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一年用不上一次,这样的农村新厕所到底为谁而建?

一年用不上一次,这样的农村新厕所到底为谁而建?

厕所是用来上的,不是用来看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可是常识却受到了挑战。

近日,安徽、河南等地农村新厕弃用现象被曝光,“中看不中用”的厕所暴露出农村改厕过程中存在一刀切和形式主义等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内蒙古农村走访,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有的改厕后家里的厕所由一个变成了两个,小便用家里的水冲式马桶,大便照旧跑出去上旱厕;有的平日里从不用马桶,城里的孩子过节回来才用一下;有的干脆弃用,马桶成了家里的摆设。

看着这些怪相百出的农村新厕所,我不由得感慨,我老家的做法可能反而更“聪明”一点。某一次我回家发现,家里的厕所上挂了一块小牌子,凑近一看,上面写着“新农村厕所革命”的字样。厕所还是原来的厕所,挂个牌子就算完成了厕所革命,这当然是赤裸裸的形式主义。但至少没有浪费资源不是?

厕所革命是一项利民的政策,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的改厕意愿很高,大家普遍支持改厕政策。我个人的体验也是,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在很多方面都已经现代化了,跟城市越来越接近,比如宽带、快递、自来水等等,但几千年不变的旱厕成为一个顽固的痛点。建设美丽乡村,厕所革命是题中之义。问题只是出在了基层的执行环节。

不顾实际的一刀切是主要问题。比如在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内蒙古,有的村子统一采用室内水冲厕所改造,结果马桶水管一冻就是四个月。不知道做出决策的人有没有起码的常识。而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同样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的做法就比较可取,当地干部走村入户调研,并到外地学习,最终提供水冲、旱厕、水旱两用三种改厕模式,农户可结合自家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见,同样的“经”不同的念法会造成多么巨大的差异。

不过一刀切只是表象。更根本的问题是,一些基层政府在执行厕所革命的过程中,把自己拔得太高,把民众放得太低,导致主次颠倒。厕所革命是为农村居民服务,不是应付上级检查。只要基层政府不越俎代庖,什么都替农户“当家做主”,那些雷人的乱象就可以简单避免。

比如说,把工作流程进行一些改动。不是由政府大包大揽,农户只能选择Yes Or No,甚至连No都不能说;而是以农户为决策主体,由农户自己决定如何改厕。改厕完成,基层政府在验收之后再发放相应补助。如此一来,“中看不中用”的新厕绝对不会大面积出现。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地方改厕乱象中是否存在浪费公帑、涉贪涉腐的情况。有些半拉子工程是钱不够导致半途而废还是钱被中途截留,这需要有关部门查清楚。

厕所革命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更新,也是农村生活习惯的改进。这就注定了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大跃进式的做法必须杜绝,只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搞好厕所革命应该先回答好“厕所为谁而建”这个问题,厕所就是为使用者而建,不是为上级而建,为文件而建。形式主义的作风亵渎了政策的初衷。 □西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1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