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拿命拍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没有预演,没有重拍,失手便是死亡

拿命拍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没有预演,没有重拍,失手便是死亡

今年有一部纪录片火爆了全网。

这部纪录片没有所谓的“政治正确”,没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只是简简单单地讲述人与自然,却一举拿下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豆瓣评分8.9,好于79%纪录片。

豆瓣里有这样一条评论:奥斯卡评委们看到一半,两手冒汗,心跳直奔200,"得了得了差不多得了,奥斯卡拿去,关掉关掉,我不看了。"

虽是戏谑之语,却说明了《徒手攀岩》之惊险刺激。

别的电影拍片要钱,这部电影拍片要命。对于《徒手攀岩》而言,它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拿奥斯卡奖,要么在拍摄中死去。

1.亚历克斯·霍诺德:一个活着的传奇

《徒手攀岩》主人公亚历克斯·霍诺德,职业攀登运动员,成功free solo酋长岩的世界第一人。在登上酋长岩之前,他的履历就已经足够耀眼:2008年,他是唯一一位徒手攀登月华拱壁的人 ;2012年,他成为第一位徒手攀登半圆丘西北岩壁的人。

在搜索他的个人资料时,跳出来的第一个搜索往往是:亚历克斯·霍诺德死了吗?

至于原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徒手攀岩这项运动。

徒手攀岩,属于攀岩的一种形式,一种户外的极限运动,是指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进行攀登,因而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名列世界十大危险运动之列。之前有从事徒手攀岩这一极限运动的多位 攀岩家。如丹·奥斯曼,德里克·赫西,肖恩·利瑞,约翰·巴夏等等。他们最终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死了

因为失败的代价即是死亡,徒手攀岩者这个群体独特而稀少,只有足够勇敢无畏的人人才敢尝试。在少数的攀岩精英中,亚历克斯又是很出色的一位,他所挑战的高度更是险上加险,所以人们都说:

亚历克斯·霍诺德,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2.世界总有很多不可能,也总会有人成为那个不可思议

《徒手攀岩》剧组跟拍亚历克斯近一年的时间,拍摄下了他从产生攀登酋长岩这个想法到准备到最终成功的全过程,我们从片中看到了一个全方位的亚历克斯,看到了他与我们不同的一面。

一般的人谁会想要尝试这种“疯子的游戏”,一旦失败则只有坠入深渊的结局,大概只有脑子有病的人才会这么想。而亚历克斯的确“脑子有病”。

神经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亚历克斯脑中的杏仁核与普通人相比完全不活跃,也就是说,我们普通人害怕的东西,无法令他感到恐惧。

杏仁核是大脑的恐惧和威胁反应中心和解释系统。它直接从人体的感观接受信息,并让身体对危险的环境马上产生一系列行为反应,如出乎意料地看到脚下的悬崖时会往后退步,并伴随着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视野变窄、食欲降低等身体反应。

但亚历克斯说他一样会感到恐惧,只不过通过长期的训练,他已经能够学会克服这种恐惧。

酋长岩就是罕见地让亚历克斯的杏仁核感到恐惧的例外。

酋长岩位于加州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岩壁高约3000英尺,几乎呈90度山体,有“攀岩界的宇宙中心”“攀岩界的麦加”之称,攀爬它是无数攀岩人的终极梦想。

攀登酋长岩究竟有多难?手指能抓握的只有岩壁表面1cm左右的凸起,脚尖能踩住的只有5毫米不到的凹陷,也就是说,只要稍不留神,就是粉身碎骨。

这是为什么另外一位世界顶尖专业攀岩人在影片中评价:“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的人觉得这件事很了不起,但真的知道他在做什么的人都被吓坏了。”

亚历克斯其实曾经做过一次尝试,但失败了,这让他备受打击,甚至怀疑自己还该不该继续。徒手攀爬前辈告诉他“你不需要去爬它”,亚历克斯没有回答。谁都知道,没有人需要爬石头,更没有人需要拿自己的生命去爬一块石头,然而这样“无用”的举动对亚历克斯意义重大,它关于挑战极限,关于战胜之前让你恐惧的事。

为了成功攀登酋长岩,亚历克斯做了缜密的计划,并且专门采用一种叫“视觉心像”的技巧训练大脑。他常会在面包车的地板上打坐,闭着眼睛在脑子里爬这条线。他记得线路上1000多个动作中的的每一个,知道每一个手点摸起来、每一个脚点踩上去的感觉。不仅如此,他还会在脑中想象所有出错的可能性,体会自己坠落、流血的感觉。

影片真实描述了亚历克斯面对恐惧和战胜恐惧的过程,他说:

“你直面恐惧,只因这是实现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就是勇士精神。我觉得徒手攀岩精神与勇士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二者都要求精力的百分百集中,因为这关乎生死。”

最终,亚历克斯用时3小时56分成功登顶,成为徒手攀登酋长岩的世界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在亚历克斯登顶酋长岩之后没几天,一支由阿迪达斯赞助的专业德国攀岩队也尝试登顶酋长岩,但他们爬了5天也没能完成。

自古以来,人类乐此不疲地在各个领域里对极限发起挑战,每一分每一毫的进步,都足以让人热血沸腾。在人类精神层面,亚历克斯着实大大拓宽了它的疆界,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可能和不可能。是的,这个世界总有很多不可能,但也总有人战胜这些不可能,成为那个不可思议。

3.在热爱的领域里做到极致,何尝不是一种圆满?

