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真实的仓央嘉措:夹在康熙和噶尔丹间的悲剧人物

真实的仓央嘉措:夹在康熙和噶尔丹间的悲剧人物

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最初读这首诗歌,是在中学时代,风华正茂,宛若玉树临风一少年站在名山之巅,大川彼岸,远望江水逝去,在川上叹逝者如斯般的少年,叹时光荏苒,怅岁月。

潜意识里觉得和“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般的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感。都是朴实无华的文字,意境上却是那般情意绵绵而悠长幽远。

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名字“仓央嘉措”映入眼眸。在一些藏族腔调的“如果不曾相见,人们就不会相恋”的歌词中也看到了这个名字。

觉得这这个叫仓央嘉措的人,填词是真的好,“不相误,不相负”等等简单的语言,平凡的文字。娓娓道来,浅浅的倾诉,诉说出世间男女难以割舍的相思、相恋、相欠。对爱情的缘分的纠结、有缘无分的遗憾和也有相爱相杀的埋怨。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读到在“布达拉宫,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萨街头,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青春年少的如你我,英俊、潇洒、风流迸发着荷尔蒙的年纪,面对如此激昂的文字,怎能不被感染?少年青春儿郎,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纪,难道你不想做那个“任性”的“江东小霸王”?站在群山之巅,雪山之上,放眼万丈,展开胸襟,迎接大地的苍茫,拥抱心爱的姑娘,做世界最美的情郎?

不尽的向往!

然可叹岁月悠悠,世事变幻,站得越高,格局越大,压力也更大,摔的也更疼!

仓央嘉措

后来才晓得“仓央嘉措”。他,是藏族第六世达赖;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是上天安排在雪域高原的菩萨,让整个藏区的人都顶礼膜拜。但是在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宗教领袖,他最愿意做的,更想做的却是人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又是为何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免要从头说起。

在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达赖和班禅都被称为“喇嘛”,是明代时蒙古可汗俺答汗赐予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尊号。到大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清世祖福临承认了达赖喇嘛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并册封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布达拉宫刚刚重建竣工,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在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指定活佛的情况下突然圆寂。

五世达赖的亲信大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影响力,掌管格鲁派(黄教)在藏传佛教中的事务,谎称五世达赖是“禅定”。

上请大清康熙皇帝封自己为“第巴”即“藏王”。却又怕事情败露不好向教内弟子和康熙皇帝交代,他阳奉阴违,包藏祸心,暗中派人到藏南的红教地区找到一个男孩,并在派人在当地暗中教养起来,以便日后推上达赖的位置,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仓央嘉措。

布达拉宫

在第巴桑结嘉措控制下的西藏,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很受到和硕特汉王的牵制,为了平衡对方的实力,桑结嘉措一面向大清请封为王,另一方面却又和他的师弟,大清的敌人准噶尔的噶尔丹勾结。

这种行为也注定了自己的失败,也最终酿成仓央嘉措的悲剧。

1696年,康熙经过三次亲征,平定准噶尔,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五世达赖已经圆寂,是第巴桑结嘉措隐瞒。

康熙书信言责第巴,第巴一边承认错误,一边上书说早已找到转世活佛,并次年1697年将14岁的仓央嘉措迎入布达拉宫举行“坐床”仪式,拜五世班禅为师,成为六世达赖。

康熙亲征噶尔丹叛乱

春花秋月最美丽,少年的情怀最珍惜

14岁前的仓央嘉措,翩翩美少年,一直放飞自我在大草原的湖边,身边有个青梅竹马的姑娘。他们白天里采花、追蝶、骑马、放牧、撵狗儿、赶牛羊。懵懂的少年,情窦初开的年纪,拥有着世间最美好的初恋。

天真烂漫的年纪,怀揣小鹿微撞,万物生长的春天,美丽的花儿争相开放,他们也一起度过了让所有少年都永远难以忘怀的甜蜜时光。

14岁后,信仰红教的仓央嘉措来到布达拉宫,拜师五世班禅受戒坐床成为六世达赖,格鲁派雪域的王。

青灯书卷,诵经磕香,草原上自由的马驹怎受得了每日念经的“喃无阿弥陀佛,唵嘛呢叭咪吽”的呢喃。

情窦初开的少年都是天生的情种,无时无刻不想起大草原的初恋,叛逆的年龄,还有那按耐不住的青春。

西域雪山

西域雪山的王,成了街头的最美的情郎

此时的他,只不过是一尊被放入神龛的塑像,只负责受人朝拜和捻香。

当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为了得到西藏的控制权,得道高僧温萨三世活佛亲自前往准噶尔,答应圆寂后自己把转世活佛定为他的儿子噶尔丹为活佛。

