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真实的《紧急救援》,中国海上救助飞行队现状及未来发展浅析

真实的《紧急救援》,中国海上救助飞行队现状及未来发展浅析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一本以海上救援为题材的电影《紧急救援》即将上映。这本由著名导演林超贤执导,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蓝盈莹领衔主演的电影,是首部海上救援题材的华语影片,首次以电影形式将中国海上救捞行动搬上银幕。

《紧急救援》电影海报,救援直升机赫然在目


在影片中,时刻穿插着海上救援直升机执行任务的桥段,其中由辛芷蕾饰演的方宇凌一角,便是救援直升机的机长。作为一个直升机爱好者,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中国民用海上搜救直升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大家在观看电影前,更好的了解一下这支海上救援重要力量的一些背景知识。

中国现有各型海上搜救直升机共计25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美国斯基公司生产的S-76系列直升机(S-76C++/S-76D),共有16架,全部配备于国家交通部救捞局。另外还有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生产的H225(EC225)直升机4架,也配备于交通部救捞局。除此以外,广东省海事局拥有2架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生产的搜救型AW109型直升机,由金汇通航代管。中信海直公司拥有3架AS365N直升机,也执行海上搜救任务。除了救捞局装备的20架直升机以外,其它直升机均为兼职搜救直升机,并不是专业救援直升机力量。

S-76D救援直升机


H225救援直升机


广东海事局AW109救援型直升机

S-76C++救援直升机


从机型配比上看,国内现阶段海上搜救直升机的主力为最大起飞重量在4-6吨级别的地吨位中性直升机,占总数的82%。10吨级以上的大型直升机占18%。整个机队迄今尚无装备6-10吨级的超中型直升机。

S-76系列直升机是5.3-5.5吨级中型直升机,而H225为11吨级大型直升机。在执行110海里任务半径救援时,S-76的最大救助能力为8-10人,在150海里任务半径救援时,救助能力为1-2人。H225在救助人数上比S-76系列有较大优势,但由于空重大,油耗高,其经济性不佳,主要用于远程搜救任务的补充和拓展。

S-76D救援直升机

近年来,中国海上经济活动日趋向远海拓展,海上救援直升机的任务量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救捞局每年海上救援直升机的任务数量在400-500起,出动架次在700架次左右,每年救助人数在500人左右。这其中,超过150海里的救助任务量持续增加。在这种任务环境更高下,我国海上救援直升机的数量和性能,已无法胜任现有的需求。

首先是数量,中国大陆拥有约18000公里的海岸线,海上管辖水域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但救援直升机的总量仅25架。相比起来,美国的海岸线长度为20000公里,面积420平方公里,比中国仅多一点点,但却拥有160余架各型救援直升机,是中国的6倍多。岛国日本拥有的救援直升机数量也达到75架,只拥有3400公里海岸线的法国,直升机数量也有42架之多。从占比看,直升机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全海域覆盖的需求。现阶段中国救援直升机只能主要执行昼间、110海里任务半径的海上搜救任务,只能重点保障渤海湾、长江口、台湾海峡、珠江口、琼州海峡等船难多发地区的救援任务。如要对我国未来海洋经济活动的快速增长提供全面保障,据估算起码需要100架直升机,其中超中型直升机的配备量应达到45%以上。可见现在数量的缺口还非常巨大。

美国海岸警卫队HH-60J救援直升机


英国海岸警卫队S-92救援直升机


英国海岸警卫队AW189救援直升机


其次是机型,由于海上救助飞行的环境较为复杂,海况条件瞬息万变,对直升机的航程、抗风能力、载重性能、可靠性等要求更高。自从莱昂纳多公司的6-7吨级AW139直升机开启了高吨位中型直升机时代以后,凭借其更高的载重,更大的机舱空间,更多的剩余功率,以及高可靠性和经济性,越来越受到各种救援单位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海上救助单位在机型更新时将原有的低吨位中型直升机(4-6吨),如AS365、H155、贝尔412等直升机更换为AW139直升机,甚至是更大的超中型(6-8吨)级的AW189和H175直升机。这类高吨位中型机和超中型直升机,对于救助能力和经济性做到了优化平衡,即拥有低吨位机的经济性,又拥有不输大型机的救助能力,成为现阶段海上救助力量的首选类型。以H175为例,其救助能力为10人时的任务半径可以达到200海里,救助人数3人时的任务半径可以达到250海里,比现有低吨位中型机的任务半径增加100海里,可以全面覆盖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海域(200海里)。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现有机型的换代升级已经非常紧迫。

执行水上救援任务的AW139救援直升机,不过这架金汇通航的直升机执行的是内陆湖泊救援,并非海上救援


另外,国内现阶段装备的直升机全部为国外进口,这就造成了后勤保障方面的很多困难。在专用机载救援设备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基本都依赖进口。某些专用设备,如红外夜视光电系统,涉及军事高科技邻域,在向国外采购时经常会受到禁售限制,只能购买一些相对低档的设备,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其实国内并不是不能生产这类设备,但主要供应部队使用,且一直没有致力于解决和进口机型的匹配工作,所以一直无法装机使用。机型方面,国内直升机工业现在没有合适的机型能够提供给搜救单位使用。4吨级AC312系列吨位偏小,用于陆地救援勉强可以胜任,用于海上救援力不从心。13吨级AC313系列又太大,使用成本过高。唯一合适的机型7吨级AC352因为定型取证的一再推迟,一时还无法投放市场。以至于救捞局在2019年采购新机型时,只能采购2架空客原装的H175型直升机,而无法采购几乎一模一样的国产AC352型直升机。未来随着AC352的完善,相信会有大量国产救助直升机加入搜救队伍,成为海上救助飞行的主力。

救助飞行队即将引进的H175直升机


国产AC352直升机外观和H175基本相同,但发动机和电子设备完全不同


三发的AC313直升机经济性太差,民用不适合


AC312E吨位偏小,不适合海上救助飞行


虽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中国海上直升机救援力量的发展成果仍然不容小觑。在现有的装备基础上,以交通部救捞局为主力的海上救助飞行队每年都完成了大量的救助飞行任务,挽救了大量生命。其中几次远程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成功救助,堪称经典。相信随着电影的上映,将会让更多民众认识到海上救助飞行的重要性,认识那些在灾难中勇敢逆行的飞行员、那些义无反顾跳下直升机的救生员,为中国海上救助飞行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契机。

q�N�0�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9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