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聊聊那些年老家“黑瞎子”的故事

聊聊那些年老家“黑瞎子”的故事

东北人称黑熊为“黑瞎子”,可能是因为黑熊的眼睛不是那么灵活,看事物反应慢,且眼睛小总是咪咪的缘故吧。

辽东本溪县东部的大山里,在七、八十年代前,还有许多黑熊存在,受凤城宽甸地区口音影响,本地人称“黑瞎子”为“he三声xia三声zi”.。


那时候兰河峪的大山里经常有黑瞎子活动的踪迹,春天许多村民上山采山菜时经常会遇到,不时会传来附近村民被抓咬受伤的事情,秋天捡橡子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在靠大山近的地方,黑瞎子也会到人们的住家附近活动,比如“黑瞎子掰苞米——掰一棒扔一棒”等祸害庄稼的事情,就时有发生。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都知道著名的旅游景区“大石湖”吧,在大石湖村西边的这条小山沟,早年这里仅有一家人家,是笔者已故前妻的娘家,那时候大石湖的老户都在靠“湖底”处住,因为她家来大石湖落户较晚,所以在这里后建的房。这条小山沟名叫“长沟子”,因为这里的“长虫(蛇)”特别多,多到什么程度,刚住这里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大爷丈人来劲了,见“长虫‘’就打,一天下来,打死的“长虫”装了半抬筐!后来,人们就把这条沟称为“长沟子”。

因为这里距离大堡子较远,就很偏僻,于是就有了黑瞎子光顾这里的故事;

一天夜里,一只黑瞎子来到了这里,那时候的人家村落没有什么严实的大门院墙,木杖子一扒就开,黑瞎子进来,先是喝光了酱缸里的大酱,又搬倒蜂桶抠食里边的蜂蜜,院子里种的凡是能吃的都吃个遍,最后黑瞎子把酱缸翻过来,扣在了碾盘上,扬长而去。可笑的是;第二天人们起来看这个惨状,把酱缸从碾盘上拿下来,发现里面还扣着三块大石头!为什么要扣石头,这让人实在不解?


妻侄家的酱缸


现在还在养的山蜂

当年的碾盘还在


黑瞎子的生活习性是;春夏秋三个季节出来活动,采食,繁殖等等,在秋季入冬前抓足了膘,积攒了厚厚的脂肪,供冬季休眠时身体的消耗,黑瞎子住的地方,一般都是在较高的石洞里,一般动物不容易到达的地方,称为‘’黑瞎仓子‘’,冬天不出来活动,在里面睡觉冬眠。

因而,这也是黑瞎子致命的弱点,于是就有了许多人冬天上山去捕获黑瞎子的事情。

一年冬天,我们村十几个人去岭那边的山沟打黑瞎子,那时候枪支管控的不是很严格,弄了一支快抢,其他人带着锛子斧子。在得到准确的消息,包围了这个黑瞎仓子,这个打枪的人是从外村请来的,习惯称为“炮手”,是个小老头。黑瞎子的洞挺高,这个小老头身体差点,是第一个往上爬,后面跟着的是我的一个姓马的表叔,他身体好,也是一个老上山的,他在后面给拿着枪,当前面的小老头爬到与洞口齐平的位置,有一个小平台,这时候洞里的黑瞎子已经听到了风声,感觉到了危险,于是就冲了出来,小老头一看不好,一闪身躲了过去,这时正赶上我这个表叔露头,黑瞎子一下子扑到他身上,两个一起从十几米的高处摔了下去,在落地的那一刻,黑瞎子的后背先着地,墩的哼了一声,把表叔弹到了一个树杈上,然后掉头就跑了,表叔摔的也不轻,被抬回去躺了两个多月。后来这个事情被传到本溪市,说兰河峪有一个高手,和黑瞎子打拳!------。特么谁打谁呀?!


