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催生历史首位华人国际影后,一部前所未有的港式传记片

催生历史首位华人国际影后,一部前所未有的港式传记片


她早期演戏的时候,基本上只能是演一些没有机会发挥演技的角色,俗称“花瓶”。直到1929年加盟联华影业,她才开始出演一些严肃认真的电影。

“这不就是我?”

张曼玉一听,瞬间觉得阮玲玉的经历和自己如出一辙。


港姐出身的张曼玉,她刚进娱乐圈的时候,就经常被安排一些“花瓶”角色。成龙带着她走进了大银幕,她拒绝使用替身完成《警察故事》的拍摄,却依然只是“男主角的漂亮女友”。

直到参演关锦鹏的《人在纽约》,张曼玉饰演一位干练的女强人,与张艾嘉、斯琴高娃同台飙戏,她的演技才开始得到展现,并获得生涯第一个个人奖项——金马影后。

之后关锦鹏继续找到张曼玉,因为梅艳芳因“私人理由”拒绝了到上海拍《阮玲玉》。起初张曼玉也不太愿意,因为她不想剃成像阮玲玉般超细的眉毛。关锦鹏不愿意又再次错失女主人选,经过三番四次的劝说,终于,他把张曼玉劝成了史上首位华人柏林影后,严格来说是“国际影后”。

自此,张曼玉彻底摆脱掉了“花瓶演员”的标签。


在另一个时空中,孙瑜的《故都春梦》令到阮玲玉成功转型,联华影业的开山之作获得成功。

《阮玲玉》的剧情选在了这个时间点开始讲起,关锦鹏大胆选用了主创访谈与电影画面穿插的剧本,并切入阮玲玉的原版影像,使得这部电影在传记类型片中独树一帜。

原本20世纪30年代初的故事,被划成了7个段落。

现实,电影,历史,打破时空的间隔,汇成一体。摄影师潘恒生开玩笑地说,拍摄时,他看到了阮玲玉的鬼魂站在张曼玉身边。张曼玉一听,非但没有害怕,还和阮玲玉的鬼魂展开了隔空对话。



①作为演员

你希不希望半个世纪后还会有人记得你?

刘嘉玲说,当然希望。

张曼玉说,她对此并不看重。

阮玲玉会怎么回答已经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一个世纪以后,也肯定有人记得她。



她的生命定格在风华正茂的25岁,成了传奇,成了永远。

后世只能从残存的影像中,一睹这位30年代民国巨星的风采。短短9年的从影生涯,她给世人留下了总共29部作品。

动荡的岁月偷走了其中的20部,现在仅存9部的胶卷备份,大多是她生涯后期的作品。

关锦鹏起初看她表演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但看完所有9部残存作品后,就被折服了。

真的演什么像什么。


联华影业在创业之初就发现了阮玲玉的潜质,选定了她做头号女主角。

《故都春梦》《野草闲花》两部影片已经失传,原本阮玲玉的转型表演有多惊艳只能从老剧照中感受。

《阮玲玉》一上来就还原了两部老电影的片段,张曼玉在“戏中戏”里分别演了泼辣歌姬和悲苦母亲,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展现出阮玲玉当年是怎么帮助联华电影一飞冲天的。

可以想象,阮玲玉和张曼玉一样,也是个戏痴。



②家庭

电影第二段引出了阮玲玉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张达民。

也许阮玲玉和张达民曾有着一个还算温暖的家庭。为了回报张达民多年的“照顾”,阮玲玉在外拍戏挣钱,家中的老母亲照顾领养的孩子小玉,只不过张达民的特长是吃喝玩乐游手好闲,不大喜欢回家。

对于阮玲玉的礼物,他觉得是应该的。



关锦鹏用调度和灯光勾勒出他们暗藏危机的夫妻关系。

阮玲玉站在高处,送给低处张达民礼物,暗示两人的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两人相互亲近,灯光却打得十分阴暗,他们的未来不言而喻。



虽然阮玲玉出身卑微,但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爬到了演艺圈的顶峰,很多知名的中国艺术先驱都和她有过交集。

《阮玲玉》中,写出国歌的聂耳和“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同时现身,而另一位民国传奇女星陈燕燕,那时还只是仰慕阮玲玉的一个小演员。

