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西部往事》,西部片也能拍出浪漫情怀,绝了

《西部往事》,西部片也能拍出浪漫情怀,绝了

赛尔乔·莱昂内并不高产,一生作品屈指可数,但作品影响广泛,质量奇高。

从1964年起,连续三年造就的「镖客」三部曲,以意大利式的思维方式重新演绎了西部片类型,至今仍在多家影榜上排名前列,位列三部曲之三的《黄金三镖客》(1966),以南北战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冒险故事,在豆瓣上得到了9.1分的高分,是本系列的巅峰之作。

「镖客」三部曲的成功让赛尔乔·莱昂内一战成名,此后,他扎根于电影这片土壤,不断的试探和颠覆,「往事」三部曲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984年上映的《美国往事》,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为背景,以一群黑帮少年成长故事为主线,用一种新颖的角度来看待存在于美国历史上的黑帮往事。

有趣的是,该片主角“面条”饰演者罗伯特·德尼罗,同时也是电影《教父2》中的男主角,一个是意大利式的美国黑帮的故事,另一个则是美国式的意大利黑手党的故事,这样的角色换位使得电影在形式挖掘上有了更多的角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观看完两部作品后稍微比对一下,相信能看出两位不同风格的导演在处理相同主题时的一些差异来。

和「镖客」系列相同的一点是,《美国往事》也不是独立的,后者与「往事」三部曲组成一个系列,成为了莱昂内生前仅有的两个电影三部曲,「往事」三部曲撇开《美国往事》之外,另外的两部作品,一个是革命往事(1971),另一个则是我们将要讲到的《西部往事》(1968)。

和镖客系列一样,《西部往事》这部电影,可以说又一次颠覆了西部片的形式。

1

《西部往事》,讲述了一个追和逃的故事,一个关于土地和欲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张力绝对不小,但该片却不像莱昂内早前的《黄金三镖客》一样,有对人性和战争的戏谑,宏大的场景,简短的对话和静态的对峙,在前者的文本中,则成了更具浪漫情怀的情仇表达。

在独立战争和西部开发的历史大背景下,电影却并没有在此处深挖,反而将焦点聚焦于一些细节。

于是,我们看到,在这里,有枪,有钱,有地,有女人。

有枪,自然就有打斗。

开头的等待,自成一个片段,犹如一根深扎进土壤里图腾,巍然不动,蚊虫乱飞,火车轰鸣,背景音成了主角,而主角本身则成了陪衬,直到一个新的角色入场,大场景的虚焦手法变成了左轮的实焦,主体也由物变成了人。



剑拔弩张,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转瞬间,枪响,不止一两声,也不止一个人,但在这场快速的对峙结束后,几人应声倒地,在场没有胜利者,空间又归于一片死寂,于是关于这里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这样的镜头设计和文本思路,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让人看着痛快。

有钱,自然有恩怨。

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恩怨,坏人与坏人之间的恩怨,在片中都有所展现,正因为人的两面性,所以在展现人性方面,张力十足的对峙戏码也同样精彩。

残疾资本家和反派角色之间的博弈就是如此。

反派背对资本家,站立不动,资本家右手轻轻打开桌子下的抽屉,反派突然转身,掏出左轮指着前者脑袋。

一瞬间的功夫,前者停顿一下,慢慢将抽屉里的钱放在桌子上,两人没有对话,只有金钱和武器在诠释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人性的复杂可见一斑。

有地,有女人,自然就有欲望和情爱。

片中的寡妇是一个焦点,围绕着她所展开的故事占据了主线的很大一部分,从守护亡夫到拱手相让,从繁华都市到西部荒漠,随着场景的变化,我们的女主角不知不觉成了掌控全局的核心,也成了爱和欲望的源泉,一杯咖啡,一场调情,一种眼神,不仅可以迷惑人,还可以杀死人。



就这样,一部「往事」题材的电影,既有往事,也有纷争,既有《美国往事》般的史诗浪漫,又有《让子弹飞》般的生动趣味,静与动之间的巧妙结合,让浪漫情怀彰显到极致。

静态和动态的极端影像表现,是浪漫主义的现实展现,而用意大利式的新现实风格讲大场景和个体之间的冲突,也堪称一步妙棋,以《偷自行车的人》为例,该片所展现的大场景的「广阔」与小人物的「渺小」,是世界和个体的组合,极端的矛盾表现出更强的戏剧效果。

同理,几乎可以说,在此类片中,静态影像的动态张力,是营造电影浪漫情怀的核心。

2

具有动态张力从来不是一件难事,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戏剧冲突的建议永远都是:小格局出大冲突,比如《活埋》,比如《房间》,比如《夺魂索》(Rope),狭小的戏剧空间里,角色的秘密自然也无处可藏,但也不会暴露,一切都在观众眼皮底下演绎,戏剧冲突被拿到桌子上展现,用动态的影像动作来表现动态的戏剧张力,节奏快速,情节紧凑,因此也适合演绎成悬疑、惊悚类型的电影文本。

静态影像的动态张力,和动态影像的完全相反。

一来并非小格局,二来则是静止的。

但静态影像并非完全静止,而是相对静止,因为在静态的大格局中,焦点往往是在动作的角色身上的,这个角色可能是一只苍蝇,一列火车,一只左轮,甚至还有可能是一种声音,但这些角色却并非主角,而仅仅是焦点,这个焦点可以看做是延续静态影像生命力的一种象征,有时也可看做是冲突的起始点。

比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电影开场,一把枪,一列火车,不一定十分重要,但一定是必要的,如果将他们归类的话,我想一定要将其作为一种比喻,形容某个人。静态影像需要这种比喻来完善人物,弥补戏剧冲突,在这种文本下,动态角色发挥的作用要有限得多,静止的角色可以表达的角度更多样化一些,也更自由一些。



静动之间的相互比喻是静态影像的主体,也是大场景消化自身空间的关键,因为空间的广阔性,大场景一般很少存在两个以上的焦点,全景视角下的动作越多,人物的镜头语言就越难解析,文本的理解难度也会随之增强,所以很多存在多个焦点的戏码,不是以群像的方式存在,就是缩小格局,为冲突提供外在的形势压力——比如电影《十二怒汉》、《完美陌生人》就是两部小格局多焦点的经典作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空间和个体之间内在联系的不同表现形式。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西部往事》,大格局下的静态影像,除了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焦点以外,也为西部片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风情,有人提到该片所展现的「古龙」风格,也是因为这种别致的风格,无论是《美国往事》,还是《西部往事》,其实我们都可以看出,原来黑帮片和西部片,也可以拍的很唯美。



3

牛仔类型的西部片,可以拍的很有趣,比如《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比如「镖客」三部曲,也可以很惊险,比如《豪勇七蛟龙》,比如《不可饶恕》,还可以拍的很浪漫,比如这部《西部往事》,一种类型可以与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载体合二为一,创造出不一样的故事。



也就是旧瓶装新酒,类型没变,内核变了,看到的自然就是一番全新感受,《断背山》的同性爱情,是牛仔的生活,却不再是牛仔的故事,就是一个很直接的例子。

谈电影,尤其是谈新电影,未必要说一定要颠覆,但也应该存有新意,《西部往事》放到如今来看,仍不落伍,关键就在于这种新意,以及电影文本极高的完成度上,而这样的好片子,如今是看一部,少一部,着实让人有些难过。

西部片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消失了,现在想找也只能在老片子中寻觅,未来还会有希望复出吗,如果有,未来的西部片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未来或许会有答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21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