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哪天把你老子折腾没了,你就心静了”,中国1800万老漂族没晚年

“哪天把你老子折腾没了,你就心静了”,中国1800万老漂族没晚年

“老漂一族”是指那些为了支持儿女工作、照顾第三代,或者为了和儿女团聚而离开熟悉的故乡,来到陌生城市生活的老年人。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9月,中国老漂族有1800多万,约占全国总流动人口2.47亿的7.2%。其中专程为了给儿女带娃的比例高达43%。身边有很多同事、同学、亲朋好友都荣幸地当上了“老漂”,还有更多的人也即将成为“老漂”。这些为数不少的老年人,在大城市的真实生活究竟怎么样呢?只有他们自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



骆淑景丨文


退休后的老乔,度过了短暂的惬意时光

同事老乔的儿子工作成绩突出,从县里调到市里,但老乔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老乔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总是脸吊多长。大伙背后说,跟谁欠他二斗黑豆钱似的。

他曾是某乡镇的一把手,政绩突出,很受当地老百姓拥护。回城后却屈居单位老二,并且局长还是他当年的下属。这下属对老乔并不太尊重,老乔想订一份《南方周末》他都不允,老乔只好自费订阅。

好在老乔的儿子、儿媳争气,靠着自己的努力,双双吃上了公家饭。老乔的脸上才有了一丝喜色。

儿子、儿媳结婚不久就生了一个男孩。两亲家配合默契,争先恐后带孩子,老乔也不用太操心。等到老乔退休时,孙子已经上一年级了。

老乔退休后,日子过得很惬意。每天和一群老友上山跑跑步,下河钓钓鱼,闲了打打麻将,议论议论时政。他还在南河沿种了几分蔬菜,每天骑着自行车来来去去,干得十分起劲。

每次碰见老乔,看见他面色红润,步履矫健,我都会调笑说,“你看你,以前精神不振,半死不活的,现在退休了,倒精神焕发,返老还童了。啥回事嘛?”

老乔嘿嘿笑笑说,“眼不见心不乱,还不兴咱老百姓自娱自乐?”大家说笑一番,乘兴而去。

两年后,儿子媳妇又给老乔生了一个孙女。这下,老乔老两口更高兴了,见了人都是满面含笑。遇到亲戚朋友谁家有红白喜事了,上礼、随份子两人都跑得风快。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老乔的幸福日子随着儿子的升迁算是到了头了。

儿子到市里上班,孙子自然要跟去上小学,老乔两口就要跟市里去照顾。儿媳妇和孙女还在县里,一家人分成两半。小孙女这时已上幼儿园,就由亲家老两口照看。


在县城熟门熟路,搬到市里后想见个谁都难

先是租房,后是买房。老乔也不缺钱,很快就在市区一个高档社区买了一套100多平的楼房。

有一段时间,老乔忙着帮儿子装修,跑建材市场。碰见他问房子装修咋样了,他说快了。

问起在市里日子过得怎么样?他说,不如县里。

在县城熟门熟路,说去哪儿,撂开腿就到了;想找朋友聊天,喊一嗓子就见了。现在想见个谁都难。

虽然有几个老朋友,也住的不远,但都是给娃子女子带孩子的,每天忙着接送学生,只有下午有一会儿空。

最重要的是,这是儿女们的家,谁去谁家都不方便。

老乔又说,虽然没有县里方便,但毕竟县和市同属一个行政区划,饮食、语言各方面都还习惯。这儿离县城也不算远,现在有高速了,开车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每到周末,儿媳开车从县里来到市里,一家人团聚,热热闹闹,也还不错。等孙子上高中了,他就可以回县继续过他从前的生活了。

在市里碰见老乔几次,不是从菜市场出来,手里掂着一条鱼,就是慌慌忙忙朝学校走,说,到点了,赶紧接学生去。

老乔还给我打过两次吐槽电话,说起他在县里那个90岁的老爹。

以前在县里时,老乔弟兄三人轮换照顾父亲。现在他来市里了,就只好把父亲托付给两个弟弟。

虽然他们担待他,但时间长了,他也感觉不好意思,就只好在钱财上多负担一些。

一晃大半年过去,感觉有很长时间不见老乔了。有时候路过他家,准备给他打电话,但不知道啥事一打岔,就又忘了。

就在我期待与老乔作邻居的时候,前几天却在县城碰见老乔。我问他,怎么好长时间不见你了?

