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数量不足、技能缺乏、医养分离,老年护理服务短板如何补强

数量不足、技能缺乏、医养分离,老年护理服务短板如何补强


近年来,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惊人的老龄化速度意味着老年人对养老、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国内常规的养老机构基本处于“医养分离”状态,导致很多老人生病无法及时就医,无法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面对不断上升的老年人口数量,如何让老年人度过高质量的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金色池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和老人做游戏。人民图片


护理难题困住失能老人


家住北京,患关节炎多年, 80多岁的郭奶奶今年没有像往年一样前往海南三亚过冬。“老伴身体不太好喽。”刚从小区外购物回来的郭奶奶一手拄着助行杖,一手拎着东西,走几步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她告诉记者,去年初,老伴脑梗摔了一跤,后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如今卧床失能、生活不能自理;唯一的儿子又定居国外,不能常在家里照顾,自己虽然腿脚不太灵便,却成为照顾老伴的“主力”。


“也不是没想过去医院,但好的医院床位紧张,不能久住。养老院环境好一些的太贵,差一些的又不想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就只能自己照顾了。”郭奶奶告诉记者,之前孩子给老伴找过一家不错的护理机构,但费用实在太高,“孩子挣钱也不容易,我们退休金又太少,所以委托朋友找了一位护工在家搭把手,这一年也就这么凑合着过来了。”


郭奶奶和老伴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与之相伴而来的却是医疗机构床位不足、保姆难请、退休金不多、儿女工作忙的养老难题。


“针对罹患疾病,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他们最大的需求不是生活需求,也不是看病的需求,因为看病的需求是阶段性的。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需求就是护理的需求。”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看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照护需求是每一位失能、半失能老人最迫切的需求,“这种护理的需求既包括生活的照护,也包括专业护理服务的需求。”


扩大数量增加服务供给


面对这种窘境,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在医疗资源规划布局中,根据辖区内老年人数量、疾病谱特点、医疗护理迫切需求等,增加老年医疗护理资源供给,通过推动部分医疗机构转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增设相应床位等,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的数量。


同时,医疗机构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医疗机构要结合功能定位,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适宜、便捷的老年护理服务。


其中,三级医院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老年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服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二级医院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床位数量。护理院、康复医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等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护理、长期护理等服务。


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梨树湾社区养老服务站的社工们为老人们体检。人民图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为有需求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失能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或 “呼叫中心”等,为老年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种方式,为老年患者提供疾病预防、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一体化服务。


除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和床位的数量外,《通知》还提出,要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等。鼓励二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为老年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护理服务。


据了解,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部分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已经开始转型为康复医院,北京市已有多家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


提升护理质量补齐短板


其实,相较于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更多的家庭更倾向于家庭护理。上海白领陈青的爷爷已经失能瘫痪在床3年,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了自己父母的身上,可是父母也已步入老年。


“我们家这三年来请了不下7个护工。”说起来请护工的经历,陈青不免有些激动, “一开始是朋友家的护工帮忙介绍,再后来通过中介机构面试招工,但是这些护工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有的甚至连老人都没有照顾过。”


诚然,在庞大的医疗护理和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下,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从业人员不足,护工专业技能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国际惯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而在我国基本上是一个护工照顾7个老人,而且这些护工多以进城务工的妇女为主,她们普遍学历低、缺乏专业护理技能。”一位从事养老护理的从业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低学历、缺乏专业技能人员的老年护理已影响到了服务质量。


一些养老机构虽然有智能健康设备,老人的血压、心率数据可以传输到手机APP上,家属可以随时看到老人的健康指标,但许多护工却并不会操作。


一家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告诉记者:“我们在提供养老服务、失能老人照料当中,最紧缺的是养老护理员。这些护理员的待遇很低、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也很低,不仅人员数量少,而且不稳定。”


因此,在满足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的同时,提高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服务能力也至关重要。焦雅辉表示,优质的护理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基层护士人力资源相对缺乏。


尽管此前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首次建立医疗护理员培训的国家标准。但在此次出台的《通知》中,仍然明确要求要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医疗机构内护士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培训医疗护理员,提高其从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此外,《通知》还要求丰富老年护理服务模式。要求医疗机构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和要求,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居家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鼓励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型业态。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发挥地方典型经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还要求各地加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切实保障老年人医疗安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78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