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唐探3》放大招,不恶补一下逻辑推理都不敢接招……

《唐探3》放大招,不恶补一下逻辑推理都不敢接招……

本期导读:

今年春节安心宅,带你提前看大片~

大年初二,继续欢声“笑”语闹新春!原贺岁档里自然也少不了喜剧的身影,《唐人街探案3》带着全新“笑”料即将登场。(《唐人街探案3》现已撤档,上映时间暂时未定。)

电影中,一群找寻真相的世界最强神探们,在抽丝剥茧中展开了一场高手对决。他们由浅入深的推理判断、环环相扣的逻辑思考,都令人叹为观止。

  • 三个问题,全面解剖“思考”

  • 低效思考,有这三大症结

  • 逻辑思考力,没想象的那么难

本文是2020年1月推送的第31篇干货,计3704字,阅读时间8分钟。

本文根据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张良计(ID:zhang_liangj)的相关内容整理而成。

图源:《唐人街探案3》官方微博

《唐探3》中的案件发生在东京,唐仁(王宝强 饰)、秦风(刘昊然 饰)受侦探野田昊(妻夫木聪 饰)的邀请,前往东京破案,而“世界侦探排行榜”中的TOP们闻讯后也齐聚东京。同时,排名第一的“Q”此次也将现身,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亚洲最强神探间的较量就此展开——拼观察推理、拼思维逻辑,简直就是一场侦探界的“最强大脑”啊!

说到逻辑思考,老粉儿们肯定不陌生,因为这个话题,咱们的“周六,充电中”栏目里没少谈。趁着《唐探3》上映,一起复习一下,带着“武装”好的大脑跟着主角破案吧!

1 三个问题,全面解剖“思考”

会正确思考,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们成为理性、睿智的人的关键标志。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对“思考”二字有一个全面清晰的理解:

  • 到底什么是“思考”?

  • 提升“思考”能力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 “深度思考”是何意?

何谓“思考”

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用到思考?99%的场景无非以下四种:

  • 归类:对已有信息进行分类;

  • 排序:整理已有信息的顺序;

  • 推理:根据已知信息推导出未知信息;

  • 假设:想象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信息。

所以,到底什么是思考?就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

提升“思考”能力的关键要素

“归类、排序、推理、假设”这四个思考工具,用途稍有区别。把它们放在一张图中,就看得非常清楚了。图上是一个反比函数,绿色代表“已知信息”,红色代表“未知信息”。

由图可知,“思考”的关键要素是不断补充“未知信息”。多数人认为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行,其实90%都是因为“信息补偿量”不足。

  • 归类:是一种入门的、最简单的思考方式,需要补充的信息多为“事物属性”;

  • 排序: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往往需要补偿多重维度的信息;

  • 推理:“信息补偿量”更高,看似是a→b,实际却是a→c→h→x→i→e→w→b;

  • 假设:需要补偿极大的“未知信息”,假设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大量的感知经验。

“深度思考”的内涵

既然有“深度思考”,就一定有“中度”和“浅度”,这也对应了获取信息的三个方面。

  • 感知信息(浅度思考)

事实上,我们每天会面对大大小小上千件事物,95%以上只会用到“感知连接”去进行处理。人类在原始时期也是用“感知信息”去和世界建立联系的,好处在于能够极速处理信息。

刚刚说到,思考能力不足是因为信息补偿量不足,并不一定是缺失理性和明确的信息造成的,更多还是感知连接的不足(缺乏经验感知)导致。

  • 认知信息(中度思考)

虽然凭感知可以解决生活中大多数问题,但很多问题还是没法解决。这时我们就会对“感知信息”进行关于Why的追问,就会产生“认知信息”(知识)。

“感知信息”和“认知信息”最大区别是:“感知信息”完全是从感受情绪出发,进行信息判别;而“认知信息”则完全和人类感受脱离,从而研究客观事物本身。后者实际是对前者的补充。

  • 底层信息(深度思考)

“底层信息”的好处在于,它绕开了复杂冗余的信息。直接到达“第一因”,亚里士多德叫做”第一性原理”。“底层信息”往往是绝对正确的公理,它的功能在于,在你迷茫时,帮你坚定不移地看清方向。

拓展阅读:深度思考没那么难,一套模型就搞定

2 低效思考,有这三大症结

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思考低效的问题。而导致低效的原因,主要是“反复来回、隔靴搔痒、焦点丧失”三大症结。

反复来回

反复来回的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没有层层递进的章法,确定好的东西被反复推翻,导致产生大量的思考无用功,浪费时间。

其成因是,想问题的思路是点状分散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链。同时,对每一个因素也没有深思到底。最终脑子里一团浆糊,无从下手。