我参加过的一次(未遂),那年听说我们沟里的“二道北沟”有一个“黑瞎仓子”,我们去了四五个人,带着斧子,还有一人是退伍兵,是队里的民兵排长,在训练时偷了几颗手榴弹,这回也带着的,我们煞有介事的到了黑瞎仓子,费了好大劲爬上去,结果是个空的,于是就空去白回来了。那时候的人真单纯,不知道什么叫危险,拿几个斧子就敢上山打黑瞎子?!后来,这个退伍兵不知道是谁举报的,查出来私藏武器,被抓起来蹲了两年,党票也撸了。


黑瞎子肉并不是怎么好吃,主要值钱是“熊胆”,熊胆是极珍贵的中药材,许多捕猎者都是奔着熊胆去的。


从外观上看,与猪胆、牛胆差别不大。


还有,熊掌也是非常金贵的,满汉全席上就被列为“上八珍”,据说跟“牛蹄筋”口感差不多。

那年,我去帮助住在南营房瓜瓢子的一个堂弟盖房子,他送给我一些熊胆,是将熊胆汁掺一些淀粉拌成高粱粒大小的颗粒晒干,装在瓶子里,我配偏方用了好几年,效果非常好。

有用下套的方法捉黑瞎子的,下套分为“死套”和“活套”之说,死套就是钢丝套栓在固定位置,套这种力气大比较凶猛的野兽,一般多用活套,所谓活套就是在套的一头不是栓死,是栓在一块较重的木头上,因为许多力气大的动物被栓住后会拼命挣扎,弄不好会挣断套子的钢丝,如果用活套,在动物挣扎时会拖动木头,可以让动物拖动木头走一段距离,这样可以逐渐消耗动物的体力,使其就范。有一回发生了一个黑瞎子中了套的故事;一只黑瞎子被套子套住,栓套子的木头被黑瞎子拖了好远,这个黑瞎子突然来了灵感,拖着走太费劲,干脆它扛起木头走,这一招真灵!不过在过一险处时,黑瞎子木头失手掉落,还是被勒死了。


说一个捉狍子的故事;


碱厂南与原兰河峪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叫滴台头子的地方,这里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图中左侧有一条大山沟,叫“滴台沟”,沟很长,沟里过岭可通台沟、南营房、还有湖里。进沟不远有一个小村落,过去人家不少,后来大部分迁出了,就剩下两户人家,这是八十年代末的时候。

两户人家有一家姓陈,一家姓赵,这个赵家的爷们和我是好朋友,我们一起在大队的加工厂拉了几年电锯,我是“上锯”,他给我拉“下锯”。

那年他求我和我的一个哥哥给他的父亲“拢材”,就是做棺材,给活着的人做棺材叫“寿材”,给死去的人做棺材叫“忙材”。他的父亲当时还是非常硬朗的。

那年的雪很大,一天从山上下来一只狍子,串到了村子里,他家养了两只大狗,一只年轻点的狗喜欢叫,一只年老的狗看着好像无精打采的,不怎么叫,有时会低沉的在喉咙里哼。两只狗看见狍子就串了出去,我们也紧跟着跑出去。那只年轻狗体力好先跑到狍子身边,但是不敢咬,只是前后不停叫,围着狍子,这只老狗后跑到,一口就咬住狍子后腿的“后犬”部,就不松口了,任凭狍子拖拽,一直等到我们人赶到按住狍子。这就告诉你,为什么说“姜还是老的辣”!

晚上的菜里就吃到狍子肉炒酸菜了,真正新鲜的,肉色非常嫩白,接近羊肉的味道。

由于八十年代前的滥捕滥猎,许多动物被捕杀绝迹,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生态被彻底破怀,至今许多动物就只剩传说了,这黑瞎子和狍子以后就没有再见过。虽然近年加大了对动植物的保护,有部分动植物得以恢复,但是许多稀有的动植物可能就永远不会恢复了!


谢谢朋友的支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5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