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腊月午夜出发,13名兰州知青,徒步三天一夜,走出大山回家过年

腊月午夜出发,13名兰州知青,徒步三天一夜,走出大山回家过年

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家

1969年一群兰州青年的春节回家之路


年关将近,回家成为许多人心中最为热切的期盼。伴随着年的脚步,伴随着红艳艳的春联,伴随着街头春天的气息,游子心中再一次唱响了“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的旋律。

  岁岁年年,年相似,年年岁岁,路不同。春节的回家之路,成为许多人心中最为深切的记忆。1969年的春节回家之路,对13位兰州青年来说,是他们终身难以磨灭的。

  1968年腊月底,13位兰州青年,在一个漆黑不见五指的半夜,从庆阳华池县子午岭林区最深处出发,徒步踏上了回家之路……他们面对的是:黄土高原崎岖的山路,林区出没的虎豹恶狼,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


同学们在东华池的宝塔山留影


  这些兰州青年属于林建二师。林建二师这支部队原名甘肃水土保持建设师,是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驻扎在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交界处,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为主要任务。后甘肃水土保持建设师改名为“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二师”,简称林二师。当年,驻扎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水土流失严重、人烟稀少的地方造林种草,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控制水土流失,为秀美山川无私地付出。1968年下半年起,先后有2800多名兰州中学生,响应着“上山下乡”的号召,离别亲人,来到子午岭林区的林建二师,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段历程。当1969年春节脚步临近时,有13人在寒冬的午夜踏上了回家之路。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13位兰州青年的千里回家路。


  1.春节前想家,说走就走,寒冬午夜踏上回家之旅


  想家的情绪,自我们踏上子午岭林区的那一刻。就伴随着我们。1968年12月初,在上山下乡的大潮中,正在兰州二中读高中的我,分配到林二师接受锻炼。相对于直接下乡插队的同学们,要稍微好一点,属于招工,国家还给发点生活费。林二师招人时说,我们下去属于部队建制,主要任务是骑马巡逻。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里,这话对年轻人的诱惑力是巨大的。

  这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带着对前途的憧憬,坐上了兰州通往咸阳的火车。那时,从兰州到庆阳的路不好走,集体去庆阳,往往选择坐火车到咸阳,再转汽车。一天后,终于到了咸阳车站。出站就给我们带来了震撼,车站上一排排解放车,让我们忐忑的心才稍微轻松了,看样子还不错。林二师的人将我们按队分好了车,也安排好了最终的落脚点。

  整好队,同学们分头上了车。一车一车的学生娃们,就这么被拉走了,有些同学分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汽车跑了一天,直奔宁县,路上没有停车,大家都没吃饭。我们这个队,有男生14人,女生8人,高中的学生年龄大一点,也才20岁,初一初二的同学,大多十四五岁。第二天又跑了一天,直到天黑时分,才把我们拉到子午岭最深处的平定川分场。我们隶属于二团四营四连。


平定川宣传队演出归来


  第二天早上起床,看周围只见群山连绵、无边无际,心里凉了半截,但也很无奈。转眼就到1969年1月了。到林二师二团近1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前一日的劳动。早上在队长的吆喝声中起床,然后进沟砍柴,以供大灶上烧火做饭。接下来是沉重的劳动,清理羊圈或者牛圈,吃的只有苞谷面、洋芋。

  眼看着春节快到了,也更加热切地想家。一天晚上,我们几个男生在一起聊天,不知是谁,说起了回家的话题,这下引发了共鸣,我们一定要回家。可是,队上肯定不给请假,这怎么办呢?大家决定悄悄走,反正冬季也没有什么活可干了。

  定下大方向,13个同学就分头准备,准备路上吃的,还要打听清楚路线。我们平定川队,在子午岭林区深处和陕西紧密相连。从地图上看,有山路和陕西相连,为避免被牧场发现阻拦,大家决定往东走。一个同学提供了一个信息,陕西境内的太白镇,通班车。这下,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了,走山路去太白镇,从那里坐汽车,再转火车回家。

  腊月下旬的一个午夜,我们踏上了回家之路。考虑到路途遥远,并没有通知女生。年少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前方路上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的挑战!


