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苏北、苏中、苏南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地理上如何划分江苏?

苏北、苏中、苏南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地理上如何划分江苏?

曾经以「内斗省」扬名天下的江苏,又以另外的方式火了。疫情期间,江苏十三(地级)市的医疗团队火线驰援湖北,以「十三太保」的绰号刷屏。


常熟市——江苏苏州代管的县级市


所谓十三太保,说的是江苏所辖十三城市,个个经济实力不俗——在省里号召之下,各城分别可以组成团队,无须在省会南京汇合,从自家门口即可直奔鄂省——「散装江苏」的段子通过网络传遍大江南北。


这样的江苏,有点联邦的味道——嗯,联邦江苏,不如简称「苏联」


|“苏联版”江苏行政区图 图源:微博@兔奶爸王冠|


热闹之余,我们发现:除了让「内斗省」更深入人心外,这件事并没有增进全国人民对江苏这块神奇土地的了解。


有人肯定会说:地理菌,你又错过了蹭热点的时机。


小伙伴们不知道,地理菌从隔离期开始就一直在忙于申报基金,科普文章写得就少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热度散尽,我们正好可以冷静下来涨涨地理知识。


泰山不是堆的,「苏联」不是吹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散装江苏」不是一天炼成的。今天,大地理馆就从本专业领域来科普下「散装江苏」的制造原理



二分法:「南北朝」格局


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大体将中国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淮河下游(实际上已变成人工河——苏北灌溉总渠)横穿江苏。按照这一划分,江苏也被分为两个部分,此线以北属「北方」,此线以南属「南方」

|昆仑-秦岭(山系)-淮河一线与江苏省|


|暖温带(北方)和亚热带(南方)|

冬季1月0摄氏度线是划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重要指标,它大体跟秦岭—淮河走向一致。在气温区划上,江苏总体被分为两大部分,淮河以北是暖温带的江苏,淮河以南是亚热带的江苏。



|华北古陆和下扬子古陆|

我们坚决反对「地理决定论」,但这无法抹杀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舞台的塑造。在江苏地区,有一条肉眼看不见的,隐藏在地壳中的线——这条线的两侧,在地质上被称为华北古陆和下扬子古陆。在地质构造上,江苏就位于这两个构造单元的衔接部位。这两个单元的分界,大体在淮河附近。


|江南和江北|

就江苏区域而言,淮河固然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但从历史长度和影响深度而言,另一条分界线似乎更加重要,那就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古代,江苏境内的长江,水面开阔而汹涌。历史书常说「长江天险」,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你看长江水面平稳,并没有那么凶险啊。



数千年之前,泥沙堆积远没有今天的规模——哪怕直到宋代,长江入海口还是一个巨大的喇叭口。在秦汉及以前,这个喇叭口的宽度更大——这种跟钱塘江口类似的地貌,在当时常常被海潮冲击,加上当时无法建造跨江大桥,这样一条庞然大河,就天然地分割了两岸。后来江苏被人分为「苏南」和「苏北」,就是大致以长江为界的。


|徐州和扬州|

约成书于战国的地理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它显然注意到了江水这条天然界限。书中并没有严格指出各州的界限,但我们可以从中推断,江苏一带分属徐州(是大区,不是今天的徐州市哦)和扬州(原理同前)。


《禹贡》用简练的文字指出:「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意思是,徐州的范围是西到泰山、淮水,东到大海;扬州的范围是西到淮水,东到大海。这时候,两州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行政区划。到了汉代,统治者根据古书记载,在「九州」思想基础上,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为单位的监察区,「徐州」和「扬州」以长江为界,分居南北,今天的江苏省就分属这两个大区。



|南朝和北朝|

更早一点的秦代没有这种大区,但长江已经成为郡之间的天然界线。东汉末年到三国,江东孙吴政权依仗长江天险与曹魏分庭礼抗——江苏区域因此分属魏国和吴国



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后,小冰期的五胡乱华再度让中国陷入分裂,江苏地区成为南北政权来回争夺的前沿,如北魏占据江苏西北部,南齐控制江苏其他区域;等到梁、陈时期,南北朝分界继续南移,最后逼近长江一线。



唐代之后,江南地区得到深入开发,经济重心从中原转移到江南。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双方经过前期战争后约定以大散关-淮水为界,江苏境内此线以北属金国,以南属宋朝。