他说,哎,一言难尽,都不在三门峡了,又转移阵地了,我现在去西安照看孙子上学了。这次是颈椎病犯了,回来看病呢。等病稍微好点,还得去呢。 

不想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折腾老子吧

原来从2017年5月以来,西安市出台人才新政,一时间把三门峡、运城等周边县市的人都吸引过去了。

连三门峡的许多公交车司机都被吸了去。以前9路车几分钟一趟,现在需10多分钟一趟。

西安高考录取分数线比河南低几十分,好大学也多。以前,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走关系、花钱,千方百计把孩子的户口转到陕西,以便高考时享受便利。

现在既然西安“大放水”了,人们何乐而不为呢?

老乔的儿子,先是把媳妇和儿子的户口转到西安,接着又在西安摇号买了房,把儿子送到那里读书,让老乔老两口前去照看。

一开始老乔不想去西安,说,小孩子在哪里读书不都一样吗?市里的教学水平也不差啊,上大学时再去西安不行吗?

儿子说,不行!小时候你们不重视我,导致我最后考了个大专。这些年拼命扑腾,才来到市里。我不能让我的儿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

老乔说,你不想让你儿子输在起跑线上,你就折腾你老子吧!我60多岁了,现在却要背井离乡。哪一天把你老子折腾没了,你就心静了。

话虽这样说,但老乔心疼儿子,他和亲家达成协议,你半年我半年,还是去了西安。

这次回来,一是病犯了,二是也轮着亲家“换防”了。

问他在西安过得怎么样?他说,诸多不便。

星期天,孙子不上学了,他也哪里都不想去了,只想休息。西安的学校强调学生要阅读,他还得经常跑书店、图书馆,给孩子找可看的书,从新学习好多东西。

孙子的作业他也辅导不了,有时候还得发到儿子媳妇的手机上,让他们搞定再发过来。

小区里哪里人都有,山东的,陕西的,湖北的,青海的,南腔北调,说话都听不懂,交流起来很困难。

然而说到孙子的成长,老乔脸上又浮现出一丝欣慰。小家伙适应能力也很强,就从班里倒数第8名,进步到这次考试班里第12名。

他说,孙子今年上五年级了,离上大学还得7年。他今年65岁,等孙子上大学时,他就72岁了。到那时候身体若好,他再回老家过安稳日子吧。


老年代步车,接孙子专用

老乔这样快乐着烦恼着的老漂还有很多。

闺密刘荣也在西安带孙子。刘荣的老伴还没有退休,还在县城上班。儿子媳妇在宝鸡工作,把孩子全权托付给刘荣。

她每天忙得脚不点地,时间都掐算到分、秒。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买菜做饭,11点多去接,吃饭,安排小孙子睡午觉。下午1点50再送到学校,3点多再去接。

晚上要陪孙子做作业,阅读、做活动等。让孩子读的书,她得先读一遍,然后再辅导孩子。另外孙子还有4个辅导班,她累得腿疼,就买了个老年代步车,每天骑上车子跑来跑去。

刘荣退休前曾经当过老师,她现在要拾起以前的专业,但还有点力不从心。老伴一个人在县城,她也不放心。只有节假日了,才能见面。


老乔还有刘荣,都是县城人士,一辈子当干部,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漂在大城市尚不太适应,何况那些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人?我想起前些年我嫂子去城里给女儿带孩子的情景。