离开家庭,阮玲玉所面对的,是一个需要勇气的抗争时代。



③民族觉悟

1932年,日本人在“九一八事变”后,又酿造了“一·二八事变”,企图入侵上海。上海的很多有钱人都选择前往香港躲避战火,其中就包括阮玲玉。

故事讲到这里,《阮玲玉》的30年代部分开始呈现明显的双线,一条是阮玲玉的感情,另一条是事业。

灯光依然是值得玩味的要素,一束侧光打在张曼玉身上,配合她若有所思的神情,似乎是在表现她的某种觉悟。



关锦鹏在一次港台采访时曾说,拍这部电影是要重新还原30年代中国电影先驱者的工作状态。

在阮玲玉回到上海之后,她和观众看到了聂耳带领着联华成员高唱自己的新曲子。

她表面上毫无波澜,实际上深受感染。

她也想为抗日出一份力,于是便主动争取革命女性的角色。

再一次,她成功打破了自己固有的荧幕形象。

《三个摩登女性》,成为了她民族意识的代表之作。



④坚强又脆弱

茶叶大亨唐季珊在阮玲玉辗转之时乘机而入,他不断地嘘寒问暖,而且还入股了联华影业。

张达民是一个长不大的男人,面对成熟的情场高手唐季珊,阮玲玉可以说是根本没有抵抗能力。

《阮玲玉》中的她,只能拿着和张达民的关系来抵抗。

在事业上,她可以很坚强,诠释很多“进步角色”;

然而感情上,她却是脆弱无比,不堪一击。



⑤三个男人

第五段是最长的一部分,30年代的剧情延续了近50分钟,大概是因为这是对阮玲玉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

她搬进了唐季珊的大房子,张达民还是不依不饶地纠缠,与此同时,同事蔡楚生又让她看到了世界的另外一番模样。

唐季珊给了她安稳的环境,但对感情不专一;

张达民毕竟有过一段旧情,但死性不改;

蔡楚生文质彬彬,才华横溢,但在感情上并不够强悍。


陷入困局的阮玲玉,只能通过演戏这件事情来宣泄情绪。

一想起备受煎熬的感情生活,她就能够泪流不止。

《新女性》中的高潮戏,她躺在病床上大呼“救救我!”仿佛就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

张曼玉实力复刻了这场经典的段落,她在特写镜头下活生生地流出了眼泪,悲痛的情绪可以延伸到屏幕之外。



⑥人言可畏

只是成功演出的阮玲玉并没有获得业界的称赞,《新女性》由于有侮辱记者的情节,被上海新闻记者公会投诉,要求删减相关片段。

阮玲玉成为了事件的牺牲品,记者们不断曝出她的私生活绯闻,以转移大众的视线。

本想批判无良记者害死早前的女演员艾霞的蔡楚生,却无意中促发了另外一场类似的悲剧。


本来在感情上就压力山大的阮玲玉,又多了一重舆论压力。

所有的一切压在一个25岁的女生身上,不堪重负是人之常情。

人言可畏,吃瓜群众总是轻易地听信表面的信息,然后用恶言宣泄主观情绪,不管对象是老人,男人,女人,还是小孩。

张曼玉说,舆论那东西是不分任何年代的。

因为世界再怎么变,人性都不会变。



⑦死亡

《阮玲玉》没有刻意渲染悲伤的气氛,却处处充满悲伤。

这种悲伤是平静的,深藏的。

没有任何人发现阮玲玉有什么不妥,她自己苦中作乐,意志慢慢消沉。

张曼玉用彷徨的眼神,表现出阮玲玉当时的迷茫和无助。



1935年3月8日凌晨,阮玲玉悄无声息地服下过量安眠药,永远地睡去。

《阮玲玉》采用了唐季珊拿出来的两封遗书,这使得阮玲玉之死相对温情,她自寻短见,更多是出于一种无奈。


事实上唐季珊拿出来的遗书很可能是造假的。

一开始他不肯对外界公开,公开之后人们发现,阮玲玉说自己很对不起他。而自杀的重要原因是那句著名的“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

既然责任不在他,那为何迟迟不公开,为妻子声明清白?

后来“思明商学报”公开的另一版本遗书就不同了,信中阮玲玉痛骂唐季珊家暴,言辞激烈。

她很愤怒,却无可奈何,或许也只能用死亡来报复了。



导演剪辑版,关锦鹏大胆地带观众走进了拍摄现场,有人觉得这是画蛇添足,有人觉得挺有意思。

他的用意大概是想做一个“合”,让现实与电影交织,可能就是用在葬礼的戏,有点破坏严肃感了。也可能他不想让观众过于感伤,故意这么做。

张曼玉扮演死去的阮玲玉,又突然“复活”了过来,仿佛,她就是阮玲玉的转世。



幸运的张曼玉活得洒脱自如,阮玲玉没有做到的一些事情,她替她做到了。

有趣的是,张曼玉也选择了在自己最巅峰的时候选择“离开”。2000年《花样年华》后,她开始减产息影,告别影坛。

真感觉是上帝拿走了一个阮玲玉,多年以后,还给了人间一个张曼玉。

女人站起来,不表示男人一定要倒下去,大家一起站,这世界才够大呀。——《阮玲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yl/19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