点点展开,这并非标新立异,而是编剧刻意地让人物性格来牵引故事结构。

他让每一个回忆片段都与主角的心理状态相呼应——钱德勒一直想封闭这段记忆,无法面对过去的悔恨。从而唤起观众与角色的共情。

2、赋予电影具有可信度的世界观设定,让故事更真实

影评人安.霍纳迪在书中曾写道:一部电影要想成功,无论故事如何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都一定要让观众觉得可信。可信度反映编剧对人性的理解程度,对人类的缺点、瑕疵以及合理和不合理的行为的了解。

剧中钱德勒的哥哥心脏病猝死,时值寒冬,土层冻得梆硬,难以开掘埋葬。 侄子帕特里克跟钱德勒提过几次想找个挖掘机挖墓坑,但被告知钱不够,计划等开春暖和了再下葬。

尽管父亲的遗体一直冰冻在殡仪馆,帕特里克却该吃吃该喝喝,泡妞一点也没耽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某天晚上 ,帕特里克打开冰箱,掉出很多冷冻肉食,他忽然慌乱着把肉塞回冰箱,捡拾过程还被冰箱门磕到头,几次试着把冰箱门闭严都闭不上。他开始慌张、恶心,直至崩溃痛哭。

编剧为了讲好这个故事,没有用寻常的手法来演绎,而是洞察了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可能会用怎样的方式逃避父亲死亡的悲痛。

所谓真实的世界观设定,就是不但有剧情,还要有内心故事;不但有角色,还要有人物的个性;不但有情绪刺激,还要有复杂的人性。

二、精巧的对白设计:运用生活场景,对白设计与视觉元素相辅相成,让观影者体会细节之外的潜台词,跟随人物的矛盾进入剧情

看电影最大的乐趣之一,莫过于听到一句经典台词。于是很多的观影者认为剧本就应该由大量行云流水的“金句”构成,这是一种误会。

许多经典电影都有令人难忘的台词,但是优秀的台词绝不只是丰富的内容。

编剧肯尼思认为,对白是为了诉说潜台词而存在,最终要为角色的可信度服务。

《海边的曼彻斯特》则突出体现了他的这两点坚持。

1、对白为了诉说潜台词而存在,让影片的各个方面配合对白呈现

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开场后不久,卡西饰演的钱德勒在医院走廊和医护人员对话,钱德勒提问、倾听、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在场三个人的对白很少,可是从人物犹疑慌乱的眼神、僵硬的肢体动作、甚至泛红的皮肤,我们能感受到气氛越来越紧张,观众几乎可以察觉钱德勒思维的齿轮在艰难地转动。

再比如,钱德勒无法从痛苦的经历中走出而选择搬家,哥哥去看他,一个几平米的地下室,只有一张床和桌子。哥哥说:“走吧,我们去买点家具。”钱德勒只说了一句:“不用了,已经有家具了。”看似平淡,却又叠加出一种压抑,地下室分明是监狱,钱德勒不想活着,他只是没办法死去。

在编剧的设计中,对白是和视觉元素,也就是演员的肢体动作、服装、环境共同叙事的,正是这些平凡的细节,让观众逐渐意识到主角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他消沉、迟钝、麻木呢?这让我们对他油然而生一种好奇和同情,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潜台词来完成的。

2、对白为了角色的可信度服务,让电影场景高度还原现实生活

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中,很多场景都有大量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和影片看似毫无关系。

比如,争吵的主题永远是“你有没有把菜放进冰箱”,或者“车钥匙丢在哪里了”这类话题,以至于主演卡西.阿弗莱克曾说:“感觉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但是,真实的生活不就应该是这样吗?即使背负着隐秘而沉痛的过去,沉甸甸的情感依然会隐入庞杂而平庸的生活琐事之中。

而我们会看到在某些同类题材中,编剧做出这样的处理:

  • 要么,将平凡的细节全部删除,让人物说大量煽情的对白,显得极其戏剧性;
  • 要么,对白充斥大量信息,恨不得把前世今生都交代个遍,生怕观众看不懂。

然而观影者毫无反应,就是因为这些对白已经脱离了生活的场景。对白不只是角色说的话,它本身也应该是一种动作,包含多重含义。

三、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以及被这部影片深深打动的人,我想谈谈编剧如何通过建构电影主题,让一部电影意义深远,引发观影者的思考

剧本是每一部电影的基石,是导演和全体创作人员的主要参考点,剧本写得越好,越能帮助制作人员打造一个引人入胜、真实可信的世界。

乔治.布鲁尼曾经因饰演《蝙蝠侠与罗宾》遭遇演艺生涯最大差评,从那时起才真正意识到剧本的重要性。

克鲁尼这样总结:“拿着一个好剧本拍出一部烂片,这种事情我见得多了,但是反过来你是做不到的。”

好的剧本有很多关键要素,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构建深刻的电影主题,引发观众思考。

影片通过暗含的两组对比关系,来呈现电影的主题:我们到底会如何选择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又该怎样去自我救赎?

一是钱德勒与妻子面对苦难时的不同态度。

前妻兰迪尽量放下痛苦,重组家庭,再次生儿育女。但钱德勒却选择孤独终老。他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往,一场大火毁灭了他美好的一切,痛苦反而成为他唯一的补偿。

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感受,当他紧紧抱着痛苦不放时,失去的孩子就仿佛永远和他生活在一起。

世间人人惧怕痛苦,却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埋葬痛苦,因为与痛苦相比,生命的虚空感是更可怕的折磨。

二是钱德勒与侄子帕特里克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同样出生于海边的曼彻斯特,钱德勒因为过去太沉重,所以总想着逃离,但却因为哥哥的意外离世而成为帕特里克的监护人;帕特里克却一刻也不想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有他的乐队、女朋友、港口和船。

一个人想的是结束自己的生活,另一个人想的是开始自己的生活,一个拒绝生活的人照料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影片的尾声,钱德勒把哥哥遗留下来的枪支全部卖掉,给帕特里克心心念念的轮船买了发动机,看着小帕和女朋友在一旁开心地嬉闹,钱德勒终于露出了全片第一个笑容。

角色身上出现态度的转变,哪怕只是因为内心矛盾导致的微小变化,不仅能赋予故事活力和动力,还能让观众安心面对自己的恐惧、挣扎和失败,甚至从中获得希望。

两组对比让影片形成某种张力,让观众为情节所打动,更为主题而思考。

《海边的曼彻斯特》,结局并不如大部人想要的完美。钱德勒虽然对侄儿充满怜爱和亲情,但他最终仍然选择离开曼彻斯特,把他的监护权交给了一个朋友。帕特里克看到叔叔房间的三个相框,也懂得了他为什么不愿意呆在这个小镇。他们最终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和解,彼此理解和尊重。

正如作家熊培云所言:人有时候是需要在人间烟火中生活的。那里有一种叫责任心的东西。在关键的时候,它会想缆绳一样将你从绝望之海中引渡上岸。

这也是生活教会我们的道理。

总结一下:

我们无法确认一部电影中有多少内容出自编剧的本意,但如果一部电影成功了,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的剧本。

如果你看过《海边的曼彻斯特》,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忍不住为角色叹息,甚至对平静的生活感到更加珍爱,恰恰是因为它突出展现了优秀编剧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对白设计,更因为它具备了一个意义深远的主题。


作者介绍:认证职业生涯规划师,11年500强企业管理经验,6年教育领域实践。关注@雨后之鱼,读一些给生涯注入能量的故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2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