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没等来“拐点”,却等来了“误判”!面对疫情别太“自信”

没等来“拐点”,却等来了“误判”!面对疫情别太“自信”

如果您看了觉得说的有道理,希望您点击上方的“关注”,谢谢您!

据媒体披露,随着全国范围内有序的复工,目前,复工后发生的聚集性疫情有12起,共15人确诊,18人传染,514人以上被隔离 。

被发现以后,这些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被隔离,有些企业还被整体封锁隔离,停止生产。

其中,最严重的一个地方,珠海一小区保安从湖北回来后28天确诊,妻子被感染,目前小区住房被隔离,实行封闭,全部住户强制隔离14天。

这些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聚集性疫情?原因,是相关的企业主和工作者,思想上有三个误判。请您阅读到最后,相信会对您有所启发!

第一个误判——太大意

复工潮才是疫情蔓延的最佳时期!

复工,是有序的复工,是做好防控前提下的复工。复工一线,也是抗击疫情的一线。

在复工时,要加强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严格落实好工作场所、食堂、宿舍等区域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员工聚集和集体活动。

可是有些单位和工作者,总是认为疫情离自己很远,看到确诊人数逐渐下降,看到本地确诊人数较少,便没有了“谨慎之心”,思想上大意,行动上潦草,无形之中加大了病毒扩散的风险。

比如,曝光出来的山东济南银座商城燕山店,这个地方发现多起关联病例,没有按照要求测量员工体温,每天违规召开晨会,造成人员密集,通风和隔离措施不到位。

更恶劣的是,这个地方连员工的底数都没掌握清楚,从要求提供人员名单到提供出最终名单经过了近30个小时,且依然存在姓名重复、地址不详,将几个月前已离职员工和未上班员工计入等问题,导致市、区两级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人员核实上。

如果在这个地方上班,那对善良的员工们来说,真是一场不幸,领导者对疫情的大意,使全体员工犹如一个个“活靶子”,全部暴露在疫情火力范围内,让全体员工为领导者的错误买单

就像我以前所说,如果面对这样的企业,这样的领导人,我们管不住别人,但是可以管好自己,那就是:

对那些防控不到位的企业和个人,勇敢的说“不”!

第二个误判——太依赖

这些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单位领导者,可能会想,这些员工在家的时候,都被当地社区或者农村检查过了,该隔离的也隔离了,那说明没问题了,可以不用再严格的防控了。

这种领导的想法就是,自己的防控工作没做好,只要别人能做好就没问题了。

就像是在战场上,自己不主动冲锋陷阵,却指望“友军”能够扛起大旗、独当一面。

殊不知,“友军”也有困难啊。

就像北京最大的社区天通苑,号称“亚洲最大的社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登记人口就有30多万人,比一些县城的人口还要多,指望这样的社区对每个人都彻底防控好,可能吗?

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不承担,该做的工作不到位,防控时处处“撒汤漏水”,却要求别人“严丝合缝”,可能吗?

中央一直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说白了,就是不能依赖别人,每个人、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都要扛起自己的责任,不能自己轻轻松松,却要求别人“上阵杀敌”,这样,不但对全局无益,也容易“引火上身”。

因此,要告诉这些单位的领导人,不要依赖社会,不要依赖其他的单位和地区,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防控工作是最好。

第三个误判——太自信

信心是事业的源泉,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在疫情面前,应该有怎么样的信心?

应该是,对成功抗击疫情有信心,而不是对“单挑”病毒有信心。

也就是常说的那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要尊重这个“敌人”的实力。

疫情有其传播的规律,那就是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

防控疫情,也有其规律,就是要尽量避免人与人的接触,做好防控和消毒工作。

什么叫规律?规律是客观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承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意志”发挥作用。

不尊重规律,就好比对着天空吐痰,痰还是会落在自己身上;或者是用头去撞墙,只能是头破血流。

中央都说“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可是很多人却拿“个性”挑战“规律”,拿身体“单挑”病毒,在疫情面前“逞英雄”,“放飞自我”摘口罩,毫无必要的造成人的聚集和流动,比如,多地出现餐饮、购物的热潮,一些大型超市甚至排起了长队,有的景点也出现拥挤。

就像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所说:“这些不属于复工复产的优先领域,如此的人群聚集风险太高,应当紧急叫停。”

因此,只要不是工作生活必须,就不要参与任何聚集性的活动,要尊重对手,尊重规律,不然就会付出代价。

如果您赞同文章中的观点,希望您点赞并关注我,转给您的朋友,后期我会持续对政策和社会热点进行解读,也欢迎您在评论区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谢谢您的鼓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32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