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一家九口人聚餐,7人身亡2人抢救,他们到底吃了什么?

一家九口人聚餐,7人身亡2人抢救,他们到底吃了什么?

一家九口人聚餐,7人身亡2人抢救,他们到底吃了什么?

文/无计谈星

说到家庭聚餐,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场面。然而,近日,在黑龙江有一家庭因为一场聚餐,导致参加聚餐的9口人中有7人死亡,2人正在医院抢救的悲剧。那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事情发生在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的某社区中,居民王某本是开开心心地与亲朋好友们聚餐。可在聚餐过程中,却发生了意外,一家人全部发生食物中毒,这着实是匪夷所思。

根据调查发现,这一家人在聚餐期间,食用了已经在冰箱冷冻一年的自制酸汤子。这是一种流行于东北地区的一种食物,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不仅口感非常好,营养也是非常丰富。然而这一次,这种美味健康的食物,却成了夺走7人性命的罪魁祸首。

在这一中毒事故发生后,邻居们也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立刻就报了警,接到群众报警的警方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经过初步调查,警方排除了人为投毒的可能。

于是,当地公安机关准备细查现场的食物,经过提取检测,也没有查出氰化物、有机磷类、呋喃丹类等有毒物质,这也再一次排除了人为投毒可能。最后,经过医院对食物的再一次检测,发现食物中有严重超标的黄曲霉素

事情的真相也渐渐地浮出了水面。原来,是这一家人在聚餐时所食用的已经存放一年的酸梅子,食物已经发霉并产生大量黄曲霉素,最终导致这家人全体食物中毒。

此事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很多人表示这7条人命应该归咎于家里的大人没有常识,把在冰箱里放了一年的食物拿来做聚餐的食物,最终造成这般悲剧。

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共有7名患者抢救无效身亡,还有2人正在抢救中,也是生死未卜。其实,生活中关于食物中毒的案例也是不少了,这一场悲剧也再一次唤醒了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很多人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够重视,等真的出事的时候才后悔,可是已经为时太晚。就在大家唏嘘惋惜之后,很多人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一次次地触碰食品安全的底线,既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家人生命安全的漠视。

导致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黄曲霉毒素,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的致癌物。这也足以看出其危险性之大,甚至有些人也说黄曲霉素比砒霜毒性强68倍,即使沾上一点,都可能导致癌变。

那么,毒性如此强大的黄曲霉毒素,为何这一家九口人一点不了解呢?其实,即便它危害性非常强,但它却是时刻出现在我们身边的。

就如发霉的食物,一旦发霉,一般都会选择丢弃,但总有人抱着“把发霉的地方切下来,剩下的还可以吃”这样的心态,可能在一些黄曲霉素少量堆积的地方,我们肉眼虽看不出发霉,却已经是具有毒性的了。

例如我们常见的大米、花生,如果它们发霉了,往往是从内到外出现霉菌的,如果发霉了,就直接丢弃,避免里面的黄曲霉孢子飞散出来,引起污染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再如,我们平时唠嗑时常吃的瓜子,如果发现所吃的瓜子有苦味,就说明已经发霉了。而大家所吃到的苦味,一般就是黄曲霉毒素,一旦吃进了嘴里,吐出来以后最好还要进行漱口。当然,为了保险起见,也可以上医院进行咨询与治疗。

另外,大家最常忽略的莫过于平时使用的木质筷子了,更不用说,如果筷子长期没有洗干净,黄曲霉毒素便会日积月累地增加,最终对人体产生无法逆转的伤害。

在北京电视台《我是大医生》的一档节目中:北京一位女士,2013年被检测出患有癌症。更可怕的是,她的爸爸、哥哥等一家四口全是相继患癌去世。但是,这一家并没有任何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没有什么家族遗传病史。

在节目中,医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实验,发现王女士家的致癌因素——黄曲霉素。在该女士家日常用的砧板、筷子上,医生们都发现了黄曲霉菌的存在。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这一家人相继患上癌症。

黄曲霉素本身毒性就非常强,一旦进入身体,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肝细胞的损伤更大,因为肝细胞主要的作用就是分解毒素,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可能会形成癌变。

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方面严格把关,注意生活的细节。首先,定期把筷子煮一下消毒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此外,两三个月换一次筷子也是不可少的。

最后,对于如何处理发霉的食物,也是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发霉的食物,人是一定不能吃的,也一定不能想着节省。可能有人会想,家里如果养了猪、鸡鸭等,那是否可以把食物喂给它们,以减少浪费?

这种行为当然也是不可取的,如果这些家禽吃了带有黄曲霉素的食物,也会导致黄曲霉素发生大面积的感染,殃及他人,最后甚至产生更大的危害。

总而言之,人人都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生命诚可贵,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对黄曲霉素有基本的了解。时刻注意防范,从日常的生活细节抓起,营造一个健康整洁的家庭环境。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转发出去就是最大的警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9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