金与南宋对峙,是南北朝的传统的一种延续。


|河南江北行省和江浙行省|

元朝时期,江苏区域以长江为界,以北为河南江北行省管辖、以南为江浙行省管辖——西北有一点区域,跟山东、河北、山西、北京等广大区域同属「行中书省」直辖。



|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从水文角度看,江苏省分属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分界线)大体位于今扬州—南通一线。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区域泛称「江淮」,也称「淮扬」——它衍生了一系列人文现象,如淮扬菜系



|黄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江苏境内的淮河流域在地形上称为黄淮平原(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因为由黄河和淮河泥沙冲积而生——黄河曾改道从江苏入黄海,地图上留下「废黄河」一条。很多人印象中,江苏与华北平原似乎很远,其实不然,华北平原几乎占据了本省平原的三分之二。画个重点冷知识:江苏境内近2/3的土地属于华北平原


剩余部分的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我国三大平原之中,两大平原在江苏都有分布,而且是紧密相连。



三分法:江苏的「三国」格局

从地理上说,江苏也可以有「三分法」,我们称之为「三国格局」


|黄淮、江淮、江南|

长江、淮河是江苏境内两大天然水道,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细长的江苏版图,被二者分为三大块,一般称为黄淮、江淮、江南,这也成是今日苏北、苏中、苏南说法的地理依据。


|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

长江、淮河对行政区划的影响在唐朝表现的特别明显,这就是行政区划中的「山川形便」原则。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区域为「河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为「淮南道」;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为「江南道」。唐代的江苏,就分属这三个道。



唐代之后,这种惯性还在延续。五代十国后期,江苏分属后周、南唐、吴越


|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

一江一淮的纵贯东西,也多少对塑造江苏的方言文化起到了一定影响。江苏境内的方言主要有三种:中原官话,包括徐州大部,以及宿迁、连云港北部;江淮官话,包括连云港、宿迁南部,以及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京地区;吴语,覆盖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地区。


|底图:《中国语言地图集》,标注:孙不二/大地理馆|


N分法:江苏的「战国」格局


江苏以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仅大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四个直辖市,台湾、海南、香港、澳门,与邻居浙江相当。区域不大,但耕地充足、水系发达。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这里势必会成为人口、城市最密集的区域。


|明代七雄|

明代立国后,朱元璋彻底打破「山川形便」,将长江、淮河下游广大区域设为「南直隶省」,这就是今天安徽、江苏两省的雏形。


从明代的州府设置可以看出,这时候的江苏已经显露出「寸土寸金」的潜力——这时的江苏区域陆地面积比今天小很多。这块区域有六府、一直隶州,还有一块区域归凤阳府管辖。要知道,面积是江苏1.5倍的山东,在明代也只有六府而已,可见江苏区域的行政区有多密集。

明代江苏区域的六府一州格局,让人想起了战国七雄,所以我们称之为「江苏七雄」


|清代十一太保|

明亡清兴后,原南直隶省一分为二,左边的称安徽、右边的称江南省,江南省就是后来的江苏省。



这时候,江苏的城市继续裂变,六府一州演变为七府、三州、一厅。七府分别对应今天的徐州、淮安、扬州、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海州大体为今连云港,通州即今南通(明清时有两个通州,分别位于南京和北京附近,为了跟北京通州区别,南方通州改名“南通”),太仓州和海门厅后来分别并入苏州、南通。

随着泥沙造陆的演变,淮安府和扬州府的沿海地区不断产生新的滨海平原,后来就划出一块以海盐业为主的区域,即今盐城市。苏州府和常州府之间新增了无锡市。淮安府划出一部分,和原凤阳府的东部组成了宿迁市


苏州市月亮湾


于是,十一太保,变成了十三太保。而十三太保内部,那一个个区、县、市也不是吃素的。全国百强县,遍布苏南、苏中和苏北



江苏华西村


微博上流传的「苏联版江苏地图」上,省会南京被称为「南斯科」,苏州被称为「苏里宁格勒」……此刻地理菌在想:如果「上彼得堡」没有直辖,那局面岂不是更加热闹?

外人看热闹,自家知冷暖。

十三太保的段子和嘴炮,终究只是流于网上的玩笑。自古至今,无论是黄淮平原,江淮之间,还是太湖平原——尽管方言、风俗各异,但它们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为有了人才、物产、资本的流动,有了每一寸土地间的生死相依——这片土地才有了了始于春秋的古都姑苏(苏州),有了中原都会彭城(徐州),有了淮海通衢楚州(淮安),有了六朝古都金陵(南京)——一言以蔽之,没有苏北、苏中、苏南的精诚团结,就没有今天的「苏大强」

所以,所谓「散装」,乃散而不乱、散而有条。江苏啊,江苏,殊不知,他们说你是「散装」,说你「内斗」,明着是调侃,心里是羡慕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5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