后来噶尔丹在西藏先后向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学经,得到高度认可,同时也是五世达赖的大弟子桑结嘉措第巴的师弟。

学成归去的噶尔丹夺得了准噶儿的统治权,他先后横扫哈萨克,叶尔羌汗国,和硕特部落成了准噶尔贵族部落的首领,是厄鲁特蒙古(卫拉特)准噶尔汗国的王。统领整个西部,雄厚的势力让康熙颇为忌惮,大清的康熙经过三次御驾亲征讨伐,才终于把噶尔丹消灭。

没有了师弟噶尔丹的实力和保驾护航,桑结嘉措心里格外的虚弱。势单力薄的桑结嘉措,想毒杀和硕特汗王,但事情败露,被反杀。这也让年轻的仓央嘉措更没有了可以依靠的对象。

噶尔丹

而这段时期一直被夹在中间,吃夹生饭的仓央嘉措,已经是个十八九岁的成人大小伙子,成为斗争中的傀儡,在全是政治需要的一个摆设。

但他也极其忍受不了布达拉宫内的各种清规戒律。在家乡的红教地区他是可以娶妻生子的,但是现在是黄教的活佛、喇嘛,他不能近女色,更不能谈婚论嫁。

于是他想出走,不愿这么被摆布,他想做回那个在草原上奔跑,追逐阳光,拥有女孩的少年。

他要还俗,不想继续做这个让人膜拜,却又什么都做不了的达赖。于是期盼“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可是面对第巴的高压,他只有服从。但他也有叛逆,有愤怒,他抗争,他拒绝受戒、出去讲经,借以抒发自己的不满。总归是想走走不掉,想逃逃不了。

于是他半夜出走,释放青春;白日归来,书写自己的离愁、情苦、别绪,无奈。佛前的忏悔,俗世的情爱,佛法与精神,肉体和欲望,多情损梵情,入山别倾城,寻找双全法,努力的不负如来不负卿。

仰望寺内的各位菩萨,也不禁求问佛祖“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而终于活出了自己,成为“佛前一朵盛开的莲,在那东山顶上的最美少年”。

此时桑结嘉措倒台,无人看管的仓央嘉措整天释放自我。恨屋及乌和硕特汉王上表大清康熙帝,诉说仓央嘉措的种种生活作风,上奏他是一个假的活佛,假的喇嘛。

被康熙要求押解回京,但是毕竟仓央嘉措是藏区底层人民已经公认的菩萨,是人们的宗教领袖。面对棘手的问题,也许让其悄无声息的遁世才是最合适办法。于是在押到青海时,传说仓央嘉措化为一只野鹤遁世消失。

桑结嘉措

是命运的安排,成为两大势力的“酱油瓶”

就这样,年纪轻轻的仓央嘉措,从小被桑结嘉措推到藏区宗教的舞台,为了格鲁派的利益,他们联合和硕特部,又拉拢噶尔丹打压和硕特部落实力,却又上请大清康熙皇帝,在几股政治势力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而仓央嘉措也最终成了他们斗争中的牺牲品。成为被打的“酱油瓶”。高高在上的藏域帝王,最终以一个悲剧人物收场。

平定噶尔丹叛乱

被康熙灭掉的活佛,最终以其温柔的力量活成了人们心中的永远的佛。

俗话说:宁搅干江水,莫动道人心。但他少年凡心已动,所以他懂人情,知冷暖,晓人间烟火,更大胆地问佛,问佛。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

我再拜无言,飘落,坠入地狱无间。

终于他懂得作为人应该有的生活态度,终于他还是一个凡人坠入地狱无间。佛是过去的人,人是未来佛,他以一个宗教领袖的世间说法,大胆的说出,做出了修行之人不敢提及,不敢逾越的俗世情缘,更是体现了修行人的真实的一面,也是僧人的一面镜子。

佛不渡人人自渡,人要有点佛性,心存芥蒂,不可为。

佛不渡人自成魔,佛也要有点人性,晓得人间的烟火气。

后记

作为时代的悲剧,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作为藏区农奴的儿子,仓央嘉措的命运无法自己左右,但是他抗争过,努力的活出了一个真实的自我。

作为二手读者,面对他的作品,我想固然有翻译者的二次创造,但是他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活泼、鲜明的活佛。

入世一朵莲,出世便沦落凡尘。鲜活的故事,现身的诉说。

我想,也正是他所求的真,佛门的善,作品的美,才成就了真善美的仓央嘉措,才能让人们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世代诉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93070.html