2011年,侄女生了一个女孩。侄女的婆婆早亡,带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嫂子肩上。那时我父亲80多了,也离不了人。于是嫂子去给侄女带孩子,哥哥就留在村里照顾父亲。

哥嫂50多岁了,还得演一场“双城记”。嫂子晕车,每次去女儿家,都晕得七荤八素,需两三天才能返醒过来。

有一次女婿开着车到车站去接她,她坐上就晕。没办法下来走,女婿开一段车,停下来等她,再开一段,再下来等。

侄女住的房子面积100多平方,三室两厅,在城市算是很宽敞了,但嫂子还是不习惯。

每天早上,她都要跑很远,到公共厕所去方便。

社交也是大问题。小区里谁也不认识谁,只知道这个是婷婷姥姥,那个是悠悠奶奶,另一个是豆豆爷爷,说话南腔北调,听不太懂。

有时女儿女婿她去吃洋快餐,她享受不了那美味,回来肚子就闹不舒服。时间长了,她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还有冠心病。

每次回来,嫂子都是面黄肌瘦。村里人说,你去你女儿那里享福去了,还把你瘦成这,难道你女儿虐待你吗?

嫂子不在家,哥哥和父亲,日子就过得很凑合。身在西安的嫂子也不放心,每天都打电话。一颗心被撕扯几瓣。

待到侄女生二胎时,嫂子坚决不去了。她说,你们请保姆吧,我是管不了啦。

回到村里的嫂子,如鱼得水,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了,去医院一检查,啥病也没有了。

大城市虽好,但不属于老年人

朋友艾琳,我们两家是多年的“君子之交”。

孩子们小时候在一起上学,两家人经常见面。后来孩子们都去外地上学、工作、安家了,我们都成了“空巢老人”。但每年都要聚几次,这次你请客,下次我请客,礼尚往来,不亦乐乎。

艾琳女儿在郑州工作,她两口去年也在距女儿住处不远的地方给自己买了一个小套。

年初,艾琳女儿生了个大胖小子,一家人高兴万分。刚好艾琳也退休了,正好去给女儿带孩子。


春节时,她两口请了我们,按惯例,我们得回请。听说艾琳从郑州回来了,我赶紧约。

但打电话,她说,回卢氏了,老父亲病了,得照顾一段时间。

第二次听说她从郑州回来了,又约。她说,回灵宝了,婆婆有病了。

等到第三次得知她回来后,我又打电话,这次终于约上了。她说,来吧,我在市医院,给女儿带孩子,摔了一跤,脚踝骨折了。

我赶忙跑到市医院,谈论中,我说,现在你老父亲还在县里,是你的一个牵挂,你老公还没有退休。等他退休了,老父亲也下世了,你俩都去女儿那里算了。这边就没有什么牵挂了,可以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了。

谁知艾琳说,你想哩美!你都不要希望和孩子住在一起。现在他们需要你,你去帮他们可以,等他们孩子能放手了,就赶快回来吧。

你看周围,只要老两口能跑能动,谁个去求孩子?只有一个死了,剩下那个没伴了,才去依附孩子呢。

我说,到时候这边没有什么牵挂了,还留恋什么呢?

艾琳说,没有父母了,还有故土呢。你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了,你的记忆,你的生活习惯,都和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大城市虽好,但不属于老年人。去那里观光旅游小住都可以,但长期住,恐怕就不行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在我还憧憬着大城市的美好,准备将来和儿子住到一起,安度晚年时,好友艾琳的一句话提醒了我。

是的,大城市是属于年轻人的,他们和那里没有距离,中间没有“隔”。

而我们,记忆里还有一个故乡。所以只好来了去了,去了来了,像脚下踩着西瓜皮,漂来漂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


骆淑景

女,六十年代生人,现居三门峡市卢氏县;喜爱文史,笔耕不辍,著有多部长、短篇作品。


豫记·甄选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地风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记好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sh/20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