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生活 > 西安大明宫地理环境和主要建筑介绍

西安大明宫地理环境和主要建筑介绍

  西安古城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都把都城建在西安。西安大明宫就是唐朝时期的皇宫正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西安大明宫地理环境和主要建筑。

西安大明宫

  地理环境

  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一条象征龙脉的山原自长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到了这里,恰为“龙首”,因地势高亢,人称龙首原。龙首原本为隋大兴城北的三九临射之地,内有观德殿,是举行射礼的地方,唐因袭这一功用。

  隋初,以《周易》建设新都,认为龙首山川原秀丽,宜建都邑。龙首山分广义、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龙首山指“从南山北麓伸向渭河的诸高冈梁原的统称”。其范围在浐河、灞河和潏河之间。而狭义的龙首山是指靠近渭河的呈东西向山麓的一部分。

  “六爻”体现了《周易》乾卦卦象理论。唐长安城的设计师宇文恺附会了“六爻”与龙首山原的几支山冈对应,这就是“六爻”地形。大明宫恰处于龙首原的“龙头”处,即广义龙首原的“九一高地”。大明宫前朝区占据龙首山的最高端,九一高地乃龙首山之主脉,龙头所在,“头高二十丈”,地势十分高亢。站在大明宫含元殿向南眺望,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

  大明宫建设的地理基础,与宇文恺附会的“六爻”息息相关。一方面说明唐代选择宫址,讲求一定的象征意义,是为了迎合封建礼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规划者在遵循礼制的基础上,必然会考虑实际需要而设计建筑物的布局,这是唐人务实的一面。

  主要建筑

  城门

  大明宫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玄武门。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其长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它的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均创都城门阙之最,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丹凤门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北面正对含元殿,两者之间为长600余米的御道。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大规模营筑大明宫时,于大明宫南墙也即长安城北郭墙东段开辟修建。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曾改名“明凤门”,不久复名“丹凤门”。自建成之日起,丹凤门就成为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在大明宫诸门中规格最高。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

  前朝三殿

  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龙首原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也称“外朝”。主殿面阔十一间,加上副阶为十三间,进深四间,加上副阶为六间。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三出阙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殿前是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

  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气势。

  含元殿主要是举行大朝礼仪的场所。自龙朔三年(663年),唐高宗始听政于大明宫,含元殿便取代了太极宫承天门的地位。

  无论是大朝仪、还是皇帝上尊号、改元大赦,都属于含元殿的礼仪功用。除了用做礼仪,含元殿使用很少。见于史料的仅有宴燕群臣和策试举人。唐玄宗经常在含元殿大宴群臣,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宴京师侍老于含元殿庭,赐九十以上几、杖,八十以上鸠杖”,规模很大。唐玄宗还曾在开元八年(720年)、九年(721年),天宝元年(742年)、三年(744年)四次在含元殿策试举人。

  宣政殿

  含元殿正北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

  宣政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

  宣政殿作为常朝的殿堂,是大明宫中轴线上三座主要朝廷主殿的核心,大唐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历史进程的诏令,都是从这里策划和发出的。此殿的主要使用情况如下:

  一、望朔受朝

  皇帝御宣政殿受朝,是经常的活动,它是望、朔视朝。

  二、常朝

  平时的常朝听政,并非每天都有,一般是皇帝和宰相根据情况决定几天一次朝会。

西安大明宫

  三、皇帝亲躬

  皇帝亲躬的典礼、仪式多在宣政殿举行,庆典结束后,一般都是登大明宫丹凤门楼宣布天下,并宣布大赦令。

  四、传授国玺及新帝即位

  在宣政殿也举行过太上皇向皇帝传授国玺及皇帝即位仪式的情况,诸如:至德二年十二月,作为太上皇的玄宗,在宣政殿将国玺传授给肃宗。翌年元旦,玄宗又在宣政殿册肃宗尊号“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五、进行殿试举人

  皇帝经常在宣政殿进行殿试举人,例如: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即位未久的肃宗,在宣政殿对“文经邦国”等四科举人进行御前殿试。

  六、读时令

  读时令之礼创始于魏晋时期,即每年的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五个节气,都要在御前读时令。节日这天,皇帝升御座,身穿与节气相应的服装。尚书令以下各就其位,尚书三公捧着时令宣读。唐时仍有沿袭,但是不那么严格了。

  七、每年五月一日大会群臣

  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至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此殿大会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

  八、接见番邦使节

  例如,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德宗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回纥的两位公主及宰相。

  《唐六典》载:“紫宸殿,内朝正殿也”。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是三朝制中的内朝,即“常日听朝而视事”的地方,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依据古制,宣政殿乃是“朔望视朝之所”,皇帝本应该在宣政殿议事,但由于“玄宗始以朔望陵寝荐食,不听政,其后遂以为常”,使得原本在朔望视朝的惯例,没有认真执行。改在紫宸殿听政,“百官侯朝于衙者(宣政殿),因随而入(紫宸殿)见”,即皇帝在紫宸殿听政,而百官在宣政殿外侯旨,听候传唤。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

  紫宸殿为第三大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故也称天子便殿。

  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内庭建筑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为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称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

  麟德殿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部,是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也是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建于高宗麟德年间,是皇帝宴会、非正式接见和娱乐的场所。唐代皇帝经常在这里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来使的活动,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欢宴神策军将士3500余人。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

  史载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

  道教宫殿

  唐朝的统治者崇尚道教,认老子为祖先,因此在大明宫内也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道教建筑。三清殿位于宫城的东北隅,台上是楼阁式建筑。

  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深厚渊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出名门,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唐朝皇帝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而三清殿则成为大明宫中最重要的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以及带有道教色彩的建筑物在大明宫中有很多。供奉道教神仙的殿宇及道观、道场至少有十余处,以道教词汇命名的建筑物,举不胜举。这是道教在唐代宫廷中极盛的一个标志。李唐王朝,以老子后裔自居,对道教的祭祀活动甚至超过了祭祖、祭天、地、社、稷。道教建筑等级、规格极高,内部装演也是极为豪华。如三清殿为大明宫宫苑区最高的建筑,大明宫只有龙首山上的前朝三大殿,能与之媲美;其出土的建筑材料及装演构件之华丽,被考古学者认为是“绝无仅有的一处”。然而,这些庙宇主要位于大明宫的后庭北部和东部的边缘地带,尽管等级很高,仍与以前朝三大殿为首的主要建筑群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统属和拱卫关系,这表现出唐代皇权的强大,处于对宗教文化的绝对统领地位。

  关于西安大明宫就介绍到这里,梨园是大明宫主要的游园之一,去大明宫游玩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奥。喜欢旅游的朋友,都快快关注本网站吧,我们来一起认识世界各地的美食、美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a56030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