平常人如果能徒手攀登上一座岩壁,内心早已澎湃不已。但对亚历克斯而已,即使是顶级难度的岩壁也经常无法激起他内心的波澜,他总觉得无法满足。

有人说,这也许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我的一生中,家人从来没有说过'爱'这个字。”亚历克斯说,在他性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家人也从来没有拥抱过他。

小时候,母亲常对亚历克斯说的是“几乎做到不算做到”“不完美就是不好”这样的话,这让他走向自我贬低、愈加追求完美的境地。19岁时,亚历克斯从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辍学,偷偷开走了家里的小卡车,开始了他的攀岩生涯。这之后,他居住在房车里,与家人感情疏离,就连陪伴在他身旁的女友萨尼,他也常表现出淡漠。

萨尼问他是否想过有一天会因徒手攀岩而死,他的回答是:“我没有义务尽量活长一些。”

谈论近期坠崖的攀岩者,萨尼同情他的妻子,亚历克斯说:“难道她想不到这是迟早的事吗?”

萨尼问他“你攀岩时会考虑到我的感受,尽可能活下来吗?”,亚历克斯没有丝毫犹豫,“不会”

每一句都很扎心,但每一句也都证明了攀岩在他心中的分量。

事实上,亚历克斯在攀岩能力上接近于“神”,但他并不是神,萨尼的出现,就让他一下子坠入凡间,整部纪录片最有张力的部分,几乎都集中在亚历克斯和女友相处的画面。

从不失手的亚历克斯,在遇到萨尼后受伤几次。为了不让自己分心,亚历克斯在攀登酋长岩时并没有让萨尼在场,成功登顶后,他给她打电话:“能够做到完美,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亚历克斯和女友萨尼让我们看到了两种人,两种三观。

女友渴望安稳,希望他好好活着,不要做危险的事情。

亚历克斯追求成就,觉得“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天死去,而徒手攀岩让我感觉更直接、更真实。”

没有谁对谁错。独自一人的亚历克斯,让我们看到一个最佳状态的顶尖攀岩手。和女友在一起的亚历克斯,让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更加真实的男孩。正如导演伊丽莎白·柴在奥斯卡领奖时对萨尼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你,这个故事就要无趣很多了”。

毫无疑问,亚历克斯与众不同,他知道不断挑战极限才会让他得到快乐满足。也许在世人眼里他是“疯子”——拥有爱情、家庭才算圆满人生,而他却将这一切推开。但一个人能一辈子在自己热爱、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我们又怎能说它不是另一种令人羡慕的圆满呢?

4.《徒手攀岩》的拍摄,同样是一次“壮举”

如果说亚历克斯成功挑战酋长岩是攀岩界的一次壮举,那么《徒手攀岩》的拍摄同样算得上纪录片拍摄的一次“壮举”。

8位同时兼任攀岩家和摄影师的拍摄团队可谓百里挑一,他们是户外极限摄影界的最顶尖人员。导演金国威本身就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也曾纪录过自己攀登梅鲁峰的壮举。

亚历克斯为徒手攀爬酋长岩准备了两年,整个摄影团队也跟着他一起精心准备了两年。

拍摄亚历克斯攀爬酋长岩这一天,拍摄团队和亚历克斯一样面对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极限挑战。摄影师需要像亚历克斯一样悬吊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同时还背负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和攀登装备。在这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即便掉落一个镜头盖,也有可能分散到亚历克斯的注意力,从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与此同时,一颗强大的心脏必不可少。在攀爬最困难的一段,由于抓握点相距较远,亚历克斯竟然要进行空中横越!在此之前,亚历克斯拴着绳索试“飞”了多次也无法保证不会坠崖,于是,这一段他决定让摄影师离场——他不想给对方留下心理阴影。

《徒手攀岩》的另外一位导演,金国威夫人伊丽莎白·柴说这一天是她“一生中最恐怖的一天”。团队中一位摄像师一度不敢直视摄像头,几次将脸别开,问:“你们怎么还看得下去?”

亚历克斯成功登顶的那一刻,整个摄影团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是的,他们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伟大的壮举。

“战争时代,人们喜爱歌舞片。今天,我们被亚历克斯的故事鼓舞。”

80分钟的记录片,热爱未停,冒险未止,亚历克斯,还在路上。

所有怀揣梦想的人,如果你不停寻找极限,总有一天会找到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9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