隔靴搔痒

隔靴搔痒主要表现为,看问题只看表象,没有触及问题本质。表面现象的特征通常是轰轰烈烈,咋咋呼呼,场面宏大,口水众多。一个字就是“乱“。

越乱,越容易隐藏真面目;越乱,越容易被诱导新方向;越乱,独立思考的成本越高,就越愿意相信外部的信息言论。最后,被别有用心的人牵着鼻子到处跑。

焦点丧失

焦点丧失就是,思考问题的时候脱离了最初的目标,想到哪里是哪里,最后偏离了中心主题。

在整个思考过程中,过多相关和不相关的参与者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从而让思考丧失焦点,不知道应该先解决哪个问题。同时,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来防止大家的思路发生偏移。

拓展阅读: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终于找到“解药”了

3 逻辑思考力,没想象的那么难

面对上述症结,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呢?以下列举一些逻辑理论和思维习惯,也许能为你解开疑惑。

有力量的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成百上千,这里主要列举三种,供大家迁移发散。

  • 金字塔原理,保持理性思考

芭芭拉·明托是麦肯锡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她的研究发现:思维清晰是因为这种思考有清晰的金字塔结构(pyramidal structure)。金字塔结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1)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对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

2)每一组思想观点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 钟摆逻辑,中立立场

钟摆的逻辑结构依据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辨证推理:正、反、合。它能让你承认两种相异的观点,然后将听众引向中间立场,从而在僵局中实现行动。

钟摆逻辑有两种变化形式:激进形式和温和形式。它们都是表达主张的技术,需要捍卫现状的时候适宜用较激进的形式,而当需要提出妥协方案的时候则适合较温和的形式。

  • 三角逻辑,创造推动力

三角逻辑,也就是通过三点成面来安排结构。它的奇妙之处在于:

1)有说服力:如果你提出三段式的论证,听众就倾向于相信你推理的可靠性;

2)节奏性强:即一种内在的变化或驱动力,可以把听众从A点、B点推进到C点;

3)容易记忆:如果你的结构超过三部分,你就容易迷失方向;一旦扩大到五部分,就有可能让自己和听众的记忆不堪重负。

拓展阅读:职场沟通的两大逻辑,不懂要吃大亏了!

巧妙的思维方式

良好的思维习惯,将使逻辑思考力的形成事半功倍。

  • MECE,完全穷尽

运用MECE法则,找到最基本的问题构成元素,然后构建分析框架。

分析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运用MECE方法。通常是从最高层的问题开始,逐层向下分解,不停拆分,就像数学中做分解质因数一样。

运用这个方法时,最需要花时间的地方在于“确认分析框架”,而不是搜索事实和数据。一旦确认了框架,就不要轻易修改和推翻。

  • 归纳和演绎

归纳即把具备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列举出来,然后寻找共通点;演绎即把互相之间形成影响的因素,按照事物发展的因果顺序、时间先后顺序、重要程度顺序排列出来,然后寻找突破口。

归纳和演绎通常都是结合起来使用的,所以分析问题前,首先要明晰采取何种方式。同时,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分析问题时将问题的全局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基本框架搭建好,然后分别完善各个板块的内容。

  • 培养生活中的洞察

所有的洞察都来自于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专业研究,将你的观察和思考全部记录下来,建立自己的洞察数据库,把自己变成一台“洞察机器”。

洞察事物本质,要求我们找到形成事实的原因,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规律。同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将复杂的事物拆解成独立的因素,然后逐个进行研究分析。

拓展阅读:其实,逻辑思维力,没你想的那么高深

  • 简化过程,关注疑点,反推动机

事物的本质都是简单、直接的,不会拐弯抹角。

既然表象的问题乱,那么就剥开乱象。只要关注事实疑点及产生的结果,接着通过结果来反推动机,通过事实和疑点来解释动机。

挖掘事物本质时,最忌讳感情因素掺杂其中。记住,有实际证据证明的东西,叫做事实,需要重点关注;添加了人为感情因素的无端揣测,叫乱象,需要冷静分析。

  • 定时监督,事后复盘

紧盯最初的目标,时刻提醒自己为什么开始思考,这次思考是要解决哪一个问题。一旦发现无关因素,暂时放在一旁,不予考虑。

高效思考一定是在有限的规则里尽情发挥,而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所以,需要有一个思考提纲,指引大家一步步进行分析和讨论。

过程中,还要设置一个“监督者”角色,作用是把控思考的内容方向,一旦发生偏离,及时指出,让思考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另外,监督者还应该设置思考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一小时内。

思考结束后,需要对所有的思考内容进行整理复盘,将结论分类。

图源:《唐人街探案3》官方微博

重新回顾、梳理了一遍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感觉看《唐探3》都瞬间有“底气”了呢~

新的一年,愿大家都能收获思考的力量!

本文根据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张良计(ID:zhang_liangj)的相关内容整理而成。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30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