  2.徒步三天一夜,迷路,疲倦,挡不住我们回家的心


  那是个漆黑的夜晚,子午岭山谷中寒风呼啸,刮到脸上像刀割一样,远处不时传来不知名野兽的吼叫。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陕甘交界处的陕西太白镇。这是一条陌生的山路,可我们仅仅凭着一张简易的地图就出发了。现在想起来,这就叫初生牛犊不怕虎。


2004年宋东生等同学回访旧地


  从上平川出发,要经过周咀队、老场队、分场部、大台队、金家砭队,约三十多里路,才到葫芦河,再到太白镇还有三十多里路。夜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匆匆奔走在山路上,踩到冰雪上的咔嚓声,在夜空中传出老远。这一夜走得急,天亮时分,就赶到了太白镇。到镇上,恐惧紧张的心情才渐渐放松了,坐在老乡的屋檐下,拿出带着的“铜锤”准备充饥,谁知苞谷面窝头早已冻得如同冰块一般了。就在这时,同学们打听到一个惊人的坏消息。原来听说这里有长途班车,结果没有了。这可咋办?是继续向前,还是返回呢?

  一定要回家过年。我们下决心,继续走,直到能搭上班车为止。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暖的,我们也渐渐地恢复了气力,大家有说有笑地往前赶路,也不觉得有多累了。又走了一天,依旧没有班车。夜幕降临时,到一小村庄。村子里的北京知青听说我们是甘肃的,就帮我们找了一间空房,抱来一大堆麻秆、苞谷秆,让我们取暖。在屋中间升起一堆火边烤边睡,半夜里火熄灭了,被冻醒,再将火点着,房间暖和了,接着睡。就这样,睡一阵,醒一阵,度过了回家路上的第二个夜晚。天亮后,继续赶路,又是一天。天黑时,迷路了,这似乎对我们是个考验。山路迢迢,夜很深了,却找不到可借宿的村庄。就在我们万分着急之时,路边有灯光在闪烁,急忙跑过去,原来是一间窑洞。敲开门,热情的陕北老乡听说我们走了一整天,又迷路了。他急忙点火烧水。这时,我们才发现,老乡的窑洞非常小,进门的炕,还没有双人床大。老乡的水还没有烧开,几个同学已经在炕上睡着了,而老乡一夜未睡。天亮了,给老乡留下了2元钱,就继续踏上回家之路。


  3.走铜川,扒火车,混客车,终于在年前赶回了家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经过和尚塬、黑水寺,到达了直罗镇。直罗镇,这个地方我知道,中学课本中有篇文章《直罗镇战役》,我印象深刻,红军曾在此地打过一仗。镇子和我们想象得不一样,很破旧,狭窄的街道,几间破旧的房子。好在有个饭馆,算是吃了踏上回家路后的第一顿热饭。吃过饭,继续往前赶路。天黑时,仍旧没有找到住宿的地方。我们已经走了三天一夜了,大家身体很疲倦。公路上偶尔有汽车通过,但司机不停车。这也难怪司机,此时我们满面灰尘,衣着破烂,形同土匪,他怎么敢停车呢?咋办?几个年纪大的同学商量,必须强行拦车,不然就把大家走废了。13个人在公路上站成一排,卡车不得不停下。不管司机是否同意,我们就上了车。坐在卡车上,也不知过了多久,车不走了,司机说不远就是黄陵县城了。这下我们放心了,县城总有班车吧!进了县城,找地方住宿,美美地睡了一觉。天亮了,大家起来,发现县城不大,好在有汽车站,真是开心得很,终于能坐上班车了。


1999年返乡时和昔日的房东在一起


  我们坐班车到了铜川。为啥要去铜川呢?因为铜川有火车,这就意味着家离我们更近了。在铜川,我们扒上了往西运煤的火车,虽然被煤灰弄脏了,但开心极了。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三天四夜的奔波,所经历的磨难在此刻都被回家的喜悦所占据。

  运煤车到咸阳就停了。我们只好改乘客车,钱也没有多少了,就那样挤上了火车。这时的样子不能提,脸上一道道白,一道道黑,衣服更是破烂不堪。一位乘务员听说我们徒步跋涉数百里回家过年,很是吃惊,更是同情。她的小孩也在农村插队。这位乘务员一遍遍为我们送开水,直到我们实在喝不了为止。上了火车离家就近了。一天一夜后,我们终于到家了。

  看见我回家了,家里的人们很惊讶,看着他们关切的目光,寒冷瞬间离我远去。这一路上吃的苦,受的磨难,都烟消云散了,什么也挡不住我们回家的路。

  那个冬天,我们徒步回家之路的经历,成为我人生中很珍贵的一段磨练。吃过这种苦后,我才感觉到现在的生活很美好。


讲述人:宋生东原林建二师战士(时在2015年)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9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